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7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一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
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
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
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
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
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
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因此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
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二
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
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印象。之后在岳翁家藏书中见有一
套正版,一时心血来潮,便腆颜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赠。窃喜之余也深为长者
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惭愧。
自此我常读《古文观止》。今日在那里我把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或者是缘于浅学后生对于古人的过分膜拜心理读《古文观止》总
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我以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诵读。煦日临窗清风徐来
读骆宾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飘逸读韩退之的跌宕开阖王安石的深刻独到。大师们的杰
作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毕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读。读郑伯
的老到冯谖的远见读勾践的忍辱负重苏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觉夜已渐深万籁俱寂。
此刻虽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却也能思接千载神游八极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读文可知人“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千百年来人们对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文采推崇备至对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政治才能赞赏有加。读完《古文观止》
让我对这些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千载而后的我辈读来司马长卿的《谏出猎
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传》到底多了御用文人哗众取宠的浮华
少了据事实录、仗义执言的底气。而相比诸葛亮“功盖三分国”的政治成就更让我敬
仰的是他在前后《出师表》中所体现出来的赤胆忠心。后人评论说读《出师表》而
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诗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自
勉吧。卧龙已矣但其《出师表》中所体现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
将弦歌不断。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虑论》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诚。很多人
明白方孝孺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而是因为被“诛十族”。
读读《深虑论》能让你了解到这位读书人为国家长治久安而殚精竭虑的思考与探索
以及文字背后的那份对国家社稷的热爱。这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位被时人谓之
“天下读书人的种子”的人为什么能从容应对“诛十族”的暴行虽九死而不易其节。
“毁家纾国难”封建士大夫几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
展现。后世以方孝孺为迂者真该好好读读《深虑论》。言而有文行之方远骆宾王的
《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我最喜欢诵读的骈体文之一。骆文
慷慨激昂气干云霄王文则行云流水水银泻地风格虽然迥异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优
美辞藻和韵律之美常常让我反复吟诵不忍释卷。“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作者敢为“万世开太平”勇气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扑面而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
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那种虽
身处逆境却始终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喷薄而出。只可是同为“初唐四杰”的骆王二人也
同样命运多舛骆一生失意兵败被杀而王勃也因溺水受惊而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滕王阁序》本为聚会上的应酬之作王勃临席赋文而倚马可待且千古流传真正是天
纵其才但他二十几岁而历几沉几浮的人生经历和之后的英年早逝又让人陡生天妒英
才之叹每次读两人文章感受他们无与伦比的才情之时也难免为他们的惨淡身世感慨
系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李陵的《报苏武书》有说系后人托名伪作以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生动描绘让人几欲落泪不忍卒读。如《报任安书》中的写狱中的屈辱
“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写受腐刑后的心灵创伤“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
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报苏武书》中写身处异域
的悲凉“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
四起。晨起听之不觉泪下”写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
受刑。此陵因此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园序》、《祭十二郎文》、《兰亭集序》、《严先生祠堂记》、
《五人墓碑记》等等都是辞章优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脍炙人口得以千古传唱。
学路漫漫上下求索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读懂更为古奥的先秦文章我先后通读了《东周
列国志》、《白话左传》等一些相关书籍回过头来再看《古文观止》中的先秦文章
又觉得理解更深一层。“学然后知不足”读《古文观止》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认识
到自我的不足。当我费尽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话的句读的时候几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
能倒背如流了可见在古文学习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贤们的不朽文章观止矣
而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启程。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三
《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
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此书不但仅包含了史传、论说文,还有
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的应用文。另外,少量的骈文和韵文也被选
入其中。大体上能反映出中华古文的绚丽多姿以及百读不厌的文学风采。
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每篇文章的寓意
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
的是如何做人。能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它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
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我在通读时,对其中大家熟
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不帝秦》,李斯的《谏
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诸葛亮的
《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等人的文章,颇有偏爱。读后,深有感触,我认为这些文章,不但仅是历史上公认
的佳作,今日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四
三年来,余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
为感慨,请略陈陋见。
一.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为学
的入门读物,余而立之年后始读,可作为中国教育是人类历史最大笑话的明证;
二.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似取
《左传》传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
的卫道宗旨也比较相符。苏东坡虽曾称誉韩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但这本是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单就文采论,韩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蜡。
三.愚以为,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
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文集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
书》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气贯长虹,笔尖所及,沁人心扉。
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
轼的《前赤壁赋》则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
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四.文集优点很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觉察,且鄙人以为,多为编
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传统的立德、
立功,立言,以立德为先,因而对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不取;对
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有异议,故对魏晋一代的文章几乎不取;编者是清代学
者,似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观影响,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
外,清代为外族入主,对这些以士自居的学者是一件不能说的事情,因此元、清两
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观止”未免黯然失色。
五.纵观历朝历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
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
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
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
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
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复兴。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五
季札在鲁国请观周乐时曾说过:“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
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我猜想,
在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在成书之时一定也暗叹过“观止矣!”
《古文观止》,作为一本从两个爱好古文的教书先生平日相互切磋研习、为童子讲
授古文的讲义到一本经历百年时间沉淀,传世不衰的文集,并不是偶然。它是一部
囊括从东周到明末、集百家经典于一身,同时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为政
治风云变幻而失去价值的文集。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周文、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
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皆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从这一
点看,《古文观止》也可以说是一本中国文学发展史。
周文卷主要收录了《左传》、《国语》,其中还有《公羊传》、《梁谷传》和《礼
记》。《左传》作为古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对后来司马迁的
《史记》以及后世的历史编写有很深远的影响。除去各种官方的对《左传》的解释。
我读《左传》时,更多的是关注《左传》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对战争精彩的描写。
在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就讲了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在
母亲武姜不喜欢自身,偏爱弟弟的情况下,韬光养晦、欲擒故纵,故意纵容弟弟的
恶行,等到弟弟终于起兵夺权时,才露出早已准备好的屠刀,砍向自身同母同父的
弟弟。同时与怂恿、帮助弟弟的母亲决裂,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庄公在
解决弟弟共叔段的威胁后,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与母亲在隧道中相见。宫变失败
后的武姜,也趁机与郑庄公和好。全文短短几百字,将故事中人自私、残忍、虚伪
狡诈、腹黑的本性描写的淋漓尽致。
还是郑庄公,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郑庄公又化身为一位尊奉礼法,敬畏天命
的古代政治家。同时,在这篇文章中郑庄公还说过:“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
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
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在这里又可以看到他在表达弟
弟的愧疚之情。对比于《郑伯克段于鄢》中他的作为,我们又看见了另一个郑庄公。
读书最精彩的地方不但仅在于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意图,而是在眼睛离开书本后,脑
内小剧场放映的情节。
相对于过于规整的明文,我更喜欢唐宋文章的灵动和六朝文章的韵律。在这里,我
不是故意跳过汉文。汉文卷中,将近一半都是司马迁的《史记》。论谁也不能回避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光芒。但,对于我,《史记》更像是一部小
说,而不是历史。司马迁用他精巧的笔,将每个历史事件中人物细微的动作、表情
完整的复活在他的书中。在读他的《史记》时,却又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换个角度
说,将每个人物的细节处理的那完美,除了猜测司马迁手上有一个可以与明朝东厂
媲美的专业特务机构帮他收集情报之外;那就是猜测他根据手上已有资料,虚构了
部分历史情节。我想,目前,后面一种猜测更加让人信服些。
在理科生的眼中,世界可能就是一个个的方程式组成的;而文科生眼中,世界可能
就是历史的尘埃中文明的传承。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个事物是不同的。在我的眼
中的《古文观止》,那是我的《古文观止》。抛开一切标准答案,一切评判标准的
时候,阅读就变成了悦读。偶尔,也会体会到古人读书时,信手批注时的快乐。
吴氏叔侄的古文,观止矣。而我的读书,才刚刚开始。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六
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儿子的语文老师,她让学生暑假读《古文观止》说有利于
学习好文言文。于是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儿子提升
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知道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这是本书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
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
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他们二人才气过人,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
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
善尽美,无以超越。我粗略的数了一下初中教材从中共选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
共选了16篇,而且新课改又增加了文言文篇幅。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
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
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很多名
篇。从一个教师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亲情传孝道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深受感动觉得自身不够孝顺。李密
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
志,不但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
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
恩”。作为一个教师,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
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
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二.忠义弘美德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
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
使人受益非浅。这些浓缩而有提醒意义的言论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
身的不足,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很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提醒着
我们在学校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观公正。然而,
人非圣贤,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
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诱惑,我们教师依旧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
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魏征是幸运
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天下百姓开创了一个盛世。而另一个忧国忧民的
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
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
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
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却从未忘记自身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忧国忧民的优秀政治家。
三.解惑伴传道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我们
教师站在讲台上每天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
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呢?
首先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
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
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
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身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
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
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
之,其实仇之。”其次孩子需要什么作为家长,你了解自身的孩子吗?作为教师,
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
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
自身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
失去了本来的真。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
点自由而已。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
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阅读它。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
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七
近日,将《古文观止》一书读了一遍,虽然有很多语句还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特
别是有不少的生僻字,要查字典,很麻烦,但仍然感到这本书读迟了。千真万确,
读书不一定要看读了多少本,关键要看读的什么书,对这本书理解的程度如何,自
身在读后有什么收获与借鉴
说《古文观止》是一本好书,是因为它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的检验。《古文观止》
编纂于康熙年间,至今数百年,文人墨客都以此书为圭臬,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文
章写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读此书有三点好处:首先是了解历史,特别是《国语》、《左传》、《史记》等
篇目中的文章,是春秋战国、汉唐到元、明、清历史的很好记录。第二是学习了对
时、对事、对人的看法、做法,受益匪浅。宗臣的致刘一丈书使我知道了人要乐于
安命,不作非份之求。君子要有自身的人格,因时而动,顺应潮流。第三是如何写
作文章,特别是宋以后的文章,更多地偏向于记事、记景,借以抒发情怀。是中国
几千年的巅峰之作,宜再细加揣摩,必大有收获。
将它放到床头,时常读之。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4:1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88085237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文观止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文观止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