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14 02:14:37 阅读: 评论:0

芒鱼-天线宝宝智力拼图

元宵节的习俗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三国杀法正)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元宵节,⼜称上元节、⼩正⽉、元⼣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个重要节⽇,是中国亦是汉字⽂化

圈的地区和海外华⼈的传统节⽇之⼀。正⽉是农历的元⽉,古⼈称夜为“宵”,所以把⼀年中第⼀个⽉圆之夜

正⽉⼗五称为元宵节。来科普⼀下,中国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中国元宵节的习俗⾄少有12种,你知道多少?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全国各地都过,⼤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的

特点。元宵节⼜称上元节、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习俗有放灯、拜帖、猜灯

谜、偷菜等。幼⼉教育⽹整理有关元宵节的各地不同习俗,舞龙、舞狮⼦、踩⾼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

灯、划旱船等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多种有趣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有⼀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给射死

了。天帝震怒,令天兵于正⽉⼗五到⼈间放⽕。为了不被烧死,有位⽼⼈家提议,每户⼈家都在家⾥挂起红

灯笼、点爆⽵、放焰⽕。到正⽉⼗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看,发觉⼈间⼀⽚红光,以为是⼤⽕燃烧,⼈们

就这样保住了⽣命及财产。⼆是汉时东⽅朔为了帮助⼀位名叫元宵的宫⼥与亲⼈团聚,设计让其在正⽉⼗五

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书“元宵”⼆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三

是周勃、陈平等⼈平息诸吕的⽇⼦是正⽉⼗五,此后每年正⽉⼗五之夜,汉⽂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

纪念,并把正⽉⼗五定为元宵节。另⼀种为三元说,即正⽉⼗五⽇为上元节,七⽉⼗五⽇为中元节,⼗⽉⼗

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及其节期在全国各地各有特⾊。就元宵节节期长短⽽⾔,汉代定⼀天,唐代为三天,宋

代达五天,明代是⾃正⽉初⼋点灯,⾄⼗七的夜⾥才落灯。与春节相接,⽩昼为市,热闹⾮凡,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潮。⾄清代,⼜增加了舞龙、舞

狮、跑旱船、踩⾼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致特点如下:

1.吃元宵。

“快乐的⽪,幸福的馅,团团圆圆捏⼀块⼉;问候的汤,祝福的⽕,幸幸福福煮⼀起”。正⽉⼗五吃元

宵,“元宵”作为⾷品,是元宵节的⼀项重要习俗。汤圆,⼜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

汤圆称浮圆⼦,亦称汤圆⼦、乳糖圆⼦、“汤丸”⽣意⼈还美其名⽈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糖、玫瑰、芝

⿇、⾖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糯⽶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

蒸⾷,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是在糯⽶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团团

圆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品,所以⼈们⼜称它为“元宵”。

2.观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

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良⾠。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

令正⽉⼗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

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的世界最⼤都市,社会富庶。宋代,元宵灯会⽆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

过唐代,民族特⾊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

⼀⽇,宋代⼜在⼗六之后加了两⽇,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到⼗⼋整整⼗天。到了清代,满族⼊主中原,宫廷

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期缩短为五天,⼀直延续到今天。可谓“花灯⾼⾼挂,挂出新年万紫

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红运道”。

3.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出来的⼀种⽂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贴在花灯上供⼈猜射,谜底多着眼于

⽂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种独特的民俗⽂化。中国最⼤的⼀

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参加的⼈次达两万多⼈。

4.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

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各具特⾊。

5.舞狮⼦。

“勇⽓是⼀个⼈处于逆境中的光明”。古⼈将它当作勇敢和⼒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

畜平安。所以⼈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活动⾥舞狮⼦的习俗,她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

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

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南狮以⼴东为中⼼,并风⾏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

虽也是双⼈舞,但舞狮⼈下穿灯笼裤,上⾯仅仅披着⼀块彩⾊的狮被⽽舞。以祈望⽣活吉祥如意,事事平

安。

6.送孩⼉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家,或⼀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

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这⼀习俗许多地⽅都有,陕西西安⼀带是正⽉初⼋到⼗五期间送

灯,头年送⼤宫灯⼀对、有彩画的玻璃灯⼀对,希望⼥⼉婚后吉星⾼照、早⽣麟⼦;如⼥⼉怀孕,则除⼤宫灯

外,还要送⼀两对⼩灯笼,祝愿⼥⼉孕期平安。

有趣的是,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代

表⽣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都会刻意在灯下游⾛,希望“钻灯脚⽣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好⽣男孩)。

7.踩⾼跷。

是民间盛⾏的⼀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缚于⾜⾏⾛,还能跳跃和舞剑,⾼跷分⾼

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者⼀丈多。据说踩⾼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给⾃

⼰的腿上绑两根长棍⽽发展起来的⼀种跷技活动。

8.偷菜节。

流⾏于贵州省黄平苗族⼀带,正⽉⼗五⽇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

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菜,数量够⼤家吃⼀顿即

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家并不责怪。⼤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起,做⽩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

能早得意中⼈,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在台湾,还有未婚⼥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

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

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民间少⼥在灯⽕下载歌载舞,叫做⾏歌、踏歌。

9.迎紫姑。

“希望是⼈⽣的乳母”。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五,她因穷困⽽死。百姓

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天夜晚,⼈们⽤稻草、布头等扎成真⼈⼤⼩

的紫姑肖像。妇⼥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样,拉着她的

⼿,跟她说着贴⼼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分⽣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

想感情。

10.⾛百病。

⼜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他们结伴⽽⾏或⾛墙边,或过桥过⾛郊

外,⽬的是驱病除灾。

11.逐⿏。

因为⽼⿏常在夜⾥把蚕⼤⽚⼤⽚地吃掉,⼈们听说正⽉⼗五⽤⽶粥喂⽼⿏,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

是,这些⼈家在正⽉⼗五熬上⼀⼤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盖上⼀层⾁,将粥⽤碗盛好,放到⽼⿏出没

的顶棚、墙⾓、边放嘴⾥还边念念有词,诅咒⽼⿏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家

所说的。

12.情⼈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孩不允许出外⾃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

会中,也给未婚男⼥相识提供了⼀个机会,未婚男⼥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物⾊对象,⼜是男⼥青年

与情⼈相会的时机。有⼈说,“相信⾃⼰,只要有爱,幸福就⼀定会存在。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

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元宵节⽆疑是⼀个浪漫的节⽇,是男⼥青年与情⼈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

成了中国的“情⼈节”。

中国元宵节习俗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官节)合称三元。元

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帝时下令将正⽉⼗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神”祭祀活动定在正⽉

⼗五(太⼀:主宰宇宙⼀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元宵节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出门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灯等。此外,不少地⽅元宵节还增加

了耍龙灯、耍狮⼦、踩⾼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等传统民俗表演。

北京市

⽼北京最热闹的节⽇不是春节,⽽是元宵节。⼀年⼀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北京叫卖等⽼北

京民俗味⼗⾜的元宵节传统节⽬,是⽼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的⼀⼤原因。传统的⽼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

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

北京元宵节舞龙

河北省

唐⼭市元宵节彩灯组合——凤歌鸾舞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株古

⽼艺术奇葩。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种表现劳动⽣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

以打击乐伴奏。有⼤⿎、⼤锣、铙、⽔镲等。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群聚窑下,称“陶灸”。⼉⼥交错度

桥,称“度百厄”。也有⼈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打结以⼘休咎,称“结⽺肠”。

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

安徽省

安徽合肥⽼少同乐迎元宵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

习俗。凤阳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年腰不疼”的说法。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们动⼼的还是“挑灯笼”。各

种花灯早在⼏天前就纷纷“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新。撂⽕把是⼀种青少年集体活

动。在凤阳农村,留⼼的孩⼦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把。

安徽挑灯笼

⼭西省

⼭西沁⽔县五彩花灯挂花灯,是⼭西⼈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

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四⾄⼗六,每晚都开形形⾊⾊,异彩纷呈。放焰⽕,为⼭西⼈民元宵节最

为喜⼈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场都要进⾏放烟⽕活动,到时全家都⾛到⼤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24]⼭

东省⼭东元宵节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舞、龙灯舞、⾼跷、旱船、

花棍、秧歌、赶⽑驴等应有尽有,内容以戏曲为主。曲⾩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

演。孔府耍龙灯的地⽅在⼆门⾥⼤堂前,平时不得⼊内的孔府,这时也准许外⼈⼊内看耍龙灯。耍龙灯时,

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旁燃放焰⽕。

⼭西沁⽔县五彩花灯挂花灯

河南省

“⾼抬⽕轿”河南⼈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蔑和红纸扎上

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元宵节⼀般的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即使是河南⼈,也

少见在祖宗坟前点灯的习俗。

河南⾼抬⽕轿

陕西省

延安元宵节每年农历正⽉⼗五元宵节期间,除⼤闹花灯外,还流传⼀种“放天灯”的风俗。这种风俗

由来已久,据史可查唐时已有此举。“伴灯馍”流⾏于陕西铜川⼀带。每年农历正⽉⼗五⽇,元宵节期间,各

家各户在⾃⼰房屋⾥,设⾹案点烛焚⾹,鸣放鞭炮。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

馍”。

陕西省放天灯

江苏省

元宵节泰州有5⼤习俗,吃元宵、闹元宵、猜灯谜、放烟⽕、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乡镇特有

的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亲戚朋友要给新婚的新娘⼦送桥桩、送⼦观⾳等,以祝福早⽣贵⼦。还有些地⽅是

拉着新娘⼦⾛百⼦桥,同样是求⼦。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多斋素诵经,匍匐⾄

吴⼭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

⼈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苏放烟⽕

江西省

从正⽉初⼀⾄⼗五晚饭后,全村⽼少就会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庙宇,⼿持元宵歌本,对着元宵画唱

歌,当地⼈称之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五晚上除了唱船、赞船、划船等活动外,还要喝元宵酒、吃

元宵羹——这是当晚的压轴戏。整个祠堂摆满桌椅,有村民⽤年数已久的海壶盛满⾃⼰酿造的⽶酒,给每位

来宾倒上满满⼀碗,每张桌⼦上还盛有⼀⼤盆元宵羹供⼤家享⽤。

江西唱元宵歌

湖北省

湖北孝感杨店镇是“龙灯之乡”。杨店龙灯,孝感称之为“杨店⾼龙”,是孝感市第⼆批及湖北省第三批

⾮物质⽂化遗产。每年从腊⽉开始着⼿⽤⽵⽚扎龙灯、龙⾝、龙尾、绣龙⾐;⽤彩纸扎龙头、龙尾,并连接彩

龙头、龙⾝、龙尾组成⼀条完整的龙灯,整条龙灯有12节(龙⾝由⼗个⽵灯连接⽽成,加上龙头和龙尾便是

12节,),表⽰⼀年有12个⽉份。正⽉⼗⼆晚举⾏龙灯开光仪式、正⽉⼗三出⾏、上庙、喝彩,每条龙灯穿

⾏了杨店窄⼩的⽼街进⾏活动,家家门前摆⾹案,迎接宾龙。正⽉⼗四拜灯、每条龙灯分别在各⾃湾⾥叩拜

群众,表⽰新年问候,代表吉祥;正⽉⼗五玩游灯、灿灯;围观的群众跟随龙灯分别游到各⾃湾⾥,晚上⼗⼆点

全湾男⼥⽼少齐上阵集中在⼀起烧毁龙灯,称之为灿灯、送龙灯升天,伴随着锣⿎声、鞭炮声。

杨店⾼龙的组成:多⽤⽵、⽊、布、彩纸扎成,龙⾐⼀般⽤黄、青、⽩、⾚、⿊五⾊,传说代表

⾦、⽊、⽔、⽕、⼟五⾏。龙灯躯体内燃烛,舞龙者依先后顺序,适当缩短各节之间的距离,双⼿把住龙

脚,从⾸⾄尾“龙珠”左右摆动,有如巨龙婉蜒前⾏,其声势浩⼤,场⾯壮观。其⽂化内涵⼗分丰富,有龙出

洞、三点头号、拜四⽅,还有下钻洞、上翻⾝、龙映⽔等,慢舞时雍容⼤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激越奔放,别

具⼀格,有着浓郁的地⽅特⾊,所⽤的曲牌⾳乐喜庆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

湖北省送龙灯升天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菜儆果诸物款待客⼈,称为“时汤”。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

之⼀炬,称为“送灾”。

郴州市苏仙区正源村的村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仙⽜”闹元宵进⾏最后的彩排。据村民介绍,⽜是

该村的守护神,“⽕仙⽜”源于⼀个古⽼的神话故事,村民们在每年的正⽉⼗五⽇,会⽤稻草扎成⽜的形状再

插上⾹⽕与⽕龙⼀起闹元宵,以此为本村保平安。四川省成都⾼新区元宵节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

偷汤圆⼆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外,其馀皆为求⼦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

宵节时⼈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之怨⽓,尽皆骂出,被骂之⼈不得回骂。

湖南省“⽕仙⽜”闹元宵

福建省

元宵节给新嫁⼥送灯,是旧⽇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的⼀样:“添丁。”闽

南⼀些地⽅,⽐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叫“穿灯脚”的习俗。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

的节⽬,龙灯长数⼗尺,有头有尾。灯节中还有⼀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

福建省猜灯谜

⼴东省

⼴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菜,拌以糕饼煮⾷以求吉祥;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男者,皆於元宵夜庆

灯。南雄闹花灯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系带,据说可保⼉童⽆疾病。⼜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

下,据说可以产贵⼦。⽂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东省闹花灯

贵州省

贵州寨英古镇举⾏滚龙闹元宵元宵节来临,贵州省松桃苗族⾃治县寨英古镇举⾏“滚龙闹元宵”活

动。“滚龙”是寨英古镇特有的民俗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正⽉⼗五⽇夜,⼟家族民俗“炸龙”活动在德

江中⼼城区拉开序幕。此次“炸龙”云集了70余条龙灯队伍,并吸引了近20万群众驻⾜观看,场⾯震撼令⼈⼼

跳。德江⼟家族民众过元宵节分为⽩天和⿊夜两段:⽩天以舞龙、耍狮、花灯表演等为重;元宵夜则炸龙狂

欢。该县在600多年前就有“舞龙求⾬”的图⽂记载和⼟家舞龙、炸龙的传统,并延续⾄今,此项活动已被列⼊

贵州省⾮物质⽂化遗产名录。

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有什么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览

贵州省滚龙闹元宵

云南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云南省元宵节密祉花灯节沿街⽴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燃⾹於

桥,投⽯⽔中,再取⽔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品最早出现

在宋代,诗⼈姜⽩⽯在⼀⾸《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

元宵。宋⼈周必⼤也曾写过⼀⾸《元宵煮浮圆⼦》诗:今⼣是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

功。星灿乌云⾥,珠浮浊⽔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2:1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31277242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的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的习俗.pdf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