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

更新时间:2023-03-13 23:14:48 阅读: 评论:0

如何教小孩学拼音-鼠标右键没反应

建筑安全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拍摄照片)

1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多数是露天作业,受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建筑

施工队伍是一个多工种组成的队伍,人员多、工种繁杂,再加上

施工队伍分几处同时作业,管理不大便利,所以安全生产难度大。

一、建筑施工安全特点

(一)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打算了建筑

工程施工没有固定的通用的施工方案。因此,也就没有通用的安

全技术措施。

(二)建筑施工的季节性和人员的流淌性,打算了在建筑施

工企业中季节工、临时工和劳务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安

全教育和培训任务重,工作量大。

(三)建筑安全技术涉及面广,包括高处作业、电气、起重、

运输、机械加工和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多专业的安全技术。

(四)施工的流淌性与施工设施、防护设施的临时性,简单

使施工人员产生临时思想,忽视这些设施的质量,使担心全隐患

2

不能准时消退,以致爆发事故。

(五)健筑施工行业简单发生伤亡事故的是高处坠落、起重

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

安全工作的重点。

二、建筑施工安全一般要求

(一)各级施工管理单位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需把握

和专心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的各项规定;各工种

的工人,必需熟识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凡是不了解建筑

安全规程的技术人员和未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的工人、民工,都不

能参与施工。

(二)为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必需在施工前编制施

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平面布置。一切附属设施的搭设、机械安

装、运输道路、上下水道、电力网、蒸汽管道和其它临时工程的

位置,都需在施工组织设计场区规划中认真合理支配,做到即安

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三)施工现场四周应设栅栏,有悬崖、陡坡等危急的地区

设栅栏和警戒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地面应平整,

沟、坑应填平或设置盖板。

3

(四)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任何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需戴安全帽。

(五)施工现场的一切机械、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要齐

全牢靠。

(六)塔吊等起重设备必需有限位保险装置,不准“带病”

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修理保养。

(七)施工现场内一般不准架设高压线路。如必需架设时,

应与建筑物、工作地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工地内架设电气线

路,必需符合有关规定。电气设备必需全部接零、接地。

(八)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电钻、电刨等),要安装

漏电保护装置。

(九)脚手架材料及脚手架的搭设,必需符合规程要求。

(十)各种缆风绳及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上料口,必需有防护措施。

(十一)严禁赤脚、穿高跟鞋或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

4

业不准穿硬底鞋与带钉易滑的鞋靴。

(十二)施工中必备的炸药、雷管、油漆、氧气等危急品,

应按国家规定妥当保管。

(十三)自然光线不足的工作地点或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

的照明设备;在坑井、隧道和沉箱中施工,除应有常用电灯,还

要备有独立电源的照明灯。

(十四)寒冷地区冬季施工,应在施工地区四周设置有取暖

设备休息室。施工现场和职工休息处的一切取暖、保暖措施,都

应符合防火和安全卫生的要求。

三、施工现场安全要求

随着城市内建筑的增多,建筑场地的狭窄,高层建筑的发展,

对文明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施工现场保证安全动身,要求

做到以下几点。[NextPage]

(一)施工现场的四周要设置围栏、屏障等,并张贴标志或

悬挂标志牌,夜间要设置红灯,防止有人误入,发生危急。

(二)施工现场一切材料按规定的位置堆放。砂石成方,砖、

5

木成垛。预制构件的堆放,大型屋面板一摞不超过6块,小型空

心板、槽型板一摞不超过8块。现场中拆除的模板和废料应准时

清理或堆放在指定地点。

(三)施工现场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具

体规定施工现场内的附属设施、机械装置、仓库、运输道路、临

时上下水道、电力网、蒸汽和压缩空气管道及其它临时工程的和

规格,并要严格执行。其布局既要合理、安全、美观,又要不影

响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

(四)建筑施工如面临公路、住宅、厂区,在建筑物的毗邻

一侧要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而加设安全立网,防止杂物落下,保持

美观文明。

(五)施工现场的道路要尽量削减交叉,而且要宽、直、平,

保证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行。

四、土石方工程安全要求

(一)一般要求。建筑施工的土石方工程许多,施工时要挖

掘很多坑、沟、槽,简单发生意外事故。为了防止意外,要求土

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如天然气管道、

煤气管道、电缆等)的调查和勘察工作。挖基坑、井坑时,应视

6

土壤的性质、湿度和深度设计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对特别的沟

坑,必需特地设计进行开挖。在建筑物旁开挖基槽或深坑,一般

不许超过原建筑物的基础深。如必需超过,则应分段进行,每段

不得长2米。挖出的泥土和坑边堆放的料具,必需积累在坑边

0.8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米。另外,挖掘中发觉不能辨认

的物品,应马上报告上级进行处理。

(二)手工挖掘安全要求。手工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

不可掏空底脚,以免塌方。在同一坡面作业时,不得上下同时开

挖,也不得上挖下运。为了避免塌方和保证安全,开挖深度和坡

度要符合有关规定。

(三)机械挖掘安全要求。使用机械挖掘土石方前,应发出

信号。在挖掘机推杆旋转范围内,不许进行其它作业。推土机推

土时,禁止驶至坑、槽和山坡边缘,以防止下滑翻车。推土机推

土的最大上坡坡度不得超过25℃,最大下坡坡度不得超过35℃。

五、高处作业安全要点

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

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占有很大的比

重,高空坠落事故也许多。按以下要点作业,有利于保证作业安

全。

7

(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需定期进行检查。患有心脏病、

高血压、贫血症、癫痫病和其它不适应症的人员,均不得从事高

处作业。

(二)高处作业人员要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如穿软底鞋戴

安全帽;悬空高处作业必需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三)高处作业点下方必需设安全网。凡无外架防护的施工,

必需在高度4—6米外设一层固定的安全网,每隔四层楼再设一

道固定的安全网,并同时设一道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网。

(四)电梯口、楼梯口、预留洞口和上料口,均要设围栏、

盖板或架网;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全部的出入口,必需搭设板棚或

网席棚。

(五)施工过程中,对尚未安装的阳台周边,无边架防护的

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脚手架外侧,跑道(斜道)两侧

和卸料台的外侧,都必需设置1米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六)脚手架必需结实、稳定,能承受允许的所载荷,在各

种气候条件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摆,对高度10米以上的脚

手架,应在操作层下面增设一层架板或安全网,作为安全层。

8

(七)在天棚和轻型屋面上操作或行走,必需先在上面搭设

跳板或在下方满搭安全网。

(八)层高3.6米以下的室内作业所用的铁凳、木凳及人字

梯等,一定要拴牢固,并设置防滑装置;直梯底部要采取防滑措

施,顶端应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六、拆除工程安全要点

对建筑物进行拆除,称拆除工程作业。由于这类建筑物多已

危旧,作业地点也较杂乱,因此在作业中要特殊留意安全,进行

拆除工程作业的安全要点如下:

(一)拆除作业之前,先对被拆除物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具体

调查,制定拆除施工方案。

(二)将各种管线切断或迁移。

(三)在拆除物四周设安全围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四)对倒塌危急的结构物要临时加固。

9

(五)遵照拆除方案,自上而下地顺序进行,禁止数层或室

内外同时拆除。

(六)拆除建筑物时,楼板上不准多人聚集或集中堆放材料。

(七)采用推倒拆除法和爆破拆除法时,必需先经设计计算,

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后再进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3:1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20488241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筑安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筑安全.pdf

上一篇:洋奶粉品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建筑安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建筑安全
    如何教小孩学拼音-鼠标右键没反应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拍摄照片)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多数是露天作业,受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建筑施工队伍是一个多工种组成的队伍,人员多、工种繁杂,再加上施工队伍分几处同时作业,管理不大便利,所以安全生产难度大。一、建筑施工安全特点(一)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打算了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固定的通用的施工方案。因此,也就没有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二
  • 0℃洋奶粉品牌
  • 0℃单身生活
  • 0℃如何快速赚钱
  • 0℃孔庙导游词
  • 0℃小动物的童话故事
  • 0℃杯子狗
  • 0℃个人授权委托书
  • 0℃运动手环
  • 0℃调虎离山计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