首页 > 作文

安装通

更新时间:2023-03-14 07:41:33 阅读: 评论:0

儿童小诗-男生拍照技巧

安装通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男人护理)

.

.

成都勇创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

目录

1安装工艺..............................................................................................................................3

1.1塔桅要求...................................................................................................................3

1.2天馈线系统...............................................................................................................5

1.3线缆走道...................................................................................................................6

1.4设备安装...................................................................................................................7

1.5电源...........................................................................................................................8

1.6传输...........................................................................................................................9

1.7线缆布放...................................................................................................................9

1.8线缆连接.................................................................................................................10

1.9监控系统.................................................................................................................11

1.10防雷接地...............................................................................................................12

1.11分布系统...............................................................................................................14

.

.

1安装工艺

1.1塔桅要求

1.1.1一般要求

1、塔桅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

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

3、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塔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次。塔桅钢结

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永久性变形。

4、塔桅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安装平台上必须安装天线支臂及抱柱,用于安装通信天线。

5、天线支架、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

所有栏杆与相邻板之间应牢固连接。

6、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平台、栏杆安装偏差(mm)

项目最大偏差

塔楼平台高度

±15

塔楼平台水平度

±1/1000

塔楼梁高差

±10

楼板面高差

±4

栏杆高度

±15

栏杆立柱间距

±15

7、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

间隙不应大于±1.5mm。法兰间隙超过0.8mm时应用垫片垫实,垫片应

镀锌,并作防腐处理。

8、采用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

9、塔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塔桅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

(2)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3mm

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

(3)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3~5扣。

(4)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

①用力矩扳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

.

.

②塔桅全部连接螺栓均应做防松处理。

10、塔桅防腐层质量检验:

(1)油漆塔必须涂底漆(但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严禁涂漆),涂漆

应均匀,无流痕、无气泡、不掉皮。

(2)镀层塔的镀层应均匀,不起泡、不翘皮、无返锈现象。

(3)用0.25kg的小锤轻击塔桅构件时,防腐层不得脱落。

(4)塔靴紧固螺栓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

11、避雷针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安装牢固端正,垂直

偏差不应大于±10mm。

12、避雷针应该用4mm×40mm的扁铁连接到地网上并加固在塔桅上。

13、塔桅航空标志灯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航空部门的相关规定。

14、塔桅钢结构安装结束后须进行整体测量校正,所有数值均必须满足相关

标准。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风速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塔桅安装。

15、附近不能有高压电力线、强磁场、强电火花。

16、新型复杂的塔桅,应通过厂内试装检查。

1.1.2钢塔架

1、钢塔架基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顶面平整,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5mm。

(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螺栓应垂直,不

变形。多边形铁路的各对应基础螺栓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

2、塔靴安装位置正确,各塔靴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各塔靴的高

度偏差不得大于±3mm。塔靴调整好以后应在塔靴钢板下面填充水泥砂

浆或用钢结构做永久性支撑。

3、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

±0.1°。

1.1.3钢桅杆

1、钢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地

锚到钢桅杆中心的水平距离误差不得大于±50mm,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

角误差值不得大于±5°。

2、钢桅杆两层拉线必须在一个垂直面上,两层拉线之间的弯曲度应符合工

程设计要求。

3、拉线双螺旋调好后,螺杆端距螺旋内口尺寸要求:

(1)高度小于80m的钢桅杆,应在10mm~30mm之内。

(2)高度大于等于80m的钢桅杆,应在20mm~60mm之内。

4、拉线和地面的夹角应满足受力要求,不得大于75°。

.

.

5、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

±0.1°。

6、屋面桅杆拉线的拉点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与结构构件可靠连接。

7、桅杆拉线的初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值不得大于±5%,同一层拉

索的预应力宜同时施加。

1.1.4单管塔

1、首次制作单管塔的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

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2、单管塔管身的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的环向对接焊缝应采用全焊

透接头形式,不应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管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宜低

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且焊缝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母材厚度的70%。

3、由于单管塔为柔性结构,日照会对单管塔这类高耸薄壁单管式结构的垂

直度产生很大影响,在垂直度测量时宜选择无日照的天气进行。

4、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500,扭转角每3米不得超过±0.5°

且总扭转角不超过±5°。

1.2天馈线系统

1.2.1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5°,俯

仰角偏差不得大于±1°,基站的同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角应相同。

1.2.2应采用稳固的馈线走线架,走线架应热镀锌或定期刷防锈漆。所有走线架

应连接在一起且有效接地。

1.2.3天线、塔放、天线共用器、馈线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接口

和馈线的匹配应良好、接口朝下,连接正确,安装应稳定、牢固、可靠,连接头

有防水保护。

1.2.4塔放应以“U”形抱箍固定,通过角铁及固定螺栓,把其固定在铁塔平台

的护栏上或天线抱杆上,通过防雷箱应可靠接地。

1.2.5安装普通全向天线与铁塔塔体距离不得小于2米,天线用抱箍紧固天线支

架上,天线支架应保持垂直。

1.2.6机顶到塔放之间的馈线损耗要满足设计要求,同一扇区内的智能天线各阵

元馈线长度与校正线长度基本一致。

1.2.7塔放应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不应靠墙、靠天面安装,多个塔放引出跳线应

与智能天线馈线口间隔连接。

1.2.8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进

入机房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

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10倍馈线外径),防水弯最

底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100mm—200mm。

.

.

1.2.9将馈线卡牢固地固定在走线架上,馈线卡子安装间距应均匀:水平间距不

得大于1m,垂直间距不得大于0.8m。两个馈线卡之间用黑色扎带将馈线及电源

线扎紧。馈线进入机房后沿走线架布线,用白色扎带固定,扎带间距不得大于

0.3米。

1.2.10射频天线和GPS天线应在避雷针保护区域内,避雷针保护区域为避雷针

顶点下倾45°范围内。

1.2.11GPS天线在安装中应保持垂直,安装时远离如电梯、空调等电子设备,

离金属物体至少1.5米,45度以上空间应无遮挡。GPS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

天线宜安装在铁塔南面。

1.2.12GPS接收机馈线应尽量短。

1.2.13电调天线的电机保护地应就近与接地扁铁可靠连接,下倾角应为电调倾

角与机械倾角之和。电调天线的控制线引入机房内,控制线的接地线(或接地铜

丝)应连接到室外接地排。

1.2.14天线用抱箍紧固天线支架上,天线支架应保持垂直。天线与抱

杆顶端距离应大于100mm。

1.2.15安装天线与其他通信系统天线的空间隔离距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1.2.16馈线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必须安装馈线窗、护套和防水填充物,机房各进

线洞应在安装完成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1.2.17美化天线等技术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美化方案应与环境协调,同时应

标注提示信息。

1.2.18天馈线系统主要器件应有清晰、正确的标签。

1.2.19天馈线系统性能检验:

1、馈线衰耗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天馈线系统的电压驻波比小于等于1.5。

1.3线缆走道

1.3.1线缆走道(走线架或槽道,以下同)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1.3.2线缆走道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走道扁钢平直,无明显扭曲和歪斜。

2、组装好的线缆走道应平直,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

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

3、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线缆下线和做弯要求,横铁排列均匀。当横铁影响

下线缆时,可作适当调整。

1.3.3线缆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

.

2、线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吊

挂构件与线缆走道漆色一致。

3、线缆走道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垂直偏差不得大于±5mm。同一方

向的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4、线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5、沿墙水平线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线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6、线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有加装保护框,线缆放绑完毕应有盖

板或封堵材料封住洞口,保护框和盖板均应刷漆,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

壁一致。

1.3.4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并接处水平偏差

不得大于±2mm。

1.3.5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

1.3.6机房内所有油漆金属件的漆色应一致,刷漆、补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

1.3.7爬梯安装应垂直。

1.4设备安装

1.4.1一般要求

1、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标志正确、齐全。

3、各种选择开关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置于指定位置。

4、各类保险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5、设备部分方位上不应有障碍物,确保设备门可正常打开,设备板卡可安

全插拔,满足调测、维护和散热的需要。

6、设备接地方式、地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源引入线极性正确,接地良

好、连接牢固可靠。

7、安装壁挂式机框的墙、柱等承载体必须坚固,具有长期稳固性。

8、设备安装完毕后清理施工现场,不应遗留工具或杂物。

1.4.2机架

1、机架前后左右应垂直,水平,垂直偏差不得大于3mm。

2、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成一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不得大于3mm。整

列机面应在一个平面上,无凸凹现象。

3、机架防震加固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紧固部分应牢固无松动,各种零

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机内不应有线头等杂物。

4、机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及地线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

5、各种螺丝、螺钉安装齐全并拧紧。

.

.

6、可接触至布线的部位和危险电压的部位,均应有防护,对高电压等危险

部位应有明显标志。

7、机柜未用模板插槽应该装上假面板。

1.4.3终端桌和外围终端设备

1、台列安装应整齐,机台边缘成一直线,相邻机台应紧密靠拢,台面相互

保持水平,衔接处应看不出有高低不平现象。

2、工作台应采用防静电计算机工作台。

3、维护终端设备、打印机、磁带机或光盘机等设备应完整,标志齐全。

1.4.4室外一体化设备

1、室外一体化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满足当地室外工作的环境要求,具有防

震、防磁、防尘、防水、防锈、防冻、防晒功能,适合恶劣的高低温环

境。如不满足,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2、室外一体化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牢固、无倾斜、无损

伤、掉漆的现象。

3、一体化基站所有的出入线都从箱体底部出线孔出入,接头连接部位和未

接线的出线孔必须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

4、户外一体化机房应含有走线架、馈线窗、接地、应急照明等机房配套设

施,完整配套交流配电、电源、电池和机房空调。

5、在一体化机房内,设备摆放位置合理,布局应充分考虑了空间的利用,

操作的方便,设备运行的效率。

6、一体化设备配有后备电池,保证为NodeB提供大于30分钟的工作时间。

7、一体化设备机箱通风口换气良好、安全可靠。

1.5电源

1.5.1蓄电池组、电源模块、发电机及UPS的位置、容量和型号应与设计相符

合,设备固定应稳定、牢固。

1.5.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标志正确、齐全。

1.5.3电源容量配置应考虑远期发展,系统应具有易扩充性。

1.5.4交直流电缆、电池柜规格应与设计相符合。

1.5.5室内基站及传输设备采用-48V直流电源,由蓄电池和开关整流模块电源

架供给,直流电压范围:-57V~-43V。

1.5.6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电压范围:220V±22V,不宜与其他设备共用电源

开关。

1.5.7开关电源应配备足够的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容量应与设备耗电量匹配。

1.5.8为计量方便,基站机房可单独配置大容量交流电表。

.

.

1.5.9交流电不稳定的地区可配备交流稳压电源和便携式发电机。

1.5.10电源开关盒、分线盒等设备安装位置均应高出地面或楼面200mm以上。

1.5.11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池设施应自动向通信设备供电并向OMC

发出告警。

1.5.12对于室外环境的电源系统,必须有可靠的防水、防盗措施并安装正确。

1.6传输

1.6.1安装壁挂式机框的墙、柱等承载体必须坚固,具有长期稳固性。

1.6.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标志正确、齐全。

1.6.3传输电路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光端机或微波,条件具备情况下,宜采用光

传输。

1.6.4根据无线设备、业务需求和当地传输电路组织情况,基站至基站控制器间

的传输电路可选择2Mb/s、STM-0或STM-1。

1.6.5主基站与RRU之间的光缆传输质量应满足厂家设备要求。

1.7线缆布放

1.7.1一般要求

1、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在线缆走道上的信号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应分开布放,间距应不小于

150mm。

3、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应避免线缆交叉纠缠,下线按顺序布放。线缆

余留长度应统一,同时考虑预留出设备扩容的布线位置。

4、线缆在线缆走道的第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电缆应

绑扎牢固,绑扎线或绑扎带的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松劲适中,不得勒

伤电缆。

5、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

6、线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用防火材料封堵洞口。

7、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志。

1.7.2信号线布放

1、同类型线缆按次序排放。

2、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必须顺线缆走道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

内壁两侧,拐弯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6倍,并作适当

绑扎。

3、光缆连接线应用活扣扎带绑扎,无明显扭绞。光缆用线夹固定时,在每

个转角也应用线夹固定。

4、光缆接头应保持清洁。

.

.

5、光缆在进机架前均应加防护套管,防治啮齿类动物破坏。

1.7.3电源线布放

1、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

2、馈电母线外皮应完整,芯线对地(或金属隔离层)的绝缘电阻应符合国

家相关技术要求。当馈电母线采用铜汇流条时,其表现应光洁平整,无

锈蚀、裂纹和气孔。

3、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12倍电缆

外径。塑包电力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倍电缆外径。

4、设备电源引入线的布放要求:

(1)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设备自带的电源线。

(2)当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机顶时,电源线可以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

放。

(3)直接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铜、铝汇流

条的背面引下,其连接螺栓应从设备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

电源引入线两端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可靠,电

气接触良好,电源引入线两端的颜色标志明确,宜与铜汇流条颜色

一致。

1.8线缆连接

1.8.1一般要求

1、线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线缆线相吻合。

2、线缆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线缆插头相应部分相适应。

3、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其

长度和颜色应一致。

4、线缆连接位置应正确、端正,接触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线缆头

应完好无损。

1.8.2信号线连接

1、组装密封电缆头时应涂密封剂(如硅胶),用量适中。

2、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或铜管和电缆头芯子的接

触面清洁干净,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

3、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

(1)绕接圈数与线径有关;

(2)当线径在0.4mm~0.5mm时,绕接8~6圈;当线径在0.6mm~1.0mm

时,绕接6~4圈;

(3)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

根,而后再绕另一根;

.

.

(4)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4、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

(2)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

(3)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

不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4)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

1.8.3电源线连接

1、10mm2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宜打接头圈连接,打圈绕向与螺帽紧固方

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

2、10mm2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鼻子连接,接线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

线相吻合。

3、电力线布放后的绝缘检查:

(1)机房内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列内电源线,机架引入端腾空,

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正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Ω。

(2)交流电源线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Ω。

1.9监控系统

1.9.1从设备的智能接口或外部告警输出端直接取样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适配接

口连接,且不得影响设备自身的正常运行,严禁随意搭接、焊接。

1.9.2若设备本身未设有专用的信号输出端口,不可从设备控制系统内部直接取

样,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1.9.3所有信号采集设备、传感器、变送器必须贴有标签,标明其编号、名称和

用途,和设计图纸相统一。

1.9.4所有探测器、传感器、变送器必须尽量靠近被监测对象,尽量缩短取样信

号线。

1.9.5所有对电信号的取样必须采取有效的电磁隔离、光电隔离等隔离保护措

施。

1.9.6监控终端应固定安装在靠近基站大门的墙面上,距地面高度1.6m~

1.8m。

1.9.7温湿度传感器应固定在靠近主设备和电源设备背后的墙面上,并尽量靠近

热源。

1.9.8水浸探头应安装在窗台下的地面、空调出水管下或空调室内机柜内地面,

以及易受到水浸危险的其他地方,并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安装。

.

.

1.9.9门磁开关动静部分的安装间隙必须保持在作用距离内,同时避免因门的开

合而使两部分受到擦碰。

1.9.10烟雾和火情探测器安装在机房吊顶或天花板上,尽量靠近被监测的电源

和主设备正面,但严禁安装在机架或设备正上方。

1.10防雷接地

1.10.1通信局站的建筑物和铁塔应安装既能防直击雷又可抑制二次雷击效应的

防雷装置。

1.10.2基站联合接地网

1、移动基站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联合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

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接地网。

3、在不了解大楼设计、施工情况时,不能利用机房内建筑钢筋作接地引入。

4、铁塔地网:当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应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

远的范围,网格尺寸应不大于3m×3m,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

用塔基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铁塔地网与

机房地网应每隔3m~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

5、当通信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两处

焊接连通,同时宜在机房地网四脚设置辐射式接地体,以利雷电流散流。

6、当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地网边缘30m以内时,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

或铁塔地网之间,应每隔3m~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保证至少有两处

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

7、在可能的情况下,接地网宜与大楼水管、排污管等可靠连接。

8、铁塔、桅杆地网、变压器地网应与机房地网作两点以上的可靠焊接。所

有焊点均应作好防锈处理。

1.10.3供电系统接地

1、电力线引入宜采用直埋方式(穿管或采用铠装电缆),钢管或电缆金属

护套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2、铁塔航标灯、直放站设备电源线、控制线应采用铠装电缆,并要求遵从

馈线接地原则,每根相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

直接接地。

1.10.4天馈线系统接地

1、塔放、馈线与天线连接处、与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馈线在室外部

分的外防护层应有不少于三点接地连接,外保护层的接地位置在天馈线

连接处、所有垂直与水平处的拐点、馈线引入机房在馈线洞外处。

.

.

2、铁塔避雷针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

钢引入地网,引入扁钢敷设路由要求与机房方向相反。

3、在大楼接地系统可靠的前提下,天线支撑抱柱、馈线走线架等各种金属

设施,应就近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可靠连通,否则均应连接至室外接地排。

4、基站的室内和室外走线架应在机房的馈线窗处分断,并分别与室内接地

排和室外接地排连接做保护接地。

1.10.5接地汇集排

1、机房内的接地汇集排可安装在地槽内、墙面或走线架上,接地汇集排应

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

2、基站室外应在馈线入室口设置不小于100mm×10mm室外接地排,并与室

外走线架、铁塔塔身和基站建筑物等保持绝缘。

3、基站室内接地排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汇集线及室内铜排。

4、接地排的接线端子应作防锈处理,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接

触。

5、接地线接头应作绝缘处理且不能与其他带电体相连。

6、接地汇集排至基站室内接地排、室外接地排均使用绝缘子固定,应采用

70mm2~95mm2电缆。

1.10.6接地线敷设

1、机房接地线的布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每隔1m左右和线缆走道固定一处。

3、当移动通信设备机房与微波设备机房共用时,则应与微波机房接地母线

共用。

4、接地母线与设备机壳之间的保护地线宜用16mm2左右的多股铜芯线(或

紫铜带)连接。

5、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

6、电源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

合用。交流中性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

7、接地网至机房底层接地汇集总线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引入长度不宜超过

30m,并应作防腐、绝缘处理,并不得在暖气地沟内布放,埋设时应避

开污水管道和水沟。

1.10.7基站内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除电池铁架)、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

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1.10.8机房接地电阻要求

1、RNC机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2、NodeB机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5Ω。

.

.

1.11分布系统

1.11.1器件安装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器件安装牢固、无损伤、

掉漆的现象。

1.11.2室外接头、器件必须做好防水、防尘、防潮、防冻、防锈、防晒处理。

1.11.3施主天线安装垂直牢固,方向性强,接收信号良好,并在大楼的避雷保

护带内。

1.11.4重发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墙、天花板或天花板吊顶上,保证天线合理、

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1.11.5干放、直放站安装位置应便于调试、维护和散热,并确保无强电、强磁

和强腐蚀性的干扰。设备电源插板至少应有两芯插座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固定放

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

1.11.6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衰减器等无源器件应用扎带、固定件牢固固

定,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

1.11.7每个器件都要贴上标签,粘贴位置合理显眼,标明编号、建设单位的标

志。

1.11.8施工期间未给业主造成损失,如有,应已赔偿,没有遗留问题。

1.11.9施主基站上行噪声电平抬升量小于2dB;开通前后施主基站接收灵敏度

的变化不超过1.5dB。

1.11.10分布系统覆盖范围内P-CCPCH应该满足设计要求的信号电平强度及

Ec/Io两方面的要求,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区域不能超过5%。

1.11.11室内分布系统的外泄信号电平应满足设计要求,在测试点的外泄信号电

平强度不能超过设计值3dB。

1.11.12分布系统详细要求参照相关规范。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7:4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50893245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装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装通.pdf

上一篇:外汇购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安装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