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京剧教学

更新时间:2023-03-13 22:17:13 阅读: 评论:0

紧致面膜-男人喜欢你的表现

京剧教学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消防安全)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

与京剧相关的两个小短文组成。第一个短文《马鞭》,向学生介绍了

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马鞭使用的妙处,并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

具和虚拟的道具,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

员表达的特点;第二个短文《亮相》,介绍了静态亮相对打和动态亮

相刀枪下场,并引出亮相表演貌似不合理的地方,而恰好突出了京剧

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文章生动的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本篇略读

课文,重在落实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从戏曲的角度,让学生体会艺术的魅力,凸显单元主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

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课前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驰骋、尴尬、虚拟、

无穷无尽、约定俗成、戛然而止、风雨不透”等新词。

2.以组为单位成立“京剧研究小组”,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4.小组长梳理本组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播放川剧中的《变脸》片段,学生欣赏。

2.谈话,这是川剧中的变脸,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喝彩。京剧被称

为“国粹”,今天让我们在徐城北的带领之下,一睹京剧之趣。

3.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川剧中的《变脸》是一种特技,用于揭示居中人物的内

心及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脸谱变化多而快,特别精彩,通

过播放《变脸》片段,用“已知”来激发对“未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请学生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驰骋尴尬虚拟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戛然而止风雨不透

(1)开火车读词语。

(2)点名说词语意思。

(3)学生补充,教师引导、点拨。

2.课文从()和()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板书:《马鞭》(道具)《亮相》(表演方式))

3.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本课的核心问题。

(1)京剧表演中使用“马鞭”代替“真马”的好处?京剧里的道具有什么

特点?

(2)文中介绍的“对打”和“刀枪下场”两种亮相动作,但与我们的生活

实际有不相符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表演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检测,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做到正确的把

握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本节课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文本,探究京剧的“趣”味。

(一)、京剧表演中使用“马鞭”代替“真马”的好处?学习提示:

1.自读《马鞭》第一自然段,通过圈画梳理表格内容。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句子。

3.全班交流。

表演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带来的好处

(二)京剧里的道具有什么特点?

学习提示:

1.默读《马鞭》第二至三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

类。

2.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一人读,一人配合着演一演。

3.展示交流。

实道具

虚道具

(三)《亮相》中介绍了哪两种亮相动作,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学习提示:

1.自主读文,并画出相关句子,进行批注,梳理表格。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句子。

3.集体交流。

亮相动作

对打

刀枪下场

所属类型

表现什么

1.聚焦《亮相》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观看“对打”、“刀枪下场”的京剧视频,进一步感受静态亮相

和动态亮相。

(2)学生练读。

①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

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

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②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

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个风雨不透。

朗读提示: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速来读更能表现静态亮相和动

态亮相的特点?

重点指导: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抡圆了胳膊”“耍了个风雨不透”等

地方语速要快,有紧张感;在“戛然而止”后声音要骤停;“脸对着脸,

眼睛对着眼睛……”要读得慢。

(3)同桌互读。(一人读静态亮相,一人读动态亮相)

(4)男生读静态亮相,女生读动态亮相。

小结:通过《马鞭》、《亮相》两篇小短文的学习,试着用词语或句

子概括课文所表现的京剧艺术的特点。(板书: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设计意图】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任务表,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

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体现“放”的过程。

四、探讨京剧之“趣”。

1.课文题目为《京剧趣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剧的“趣”

味?

(1)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读出了哪些“趣”?从哪里看出这些“趣”

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2)小组内交流。

①引导学生回忆播放的京剧表演,从而想到“表演之趣”。

②品悟“道具之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唤醒学生个性思维,让思考相互碰撞、

交融,紧扣课题,突出京剧之“趣”。

五、交流分享,叹京剧之趣

1.课前我们组成了“京剧研究小组”从各方面搜集、整理了京剧的相关

资料,请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1)小组展示成果。

(2)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

术之美。同学们还分享了与京剧有关的很多有趣的知识,让我们感受

到,京剧具有较高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了

解戏剧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京剧研究小组”目的是通过课前资料搜集,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学习的边界,激发探索京剧的兴

趣,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课外。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资

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增强了组内的凝聚力。

六、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七、板书设计

24*京剧趣谈

《马鞭》《亮相》

(道具)(表演方式)

真实虚实相生静态

虚拟动静结合动态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2:1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17033241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京剧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京剧教学.pdf

标签:京剧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