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耳机底噪怎么消除

更新时间:2023-03-14 02:45:45 阅读: 评论:0

梅尔斯堡-长条丝巾系法

耳机底噪怎么消除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儿童英文故事)

入耳式耳机的常见问题

注意问题

入耳式耳机有必要“煲”吗?

一般来讲,动铁耳机“煲”了之后提升不大。一些动圈耳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煲机会在音质表现上有所提高,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在百

度里搜索。

入耳式耳机

一些建议:如果你实在想煲你的入耳式耳机,两天(约50小时)用正常音量播放音乐对于大多数入耳式耳机就足够了——这是作者对于

多款入耳式耳机的个人经验。

入耳式耳机需要耳放吗?

有些入耳式耳机确实需要一个耳放才能发挥出亮点,一些灵敏度低的入耳式耳机,比如音特美的ER4S,通常需要一个耳放来发挥其

全部实力。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的入耳式耳机是不需要任何耳放就能发挥其全部潜能的,即使有的时候耳放会让他们的音质有一点轻微

的改善。

了解一款入耳式耳机是否需要耳放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说明书。通常的原则是,阻抗50欧以下且灵敏度高于98分贝的入耳式耳机绝

对不需要耳放。

听诊器效应和骨传导

对于入耳式耳机的新用户来说,两个问题是他们最为诟病的:“听诊器效应”(亦称“线材噪音”)和“骨传导现象”。听诊器效应指的是

入耳式耳机用户可以听到那些由线材传导进耳机的噪音(由线材摩擦衣物或者其他东西引起的)。”“骨传导现象”指声音经由由用户身体

内部传入用户耳道从而使用户听到噪音(由吃饭、走路等运动行为引起)。这两种现象都是耳道封闭后带来的副作用,这种密闭安静的

听力环境更是加强了这种噪音。

“听诊器效应”可以通过绕耳式佩戴或者使用衣夹来避免。有一些公司也特供了更好的减低“听诊器效应”的线材。“骨传导现象”可以通

过听音乐时不吃东西,轻轻的走路(换软底鞋)来限制其影响。最后,大多数用户都会适应这两种问题,并且最终忘记它们。

底噪

有的时候入耳式耳机用户会在音量很低时听见电流的背景噪声,听起来像"咝咝"声和“嘘嘘”声。大多数的入耳式耳机是很灵敏的,因

此他们很容易监听到电流的背景噪声,而头戴式的大耳机则会忽视这些细节。实际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很少,有时候加一根阻线似乎会

起一些作用(会增加耳机阻抗并且降低灵敏度)。同时,某些设备(例如IPOD采用的一种微硬盘)通常被认为会产生更多的底噪。

有时候入耳式耳机会抬升1KHz~10KHz频段,这也被称为“齿音”和“毛刺”。问题是,这种入耳式耳机会产生很尖锐的高音,久听一

般很刺激,很不舒服,特别是在女声的表现上。由于每一个人可以听到的频率都是有差异的,所以这些毛刺的高频对有些人来说很合适

(译者注:这就又要涉及到4B和4S的讨论了,译者自己是听不贯4B的,所谓的很亮,很透明,在我听来实在是很尖,很让人发毛。

同时,我对特意提升高频的耳放太有爱)。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办法真正解决,调节EQ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要不就是改耳

机了(主要是导管和滤网)。更多精彩可以到唯是声学了解更多耳机的常识。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2:4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33145243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耳机底噪怎么消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耳机底噪怎么消除.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