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
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1
这是一本令人内心纠结的书。也许因为我没有太多心理学、病理学及精神病
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此书读来颇多观点不甚赞同,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对这本书
的高度评价。试想一本著于1899年的著作,其分析、研讨内容至今仍然很有说
服性、仍然很有指导意义,足见本书的历史价值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不能苟
同就能撼动的。
严格地说,如果你是一个医科的学生,而且对精神病及心理疾病方面想深入
研究,或者很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其中一些梦的解析对这方面的研
究是很有帮助的,我虽对这方面不甚详解,但循着本书的思路与解析,已然对这
一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你因为对梦的兴趣,或者是想试着做传统意义上的解梦,想通过阅读这
本书达到这个目的,恐怕会失望,因为这本书几乎完全没有从这方面去解析梦。
特别是书中关于梦的解析几乎全部基于性、童年相关联,难免令其说服力降低,
颇觉牵强,恐怕这也是本书之所以略有争议的体现吧。
虽然这本书象教科书一样理论化,但其细致入微的记录下每个梦,又象考古
一样对每个梦深入研究,其解梦是为了为病人治病,而非算命预测,令人很折服
他的专业功底,但对业外人士借鉴意义似乎不大。不过,书中对潜意识的探索与
剖析还是很有见地的,梦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潜意识,窥析自己内心的真实意图。
书中精彩录:
1、疯子是醒着的梦者。
2、梦中的身体不能动等运动麻痹,是神经意识与肢体的矛盾体现。
3、梦中所展现的主要是人的本能,可以说人在梦中回到了自然状态。他冲
破清醒时被意志禁固的压抑。
4。梦中忘记的往往是重要的,是稽查的抗拒。
5、最后渐渐明白:梦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潜意识,真实意图。
6、前意识与潜意识。以前的概念中只知道潜意识,现在才知道还有前意识。
7、梦的形成至少经过一天以上的酝酿。原来以为梦是自然瞬间形成的,经
过大师的分析觉得真的是酝酿好久呢。以后会留意下自己的梦,或许还会珍惜下
自己的梦呢。
如果说有些书要通过重读来强化与加深,我不会再选这本书。
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2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
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
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
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
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
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
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
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
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
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
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
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
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
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
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
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
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
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
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
性是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不断地接受教
育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下去。
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3
另外的一点,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
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
理解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
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
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
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
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
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理解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好处。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
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
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
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
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纵
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
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
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就应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
可能性。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务必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
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就应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
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务必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
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
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
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
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
注这本《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4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时有时记得而有时又不记得。梦的内
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
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
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最近读了弗洛伊德先生的心理学
著作《梦的解析》才对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达成”,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
冲突。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潜意识中的“稽察者”
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潜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
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所以梦中的形象通常并非
它们显现的样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说,需要用潜意识的结构进行更深的解释。
看完他的作品中的观点,然后想到我个人以前做过的梦,就能够大概的解析
自己梦了。
我记得,自己在上高中时,曾喜欢过班上一位男同学。但当时还有很多班上
的女同学也都喜欢他。其中的一个女生还和我是同寝室,有一天,我就做了个奇
怪的梦,梦见我和那个男生一同在我家,他还在称呼我的爸妈为爸妈。还跟我哥
哥一同睡在一个卧室。然后,又是我在学校的场景,我在公共浴池里洗衣服,那
个男生他把自己的要洗的脏衣服拿给我,让我洗,而正当我准备拿过来洗时,我
的室友,也就是同样喜欢那个男生的女生出现了,她从我手里夺走了那件衣服,
然后,我就被惊醒了。
醒来,才发现自己是在做梦,看到那个女生,我也实在没忍住就笑了。
相信通过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愿望的达成,大家也不难理解我所做的这个
梦。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正值青春期,所以对于异性有好感也难免。但是,那时的
我们学习压力大,学校是严格禁止谈恋爱。所以,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就可由梦来
实现。
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5
前天读完,昨天上班地铁上不经意间想写点读书笔记,就写下去了。写作好
久违的感觉啊。很好,想继续写下去。自从读了那本《富爸爸穷爸爸》之后,就
感觉要舍弃小说一段时间了。要正式开始读读财经啊、哲学啊、历史啊,甚至科
学之类的书了。这些书说不定会完全打破你那些固有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这本书使我对于自己每晚的梦多了关注,每天在地
铁上会尽量的回想前一夜的梦,是因为什么原因会有那样这样的梦境……时间越
长,越是想不起来梦了什么,比如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夜晚的梦了……
前天清晨阳光明媚,我以为自己睡在家里的床上,心里却在期待是睡在现在
的屋子里,没想到醒来确实是睡在现在的屋子里。
【来做客吗】梦是欲望的满足。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多关于梦的谚语,日有所
思夜有所梦,“梦都是相反的……”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这些人类共有的东西,真的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呢。很有意思。书
里提到,梦往往跟当天发生了事情紧密相关,尤其是白天不为我们所特别关注,
甚至都没意识到的东西相关。
有时候我也发现是这样的,有一天高中同学建了个班级微信群,一个高中同
学加了我,最近的那两三天的某一天里,我就梦见了他。但是很多时候又感到困
惑,因为你往往不能梦到现在每天跟你相处密切的人,往往是梦到从前的那些人
那些事。譬如,我自己现在或者上大学的时候就会经常梦到高中的同学。而且常
常梦中的我,考试找不到考场——走啊走啊,到处找教室,可就是走不到自己的
考场,走到的时候又已经迟到了;不然就是要误车了,火车、客车、飞机,没一
个不被我耽误的;或者是高中的同学出现在小学时候的教室里。
书里,弗洛伊德总是提到对于性的焦虑是产生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这种那
种关于性的象征物,因为有“审查机制”的作用,人们在梦中总是想掩盖对性的
渴望,并由此获得满足——梦是欲望的满足。
这些都很有意思,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呢,也可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梦,也
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2023年《梦的解析》读后感6
虽说本人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资
料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
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
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
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
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决定或记忆的部分,自
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务必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
德规范等构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
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理解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
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持续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务必始终是和
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能够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
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
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
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
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但是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潜力
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
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本需
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
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不断地理解教
育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下去。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4:3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39456243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梦的解析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梦的解析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