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肺空洞就是肺结核吗?

更新时间:2023-03-14 00:25:48 阅读: 评论:0

肺腔通常是由肺组织坏死或液化引起的。咳嗽和咳痰后,从肺部排出后形成空腔。形成空洞的原因不一定是肺结核,也可能是肺脓肿、肺部真菌感染、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癌。肺部寄生虫感染、肺囊肿、脓肿等。常见原因是肺脓肿、肺癌和肺结核。诊断可以基于影像检查、痰细菌培养或支气管镜检查。

肺部ct,可以确诊肺癌吗?

肺部CT能够确诊肺癌吗?这是很多人都关心和咨询过的一个问题,在这里刘医生要再次给大家强调的是:肺部CT不能够确诊肺癌,但是可以对大部分的肺癌进行初步诊断!

对于您所发的肺部CT图像,由于清晰度欠佳,判断相对比较困难,但是粗略看来很有可能是肺癌,所以建议你及时进一步检查。

对于肺癌的确诊,它的金标准是通过病理活检,得到最终的病理结果,这个才是金标准。

那么肺部CT既然不能够确诊肺癌,为什么大家都推荐肺癌的筛查以及诊断进行肺部CT扫描呢?这是因为肺部CT是初步筛查和诊断肺部疾病最好的检查方法。

肺部CT是筛查肺结节和肺癌的最佳方法。尽管肺部CT不能作为金标准确诊肺癌,但它确实筛查肺不结节和肺癌的最佳检查方法。肺部CT艾青的诗集能够发现肺内小到2mm左右的结节影,无论是实性小结节、磨玻璃小结节,它都能够清晰显示,而胸部X片由于成像的原因,对于很多肺部小结节都是无法显示的。

同时,很多早期肺癌都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早期周围型肺癌常常会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如果病变出现了这些比较典型的诊断,那么我们是可以临床诊断肺癌的,虽然这不是金标准的诊断,但是通过临床诊断肺癌,能够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的早期肺癌治疗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无法判断良恶性的肺部小结节,可以通过肺部CT进行随访观察。

碳酸氢钠化学式定期随访比较羞涩的反义词是什么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随访中肺结节有如下变化者,多考虑为良性:

(1)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

(2)密度均匀或变淡;

(3)在密度没有检察院实习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

(4)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d。

2、肺结节在随访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1)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3)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

(5)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想要病理确诊肺癌,可以选择哪些方法?我们刚刚讲了肺部CT只能对肺癌进行筛查和临床诊断,无法做到病理确诊,也就是100%确诊,那么想要病理金标准确诊,可以做哪些检查呢?

(1)气管镜检查:常规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或透视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病变比较靠近主支气管的病变。

(2)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病变靠近胸壁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活检,对于不紧贴胸壁的病变,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3)手术切除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肺部小结节都可以进行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患者创伤也相对比较小;所以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确诊的结节,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最终取得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总结:肺部CT不能够确诊肺癌,但是可以对大部分的肺癌进行初步诊断!所以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检查,从而筛查肺结节以及早期肺癌,这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如果看到肺部CT结果提示肺癌可能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因为尽管它不是金标准,但它对于典型肺癌的诊断一般时不会错误的。我是刘医生,码字不易,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帮忙点个关注,关注我,学习更多健康、医个体发育学知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0:2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24748242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肺空洞就是肺结核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肺空洞就是肺结核吗?.pdf

上一篇:陆游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肺癌   肺部   病灶   病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