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3-13 15:09:04 阅读: 评论:0

快乐岛-襄阳

机油的作用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心情不好怎么办)

汽车机油知识大全保护汽车发动机不可忽视(转帖)

机油一直是很多汽车用户熟知的一个词汇,那到底机油是干什么用的呢?机油那

些标号代表什么意思?怎么用机会最划算?什么车用什么机油最合适?今天为

您进行详细的讲解:

●机油的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

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C至600°C。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

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那么合格的润滑油

要满足哪些要求呢?也就是说润滑油的六大作用是什么?

1、润滑减磨: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均存在着快速的相对滑动,要

防止零件过快的磨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

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2、冷却降温:机油能够将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水箱冷却发动机。

3、清洗清洁:好的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

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了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4、密封防漏:机油可以在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气体的泄漏

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5、防锈防蚀:润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有害气体与

零件的接触。

6、减震缓冲:当发动机气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塞、活塞屑、连杆和

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起到

缓冲的作用。

●机油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机油因其基础油之不同可简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种(植物油因产

量稀少故不计)。合成油中又分为:全和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机油是最高等级的。

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合成油使用的温度更广,使用期限更长,以及成本更高;同

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达成,而矿物油就需用相对于合成油

较浓的黏度才可达到如此要求。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合成油因为使用期限比

矿物油长很多,因此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

●机油的标号:

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级别标识,SAE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

写。例如:SAE15W-40、SAE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

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

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

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SAE)适用的环境温度(°C)

5w耐外部低温-30°C

10w耐外部低温-25°C

15w耐外部低温-20°C

20w耐外部低温-15°C

30耐外部高温30°C

40耐外部高温40°C

50耐外部高温50°C

『左:适合极热地区的60系列机油/右:适合极冷地区的0W系列机油』

这样看来,5W-40机油的适用外部温度范围从-30°C至40°C;而10W-30机油

适用外部温度范围是-25°C至30°C。

●机油的分级:

"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SA,SB,SC,SD,SE,SF,SG,SH,SJ,SL。

"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CA,CB,CC,CD,CE,CF,CF-2,

CF-4,CG-4,CH-4,CI-4。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

柴通用型。

从“SA”一直到“SL”,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

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

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

前面看完了机油的基本知识,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我们下面开始答疑解惑:

★问题1:是不是什么车都适用顶级的全合成机油?

刚才说了那么多,全合成机油的确性能非常好,流动性上佳,不管是冬日冷启动还是夏天的

耐闹高温性都非常出色,并且换油周期长,可以对发动机最大程度保护。但是全合成机油并

不适合几万元的微型、小型车......

几万的经济型车,因为发动机加工精度相对比较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密封性并不是

最精细的,这种发动机经常出现在车价成本较低的车型上,要比较粘稠的机油来起到汽缸

和活塞环之间的密封作用,如果使用了比较稀的全合成机油,这种发动机的密封就会存在些

许小问题,开起来总觉得没有力量。并且停车之后,全合成会大部分流回到油底壳,发动

机的润滑和密封受到了破坏,所以清晨起床启动后,发动机会受到较大磨损,如果是较为粘

稠的中档次机油在这种发动机内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所以,全合成机油是好油,但是并不适合低成本的经济性车发动机。

★问题2:增压发动机如何选机油--如果刷电脑了建议使用全合成机油

如果普通涡轮增压车,那使用原厂机油足矣,但是如果你刷电脑了,请把下面这段看完:

涡轮增压器因为工作转速太高,任何滚珠轴承也承受不了每分钟10万转的强度,所以主转

轴不是滚珠轴承和涡轮本体连接的,而是采用浮动式设计,主转轴是浮动在机油中的,涡

轮本体和主转轴之间的极为狭窄空间内充满流动的机油,既起到润滑的作用、又能在主转轴

和涡轮本地之间带走杂质并起到散热作用。

问题就出在这里,仍然以宝来1.8T为例,原厂0.38bar增压值一般转速是10-15万转/分钟

之间,原厂机油完全够支撑这个转速和散热。但是刷电脑后,增压值暴涨,涡轮转速也会暴

涨至20-30万转,这时候第一个扛不住的就是原厂机油,原厂机油因为并不是顶级全合成

机油,机油的粘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所以当主转轴超高转速旋转时候,机油就无法提供

该有的润滑和散热了,甚至有些朋友在外面保养,机油的级别甚至不如原厂机油,这时候

就会出现机油烧糊的问题,就是前面说的涡轮损坏了。

全合成机油相对比较稀,润滑和散热性更佳,涡轮转速提高后,这种更加稀的机油可以100%

流动到该润滑的部位,所以不会出现前面说的诸多问题。

★问题3:为什么德系车一般都是7500-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而日系车都是5000公里换

机油?

这就是之前说过的,矿物油和合成机油之间的关系。日系车一般的车型(车价小于30万的)

原厂机油一般都是矿物油,换油周期不能太长时间,一般是5000多公里就需要更换了,中

高档日系车(车价大于30万的)一般会采用半合成机油,这样换油周期可能会在7500-10000

公里左右。

车价15万左右的德系车,原厂机油基本就都是半合成机油了,所以自然换油周期就会比同

档次的日系车要长2500公里。而车价超过20万的很多德系车原厂机油就是全合成的,换油

周期理论可以突破10000公里。

★问题4:为什么高端车都多少会有点烧机油?

高端车一般都用全合成机油,甚至很多超级跑车使用流动性极佳的0W-50系列的超级赛车

机油。机油流动性好了,就意味着粘度更加稀,好处前面说过很多,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

就是因为比较稀,所以机油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流入燃烧室的比例也就更大,所以机油消耗

量自然就比那些家用车要高了很多。

高端车多多少少都有点烧机油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不用高档机油。不过,每2000公里如

果消耗量超过了半升机油,那也属于有问题的,不是正常消耗量。

★问题5:光换机油,不换机滤行不行?

机油不但是润滑,还是很重要的作用是带走发动机内部的脏东西,这些脏东西都是被机滤所

过滤掉的,如果换了机油不换机滤,脏东西等于无法彻底清除,所以等于换油也没意义了。

换机油必须换机滤,这是死规矩。

★问题6:机油换下来都是黑色的?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主要润滑各个部件,尤其是对活塞和汽缸壁的润滑最重要,这里面,燃烧

的产物就是深色的胶状物,所以机油自从被注入发动机内部第一天使用开始就已经变色了。

不过,正常使用的机油应该是深棕色的,如果真是彻底纯纯的墨黑,那也是有问题的,很可

能是换油周期太长了。

★问题7:不同品牌机油能不能混用?

每个品牌的机油添加剂都是不一样的,混用可能会造成化学成份之间的变质,严重不推荐混

用。

★问题8:全国各地车主,使用机油有啥讲究?

东北、新疆、西藏地区,建议使用比较稀疏的抗低温5W系列的机油,极冷的地区例如南北

极圈等地,发动机机油甚至回事0W系列的。

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建议使用正常的5W-30/40或者10W-30/40机油;

海南这种极热的地区,建议使用40或者50的机油,耐高温性是必须的;

●结语:

机油的使用是很有意思的,不过大家也别觉得太复杂,实在心里没底,就踏踏实实用4S店

或者品牌专修厂提供的原厂机油,保证你的发动机没任何问题。

如果您需要对发动机提供特别的保护或者对发动机进行改装,那建议您还是立刻换更高级别

的机油,心里踏实,原厂机油是给原厂发动机特性匹配的,不适合改装后的发动机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5:0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91344238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机油的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机油的作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机油的作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