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对⽐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
也。
马之千⾥者,⼀⾷或尽粟⼀⽯。⾷马者,不知其能千⾥⽽⾷也。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才美不外见,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天下⽆马。”鸣呼,其真⽆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来
源:迷你语⽂⽹](选⾃韩愈《马说》)
【⼄】村陌有⽝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养之。其叔⽗怒⽈:“何⽤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有⽣之数,莫不重其性
命。若天⽣天杀,⾃然之理。今为⼈所弃⽽死,⾮其道也。若见⽽不收养,⽆仁⼼也。”叔⽗感其⾔,遂许焉。明年,⽝随叔
⽗夜⾏。叔⽗为蛇所啮,仆地不得⾏。⽝亟奔⾄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出门,见叔⽗⼏死。速延医治之,不⽇⽽
愈。⾃此,叔⽗视⽝如亲。(选⾃《北史·孝⾏传·张元》)2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①虽有千⾥之能②张元怪之,随⽝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也②今为⼈所弃⽽死,⾮其道也C.①千⾥马常有,⽽伯乐不常
有②若见⽽不收养,⽆仁⼼也D.①才美不外见②若见⽽不收养
2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法与“⽝随叔⽗夜⾏”中“夜”字⽤法相同的⼀项是()
A.离逆旅,主⼈⽇再⾷,⽆鲜肥滋味之享B.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
C.腰⽩⽟之环,左佩⼑,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0.⽤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①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叔⽗为蛇所啮,仆地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和谐社会,⼈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采⽤___________的写法,以千⾥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
明主;⼄⽂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有⼈卖骏马者,⽐①三旦⽴市,⼈莫知之。往见伯乐⽈:“⾂有骏马欲卖之,⽐三旦⽴于市,⼈莫与⾔,愿⼦还②⽽视
之,去⽽顾之,⾂请献⼀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视之,去⽽顾之,⼀旦④⽽马价⼗倍。(选⾃《战国策》)【注释】①⽐:副
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旦:⼀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2)执策⽽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视之。⼦:____________(4)去⽽顾之。顾:_______________
24、下⾯句中“之”的意义和⽤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之⼿
B.⾂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
D.⾂请献⼀朝之贾
25、把下⾯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2)⽐三旦⽴市,⼈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
甲⽂中千⾥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中卖马⼈能“⼀旦⽽马价⼗倍”是利⽤了⼈们的的⼼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作⼴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简要谈谈“名⼈效应”的利或弊。(3分)
【⼄】郭隗先⽣⽈:“⾂闻古之君⼈,有以千⾦求千⾥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于君⽈:‘请求之。’君遣之。三⽉得千⾥马,
马已死,买其⾸五百⾦,反以报君。君⼤怒⽈:‘所求者⽣马,安事①死马⽽捐②五百⾦?’涓⼈对⽈:‘死马且买之③五百⾦,
况⽣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之马⾄者三。今王诚⑤欲致⼠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
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年⑤诚:真⼼⑥致⼠:纳贤⼠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
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五百⾦()⑷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的理解,说说甲⼄两⽂中“千⾥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23.甲⽂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
表达的主题是,⼄⽂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以五百⾦购得已死千⾥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马,安事死马⽽捐五百⾦?
卞和泣⽟
楚⼈和⽒得⽟璞楚⼭中,奉⽽献之厉王。厉王使⽟⼈相之,⽟⼈⽈:“⽯也。”王以和为诳,⽽刖其左⾜。及厉王薨,武王即
位,和⼜奉其璞⽽献之武王,武王使⽟⼈相之,⼜⽈:“⽯也。”王⼜以和为诳,⽽刖其右⾜。武王薨,⽂王继位,和乃抱其璞
⽽哭于楚⼭之下,三⽇三夜,泣尽⽽继之以⾎。王闻之,使⼈问其故,⽈:“天下之刖者多矣,⼦奚哭之悲也?”和⽈:“吾⾮悲
刖也。悲乎宝⽟⽽题之以⽯,贞⼠⽽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理其璞⽽得宝焉,遂命⽈:和⽒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的⽯头,未经加⼯的⽟⽯。②刖:⾳“yuè”,古代⼀种酷刑,断⾜。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雕琢
⽟⽯。
10.结合⽂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之⼿。名马:(2)厉王使⽟⼈相之。相:
11、通过“识马”、“相⽟”,两⽂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马!’呜呼!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卞和泣⽟》以“王乃使⽟⼈理其璞⽽得宝
焉”为和⽒献璞的结局,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现代汉语写出下⾯句⼦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2)悲乎宝⽟⽽题之以⽯,贞⼠⽽名之以诳。
(⼄⽂)⾂有⼆马,故常奇之。⽇啖⾖⾄数⽃,饮泉⼀斛,然⾮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驰,其初若不甚疾;⽐⾏百余⾥,始
振鬣长鸣,奋迅⽰骏,⾃午⾄⾣,犹可⼆百⾥;褫(chǐ)鞍甲⽽不息、不汗,若⽆事然。此其为马,受⼤⽽不苟取,⼒裕⽽不
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骏
2、⽤现代汉语写出下⾯两个句⼦的意思。(4分)
(1)⾷马者不知其能千⾥⽽⾷也。(2)介⽽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是什么?(2分)
4、这两段⽂字表⾯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才。它们都阐述了⼀个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1、(1能吃下⼀⽯粮⾷(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
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不懂得要根据它能⽇⾏千⾥的⾷量来喂养它。(2)披甲戴盔奔驰,⼀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午⾄⾣,犹可⼆百⾥;褫鞍甲⽽不息、不汗,若⽆事然。
4、好的⼈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参考答案: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
的⽣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为动词)
30.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马啊!②叔⽗被蛇咬了,趴在地上⾛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3.(1)见,通“现”,表现。(2)临,⾯对。(3)⼦,你。(4)顾,回头看。
24.B25.(1)不能⽤正确的⽅法使⽤它,不能按千⾥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个识马的。
26.⾷不饱,⼒不⾜,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者不知其能千⾥⽽⾷之。/盲⽬相信权威
27.联系“伯乐”、“马”(1),“名⼈效应”的利或弊(分析⾔之有理即可得2)
如:好处是:如同千⾥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们所重视⼀样,好的产品通过名⼈的宣传,才能⼴⽽告之,坏处是名⼈宣传的不⼀
定是真正的“千⾥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答案】21.⑴⽤鞭⼦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题0.5分)22.表⾯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
才。(2分)23.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才、不重视⼈才、摧残⼈才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
视⼈才,⽤诚⼼吸纳⼈才,才能得到⼈才。(3分,正确⼀处1分,⾔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
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匹死马⽽丢掉五百⾦有什么⽤?
【答案】10.(1)名马:指具有⽇⾏千⾥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马被
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通过和⽒璞两度被指斥为⽯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才,埋没⼈才,英才
志⼠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对“天下⽆马”这种压制⼈才的谬论,⽂章只能发
出“其真⽆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卞和泣⽟》中,和⽒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头,但终遇⽂王,经雕刻加⼯显
⽰出天下⾄宝的本⾊。《马说》更多地是让⼈感到愤懑不平与⽆奈,⽽《卞和泣⽟》却能让⼈看到⼀些希望。(⼤意如此即
可)1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千⾥呢?(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
宝⽯被斥为(普通的)⽯头,诚实正直的⼈被诬蔑为骗⼦。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被斥为(普通的)的⽯头,诚实正直
的⼈被诬蔑为骗⼦⽽感到痛苦(悲痛)()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有卖骏马者,⽐①三旦⽴于市,⼈莫之知。往见伯乐⽈:‘⾂②有骏马,
欲卖之,⽐三旦⽴于市,⼈莫与⾔,愿⼦还③⽽视之,去⽽顾之,⾂请献⼀朝之④贾。’伯乐乃还⽽视之,去⽽顾之,⼀旦⽽马
价⼗倍。今⾂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先后者,⾜下有意为⾂伯乐乎?⾂请献⽩璧⼀双,黄⾦千镒,以为马⾷。”淳于髡
⽈:“谨闻命矣。”⼊⾔之王⽽见之,齐王⼤说苏⼦。(《战国策·燕策⼆》)注:①⽐,连续,接连。②⾂,先秦时代,普通⼈
之间有时也谦称⾃⼰为“⾂”。③还,⾳义同“旋”,围绕,绕圈⼦。④旦、朝,早晨,也指⼀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
(3)⾂请献⼀朝之贾()(4)莫为⾂先后者()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法不相同的⼀组是(3分)
A.不以千⾥称也举⼀隅不以三隅反B.⼈有卖骏马者但少闲⼈如吾两⼈者⽿
C.⼈莫之知何陋之有D.⾜下有意为⾂伯乐乎⾏拂乱其所为
14、翻译下列句⼦。(6分)
(1)其真⽆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乐乃还⽽视之,去⽽顾之,⼀旦⽽马价⼗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王⽽见之,齐王⼤说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第⼆段交代千⾥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这匹骏马“⼀旦⽽马价⼗倍”的原因的⼀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参考答案:
12、(1)等同,⼀样(2)游说,劝说(3)费⽤,钱财(4)没有⼈
13、C(代词,代千⾥马;宾语前置的标志。A.⽤,把,拿;B.定语后置的标志;D.做。)
14、(1)难道真的没有千⾥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得千⾥马吧。(采分点:两个“其”)
(2)伯乐于是环绕着那匹马看了⼀番,离开之后⼜回头看看它,(结果)⼀天马的⾝价就涨了⼗倍。(采分点:去、顾)
(3)(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引荐了苏代,齐王接见了苏代,⽽且很喜欢他。(采分点:补充“见”的主语、说)
15、⾷马者不知其能千⾥⽽⾷也。伯乐乃还⽽视之,去⽽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1:3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28975242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代为燕说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代为燕说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