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试题解析
1.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容易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A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B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D错误。
故选:B。
2.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B.C.D.用火碱的浓溶液浸泡蔬菜,来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可
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塑料制
品垃圾直接焚烧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易
【解析】A、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
药,故A错误;
B、小苏打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B正确;
C、水灭火会造成图书档案材料的损坏,故C错误;
D、焚烧塑料会造成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NaOH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熟石灰用
于中和酸性土壤D.稀盐酸溶液用于清除铁锈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
用途
难度:较易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项说法错误.
B、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
正确.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医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
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清除铁锈,故选
项说法正确。故选A。
4.化学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是指()
A.NaOH和Ca(OH)2B.NaOH和氨水C.NaOH和Na2CO3D.NaOH和
KOH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容易
【解析】盐酸、硫酸、硝酸是化学实验室的三大强酸,它们是化工生
产的原料,被合称为“三酸”;在碱类物质中,烧碱氢氧化钠作为工业原
料在化工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碱;而
试题解析
碳酸钠因其溶液呈碱性又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人们俗称其为
纯碱,但它属于盐类.纯碱与烧碱合称为“二碱”。故选:C。
5.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生石灰B.浓氨水C.浓硫酸D.烧碱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A、生石灰吸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B、浓氨水易挥发,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C、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发生潮解,其质量也
是增加的,故不合题意;故选:B。
6.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B.C.D.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称量氢氧化钠
时,应将其置于容器中,而不能直接放在纸片上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
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氢氧化钠可用于造纸、纺织、制
肥皂等工业中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A、氢氧化钠易吸水,可做干燥剂,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里,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为碳酸钠,可以使用氢氧化钙
除去杂质,不能使用盐酸除杂,故错误;
D、氢氧化钠可用于造纸、纺织、制肥皂等工业中,故D正确,故选
C。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C.该溶液能导电B.该溶液均一、稳定该溶液pH>7D.该溶液能
使石蕊试液变红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易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
子,具有导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具有溶液的一般特点,具有均一稳定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D错误;
故选D。
8.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
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题解析
A.B.C.D.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指针偏右,食
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指针
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难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
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
故选D。
9.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
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
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
A.CuCO3B.Al(OH)3C.NaHCO3D.Ca(OH)2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易
【解析】A、CuCO3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盐,但是能够溶于盐酸,生成
含有铜离子的盐,具有毒性;故错误;
B、Al(OH)3(医学称胃舒平)对胃酸的分泌无直接影响,对胃内已
存在的胃酸起中和或缓冲的化学反应,可导致胃内pH值升高,化学方程
式为:Al(OH)
AlCl3+3H2O3+3HCl═从而使胃酸过多的症状得以缓解.其中和酸的能
力比含镁制剂和碳酸钙为低,而比碳酸铝、碳酸双羟铝钠为高.另外,铝
离子在肠内与磷酸盐结合成不溶解的磷酸铝自粪便排出.该选项是正确的;
C、NaHCO3是一种盐,但水溶液呈微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造成病情加重;故错误;
D、Ca(OH)2是一种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宜做胃药;故错
误。故选:B。
10.如图所示,在烧杯瓶里充满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
导管的一端已事先绑好一个小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可看到气球逐渐胀大,则瓶中气体可能是()
试题解析
A.SO2B.CO2C.H2D.O2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难
【解析】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可看到气球
逐渐胀大,说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选项,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氢气和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A、B。
11.称量烧碱时,不将它放在纸上,而是放置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主要是因为()
A.B.C.D.放在纸上称量不如置于烧杯中称量准确配制溶液通常是
在烧杯中进行的,直接在烧杯中进行称量的目的是为了减烧碱易潮解,且
腐蚀性强纸上称量易沾上杂质,降低所配溶液纯度少操作步骤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要放在纸上,但烧碱是一种强碱,
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并且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称量烧碱
时要放置在玻璃器皿中,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故选C。
12.当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然后再涂上()
A.
C.稀碳酸氢钠溶液稀硼酸溶液D.B.稀硫酸溶液稀盐酸溶液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容易
【解析】当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
冲洗,然后再涂上稀硼酸溶液,而稀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稀硫酸和稀盐
酸酸性太强且具有腐蚀性,故不能选。故选:C。
13.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知识,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物质表
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C.氢氧化钠、火碱、烧碱B.碳酸钠、纯碱、小苏打D.氢氧化
钙、消石灰、生石灰氧化钙、石灰石、熟石灰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故A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指的是氧化钙,故B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指的是碳酸氢钠,故C错误;
D、石灰石是碳酸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故D错误。故选A。
1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试题解析
B.C.D.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
化碳气体它们都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A、因它们是两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如氢氧化钙
在水中的溶解性差,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钙不能吸收
水分,不能做干燥剂,故B错误;
C、二者都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
明显的现象,不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所以都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故D正确。故选:D。
15.某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多尔多液,也可用于中和土壤的
酸性,该物质属
于类,可由(写名称)跟水起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知识
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中等
【解析】农业上使用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波尔多液,中和酸性土
壤需要碱性物质,综合两种用途可判断该物质为氢氧化钙,其俗称为熟石
灰、消石灰,属于碱类物质;可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来制取熟石灰,化学方
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碱,氧化钙,CaO+H2O=Ca(OH)2.
16.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
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为:。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pH(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3)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的方
法.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难
【解析】(1)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
现象叫潮解,氢氧化钠易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
为:CO2+2NaOH═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故答案
为:吸收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密封;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和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
象是溶液红色逐渐退去,溶液的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故答案为:红;>;溶液红色逐渐退去;减小;
HCl+NaOH═NaCl+H2O;
试题解析
(3)使溶液pH是4.5升高可以用加水稀释或者是加碱性物质.故答
案为:加水稀释或者是加碱性物质。
17.氢氧化钠固体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而潮解,而且也能吸收空气中
的,因此必须保存以免变质.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是否变质,可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酸、碱、盐)的试剂进行实验,写
出所选试剂的化学
式.、、.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难
【解析】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
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为检验氢氧化钠
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冒
出即可检验含有碳酸钠;可向溶液中滴加某些碱溶液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
钡溶液,有沉淀产生即可检验含有碳酸钠;可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盐溶液,
如氯化钙或硝酸钙,有沉淀产生即可检验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水分;二氧化碳;密封;HCl(或H2SO4等);Ca(OH)
2[或Ba(OH)2];Ca(NO3)2(或CaCl2等).
18.碱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常见的可溶的强碱有、、、;常
见的不可溶的弱碱有(括号里写上颜色)(蓝色)、(红褐色)(白色)、
(白色)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较难
【解析】根据常见碱的溶解性可知常见的可溶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
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常见的不可溶的弱碱有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故答案为:NaOH、KOH、Ba(OH)2、Ca(OH)2,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Al(OH)3(白色)。
19.为绿化环境并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公路两侧种植了树木.园林
工人常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等的石灰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
一点即可)你还知道氢氧化钙的其它用途吗?(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困难
【解析】石硫合剂能起到防止冻伤或杀死虫卵的作用,氢氧化钙具有
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
用于建筑材料故答案为:
试题解析
目的:防止冻伤或防止害虫生卵;
用途:改良酸性土壤,用作建筑材料。
20.(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种现象叫
潮解.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
是(填化学
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变化:.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
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6
种实验装置.
①6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②上述6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知识点:常见的碱的特性和用途
难度:困难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表
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
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酸,
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
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Na2CO3,2NaOH+CO2═Na2CO3+H2O,有无色气
泡逸出;
(2)①6个实验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1)
中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2)中将瓶倒过来,玻璃片不会掉下来,(3)塑料瓶会变瘪,(4)
中气球会变大,(5)中会形成喷泉,(6)中烧杯中的会倒吸.故答案为:
是;
②反应后,盛有CO2的容器压强减小,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故
答案为:反应后,盛有CO2的容器压强减小,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0:4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711690240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纯碱用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纯碱用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