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卫星地图
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称益的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
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总人
口51万。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又被列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使建水成为蜚声海内外的
旅游胜地。
中文名
称:
建水县
外文名
称:
JianShui
行政区类
别:
县级
所属地
区:
中国云南省
下辖地
区:
临安镇、官厅镇等10个
镇、7个乡
政府驻
地:
临安镇
电话区
号:
0873
邮政区
码:
654300
地理位
置:
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
北岸
面积:3789平方公里
人口:50万人(2004年)
气候条
件:
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
气温19.8℃
著名景
点:
朱家花园;西林寺
代码:532524
乡镇简介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面甸镇青龙镇岔科镇普
雄乡坡头乡盘江乡利民乡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
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
宁县相连。总面积3789平方千米(《简册》数据是3940平方千米)。
总人口50万人(2004年)。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
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
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
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33%左右。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元置建水州,清
建水县博物馆
改县。因水得名。据《元史》:建水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
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故名惠□。汉语曰建水。至元十三年
改名建水州。
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明清时期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府的行政
长官称知府。民国元年(1912)10月,改知府为府长,临安府所在地
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第二年国民政
府统一撤销府的建制,“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又一年,仍
恢复建水县旧名。
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东邻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
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靠石屏县,北同通海县、华宁县毗连。建
水交通方便,蒙(自)--宝(秀)铁路接滇越铁路,连接省会昆明及河
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内。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
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
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溪县,其辖区并入建水
县。此后建水县撤销区乡建制,全县建成1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普雄、官厅、西庄、南庄、陈官、岔科、渣腊、曲江、利民、苏租。
建水县辖5个镇、12个乡: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
陈官镇、青龙乡、岔科乡、李浩寨乡、东山坝乡、面甸乡、东坝乡、
坡头乡、官厅乡、普雄乡、盘江乡、甸尾乡、利民乡。
2000年,建水县辖10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
据:全县总人口51371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临安镇62044、
官厅镇34210、西庄镇34103、青龙镇14741、南庄镇49224、
陈官镇50034、东坝镇47227、岔科镇24481、曲江镇45348、
面甸镇38311、普雄乡12542、李浩寨乡16110、坡头乡23660、
东山坝乡22027、盘江乡12059、利民乡13782、甸尾乡13809。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
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
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
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撤销原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临安镇;撤销曲
江镇、东山坝乡,设立曲江镇。区划调整后,建水县辖14个乡镇。
2005年,建水县撤销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
镇。
2008年,经过县委,县政府商定,建水所属乡镇为14个,即临
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青龙乡、岔科乡、李浩寨乡、面甸
乡、坡头乡、官厅乡、普雄乡、盘江乡、甸尾乡、利民乡
编辑本段乡镇简介
(根据“建水县政府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临安镇
水县城是建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跨东经102°74″
—102°59″北纬23°20″—23°40″之间,东与面甸镇接壤,南邻官厅镇、
坡头乡,西接西庄镇,北与南庄镇相连。海拔在2515米至1290米。
全镇总面积约358平方千米,辖文庙、梨园、永宁、崇正、朝阳楼、
东林、焕文、永祯、西林9个社区居委会和城郊、韩家、冯家、幸福、
培德、马军、中所、圣兴、庄子河、永善、陈官、干河、西湖、红庙、
杨家庄、东村、罗卜甸、新寨、狗街19个村委会。262个村民小组,
111个自然村。2003年末总户数46169户,总人口142916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52371人,占总人口的37%,农业人口90545人,占总
人口的63%,少数民族人口为33092人,占总人口的23%,主要民族
为彝族、回族、哈尼族等。
1950年—1957年属建水县第五区辖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
1958年—1961年东坝、陈官为东方红人民公社,临安镇为城关人民
公社,1962年东坝与陈官各分立为东坝、陈官人民公社。2003年7
月,撤销原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新的临安镇。
曲江镇
曲江原为曲溪县。1958年8月,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
体制,曲溪县并入建水县。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
溪县(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议69号文批准),原曲溪县第一、二
区划归建水成立建水县曲江人民公社。1959年7月龙街公社和东山公
社分别从曲江公社划出,1960年4月,龙街公社和东山公社并入曲江
公社,1961年10月,东山公社又从曲江公社划出成立。
1984年2月,设区建乡,将曲江公社改为曲江区公所,为县人民
政府的派出机构。1987年10月,撤区建乡,改“小乡”为“大乡”,将原
来的曲江区公所改为曲江镇人民政府。
2003年7月根据云政复[2003]27号文件《关于建水县调整乡镇行
政区划的批复》,省人民政府“同意建水县撤销曲江镇、东山坝乡,设
立曲江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原曲江镇人民政府驻地,管辖原曲江镇、
东山坝乡的行政区域”。新曲江镇行政区域面积358.91平方千米,辖
19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47个自然村,212个村民小组,2003
年末,全镇总人口68143人。地处石屏县、通海县、华宁县三县交界
处,镇政府驻地新街村,南距建水县城38千米。
南庄镇
位于建水县境中部,为多平坝,少山区的坝区。东接面甸镇,南
连临安镇,西毗甸尾乡,北靠李浩寨乡,总面积191.4平方千米。全
镇辖小龙潭、小新寨、余官冲、南庄铺、小营、李伍、大寨、罗家坡、
羊街、干龙潭10个村委会,共80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8991人,居住着汉、彝、傣等六种民族。邮编:654303。
西庄镇
官厅镇
西庄镇
地处红河中游北岸,建水县西南部,距建水县城45千米,东接陈官镇、
坡头乡,南与元阳、红河两县隔河相望,西与石屏县牛街乡接壤,北
与青龙镇毗邻,是全县的高寒山区乡镇之一。地域在东经102°37′00″
-102°52′00″,北纬23°16′45″-23°30′10″之间,全镇总面积361.78平
方千米。辖官厅、板井、谢租、车家、龙潭、乌梅、牛滚塘、苍台、
团脑、磨依蚌、磨玉、乍拉12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22个
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所设在官厅村民委员会。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
32810人,其中农业人口32011人,占总人口的97.6%。境内居住着
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
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
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
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为16079人,占总人口的49%。最低海拔270
米,最高海拔2278米。
面甸镇
位于云南省建水县东部,1999年撤乡设镇。面甸镇地跨东经102°
57′—103°06′,北纬23°15′—23°20′,总面积336.6平方千米。全镇辖
10个村委会,下设95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所在地设
在面甸村民委员会,距县城24千米。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37468
人,其中:农业人口36384人,占97%。境内主要居住彝、回、苗等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
青龙镇
位于建水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2°43′,北纬23°23′。镇政府驻青
龙街75号,距县城14千米。东接陈官,南至官厅镇,西与石屏牛街
镇为邻,北与西庄镇接壤,总面积342.01平方千米,镇内最高海拔
2149.2米,最低海拔1347米,平均海拔1748米。全镇辖老里硐、青
龙、中寨、排楼坡、业租、水塘寨六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55个村
民小组。至2003年末,全镇有人口147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2
人,汉族6028人,彝族8673人,占总人口的59%,其他少数民族
130人。
岔科镇
位于建水县东部,东与开远市接壤,南接面甸镇,西连南庄镇、
李浩寨乡,北邻利民乡、盘江乡。地处东经102°53′-103°9′之间,北
纬23°46′-23°54′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岔科街子村,距县城44千米。
东西最大横距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6千米。全镇辖岔科、白云、
阻塘子、二龙、白土、阿朋、庄寨、长田、初达九个村委会,87个自
然村,136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6058户23967人,农村户
数5971户,农业人口23381人;镇区213户937人,人口密度84
人/平方千米。
普雄乡
位于建水县东南部,距县城52千米,普雄乡国土面积256.36平
方千米,位于东经102°56′14″至东经103°8′00″,北纬23°24′40″至北
纬23°35′25″,属于山岭重丘地貌。乡境东南面与个旧市的倘甸乡、乍
甸镇贾沙乡接壤,西面与本县临安镇、坡头乡相连,北面紧靠面甸镇。
辖普雄、纸厂、龙岔、七棵树、万家庄、他腊六个村委会,共46个自
然村。2003年末全乡总户数2993户,总人口12361人,其中农业人
口占大多数。
坡头乡
位于红河中游北岸,建水县南部,地跨东经102°47′-102°58′,北
纬23°13′-23°30′之间,东邻普雄乡并与个旧市接壤,南隔红河与元阳
县相望,西接官厅镇,北连陈官镇,总面积317.04平千米。坡头乡辖
11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5332户23835人,其
中非农业人口869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坡头乡原名渣腊区,经历了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区公所,1975年从渣腊搬迁到坡头,1987年
撤区建乡。
盘江乡
位于建水县东北部,南盘江上游西岸,地处东经103°01'40"至103°
10'52".北纬23°55'00"至24°10'29",距县城92千米,属建水县最边远
的山区乡。乡境东隔南盘江与弥勒县巡检司镇相望,南接开远市小龙
潭办事处则旧村民委员会,西与本县利民乡毗邻,北与玉溪地区华宁
县盘溪镇接壤,总面积226.52平方千米。全乡辖8个村委会56个自
然村,总人口11814人,其中农业人口11306人。
利民乡
位于建水县北部,位于东经102°52′50″-103°5′8″,北纬23°52′12″
-24°5′30″。东与盘江乡接壤,南与岔科镇为邻,西与李浩寨乡相接,
西临曲江镇,北与华宁县华溪镇相毗邻。总面积272.2平方千米。95%
以上土地是山地。乡政府所在地水觅街距建水县城68千米。全乡辖利
民、清溪、清江、清泉、新建、新华、竹鸡河8个村委会,共72个自
然村,8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哈尼、傣、蒙古7个
民族,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13750人,其中农业人口13173人。
甸尾乡
位于建水县西北部乡境东与南庄镇接壤,南与西庄镇相接,西与
石屏县毗邻,北与李浩寨和曲江镇相连。总面积152.25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14715.4亩,占总面积的5.7%,其中水田8475亩,旱地6240.4
亩。全乡辖甸尾、铁所、马黄田、跃进、高楼寨、黑箐6个村民委员
会,下设62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9
个世居民族。最高海拔2061米,最低海拔1535米,平均海拔1789
米。地处半山区,地势西北稍高,东南偏低,全乡为丘陵、山区的地
形地貌,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度,年平均降雨量
890—1040毫米,无霜期296天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森林覆盖率达48.8%。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脱毒洋芋、小米辣、鱼
腥草等。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建水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3亿,增长12.5%,提前一年
完成了“十五目标”,全县的社会资产总投资达到11.4亿元,财政收入
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人,比去年增长11%。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达4600元。
2002年到2007年全县累计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47.67亿元,年均
增长11.9%。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36:27.6:36.4,调整为2007
年的22.6:39.7:37.7。固定资产累计完成66.56亿元,年均增长20.7%。
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16.2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累
计实现8.94亿元,年均增长22.5%;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3.1亿元,
年均增长24.4%。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比2002年增加5913元,年均
增长9.5%,预计达到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1048
元,年均增长10%,达到276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4%。全县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得到加强。
全县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165.8%,年均增长21.6%;规模
以上企业比2002年新增5户,达到21户,增加值年均增长24.2%;
非公经济增加值比2002年增长189.5%,预计达到17.02亿元。先后
引进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铜业集团、昆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大
唐电力等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县投资,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多个
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4万吨铝合金棒及2万吨铝圆杆、10
万吨生铁、8.7万吨锰铁合金、1.5万吨电锌、10万吨冶金石灰、5万
吨木薯酒精的生产能力。建水工业园区建设完成规划,南沙电站首台
机组投产发电,玉蒙铁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县工业经济的主体地
位逐步确立,二产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1%,预计达到15.33亿元;畜牧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19.8%,预计达到8亿元。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冬季
农业开发成效明显,特色蔬菜产业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无公害蔬
菜认证6.51万亩。全县烤烟实现烟农收入7亿元,“两烟”实现税收2.33
亿元。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累计达27.89万亩,其中:柑橘达16.72万
亩、酸甜石榴达6.71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水果4.36万亩。创建了
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
荣获“中国果品之乡”称号。全县共发展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个,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
度。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累计培训4.3万人、转移3.1万人,
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民增收。[1]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
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
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
城楼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
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
放后政府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建水孔庙,建筑宏大,其规模仅
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其他还有燕子洞、双龙桥、指林寺、纳楼长官司
署、朱家花园、小桂湖等重要名胜古迹,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为国家
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
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境
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
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
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
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
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
化积淀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有建于元代
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
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
辉。
建水是一个民族聚居县,境内主要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
苗等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发展建水的同时
也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风情习俗。不同民族的住房、服
饰、待客、婚嫁,别具一格;插秧号、烟盒舞、串寨等传统习俗,苦
扎扎、扎特勒、阿玛拖、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各具风采,令人
心驰神往。
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本段民俗风情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
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
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增到1800多所。建水文庙始建于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
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
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
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
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
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
五亭、六祠、八坊等37个,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
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建水文
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历史悠久文物荟萃
建水历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
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
风景名胜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
桥和民居达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其中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约7.6万
平方米,在中国首屈一指
黄龙寺
[2]
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雄踞红河岸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
土司府署;在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指林寺;历经风
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的朝阳楼;被列为中
国18座著名大型古桥之一的双龙桥;具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清代大
型民居朱家花园;历史文化名村团山等。此外,县境内还有被称为亚
洲最大、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以及以云龙山、黄龙
寺、哈尼山寨、绵羊冲水库、曲江温泉度假村等为代表,融山水风光,
民族风情、人文景光为一体的重点景区120多处,成为建水独特的旅
游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编辑本段气候温和农业发达
建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优厚的光热条
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曾被省、州
政府列为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发展基地,每年有数
万吨蔬菜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目前,农业作为建水
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实施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
效,全县酸石榴已发展到3.5万亩;成功种植万寿菊2465亩,项目前
景较好;种植优质甜橙1.1万亩;正在建设中的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
地已有1.2万亩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优质稻种植达8万亩。近年
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科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
业保持了科学、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出成体系
建水县域内土地、矿产、生物、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
有锰、铅、锌、锑、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二十多种
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其中尤以锰、铅、锌、矿储量最大。凭籍
自身的资源优势,目前建水已初步建立了以冶金、化工、制糖、食品、
陶瓷、建材为主导,机械、交通运输、五金等行业部门相互配合的工
业体系,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产地和放电锰的主要产地之一,
精锑、高锰酸钾、砂仁补、锰铁、紫陶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美国及
香港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827元。随着
产业结构的调整,建水的工业正朝着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传统工业为
骨干、乡镇企业为基地的方向发展,生产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在不断
提高。
编辑本段交通畅达通讯便利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建水县交通地图
如今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形成网络,国道323线横穿县境,蒙(自)
宝(秀)铁路通过县境并与滇越铁路相连通,县内公路达千余公里。
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公里,距边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
蒙自飞机场80公里,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
品流通中心。发达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讯条件把建水和世界连到了一起。
编辑本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潜力远远未被挖掘
出来,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资源
和各方面的优势,促进经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共建水县委、
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
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
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
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
根本,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
目标,实施旅游带动型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
教兴县战略,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巩固提升冶
金化工建材业,加快脱贫致富、建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促进全
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重点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制
糖等传统工业,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为主的生物资源
开发创新产业。全力支持电解铝、红河钢铁、高锰酸钾等重点项目建
设。二是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旺盛势头。重点加强市政、水利、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建
设,以两条高等级公路竣工为契机,调整完善全县公路网络,提高乡
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亚铁路建设,作好建水境内的各
项工作。三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
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城建工作原则,重点加快县城北部发展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老城区的保护恢复工作,抓紧编制《建
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认真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
城保护与风貌恢复建设管理细则》。树立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景区
建设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朋友到建水观光旅游,
投资创业。四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实施“35210”工程,
即建成5万亩酸甜石榴、5万亩万寿菊、5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
优质甜橙、10万亩优质稻生产及加工等五大产业。
建水县旅游局
[3]
为吸引外商外资,共同建设开发建水,近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
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纳贤的优惠办法,对来建水投资、经商者在
资金、土地、厂房、用工、水电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并编制了新区
发展规划,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
路即将通车,县城至陈官的道路即将建成,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
色化”的思路,对老城区东林路、红井街、关帝庙街实施了保护恢复工
程,加大了新区开发力度,北门新区路网改造和西林小区到零公里灯
光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城市供排水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正在改善,教
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至2000年连续四
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哈尼族硭鼓舞于2001年在中国文联、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
大赛中荣获山花奖,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旅游民俗风情等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
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
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增到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
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
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
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
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包括:一池、
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
37个,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
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
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
选之地。
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不但山川秀丽,环境优越,物产丰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景观,
变化万千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并呈现出门类全、数量多、
品位高的特点。总的看来,建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
(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
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元朝之后,随着江南地区大量汉族移民
迁来,逐渐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
体的边地文化。明清时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长期是滇南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和“诗书郡”的美誉。
(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全县有文物古迹135处,其中国家级
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9处,州级9处,县级43处。著名的有“形
胜巍巍壮南疆”的彝族纳楼长官司署;有建于元代,规制宏敞,金碧壮
丽,甲于全滇,建筑规模居全国第二的文庙;有雄镇东南的朝阳楼;
有保留宋式建筑风格的元代大型木构建筑指林寺;有被誉为“西南大观
园”的朱家花园和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团山传统民居建筑群;有造
型雄奇,被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为“中华宝塔古今无”
的清代文笔塔;有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列入中国现存10痤大型
古石拱桥之一的双龙桥;有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清代学政考棚;有
工程艰巨,造型奇巧的天缘桥和滇南道教名山云龙古建筑群等。这些
古建筑均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特色鲜明的民居。建水民居丰富多彩,有数量众多,保存
完好,价值较高的汉族青砖四合院;有哈尼族的蘑菇房、竹瓦房,有
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土平房等。形态各异,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
文化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特别是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为代表的传
统民居,更是建水“民居博物馆”里的珍品。
(四)奇特的地下岩溶景观。主要由燕子洞溶洞群和颜洞溶洞群
组成。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著称于
世,其洞体高大雄伟,被誉为“亚洲第一溶洞”;其姊妹洞颜洞古有“西南
第一洞天”之称,我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慕之数年,为之起走万
余里”,曾慕名足履其间,撰有《游颜洞记》。
变化万千的立体气候。在南部焕文山—红河大峡谷和民族风情景
区,海拔最高的五老峰(2515米)和海拔最抵的红河谷(209米),
两地直线距离仅30千米,海拔落差却有2306米,温差15℃左右,气
候变化万千,云海梯田奇异多彩。行车不到1小时,就能体会由热带、
亚热带到温带的立体气候变换的美妙感觉。
(五)众多的革命遗址纪念地。有云南近代史上震动全省的周云
祥反清仇洋起义军大本营天君庙,有20世纪20年代朱德元帅旧居,
有滇南地下党活动中心建民中学,有中共云南省工委建水会议旧址西
林寺,有滇南护乡第五团起义旧址乡会桥,还有地下党统战组织“九人
团”活动点张家花园等等。
(六)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
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苗族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
和风俗习惯等,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
正是由于拥有上述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1994年,国务院将建
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后,州政府又把
建水确定为全州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6:2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96145238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云南建水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云南建水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