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记者证怎么考

更新时间:2023-03-13 23:53:00 阅读: 评论:0

单脚跳绳技巧视频-好姑姑

记者证怎么考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小雨点的故事)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笔记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

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

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1.易于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

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

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

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

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

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

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

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显示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

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

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

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1、突击性2、灵活性3、广泛性4、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2、时间同步性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

报道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对设备依赖性强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1、简单,完整性差2、时间短,稳定性低3、信号,有待证实4、

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3、来

自受众的信息4、从其他媒介获得。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

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

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

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

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

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

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强化核心信息

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

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

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

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

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

形式

新闻专题特点:1主题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多样4

表现功能多样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递进式结构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

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3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4

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

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

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

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

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

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

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

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

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

场自然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

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

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统一风格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

式。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

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

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浅”,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把政论和深刻道理用受众易接受

的方式表述2平易亲切(a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位置b吸引受众直接参与评论)3更生动4论

述性语言与画面语言结合,道理上说服人,画面上感染人,情感上打动人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论点的要求1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集中

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

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

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

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

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

“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

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

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

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

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

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

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

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

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

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

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

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

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

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

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

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

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

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

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

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

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

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

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

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

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

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哪些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

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

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

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

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

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

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栏目产生雷同

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5、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

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

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

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

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

(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

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

六个方面:(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人。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

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

分(或全部)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

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

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

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

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

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

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7、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以通过

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②真实再现,

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

“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③时效性强。随着传

播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

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①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

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8、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

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

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

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

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

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

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

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

地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

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9、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

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

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在于

阐发意见、宣传主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

(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

主,用事实说话。

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

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先例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

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

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

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11.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指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目前各电台和电视台都可

以用网络播出设备把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主在相应的网站上,用户利用上网设备就可通过互

联网在线收听收广播看电视广播节目。

1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

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

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

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

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

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13、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哪几种具体形式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存储释放式和直接交互式两

种:第一种方式没有回传通道,通过广播通道的附加通道传送与内容有关的信息或短片,供

收看时交互选择收看或点播;第二种方式的播出端与接收端之间除了广播通道外还有附加的

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选择清单通过用户端的相应设备(如机顶盒)选

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

网络游戏等。

14、请简要回答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区别(1)模拟电视是采用模拟传输系统,以连续

波形传送信号的电视。模拟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模拟实际的物

理参数变化。(2)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

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

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

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15、EFP电子现场制作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

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

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16、数字技术所谓数字技术(Digit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

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

技术。

17、简述交互式电视的特点及优越性(1)交互式电视ITV,全称为interactive

television,也有人称之互动电视。它是传统电视与计算机的结合体,被专家称为“后PC

时代产品”;(2)通过交互式电视,看电视、浏览信息、收发E—mail、发表评论、网上聊

天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交互式电视较之传统电视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改变了过去人们

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使人们可以主动选取信息,从而达到使观众与电视之间形成一种互

动的和谐关系。它的发展受到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18、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坚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

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应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

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

从社会效益;(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统一。

19、试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1)监督社会环境,

推动社会发展。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设,否定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

监督功能的意义所在。社会监督功能表现为三方面:①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

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②

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督;③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2)社会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

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从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

理想的安全值上;(3)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

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舆论监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

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督范围广、反应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

抗衡时具有巨大威力;(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

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判

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活力。

19、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

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

(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

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20、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

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

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21、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

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中选择出

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

22、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

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

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

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

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

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

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

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23、按技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广播电视分为哪三种(1)使用卫星的卫星移动广播电

视;(2)使用地面发射网的地面移动广播电视;(3)使用通信通道的手机广播电视。

24、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

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

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

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

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25、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人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

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新闻事业

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

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

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

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26、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

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工作中

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

力奋斗。

27、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

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

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体现了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

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努力满足人

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

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促进文化

艺术的繁荣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

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促

进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

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

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资料汇总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

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

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

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

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

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

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

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

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

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

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

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

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

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2)【基本要求】①必须全面、准确、

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

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

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

性;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

自由权利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为人民服务;(2)为社会主义

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

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为指导,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保持一

致,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2)坚持正确的政治

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3)必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4)必须贯

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于并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把好关、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意义】

(1)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2)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3)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4)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5)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意的有力武器;

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

调节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科学性、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求?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界限;(2)必须坚持党

性原则;(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

害;(5)要坚持党的领导。

17、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答:(1)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由其

性质决定的,是对实现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保证;(2)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8、毛泽东在1957年6月,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并提出(抢)“新闻”、(压)“旧闻”,

(不发)“不闻”的观点。

19、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

冷静处理问题;(3)突出重点宣传,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

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20、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打好理论路线根底;(2)打好政策法律根底;

(3)打好群众根底;(4)打好知识根底;(5)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

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料、背景);(2)概括性真

实。

23、什么是本质真实?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

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

传报道;(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

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最

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只有思想性、艺术

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什么?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

(2)以全社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4)具

有权威性;(5)一种创造性的活动;(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答:(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

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

筑;(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3)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3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的《记者守则》。

37、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答:(1)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2)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

保持媒体的公信力;(3)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的发展。

38、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39、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

号XNCR。1947年开办了英语节目。

40、北平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41、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49年10月成立。

42、198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部。1986年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成立了广电总局。

4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40年12月30日,目前有9套节目、39个记者站,每天播

音197小时,全国覆盖面95.04%,英文名称CNR。

4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立于1941年12月3日,英文名称CRI。

45、中央电视台,1958年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978年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现有18

套节目,11个付费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28个网络频道,408个栏目,播出总量为120376.覆

盖面94.4%。

4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早报摘》,其前身是《首都报纸摘要

节目》。

47、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976年7月1日开办,原名《电视新闻》(每次15分钟),

1980年增加为30分钟。1981年开始分小栏目,1984年开始播港澳新闻和国外新闻。

48、中国广播网,1998年8月注册。有63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网站数据总量2TB。

提供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在线播放。

49、国际在线:1998年12月26日发布。有43种文字,48种语言,遍及160多个国家。

50、央视国际:1996年成立,可为12套节目直播,上网栏目270多个。

51、齐越。原名齐斌濡。著有《谁谁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52、夏青。原名耿绍光。著名播音员,曾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3、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按内容性质分:新闻性节

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结构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

节目;按播出方式分:直播、录播。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按播

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54、广播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大;

(3)声情并茂,有亲和力;(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55、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

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56、广播的产波符号?答:语言、音乐,音响。

57、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

58、广播音乐的三种形态:(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59、广播音响:报道解说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声音。

60、电视传播的符号是什么?答:(1)文字;(画面内文字、编辑时加上去的文字);(2)

示意图和图表;(3)照片与图片;(4)影像。

61、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

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现实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

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62、电视影像的要素是什么?答:(1)镜头与蒙太奇(蒙太奇的三层含义:a、作为影

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b、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c、镜头

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2)画面结构;(3)光线;(4)拍摄角度;(平角、俯角、仰角、

正面、侧面、背面。)(5)运动镜头;(变焦距、摇镜头、移动镜头。)(6)景别;

63、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是怎样的?答:(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

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64、中波:载波频率在526.5-1605.5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短波:载波频率在2.3-26.2

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

65、无线广播:通过地面发射机携带有声音或其他信息的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可以达

到的一定范围内使用相应接收装置接收的业务。并根据使用频变化还是幅度变化携带信息分

为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

66、地面电视:地面发射方式进行收视的电视。

67、有线电视:通过光缆和电缆传送电视信号的方法;

68、模拟电视: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电视:指亮度、色彩、信号、声音的参数变化用

二进制数表示。

69、高清电视:一个透明系统,可在距电视屏高三倍距离上看到的质量同原始距离一样。

70、图文电视:电视为每秒25帧,675行,其中50行为逆程。

71、交换式电视:(机顶盒)

72、广播电视覆盖方式:无线、有线、卫星。

73、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发射台、有线电视前段——上行站——无线电波发射或光缆传

输分配。

广播电视业务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型: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

·定义: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

查研究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1)熟悉带机采访: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

到新闻信息的传达。这就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记者要考虑问什么问题、还

要考虑以什么形式发问等等。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

(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

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3)熟悉操作摄录器材;(4)注重分工协作。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3.新闻线索

·定义:新闻线索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断.

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作用:①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③新闻线

索的价值决定报道质量。

·特点:①比较简单,完整性差;②时间短暂,稳定性低;③只是信号,有待证实;④反映

现象,变动性大。

·主要来源:①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②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

③来自受众的信息;④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4.确立选题的标准

·定义: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

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的确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机构自身的编

辑方针与定位。

(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

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鲜性;②重要性;③显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

性。

(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这对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关系到具

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进行公开报道的“命运”。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

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

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我国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

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和宣传部门负责

人的有关讲话、批示等。

新闻政策标准体现为:①政治标准。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包括:坚持无产阶级

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

例;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②新闻宣传思想。

(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

5.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选题的方法:①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②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③要看是否符合

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①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③可行性论证。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6.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①记者首先要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

②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

形势。

③记者要补充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④熟悉采访对象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

⑤设计采访问题。

⑥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7.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

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

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8.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参与式。旁观式就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

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

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9.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

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

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的特点:①观察的直接性;②观察的客观性;

③观察的经常性;④观察的敏感性。

·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事态;

②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

③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任务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

·在进行现场观察和采录时要注意:

①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

地采录到需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的信息。因此,在关键的瞬间是否抢占有利

的观察位置,对广播电视记者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②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记

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一根筋”。

③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

④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

⑤记者要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10.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①知情;②愿讲;③善于表达。

11.开放型问题指记者近体诗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12.闭合型问题只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

是”。如:“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①注意音响的素质;②音响绝对真实;③力求自然;④捕捉特点;

⑤音响尽量清晰;⑥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14.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1)恰当地运用景别。景别指被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

元素之一。调整、转换景别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改变被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②机位

不变时,调整镜头的焦距。

a.全景:是一种介绍性景别。除了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外,也常用来表示新闻事件发生

的环境,又称为“定位镜头”。

b.中景:这是表现范围相当于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观众的视觉注意中心。”主要

用于表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动作、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景画面可以包容两个以上的

人,便于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记者现场采访经常用这一景别。

c.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画面空间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胸部以上部分,常

和中景联用,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在拍摄人物时,近景把主要画面空间留给了人物,人物

面部表情异常清晰,所以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近景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人物

的距离,是观众产生与新闻人物同处一个空间的感觉,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交流感。

d.特写:表现人物头部和物体细部的景别。它比近景的范围更小,可以凸显被摄对象某一

富于典型意义的局部。用放大的方式把人物或物体的某一局部突出地呈现在屏幕上,画面形

象单一、醒目,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景别。

(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①正面方向拍摄。这种角度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特征,画面庄重稳定、端庄静穆。用于拍

摄人物,画面中的人物仿佛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不过拍摄角度的弱点是形体透视性差,缺乏

立体感。

②侧面方向拍摄。分为正侧面拍摄和斜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之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

面呈90°角,这个方向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姿态、富于变化的轮廓线条,以及事物

的运动特点,一般用于拍摄活动中的人物和其他运动物体。斜侧面拍摄,指除了正面、正

侧面和背面以外的其他拍摄点。斜侧面拍摄时,被摄物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与边框

相交的斜线,从而产生形体透视变化。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纵深感

和透视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场景的空间深度;也有利于区分人物和景物之间

的主次关系,把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或景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③背面方向拍摄。只从被摄对象的背后拍摄。这种角度是画面所表现的视线与被摄对象

视线一致,让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感受效果。从背面方向拍摄,观众无法看到

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悬念。

④平角度拍摄。拍摄人物时,以记者眼睛的高度为基准。平角度拍摄的画面,与人平时观

察事物的高度一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熟悉。用于表现物体移动时,可以让观众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觉。

⑤仰角度拍摄。这种角度能将向上延伸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上展开,有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

高度。用仰角度拍摄人物,还可赋予画面以崇高、庄严、伟大等内涵,激发观众的赞赏、

景仰、自豪感等。

⑥俯角度拍摄。这种拍摄角度使画面中的地平线上升到画面上端或上端以外,使地平面上

分布的景物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表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给人以深远

辽阔的感觉。用于表现人物,可以展示其位置和活动态势;表现事件则可反映出其总体气

势,以及事物各方面的位置或相互之间的关系。

(3)巧妙运用光线。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

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长镜头,又称多构图镜头,指

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的对一个事件、一

个场景进行拍摄。用长镜头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和一个段落,通过持续的时空记录

把真实的新闻场景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同时由于加大了单一镜

头的表现容量,可以把被摄人物、环境以及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等新闻形象融为一体。

·进行电视摄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真实性原则;②实际原则。

·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挑、等、抢。

二、广播电视写作

(五)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用事实说话。

11.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①快速及时,先声夺人;②线性传播;③受众广泛;④具体形象,

感染力强;⑤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12.用事实说话:(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

形的意见。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因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

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因此新闻中要用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

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懂得某个道理,总是

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让受众接受你的观点,最便捷

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回到事实中去。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是为了获

得更多的事实,而不是观点。用事实说话,是受众对新闻媒体的要求。

●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

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是基本的原则,可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①学会用典

型事实说话。在新闻报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事实选择得好,它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反之,如果选择得不准,哪怕列举出不少事实,记者想说的话或希望表达的观点,仍然模糊

不清,甚至引起歧义。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

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

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

摄录逼真地现场,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观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

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和说服力。

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

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

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

④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有的原话。在报道中用

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第一,同期声是新闻报道中不

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

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同期声一般都有出

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事实性。如果同期声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

于提高新闻权威性。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

面说的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六)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结构线索单一、层次清楚、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13.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

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14.层次清楚:电视新闻的层次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

开宗明义,头绪清楚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层次的要求。

15.核心信息处理突出:对核心信息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

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

(七)广播电视消息

16.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载体。

它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

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用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17.新闻要素:六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18.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个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

托的材料。就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

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

程,与外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

的真相。所有的新闻报道、记者的一切采访写作活动,都不能不注意新闻事实产生与发展的

客观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应当说是对上述在背景的有选择的反映。

·新闻背景的作用:

①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④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19.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听、收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

实。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①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

广播电视消息的导语,只能着重强调某些最重要的要素。事件性消息更注重何时、何事,人

物新闻多强调何时、何人,经验性消息更关心何因、结果如何。②具体形象。③简短精炼。

④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一则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

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包括:①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以概括的、直播

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括和

直播陈述。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

为观众听众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②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

事实,而是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东西,引出新闻事实。这类

导语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受众的好奇。特点在于,它不是

靠单纯事实介绍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受众。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延缓式导语是指先

概括新闻事实类别、趋向,再详细交代事实细节,以便受众有适当的心理准备,更好的接

收新闻报道事实的做法。

20.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

的一种结构。特点: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

用过渡段)。优点: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

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运用

这种结构,要尽量与听众的价值标准和心理需求一致起来,引导听众自然地从一个层次过

程到另一个层次;注意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防止因重要程度与时间先后不一致而混淆事

实固有的联系;在层次交替时,为听众提供必要的听觉准备,避免突然的转变。

(2)时间顺序结构。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先后顺序来

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

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

易被淹没。这种结构常用于现场报道和富于情节性的口播消息。它的叙事现事件的客观进

程一致,便于听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运用这种结构要注意突出重点,控制繁简程

度,切忌平均使用笔墨,或详略失宜、主次颠倒。

(3)逻辑关系结构。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

材料、安排层次。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

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

(4)金字塔式结构。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

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

(八)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21.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

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

社会现象等题材和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十分突出:

①主题开掘深刻,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专题不仅报道重要的

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不仅讲究事物具体,而

且重视发挥典型情况和细节;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

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专题也要具备新闻诸要素,但更注重“为什么”(Why)和“How”

这两个要素。

②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声音形象或视觉形

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体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

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识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

③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

音响、特效等。可以用对播、交谈、问答或嘉宾、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表现手段和播出方

式比消息丰富多彩。

④表现功能多样。专题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

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后两种功能越来越爱到广播媒介和

听从的重视,于是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播出解释性或分析性专稿的节目或专栏。

22.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广播新闻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

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

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

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

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30.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具体因素:一是说、听的线性传播方式;二是听觉与视觉印

象的特点;三是受众的收听、收看状态。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

题的结构除了坚持从题材的实际出发以外,还必须要适应视听规律。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

题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递进式三种结构。

纵式结构是指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

单线条过程链接法。适用于报道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

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

广播专题节目的主要线索。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

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二是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安排新闻素

材。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

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同时异空结构,就是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

在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

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还有一类叫多侧面拼接结构,

常常围绕主题,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采用这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拼接事实。

递进式结构是指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

的结构。这类报道往往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接下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和调查,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递进式结构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

深入的思维轨迹。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

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力求脉络单纯清晰、层

次井然有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以单线结构为基础,讲究顺序而进。所谓顺序,包括

顺时间发展之序,顺空间位置变化之序,顺情节来龙去脉之序,顺事物间逻辑关系之序。这

样安排材料,叙述事实,顺乎人们的思路,比较容易听得入耳,也利于人们听后面的、想前

面的,边听边琢磨,更好地理解事情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内容上精心剪裁,繁简合乎听众收听的关注重点。广播电视节目时间有限,要在有

限的时间里让听众收听到更多实在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就不能不分主次地罗列所有事

实,而必须精心剪裁,力求繁简之间与听众的关注重点相吻合。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表现

题材、体现主题。

在逻辑过渡上顺乎思路。过渡是段落、层次间联系的反映。能使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更

加完整、和谐、流畅、缜密,形成顺当、连贯的视听效果。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有多种多样的

过渡手段,如有时可以应用关联词、语气词,有时可以用过渡句、过渡段。只要自然、顺乎

思路、顺理成章,任何方式的过渡都无不可。

(九)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31.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

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

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

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感染力强,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

的感受;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

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在题材选择上要求:现场的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

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记者能以恰当的角

色进入现场,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现

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

这个过程。内容较单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

适合。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

事件的概况做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

新闻事件。

32.现场直播:指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

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现场直播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

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

其事的感受。它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现场直播是最符合广

播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

·现场直播主要分为:(1)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包括文艺、体育、重大会议以及其他重

要活动。这类活动有大志的规律,这类活动的直播,事先可大体进行预测,有些活动还可以

根据直播的要求,事先进行组织、安排,主持人可以事先进行准备,导播可事先准备导播文

本。如晚会、足球比赛、人代会党代会开幕式、三峡截流等。(2)新闻直播。是指对正在发

生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进行传输,除景别的变化和镜

头的切换外,不加任何包装。主持人也只能靠临场发挥进行报道。

事件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新闻事件画面的稍纵即逝是电视新闻直播的特点、难点,

也是魅力所在。由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它们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事先无法准备预测

和控制的,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现场直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迅速快捷的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播出报道内容,树

立自己媒体的权威。媒体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效的竞争,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

报道内容传递给受众,对于树立一个媒体的权威至为重要,因而,各媒体在时效上的争夺也

十分激烈。(CNN在海湾战争的报道中大量采用电视现场直播,时效之快令其他许多媒体自

愧弗如。)

·现场直播的优势:①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广播电视长于报

道具体的、可视(听)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事件性的事实,二短于反映概念的、

无形的、抽象的、静态的、过去的、总结式的,它恰恰有利于广播电视具备的长处,使广播

电视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②现场直播能使受众不仅仅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感受过程,相对其他媒体能更好地满足受

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十)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33.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

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

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行报道,时间跨度小,

每次报道都应有新闻依据。连续报道记录了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

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

32.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依据要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的

最新进展和动向,要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递进式报

道的方式要做到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式,最终完成整个报道。在节奏

把握上,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

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3.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

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

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①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②广博

性。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③深刻性。系

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伯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提示主题,具有深

刻性。

34.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采写系列报道,要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出发,做到精

心设计,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

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

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以小见大,令受众可

感、可知。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十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35.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

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

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该履行的职责。新闻信

息的统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提示过程。

这就要求编辑部门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信息背景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为

新闻信息准确定位。信息统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在确立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

息的具体控制。作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记者、编辑和责任编辑、编审、主编等各级编

辑部领导者,都有对新闻信息的选汰施加了个人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把关”所体现的

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所谓

“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

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

实的技术性差错。对“把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定位角度,即社会角色定位、专业角色定位

和传播对象定位。社会角色的定位关注的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新闻

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孝量上;专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业务水准,以及真实性、准

确性、明晰性、时效性、组合性等,是其决定取舍的主要标准;传播对象定位的角度,关注

的是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它是从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信息的取

舍。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

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在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

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

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和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

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

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

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议论,对新闻事件直

接发言,阐明观点。

36.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

(1)选题确定:编辑人员根据一段时期的新闻政策、社会形势,综合评判新闻价值,再

结合栏目(节目)定位,确定报道的题目。

(2)编辑工作流程:首先要根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节目的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

织稿源;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为

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节目播出内

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

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3)新闻报道的策划: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

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

括:①确定一定时期的报道中心与重点;②制定出报道时机和规模、方式等传播策略;③

安排选题计划,以及对重点选题的具体规划与组织实施。新闻报道策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大型报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包括重大新闻现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

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时要注意把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这样几个特点:广播电视新闻

媒介组织报道的基本方式为空间型的集中式与时间型的连续式两种。广播电视作为线性传

播媒体,一般而言,更适合于连续式的传播。因此,以量的集中为特点的集中式传播,除一

些非常重大的受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外,一般较少用于广播电视的报道方式中。不过,空间型

的另一种报道方式——多现场同时报道,随着通迅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戟经常地被采用。

集中报道是在一档栏目中或打通多个栏目,以主要篇幅集中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

题,节目形式既可以是单篇报道,也可以是相关报道的组合。其特点是以密集性大信息量,

保证信息的全面民深入,并造成传播声势。由于受广播电视的接受特点所限,要特别注意防

止信息重复,安排好节奏,以避免引发受众的厌倦与疲劳。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

重要程度,如所选择内容的重要程度过低,会令人感到小题大做,反而影响传播效果。多现

场同时报道实际上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同时性”与空间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多视点广视野效

果。它适用于关联地或广阔的新闻事件报道,特别是现场报道。除此之外,在报道形式上还

有如前所述的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4)选择稿件:对稿件内容的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

闻的标准,即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个是社会效果的标准。在选择稿件的同

时,也要兼顾内容的表现形式。一般优先选择更有广播电视优势特点的稿件加以传播。

(5)修改稿件:修改稿件,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原稿作必要的订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

程。这是提供合乎播出要求的稿件的关键环节,是编辑的经常性工作之一。修改稿件的原因

有两个:一个是其本身存在问题,必须订正、修改;另一个则是本身并无问题,但依据栏目

的特殊定位和传播意图的变化作出相应修改,这称为相对性修改。修改差错有两个方面,一

个是订正事实,一个是矫正思想政治差错。订正事实要达到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的标

准;矫正思想政治差错则要求纠正节目、稿件中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检查有

无违反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的地方,以及校正在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出的错误观念和

倾向。特别是涉及到政策、法规、外交、民族问题、宗教事物、机密等敏感问题时,要格外

重视其在观点、提法乃至叙述表达上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表达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的倾向性。

修改辞章的工作,是从传播内容方式的角度对稿件所作的修改。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符号系统传播方式的调整与推敲,包括图像、图表、音响、语言、文字、符号、标点

等一切表意表情手段;二是对稿件从整体上加以调整与增删组合,包括压缩、补充和重组。

(6)制作标题:制作标题是编辑从新闻搞中选择写进标题的内容,确定标题的立场和感

情色彩,选择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完成标题制作的过程。广播新闻中,消息特别是简

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不拟标题。其他的广播新闻体裁,标题也要相对简单明了,易

听易懂,而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广播新闻提要往往可部分取代标题的功能。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①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②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消息类新闻的标题由于与图像相伴,属于信息的并行传播,

为避免对其他符号系统产生干扰,一般要限制其复杂程度,不使用辅题,也不占据屏幕的主

要位置;非消息类标题虽可使用辅题,但受屏幕空间和传播时间的限定,因而主标题一般相

对较简短,甚至只有几个字。

③作用有所不同。电视新闻的标题除了一般标题共有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作用外,

还兼有以下作用: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配合,起对比、强调等作用;以片头方式出现时,其

划分节目结构与层次的作用,形成段落;以片头方式出现时,通过重复,起调节节奏的作用。

(7)栏目编排:栏目编排是把经过选择与修改的独立节目、稿件按照一定的传播意图加以

组合排序、整合成一档栏目的工作。其具体操作包括审定全部播出节目、稿件,对其中内

容相关的稿件和节目进行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顺序,撰写节目提要、开头语、结束语和串

联词,选定其中口播部分的背景图像,安排间隔,写栏目播出串联词等。

(8)录制播出: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分为录播和直播两种。所谓录播,就是按照事

先编排好的内容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音像

片断录制合成为完整的一个节目或一次节目的播出带,以备播出。录播节目,编辑在参与录

制合成工作,负责监听、监看,指导合成,在录制现场考虑协调画面与解说或前后内容的配

合,并负责将完成带送审、送播。

(9)直播导播:新闻节目直播时,在有的组织形式中,编辑还要担任导播,或参与播出操

作。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现场和各工种调度的权力,在其指导下,各部门协同

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直播工作。

(10)通联:编辑人员要保护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并持广泛的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

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电

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适时组织受众调

查与节目评奖等。

(十二)节目编辑合成

37.音像编辑合成:是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

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新闻类节目

编辑,根据不同的运作机制,或由摄像师承担,或由记者承担,或由其中任意二者共同承担。

它需要编辑人员具备对音响、影像的判断处理能力和操作电子编辑设备的技能。现场直播

和无剪辑摄录的新闻节目是把摄录和编辑两个步骤合一,没有后期编辑工作。目前大多数非

口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摄录加后期编辑的方式制作的。它把摄录音像作为“素材”,

因而记者在摄录时,应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对新闻类节目而言,前期采录对节目构思的

具体实现,又是在已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调整与完善前期构思的过程。

38.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

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播规律

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服务的。

(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

(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

随着改变的。

(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式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

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的桥梁。

(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

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

的兴趣。

39.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指在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播出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

播出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编辑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音响的选用与合成。音响是广播报

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报道魅力的来源之一。

·使用音响有如下方式和技巧:①在报道中音响应尽量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形象吸

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强报道的生动性;②报道中关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量

使用音响,如有可能,解说时最好也有音响作为背景,使报道中的现场音响不中断,声音场

面持续相连,形成强烈的现场感;③根据报道的内容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切

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④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⑤注

意不要滥用音响。音响过多过杂会淹没精彩的典型音响,冲淡主题,减慢节奏。

·合成又称为混合录音或合成录音。它是指把两类以上的声音配合录制到一起的工作。

经过剪辑后的音响要根据体裁内容的需要,对它偿重新安排顺序,重新排列组合,还要与解

说衔接,建立新的内容结构。声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包括:切换,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

然后即刻出现后一声音的组接方式;淡入淡出,一声音的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种声

音,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一声音内容的衔接方法;混播,即两种不同的声音如解说和

音响或两个音响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起。各种声音混合复制的要求是:各种音响比

例合适、层次分明、音量平衡;声音清晰、平衡、丰满、不抖动;复制后不失真,不混入杂

音,标准音量时无“沙沙”声;两段音响或音响与解说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没有复接

痕迹。

40.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包括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

(1)影像组接主要如下几种常用方法:

①合乎接受逻辑。

②镜头长度恰当。

③注意轴线规律。所谓轴线规律,是在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相邻镜头间空间

统一感的一条法则。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

拍摄的总体方向应保持在被摄物体前方延伸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

轴”,造成影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

④使镜头衔接流畅。

⑤转场的技巧。

(2)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有声语言部分包括播音播报语言和语言实况音响。对播音播报语言的编辑处理要注意:选

择与节目风格相配的人配画外音;仔细处理情绪的起伏与节奏的张弛,与内容统一、与影像

相协调;准确控制与画面及其他传播要素的对位。

语言实况音响要求:讲话要简练、通俗、口语化,与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相适合。

在广播电视中,实况音响是客观事实的重要再现形态,具有与主画面同等的信息价值。在具

体条件下,二者或互补,或主从、或分立,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使命。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

程中要注意与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式的适当运用。

(3)字幕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基本形态:独立型字幕、

主导型字幕、辅助型字幕、转译型字幕、表达型字幕、伴随型字幕。

(十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

41.栏目编排思想

·定义: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

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

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发准确的社

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

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

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会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

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

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

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

落实。

②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

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

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

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

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③要尊重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是

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

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

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

大小。

42.新闻编排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编辑、串联,也

包括新闻栏目设置、栏目之间的组合等。

·节目编排的常见技巧包括:

(1)突出重点。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以时间顺序

为传播形式的广播电视新闻,突出重点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选择好头条新闻。突出重点还可

以体现在一次新闻节目中重点新闻的“量”上,往往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角度的新闻编

排组合,以形式一定的舆论声势。不过在使用时要把握好“度”,避免造成“病劳轰炸”工

的传播,反而降低传播效果。另外,突出重点的方法还有直播报道,即时访谈和组合报道:

直播报道是与在新闻现场的记者或某一新闻内容进行访问或评议谈话。这几种形式都有实现

的难度,另外也加长了报道篇幅,所以它们无论在节目的什么段落上都能提示其重要性,引

起关注。

(2)优化组合。优化组是提高传播效果最常用的方法。编排时要通过将不同节目合理

巧妙地组合,使其在整体传播效果上超过单条新闻传播效果之和。在编排组合时效较常使用

的方法有关联组合、专栏集纳与稿件配合。①关联组合。关联组合是把在内容方面有某种联

系或相似性的新闻节目组成节目群,以形成整体传播强势,并可产生互动效果。其具体组合

方式主要有:同事件组合、相关内容组合;②专栏集纳。专栏是在栏目当中再分出来的专门

传播特定主题或特定节目形式的单位,又称做子栏目。它在一定的期间内重复出现,有自己

的以专用音乐、音像、字幕等形式制作的栏标,每次播出一个或以上与栏定位相吻合的节目;

③稿件配合。稿件配合是为了便于受众理解某则新闻报道而配合编发的相关事实信息或观念

信息,其中包括通常所说的配资料和评论,也有多条新闻稿件的配合。这种方法现在也被称

为综合报道。

(3)巧妙安排结构。新闻编排要遵循三个重要概念;峰谷、节奏、分段。所谓峰谷技

巧是保持受众兴趣高峰状态的方法。要求对能引发受众兴趣的节目分散安排,有意搭配不同

体裁、形式的内容和有趣与无趣新闻,以减轻观众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节奏意味着节目流

的起伏和变化周期,即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与重复。节目长短、简繁、迟速、庄谐、

不同形式等诸多因素,都应加以通盘考虑,合理搭配,使节目张弛自如、徐疾有度、不滞不

泄,合乎受众的接受心理节奏;分段就是用广告或其它区隔方法将一档新闻栏目分成几个部

分。

(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如栏标、标题、

广告、音乐、片花、结尾等等,包括节目间直接的呼应国家连接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起承转合,即通常所说的节目提要、按语和串联

词。

(5)保持风格的统一。力求节目风格上有一个整体的基调。整体基调的确定以栏目的

基本风格定位与栏目中重点新闻的基调为基础。

四、广播电视评论

(十四)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43.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体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追切需要解决的社

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

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

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和联系?

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

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但它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是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

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新闻评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

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

(2)是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

物的需要,即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议论,提供或阐发某种意见和观点,满足受众思考与认识客观事物的

需求,即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

(3)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

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论、分析、议论

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的看法。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

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

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

题,启发读者。所以,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44.新闻评论的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作为各种意见性信息的承裁

与传播方式,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

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解决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在复杂的变革面前,有许多新的政策措施需要进行解释,有许多新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

分析,人们思想上出现的新矛盾和疑虑需要进行化解,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解释功能的重要方

面。新闻评论可以解释政策措施,对党和政府各项新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各种新的措施办法

的出台和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的施行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宣传,以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提高他

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还可以分析社会现象,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借助性的社会现象进行及

时的捕捉和必要的解释与分析,以提高人们认识和识别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人们在思想

上释疑解惑。

新闻评论作为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经常针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表示

态度、申明主张。它既可以帮助党和政府表明对一些原则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代表媒

介发表对典型的新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见解,还可以代表舆论表达公众对某一事物或问题

的意见和倾向。

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规律和问题得到进一步提示。新闻评

论所涉及的事实或现象,一般都较为具体,通过评论,把人们对具体事件的了解上升为理性

的思考,发掘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新闻评论还帮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或社会现

象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了解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透过表面,洞察本

质,让广大受众既知自然,也知其所以然;新闻评论还可以帮助受众在了解具体新闻事件的

基础上,看到与其他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把握普遍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

规律。

新闻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故引导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重要的功能。这种引导具体表现为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

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评论就是通过

源于事实的议论进行直接的引导。

新闻评论反映、组织、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调节舆论温度,给“热点”吹一

些清醒的“冷风”。使其不要成为“沸点”;给“冰点”加一加温,使其不要被舆论所遗忘。

在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平衡社会心态,在配合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协调信

息的内容和流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或误解。

45.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思想性、论理性与前瞻性的统

一。

46.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媒体自

身传播特点紧密相关。由于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

(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近几年来,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

质量也越不越高。在现场直播过程中穿插主持人(或记者)的即席点评或口播预先准备好的

评论,可以称之为最具时效性的评论节目,是印刷媒介所无法相比的。广播电视评论是用声、

像符号传播内容的评论,这类符号的传播具有线性传播的共同弱点:稍纵即逝,不易留存,

因此须在“浅”字上下功夫。一般情况下,“浅”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浅”同时

还应表现为能把政论性的内容及较为深刻的道理,运用受众容易产生兴趣的材料、容易接受

的方式加以表述,既能深入,也能浅出。

平易亲切是广播电视评论另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要想使广播评论亲切平易,首先

应正确处理传者的关系。作为传播媒介,把自己与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

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是“平易”的第一层含义;“平易”的第二层含义是吸引广大受众直

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这种参与使广播评论更具群众性和群言性特色,

评论内容也更容易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尤其在谈话和述评体节目中,广播电视评论的论点

不仅由主持人或记者一个人说出,而是融汇了包括普通百姓、各界人士、专家权威以及有关

领导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见解,并由主持人或记者作必要的点拨、提炼或补充而成。

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更加生动。声音和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种类

和信息含量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可以交待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而且可以叙述事实、评

价议论。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可以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广播电视

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除了上述特点,电视评论还有自身独具的一些特点,主要是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

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

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十五)新闻评论的说理

47.论点:所谓“论点”,是指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评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①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表的评论,其观点的正确是

首要的要求。②论点的集中,是各类评论的共同要求。

48.论据:所谓“论据”,是指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可以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作

为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引子,这类文化论据,一般称之为“由头”。它可以作为形成或佐

证论点的根据,使分析议论有所依托。同时,生动、典型的论据,还可以起到感情发酵素的

作用,使评论的议论和见解有情理交融的诱发物和支撑点。

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为理论性依据,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结晶,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被人们广泛接受

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称。它可以是先哲或经典作家们的言论或观点,可以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公

理或定律,也可以是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格言、成语或谚语、民谣等;一类为事实性论据,

是所有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具体的事实性材料的总称。它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采集的

事实,也可以是源于客观事实的概括性材料,可以是纪录过去历史的资料性事实,也可以是

由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统计数字图表等等。

·新闻评论的论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论据要真实。引用的理论应确凿无误,引用的事

实性论据应真实可靠,否则会影响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随意杜撰论据等做法,更是不能

允许的;②论据要精当。应选择那些最具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事实做论据。

同时,尽量选择那些事实清晰、情节简单、能运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或现象作论据;③

论据要新鲜。或者是新近发生,或者是新近发现,或者是新鲜有趣。应该选择那些容易引起

受众兴趣、容易引发议论和联想的事实或材料作论据。

49.论证:所谓“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新闻评论写作

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分析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论据的提出和

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将事与理、虚与实、点与面、破与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提出结论

或意见、建议。

·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论点与论据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

①据事说理,即依托一定的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

②对比说理,即通过同一事物今与昔前后变化的对照或不同事物正与反、好与坏、成与败、

得与失的对比,显示事物的是非曲直,表明媒介或作者的意向和看法,提供给受从更宽广的

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余地;

③论辨说理,即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辨或争鸣,达到辨正然否的目的。虽然观点出自不同人

之口,但最终是通过评论者一人之口说出。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鸣与碰撞,可以激动人们的思

想,开户人们的思路,触发人们的联想,同时调动人们收听收看评论性节目的兴趣和参与感;

算账说理,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在议论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

动,使评论具有更强的逻辑力量和可信性。

50.据事说理:据事说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进道理。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说理立

法。从事与理的关系而言,事实正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说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

觉到本质、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这种说理方法的好处在于理从事出,虚

实结合,使评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

机结合,正是写作新闻评论也是评论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在凡两者结合得

好,就有说服力,反之,两者结合得不好甚至割裂开来,那就势必削弱以至丧失说服力。

据事说理的事实材料包括新闻事实、具体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

料等。它们的共同要求:一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准确性

和典型性;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

据事说理的方法分为:①依托式。就是凭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作为现成的立论

和说理的由头和论据,据此进行说理分析,讲清道理,从而深化报道思想,增强思想性和引

导功能;

②输入新闻事例。直接输入作者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

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③恰当地运用夹糅的方式方法,将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按文章逻辑的层次,通过叙

议表达手段有机地联系和糅合起来,不仅让读者获知结论,了解众多的信息,还便于让读者

明白结论是怎样引发出来的,又是怎样逐步深化的。

51.对比说理:对比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就是运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辨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提

示事物本质的一种说理论述方法。

·对比说理的具体方法有:纵横比较、对比和类比等。

①纵横比较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确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

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纵向比较是以事物发展的不

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横

向比较是以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认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

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地实践中,横向比较经常和纵向

比较相互结合起来运用,从而达到相辅而行,相得益彰的效果。

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

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

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它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

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上。

③类比的方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

又机智地显示出来。如果说对比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

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

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侧重于求同。

52.本台评论:本台评论相当于报纸上的社论。这种体裁、样式的评论是包括报刊、通讯社、

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本台评论

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

性和指导性。

·本台评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它是代表媒介编辑部的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

评论形式;其次表现在它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很强

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与报纸的社论相同,广播电视中的本台评论也要求既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又面

向广大受众,为他们所易听、易受;同时还需要考虑广播电视传播的特点,力求简练、通俗、

生动。

53.本台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其规

格介于评论员文章和编者按语之间。一般情况下,短评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与

评论员文章不同的是,它的篇幅更为短小,论题更为集中,分析更为扼要,在使用上也有着

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广播电视的本台短评与报纸上的短评一样,要求短——短小精悍;

新——新鲜独到;活——生动活泼;深——就实务虚。此外还应兼顾广播电视自身的特色,

在写作和播报方式上更为简捷、通俗,符合口语化的特征,能够朗朗上口。

54.编后话:编后话是报纸上编者按照语中的编后在广播电视跌具体应用,是依附于新闻报

道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编后话置于报道末尾,旨在归纳、引申、深化、生

发,它是各类新闻评论体裁中最富依附性的一种,离开了所依托的报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

意义。编后话不仅要对报道中的事实提出看法、作出分析,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作为一种最为便捷的评论形式,编后话源于报道又高于报道,力求对报道有所补充和深化。

它可以迅速对新闻事实作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

犀利,讲求分寸。

·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可以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提示说明。由于新闻报道的

形式和内容所限,无法在报道中对很多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和解释,编者按语可以起到包括

导听、导视、导读在内的吸引、解释与说明等作用;②评价表态。对于那些需要借助舆论

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及现象,编者按语可以直截发当地加以评论表态,起到明确是非、

扶正祛邪的作用;③提醒建议。对于那些虽未造成影响,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

对那些尚未引起应有关注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及时的提醒建议,以唤

起全社会的关注;④强调补充。

55.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述评与新闻综合述不同,新闻综述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

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

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

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①评述结合、以评为本。②述中有评,评中有述。③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述评的独特要求:

①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②即事明理,重在分析。③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56.电视述评: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等为报道、评析的对象,以画面、音响为主要的表现

手段,以字幕为辅助手法,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解说、评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和人们的分析、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将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各界群众的分析议论加以恰

当的剪辑组织,在节目结尾处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或提炼,使节目视听结合,事理融合,

使受众获得事实性意与意见性信息的双重满足。

·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表

现形式包括调查性、解释性、分析性、论辩性等。

57.谈话类评论:指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谈话

最接近人际交流的传播方式,在谈话类评论节目中,形成了类似直接交换意见、商讨问题的

说理氛围,带有类交流的特点,具有双向色彩,可以唤起受众的参与感,促使受众进入主动

收听“看”、主动思考的状态。同时,多种意见的交流与探讨,增强了信息的含量,也开阔

了人们的思路。

·谈话类评论一般分为漫谈式谈话节目、对话式谈话节目、讨论式谈话节目(国外叫做

“脱口秀”)、现场参与式谈话节目。

·要办好谈话类评论节目,要注意:

①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

②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机敏、干练的合适的节目主持人;③选择有

借助性且具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见领袖”式的嘉宾以及现场观众;

④善于运用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演奏等方式掌握谈话节奏,营造轻松、自然、

和谐的现场气氛。其中,主持人的选择在这类节目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58.舆论监督节目: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

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它是广播电视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形式,是这一类题材节目的

统称,而非某种固定节目体裁,因此在表现形式是具有多样性。

在我国,舆论监督作为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

由新闻媒体代行。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正义、消除社会阴暗、规范社会秩序、修正

社会认知、改善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直至制定形成相应的社会

规范。它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所表达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它所

报道和评论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和领域,因此它也受到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

热情;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各成员的合法权益;有

利于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

进,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它监督的范围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监督的参与者不

仅有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也积极投身其中,提供线索、发表意见,使得舆论监督具有其他

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广泛性。舆论监督动作迅速,通过媒体的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反映问题,

并迅速向社会传播,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新闻媒体通过自己的报

道活动还可以及时反映社会公众对所报道问题的意见,形成信息的交流,促进问题的尽快解

决。舆论监督是公开的,通过新闻媒体的活动,把所要监督的对象以报道、评论的方式向社

会公布,吸引社会的注意,引起社会的讨论,其过程、内容和细节完全处于公众的掌控之下,

从而得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新闻批评,即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阴

暗面和各类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广播电视媒体由于自身的传播特色,反映的内容

直观生动、冲击力强,使得舆论监督节目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尤具优势,社会影响力巨大。

·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报道原则:

(1)坚持建设性监督。开展舆论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

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

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

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使舆论监督

有利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出以

公心、与人为善,不能感情用事,防止激化矛盾,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要格

外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

结稳定鼓劲,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积极作

用。

(2)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

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一旦不真实,

舆论监督就会失去公信力,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

解情况,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决不能道听途说、似是而非、断章取义。真实还有个总体真实

与个别真实的问题,总体真实是宏观的真实、普遍的真实,个别真实是单个事件的真实、具

体细节的真实。不能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问题,把局部问题当成全局问题。要全面、

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听取各方面意见,防止偏听偏信、以

偏概全。要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决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势压

人,真正让被监督声心服口服,使我们的报道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3)坚持依法监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舆论监

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

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

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殳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

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

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无

论是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还是其他各类报刊、互联网站,都要接受法律的

约束,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和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注意在大局下考虑问题、

决定取舍,不能“包揽诉讼”、“包打天下”,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的

手段,更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新闻媒体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独立于党和

政府之外的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我们的记者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不受法律约

束的“无冕之王”。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3:5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22780241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者证怎么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者证怎么考.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