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元宵节风俗习惯

更新时间:2023-03-14 02:29:36 阅读: 评论:0

iso怎么安装-牛腱子肉怎么做

元宵节风俗习惯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重庆的美食)

元宵节习俗(通用17篇)

元宵节习俗篇1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样的重视,一家人不

仅要团聚再吃顿年夜饭,夜晚还特别热闹,有集会玩龙灯、舞狮、旱

船、猜灯谜、放焰火等各项社团活动。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样也过的热闹非凡,把正月十四当作大年三十

再吃顿年饭,然后再继续过三天的年(十五为小初一,十六为小初二,

十七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们才开始投入到正常的生产工作中

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

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

吃它的缘故。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

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

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

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

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习俗400字范文四

我家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们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

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

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

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

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

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

-”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

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

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

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

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

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元宵节习俗篇2

说起元宵节,这风俗可真不少。下面我就跟大家说说元宵节的习

俗。

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

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

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

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

种表演风格。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

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

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

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

门前。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

早是由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

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元宵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希望大家

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习俗篇3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

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

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

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

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头上的光环啊!又是"啪

啪啪"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

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箭雨冲天,

随后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

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像一个个调色盘,把

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的

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草,白的如银,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

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

这里让观看的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的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

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

时而低。河边又出现的一只正在展翅开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这

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

''''''''''''''''''''''''''''''''孔雀''''''''''''''''''''''''''''''''挺臭美的嘛!"人们看得眼花

缭乱,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铜铃,有

的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

一幅令人击节赞美的图画--一排烟火像瀑布似的从天而降,"哗哗哗"那

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

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

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的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

震得颤动起来似的。伴随着巨响,好像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

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

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的

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的迷人啊!绚丽的烟花、火红的灯笼,林立的楼房、如潮

的人流,把节日里的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

中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元宵节习俗篇4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样的重视,一家人不

仅要团聚再吃顿年夜饭,夜晚还特别热闹,有集会玩龙灯、舞狮、旱

船、猜灯谜、放焰火等各项社团活动。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样也过的热闹非凡,把正月十四当作大年三十

再吃顿年饭,然后再继续过三天的年(十五为小初一,十六为小初二,

十七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们才开始投入到正常的生产工作中

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

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

吃它的缘故。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

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

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

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

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习俗篇5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

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

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

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

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

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

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

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

开了。

元宵节习俗篇6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

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

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

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

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

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

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

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

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

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

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

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

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

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中国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

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

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习俗篇7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

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

另一个已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

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

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

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

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

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

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

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

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

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

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

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

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

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

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

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

“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

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

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

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

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

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

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

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

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

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

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

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

愿。

元宵节习俗篇8

正月十六传统风俗活动有走百病、灸百病、邀厕姑等。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

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

病,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

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

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

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长在,永不衰老。鄄城的人们一大早就到村

外散步,甚至骑上牛马驴骡在大路上奔跑,谓之“跑百令”,谚曰:

“跑一跑,不见老”,类同走老貌。有的地方人们登高远眺,有的去

林墓前灸翁仲,也有的人在家灸衣带,谓之“灸百病”。潍县(今潍城

区)的走百病最有特色,十六日这天,妇女进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

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

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两个石人,据说灸

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总称“跑老猫”。民国修《潍县志稿》

中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说:“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

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高密等地树禾秸为九曲黄河形,

儿童在迷宫般的通道中奔跑嬉逐,称“跑黄河”。邹城市的人于十六

日往孟庙康熙碑亭摸驮碑的,当地有谚谣:“摸摸头,永远不知愁,

摸摸尾,永远不害病。”

邀厕姑又称邀紫姑,早见于刘宋时期的《异苑》,唐代李商隐有

“紫姑神下月苍苍”之句,苏东坡在《紫姑神记》中说,神本莱阳人,

姓何名媚,字丽娘,嫁为寿阳李景妾,因不容于嫡,常役以秽事,于

正月十五吊死厕中,后以为神,妇女作其形邀之卜休咎有验。过去山

东各地都有请紫姑的风俗,时间多在正月十六,也有在正月十五或此

前的任意一天,形式因地而异,多是年轻姑娘媳妇们的游戏。多数是

用炊具扎制成人形骨架,以木、葫芦饭勺或条编笊篱为头,画上眉眼,

戴上花,披上女子衣裤。至夜间由众女子带到厕边或栏边烧纸请神,

乞愿,或问婚姻,或问蚕桑,以紫姑点头与否定吉凶。紫姑神也有用

纸扎或剪的,纸剪者用筷子抬着,看其动静。

类似邀厕姑,招远、龙口等地还有请簸箕姑娘的习俗。正月间,

未嫁少女相约数人,取一簸箕,放上一碗水、一杆秤、一面镜子,众

人用指顶起簸箕,口中念道:“正月初一(或十五)百草灵,我请簸箕姑

娘来算命,清是水,明是镜,戥子不灵问到秤,问一问婚姻动不动?”

谁问谁就念叨一遍,如果水在碗里跳动,即表示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

意的丈夫。俗传正月百草灵,故笤帚、簸箕、针、苇之类皆可为卜。

元宵节习俗篇9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

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

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

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

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

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

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

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

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

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

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亚细亚超市的门口有两条龙,龙头上戴一颗珠子,两边顶着白色

的龙角,黑亮的大眼睛,锋利的牙齿,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今年是

鼠年,龙身上站着几只神气十足的老鼠,大大的耳朵,在向我们招手

呢……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

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

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

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趣!

元宵节习俗篇10

元宵节在中国古代对青年男女来说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约束,“闺女”直到出嫁是足不

出户的,唐朝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是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却取

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这几天,姑娘们也可

以成群结队的走上街头赏灯、猜谜。青年男女也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

物色伴侣。

在中国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

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

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

庭幸福。

由于此晚男女无拘,可以同游共乐,也就留下了许多的爱情佳话。

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

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

娘在元宵订情。这些都是元宵节晚上的场景。

所以说,与七夕节凄美的情人节不同,它是中国另一个具有热闹

气氛的“情人节”。

元宵节习俗篇11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

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

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

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

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

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

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

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哇!好漂亮啊!这条龙全长约200米,一个龙头就有一个小孩那么重,

可想而之,举龙头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龙头还会“喷火”呢!开始

舞龙了,师傅们还在凳子上舞龙的,厉害吧!这龙的身子舞起来一圈一

圈的,哇,真好看。我们还看到了最精彩的盘龙,舞了将近一个小时

的龙,才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我和小庄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

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

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

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

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

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

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

“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

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

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过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的名子还有个故

事呢!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元宵。袁世凯知道了觉得很不吉利。“元

宵”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汤圆。从此元宵又名汤

圆。元宵的馅有很多。有红豆的。芝麻的。还有绿豆的……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

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

好极了!

元宵节真有趣!节目丰富多彩。

元宵节习俗篇12

今年的元宵节,学校还是故技重施发实物,给了2斤肉糜和一摞

饺子皮。真是叫人无语,想到第一年来的时候发这个,因为根本处理

不了,最后统统赠送给了垃圾筒。今年想想算了,还是倒腾一回吧。

于是中午下课后赶到菜市场去买了一些配菜回来调馅。主要有:豆芽1

元的量,蒜苗1.5元的量,芹菜1元份,鸡蛋3个,香菇3朵,梅干

菜2把(从家里带来的),当然最后这些都没有全用,因为肉糜也只打算

先用一半试试看。

方法如下,想学的可以如法炮制。先把香菇和梅干菜分别用冷水

着,同时间把芹菜和豆芽、蒜苗洗干净,之后把芹菜和蒜苗切成段,

把香菇切片,然后沥干水分。把鸡蛋炒熟出锅,再把各菜分别炒熟(我

为了节约时间,就混在一起炒了)。出锅后把菜放凉,可以不断用筷子

搅拌加快冷却。待菜冷却后,把所有的配菜放在砧板上,用菜刀不断

斩剁,剁成细碎的末状或糊状。把陷放在容器里,再把酱油、味精、

五香调料、盐(爱吃味重的还可以放黄豆酱或辣椒面等)等放进去,把肉

糜也放进去,反复搅拌直到拌匀为止。到这里饺子馅就做成了。

忙乎了一个中午,总要短时间内销掉吧,那就只好借集体的力量

了。于是把馅儿装在保鲜盒里,把自己所有的筷子、勺子、叉子也都

装在保鲜袋里,把平时煮饭的小锅也一起搬到了办公室里,还顺手带

了一小瓶镇江的香醋,考虑周到吧。只是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让同

事们尝过之后来评价吧。

下去先去上了2节课。下课回来后,把水烧开,包了几个试试,

无奈面皮太干,粘不上,煮熟后都散开了。恰好小顾下来找我,看见

我的锅就闹开了,我先给她尝一下,她连连称赞说很好吃。于是,同

事们都围过来了,我抱怨面皮太干包不拢皮,丁老师他们说用筷子弄

点水在面皮的和缝处再包就不会散了。

大伙一边吃一边评论,都认为做的不错,说我要是下岗了马上就

可以去街上卖馄饨了,呵呵。我就尝了一口馅,还好不咸,大伙说汤

有些淡,我才想起汤里没放盐,还有馅也稍淡了些。下次一定改进。

说说笑笑一锅饺子一抢而空,刚结束,就看见ZL笑嘻嘻地来了,

原来是听了小顾的宣传也来赶口了,于是马上开始动手包第二批。刚

熟的时候下课了,又回来一批人,进门就闻到香味,于是各个动手抄

起我的勺、叉,瞬间将第二锅消灭完毕。

虽说下了2锅,但我只吃到了一口,半个饺子,但是看见大家都

说好吃,还是挺开心的。这样晚上的宵夜和明天的早饭我就可以为大

家服务了,想着就很开心啊。怎么样,我还是很贤惠(可不是闲在家里

什么也不会哦)吧。

元宵节习俗篇13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

男孩子提着灯,围着枣树转六圈,同时把“嘟佬嘟佬,开花结枣”

的口诀念六遍(传说嘟佬是主管枣树的老公公)。据说照了枣树,就能取

得枣子丰收。龙口等地,正月十五日黄昏要往祖坟送灯,至墓地于坟

前燃灯祭拜,俗称“给老祖宗送灯照着捉虱子”。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

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应有尽有,内容以

戏曲为主。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

孔府耍龙灯的地方在二门里大堂前,平时不得入内的孔府,这时也准

许外人入内看耍龙灯。耍龙灯时,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一旁燃

放焰火。

元宵节这天,一些地区庙会十分热闹。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这

天举行“送驾”仪式。送驾队伍由八杆彩旗前导,继而是锣鼓队,高

跷、旱船、狮子舞等尾随其后。进了庙宇,焚香献供,载歌载舞。最

后将立春时做的“春公鸡”纷纷撒下,兴尽而归。曲阜、邹城、泗水

交界处的尼山,是孔子诞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庙会(又有“圣庙

会”、“夫子洞会”等名称),会期三天,会场设在尼山孔庙门前,参

加者多为年轻妇女与儿童,会中有卖玩具、小吃的摊贩,有唱戏等文

艺活动,赶会的人常多达数万人。滕州的元宵节“打花”更是令人倾

倒。人们用铁锨端着铁水,向树林中扬撒,火树银花,飞珠溅玉,令

人拍手叫绝。

一些偏远农村,虽然没有什么灯会和庙会,但习惯开展一些很有

趣味的活动。鄄城的姑娘们在元宵节这天制作花树和花姑娘。她们先

用枣枝和彩纸做成花树,再用秫秸和彩纸做成花姑娘,然后把花姑娘

挂到花树上,最后把花树插到粪堆上,意思是希望棉花取得丰收。

元宵节习俗篇14

德州举行灯会

过去,德州举行灯会三日(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节前三天就着

手准备,四门(城门)披彩,主要街道上的商行、店铺修整一新,挂上彩

灯。彩灯的花样繁多,有内容连贯的套灯,有形态各异的散灯,有端

庄华丽的牌坊灯,还有变幻莫测的盒子灯。套灯以《三国演义》、

《西游记》、《聊斋志异》和《红楼梦》里的人物故事为内容。由于

制作精巧,内容丰富,情节连贯,观灯就象看连环画一样。散灯有二

龙戏珠、八仙过海、嫦娥奔月、木兰从军等,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令人眼花缭乱。牌坊灯的制作比较复杂,先以木杆跨街扎起拱门,再

蒙上彩绘绢纱,里面点燃无数灯火,显得十分巍峨壮观。进入灯门,

两厢琼楼玉宇,灯火辉煌,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盒子灯是一种大

型迭套灯,灯中有灯,一盒多达15种,放盒子灯时,为了便于众人观

看,要用一根长竹杆将盒子灯高高举起,然后将导火线点燃,于是,

一套套灯便有节奏地跳出盒子,悬在空中,十分有趣。盒子灯有形有

声,变幻莫测,引人入胜。曹县有一种特别精致的彩灯,叫雪花灯,

据说需要一个能工巧匠的经年之功才能制成。灯体纯白透明,造型新

颖别致,点燃后光芒四射,好象一颗洁白无瑕的宝珠。

旧时,德州灯会盛大,观众如云。十四这天,郊区的农民一齐拥

入城内,有亲的投亲,有友的靠友,无亲无友的去住店房。为了一饱

眼福,不辞辛劳。夜幕降临,满城灯火齐放异彩。诸般杂耍,倾巢而

出,鸣锣击鼓,边跳边舞。观众人山人海,象潮水似地涌入灯门,全

城顿时沸腾了。灯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元宵节习俗篇15

在淄博一带,正月十六家家户户都去河里挑水做五色饭

用五种颜色的粮食煮成稀粥,据说吃了五色饭不患头痛病。临朐

等地的小儿女,这天以五色米杂七孔针(一种植物)煮粥做巧饭,谓之

“增智”。临沂、淄博地区的一些少女,这一天也做“乞巧饭”。她

们先在村中挨家挨户地“讨米”,凑足一两碗后,自带炊具到河边淘

米野炊。巧饭做好后,先祭河神,再喂鱼虾,最后大家一起吃,吃前

还唱一些歌谣,据说姑娘吃了乞巧饭就会心灵手巧。吃乞巧饭的风俗,

更多见于七夕。

滕州一带,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习惯把出嫁未久的姑娘接回来,

俗称“叫闺女”。叫闺女必须是娘家的人亲自到婆家去接,一般是兄

弟、姐妹或侄子。平原富裕人家套马车,山区赶毛驴,贫寒人家推独

轮车,拉地排车或徒步。这时闺女住娘家可住十天半个月,但必须在

二月二以前返回婆家。其他地区这天也有走娘家的风俗,但不一定由

娘家接,有的是女婿送,路上对对双双络绎不绝,好事者聚在村头路

边,指指点点,称“看新女婿”。

元宵节习俗篇16

在河南信阳商城、光山、新县的部分地区有这么个送灯的习惯:

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

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送灯

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

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

成。

送灯是很隆重的,我们家乡有句话“xx大似年”,“三十的火,

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

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

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我们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饭后,

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

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

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到祖坟后,先要在

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意思是,

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来来

往的人看到达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当然这压坟头纸还有

由来,下面再说。)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

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

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

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

求保佑的话。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

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

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

盛开的礼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

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

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元宵节习俗篇17

今天2月2日,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从唐代流

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特别圆,要吃汤圆,汤圆又叫汤团,意思是团

团圆圆。

元宵节的活动也很多,有耍狮子、舞龙、踩高跷等。今天晚上,

月亮很圆,像一个大玉盘,高挂在夜空,又像一个精致的银盘。我们

一家和亲戚朋友去吃自助餐。然后,我门去潮阳买灯笼、猜灯谜去参

加灯会。还没到广场,只看见人群向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一

眼望不到头,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广场上空不时地在放烟火,把夜

空都照亮了。人们都发出啧啧不绝的惊叹声。大家喜笑颜开,齐声叫

着:“哇!”烟花的形状有很多,有圆形、爱心形等,五彩缤纷。广场

上的花灯真漂亮呀,五颜六色,色彩十分明艳,有莲花灯、宫灯、龙

灯等。这些灯上总是有一些吉祥的成语,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

等。我们还去了文明塔,文明塔旁边有一口古井,直径长1。6米,总

长12米,至今还有水!我们还登上了文明塔的最高一层从上往下看可

以看到半个潮阳,我看着下面的人像一只只蚂蚁。我们还看到了在天

上飞的孔明灯,半夜三点了。我们还去玩、去唱歌,直到早晨6点多

才回家。

这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2:2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32176243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风俗习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风俗习惯.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