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13 21:42:43 阅读: 评论:0

科普小故事-微信账号注册

内蒙古赤峰市简介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评议意见怎么写)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

•19位粉丝

1楼

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

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

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

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

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

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

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

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

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

集。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

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

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

最大的140平方米。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

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

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

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

约6800年。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

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

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

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分布范围在西拉

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

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

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该遗址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

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文化中一支极其重要的新石

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于赤峰红山

后发现了该文化的遗存,五十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尹达先生著《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

址》,红山文化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并举的原始

文化,分布范围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区域,

西起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北至大兴安岭、南逾大凌

河谷,距今5000——6000年,延续2000年之久。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

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

涵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

展的制玉工艺。陶器多为红陶黑彩,花纹丰富,造型生

动。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剔透,极具

神韵。其中1972年在翁牛特旗赛沁他拉出土的红山文化

代表性器物大型“c”型碧玉雕龙,周身卷曲,整体磨光,

首尾相顾,吻部高昂,眉目流盼,高鬃飘举,给人以飘

洒、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国最早的龙型玉器,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赤峰由此而成为中华龙的故乡和

龙文化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近年不断有新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

和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冢

和祭坛。2003年在红山后新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夏家

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红山遗址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2010-5-412:34

•回复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

•19位粉丝

2楼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

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

明的三大源头;把原来以夏代为开端的中华文明史向前

推进了1000年;表明赤峰是龙文化的发祥地,红山文化

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7.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都因首次发现于松

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得名,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指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为中国北方早期青铜

文化,范围以赤峰为中心,东至辽宁西部,南达京津地

区,西到张家口以东,北抵西拉沐沦河流域,其中大量

山城遗址最引人注目。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结构以农

业为主,兼畜牧业和狩猎。主要农业作物为粟和稷,其

农业文明不晚于中原地区。出土的彩绘陶器系用红白两

彩在烘制后的陶器上绘有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龟

蛇纹等图案,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同等重要。夏家店上层

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分布范围北至

查干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流域,东南到凌河上游,东

北至敖来河、孟克河,西南达承德地区,以西拉沐沦河

和老哈河流域最为密集,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

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

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融中原和漠北

青铜文化于一体,与中原同期青铜文明互相影响、互见

短长,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夏家店遗址群面积380000

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小河沿文化:

小河沿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原小河沿乡(现四道

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而得名,距今约5000年。分布区

与红山文化基本一致,经济形态为农牧结合兼狩猎。出

土器物的器型、彩陶图案和纹饰具有既与红山文化有承

袭关系又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遗址中出现了双间式

房址,墓葬中发现了男女合葬墓,证明小河沿文化已进

入原始公社解体阶段。

9.契丹辽文化:

契丹族是发源于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

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强族,从公元四世纪始兴至十三世

纪初西辽灭亡,存在近千年。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

自公元907年建国至1125年被金所灭,与北宋共存,疆

域东至今渤海、西达河套、南抵京津、北扩蒙古,辖五

京六府、156座州城、209县,统治中国北方200余年。

辽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北方形成了统一的格局,对

此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有

力地推进了中国北方多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交融发展。

终辽一代,赤峰地区始终为之统治中心,境内辽代遗存

丰富。赤峰由此成为国内外契丹辽文化展示和研究中心。

10.赤峰市境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6批2351处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有25处名列其中,占1%强。它

们是: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含祖

陵祖州、庆陵庆州、怀陵怀州)、兴隆洼遗址、大甸子

遗址、缸瓦窑遗址、架子山遗址群、大井古铜矿遗址、

城子山遗址、金界壕遗址、应昌路故城遗址、宝山·罕苏

木墓群、福会寺、喀喇沁亲王府及家庙、赵宝沟遗址、

红山遗址群、夏家店遗址群、汉代黑城城址、辽知明代

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元代张应瑞墓地、清代灵

悦寺、元代龙泉寺、辽代真寂之寺、辽代韩匡嗣家族墓

地。另外,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项目。

11.契丹族始祖神话: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威武的天神骑白马沿土

河(今老哈河)向东而行,一个俊美的仙女驾青牛车沿

潢水(今西拉沐沦河)而下,二人相遇于两河交汇的木

叶山(今翁牛特旗海金山)下结为夫妻,生八子,后分

八部,这便是传说中的契丹族始祖。这段神话反映了契

丹族发祥于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从此,一个新的

民族从神话中走出,为古代历史写下了崭新篇章。

•2010-5-412:34

•回复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

•19位粉丝

3楼

12.辽上京:

辽上京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也是北

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巴林

左旗林东镇南郊,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史载,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

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

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

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

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

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

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

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作为

辽之都城历经204年。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时将上京改

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皇城内现存石刻观音、

龟形碑座各一具,附属建筑有南北二塔。汉城现存残断墙三段。

2000年9月辽上京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

保护维修重点项目之一,同年12月《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

通过国家文物局论证审批。目前规划正在实施中。

13.辽中京:

辽中京是辽朝鼎盛时期建立的一座都城,是辽重要的陪都。

辽中京遗址位于宁城县大明镇。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始建于1002年,1007年竣工,后又逐年增建。布

局仿北宋都城汴梁,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分外城、内城、皇

城三重。外城、内城略呈“回”字形,皇城城正方形。周长约1

5公里,面积14.7平方公里。中京城自辟地兴建到失于金,历

经150年,一直为辽的重要都城和中、晚期的统治中心。112

2年金攻占中京,金时改辽中京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为北京

总管府后为大宁路、武平路。明初在此设大宁都指挥使司后改

为被平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1388年)设大宁卫。明

太祖死后诸王纷乱,中京城毁于战火。遗址内现存辽、金时期

砖塔3座。

14.喀喇沁王府:

喀喇沁王府全称“喀喇沁右翼王府”,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

镇,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

蒙古王府。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含家庙)。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为郡王府。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六代郡王喇特纳锡弟晋亲王品

级后,在郡王府基础上扩建为亲王府。占地300亩,建有房屋

500余间,属清代官式建筑,建筑风格又具有一定的明代遗风。

主体建筑分三路布局,中路为王府核心区,遵照传统的中轴对

称之制而建,东路、西路为东西跨院。建筑功能以中路为主,

为亲王办公、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大典之所。东西跨院为亲

王的生活居所。近年来,喀喇沁旗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对王

府进行了复建维修,辟为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重现了其

当年繁盛时期的风采。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

区。

•2010-5-412:34

•回复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

•19位粉丝

4楼

15.贡桑诺尔布:

贡桑诺尔布(1872——1931)字号亭,号夔庵,蒙古族。

其远祖为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姓兀良哈氏。喀喇沁右翼旗

第十二任王爷,在历代王爷中思想最为开放、政治上颇有建树。

特别是在1898年——1912年这14年中,他革除弊政、提倡

人权,富旗强民、兴办实业,开启民智、首倡教育,派遣留学、

博采众长,赞成共和、反对分裂,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为蒙古

民族的振兴、为喀喇沁旗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16.缸瓦窑遗址:

缸瓦窑遗址位于松山区猴头沟乡缸瓦窑村,1996年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建于辽、延用至金、元共

400余年,为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型瓷窑。烧制的鸡冠壶、凤

首瓶、长颈瓶等辽瓷精品,堪与中原瓷器媲美,在中国陶瓷上

占有特殊的地位。

17.金界壕:

金界壕是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至金章宗承安年间,

为防御北部蒙古劲骑南下而修筑的。分南北二线。全长约380

0公里,我市境内长约480公里,经阿、左、右、林、克五旗

县,极具民族特色。金界壕为金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乌兰布统古战场:

乌兰布统古战场位于克旗西南红山子乡。康熙二十九年(1

691年),康熙帝御驾亲征,在乌兰布统大败反叛清廷的厄鲁

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史称“乌兰布统之战”。该遗址2

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丨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黑山祭祀遗址:

黑山祭祀遗址位于巴林右旗岗根苏木罕山脚下。辽时称罕

山为“黑山”,并认定是“国人魂魄”所在,每年冬至日都要祭祀

黑山。该遗址不仅印证了《辽史》祭祀黑山的位置,并为研究

辽代风俗提供了珍贵资料。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丨府公布

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法丨轮寺:

法丨轮寺为于宁城县大城子镇,始建于1745年,是一处保

存完好的喀喇沁蒙古王公庙。面积15112平方米,现存9座建

筑。2006年被自治区政丨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葬有元

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现存“张氏先莹碑”,

正面阴刻楷书汉字39行3000余字,背面阴刻与汉文相同内容

蒙文,为元代蒙汉文合璧碑中的珍品。另存文吏石雕2尊、武

士及麒麟石雕各2尊、石虎3尊、石羊4尊。2006年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灵悦寺:

灵悦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

面积6100平方米,中轴对称式连续四合院格局,汉藏结合式

建筑形制,官式大木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气势壮观。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月3公里的狮子崖下,始

建于辽代,元初重修,明、庆、民国屡经重修续建。占地面积

360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等6幢,卧姿石狮一具,系由

元低裸露岩石雕刻而成。存碑刻3通,古井1眼,达摩洞1

窟,杜松、云杉、油松8株。与周围山色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中华第一凤”:

200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之际,翁牛特旗一企业

家向市政丨府捐赠了其收藏的2894件文物,其中一件出土于

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属赵宝沟文化时期的陶凤杯经自治区文

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内首次发现的最早的凤造型器

物,誉为“中华第一凤”。市文化局局长于建设曾就“中华

第一凤”的发现应央视《新闻夜话》栏目的邀请接受专题采访,

继而“中华第一凤”名扬天下。不久翁牛特旗人民政丨府在国家

工商总局商标局专门注册了“龙凤之乡”商标。

•2010-5-412:41

•回复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

•19位粉丝

5楼

25.辽中京大塔:

辽中京大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为八角十三

级密檐式砖塔,高80.22米,塔基底径48.6米,塔体直径34

米,在现存辽塔中雄居魁首,在国内现存古塔中体积第一,高

度第二。因辽中京城沿用到明而仅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之为大

明塔。此塔建筑年代不详,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

熙四年(1036年)。清代、民国均有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

国家拨款50多万元对大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26.辽庆州白塔:

辽庆州白塔位于巴林右旗索布日嘎苏木辽庆州城内西北

隅,辽代名为释加如来舍利塔,造型玲珑优美,浮雕精巧细腻,

色彩洁白高雅,为辽代佛塔建筑中的优秀作品。白塔系楼阁式

砖塔,八角七檐,高71米,建于辽重熙十八年(1049年)。

1989年至1991年,国家拨款70多万元对此塔进行了全面维

修。

27.辽代皇陵:

终辽一代共9帝,其中6帝陵寝在赤峰市境内:太祖耶律

阿保机之祖陵(巴林左旗境内),太宗耶律德光、穆宗耶律璟

之怀陵(巴林右旗境内),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

宗耶律洪基之庆陵(巴林右旗境内)。

28.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

乐、瑰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戏曲、古

拙朴实的民族民间美术、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风情、层出不穷

的民族民间艺人,构成了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文化

长廊。由晋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安波抢救整理的昭乌达

民歌《牧歌》,被中外音乐家改编成声乐和器乐作品,成为二

十世纪音乐经典。巴林左旗昭庙的游方僧沙格德尔,是我国著

名的蒙古族民间诗人,被誉为内蒙古草原巴拉根仓式的幽默大

师,其作品已载入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宝库。拥有300多年历史

的、具有内蒙古东部蒙古族特点的传统婚礼习俗《阿尔奔苏木

婚礼》、宗教剧《米拉》、蒙古族民间歌舞《呼图歌沁》、藏

传佛教密宗乐舞《娜若·卡吉德玛》、清代蒙古族宫廷音乐《蒙

古乐曲》、《赤峰雅乐》等等,都在区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呼图格沁》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自治区名录。

•2010-5-412:41

•回复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1:4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14963240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简介.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