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3 16:17:35 阅读: 评论:0

魅族刷机教程-美学散步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红枣补气血吗)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

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孟子

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1

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

开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着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

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

治。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

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保护的心态,即仁爱之

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

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

指明辨是非、善恶清楚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老

实,指老实守信、坚决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穷那么独善其

身,达那么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

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

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

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

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

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

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

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

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成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

那么,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

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

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

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

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

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外表上指

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

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

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

开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

而看不到长远的开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

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

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

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目

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

的人。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

无所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

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

静胸怀。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做着自己做不了

或不喜欢的事而一事无成,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2

传统文化知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它集中了古代圣人的智

慧。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可是,在这科技兴旺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知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理念是我们

所追寻的。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会我们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

理和做人的最根本准那么。孟子一书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我读

了它,从中学会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我要学为自己所用,并把它发扬

光大。

孟子教会了我们孝顺。孟子一书中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

从兄是也〞。他主张的本质上是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这种道德

理论正是我们所崇尚的。可是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曝光的因为父母

年老而嫌弃自己父母是拖累而将他们赶出家门的例子比比皆是。曾有

报道称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不务正业而单身着,他的八十多岁老

母亲为其担忧而不与小儿子进城享福。因为该男子喜欢嗜酒,有一回

醉酒回来后,殴打自己的老母亲,并将其把她赶进厨房做饭。但老人

因年老体衰,并且身上全是伤,摔倒在厨房里。那时正值冬天,老人

被活活冻死在厨房里。该事件被报道出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

人为此感到心寒。在这个科技兴旺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

有着一颗向善的心。一个人,他如果想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

立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我们也要保持有

一颗孝顺的心。“百善孝为先〞,这是最根本的做人准那么。

孟子提醒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

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其中就蕴含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展的理念。时

刻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反观现在的社会,在

利益的重熏下,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沙漠化。工业污水的

排放和人类不知节制的捕鱼,造成了生物鱼类的灭绝,使生态环境遭

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我们又怎样进行可持续呢难道这不令我们反思

吗有句俗语“金山银山,不比绿水青山〞这就表达了生态环境的重要

性。如果环境破坏了,就算我们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回以前的青山绿

水。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孟子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但是在

这信息化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去阅读那经典文化许多年轻人只是沉

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多少人时刻放不下,只是为了刷微博,

刷刷微信朋友圈。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离开眼前

的电脑。捧起曾经远离我们的那一本本经典书籍。重新走进中华传统

文化的殿堂吧!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经典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的道德品

质,可使我们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社会也会因此更美好,更和谐。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做的事。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3

我们都知道,在政治思想中,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同时

推行“仁政〞,重教化;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倡顺应天性、专心致志并循

序渐进;在文艺思想方面,鼓励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修养,并主张文

艺应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孟子是儒家学派第

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也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

由此构建起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即“尽心知性〞,“尽心〞即把

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辱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

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

识并且付诸实践。简而言之,孟子的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理想

人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孟子性善论的根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

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

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

的、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

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然而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开展成为完美的

道德。在性善论的根底上,孟子开展了心性之学。

在公孙丑·上的篇章中,用关于小孩突然掉入井里每个人都自然而

然地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的故事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羞辱

之心、退让之心、是非之心。再通过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辱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

了这四种萌芽在身上,就应该懂得把他们都扩充起来。

孟子的“性本善〞的道理很简单,其目的也是为了唤醒我们的善心,

探索自己、反思自己并发现自己,尽力行善。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善

心为何还有那么多因人不善而造成的悲剧孟子也答复了这个问题,人

之所以不善,并不是天生导致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外界污染。即

由于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其所以放其良

心者〞----才会变成这样的。但是外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那么人的

后天的“恶〞的根源到底是哪里呢因为孟子没有继续论证恶的根源,

然而恶又是存在的,所以就不能否认恶在人性中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经济学的前提就说明了即人是理性的,意味着每一个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以为自我效劳为目的的。虽然这个假设并不与性

善论相直接矛盾,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他人

利益交叉重合、恶性竞争和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也不能否认这个天

然属性,其实也是人恶的行为的根源。这也正是为什么需要现实社会

秩序和法律制度来标准每一个人。

本性善恶的话题,中外古人都有所提及,但往往各执一词,其实善

恶兼具,但表达有所不同,这样的提法,虽然比拟中庸,但也比拟能

解释很多问题。人性善恶兼具,有些人的某些恶基因表达的得比拟强

烈,不好的文化对恶基因起促动作用,就会导致后天罪恶的形成。

我认为,在我们能够努力的范围内,就是正视我们的人性,其善恶

交融的本性。在价值观和根本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我们只有一直在努

力,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主导,因为人的思想个体性非常强,正

因为如此,才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某方面

进行引导。然而对于人的引导,对人性善的激发,最重要的还是要靠

自己,而不是纯粹的父母给的环境,社会气氛等。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4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

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

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

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

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

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

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假设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

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

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

不偿失。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

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开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

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

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

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但凡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开展

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那么

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

于急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

事物前进和开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观点就好似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

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

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开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

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但

凡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开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

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快乐,被成功的喜

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

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

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

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

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方说工作和休息的

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看法和选择。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

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局部,

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

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时间,也不

会产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时间的想法,也就不会觉得在八小时之外的工

作是一种负担。

读孟子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

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

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方三字

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拟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

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

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那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法那么,为

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

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

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似

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

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

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

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6:1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95455238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孟子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孟子读后感.pdf

上一篇:火龙果的切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孟子读后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