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3 16:23:41 阅读: 评论:0

青春励志语录-qq闪退怎么回事

中国文脉读后感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笔记本键盘没反应)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

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800字:

余秋雨评价唐朝诗坛:“一群男子,一路辛苦,成了民族迈向美

的天域的里程碑。他们,都是中国文脉的高贵主宰。”唐朝时中华民

族最大的骄傲,那心境平和,气韵高华的大唐文明成就了这个民族的

气质与高贵,使从此以往的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着一种剥离不去的诗

情画意,或孤傲,或华贵,或清冽天真,却也都弥足珍贵。

我们很欣喜地发现诗人这一特殊群体以其特有的敏感记录着历

史不一样的审美格式。李白笔下对山水性灵的惊讶,他如不系之舟,

奔忙追赶着充满陌生的美好,他自由舒展的灵魂,构筑了中华文明中

最飘逸最性情的成分,也充溢着令人向往的盛唐气象,这样的浩荡,

山川共仰。杜甫的生命却交织在苦难与飘零的漩涡中,而他最动人的

博爱悯人也恰如其分地从这荒泽泥沼中绵绵不绝地滋生出来,面对风

雨飘摇的凄楚与不堪,他报以眼泪、悲悯和随之即来的笔墨,他绵亘

着荒乱时代为数不多的善良与大美。王维则沾染着略显贵族的安静的

诗意,像余秋雨所说“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

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他的美,是平易却也是深邃的。

而提及他们三人,不仅因为他们的文字造诣几乎占去唐诗的大半灵气,

而且他们的命运都经历了相同的拐点——安史之乱。这场逼得唐玄宗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落荒出逃,唐王朝元气大损的浩劫动乱,险些断送这三个稀世大诗人

的生命,因而我们不得不审视一个共同命题:政脉与文脉的重叠与交

错。

余秋雨并未在书中详述政治对文化的操纵,想来是因为在写这些

文字时正处于敏感动荡期,他本人也因为政治问题而不得已躲入深山

小屋中,才慢慢梳理起中国文脉的。但我们能清晰地感知,纵然政治

文明和物质文明不能限制住文化发展的进程,就像连魏晋那样荒谬无

度的乱世也出了许多风姿超群的名士,但政治权利却总是在其存在的

状态中凌驾于文学领域之上,因而开放自由的政治格局缠绕着的是文

化的汩汩涌动的欣欣向荣,而愚昧僵硬的统治下文脉大多只能委屈地

苟活,这样的敏感脆弱,我想应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我们仍就祈愿,在当下,能依然延续着中国文脉的生命潜流,这

样盛大的脉络将成为民族进程的天际中最灿烂的云霓。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6: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95821238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文脉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文脉读后感.pdf

上一篇:企鹅的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