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4-11-20
作者简介:李新峰(
1970— )
,男,山东平度人,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史学博士。
① 郡排序为:弘农、河东、太原、上党、河内、河南(三河)
,东、陈留、颍川、汝南、南阳、南、江夏、庐江、九江、山阳、济
阴、沛(韩梁西楚)
,魏、巨鹿、常山、清河(赵)
,涿、渤海(燕)
,平原、千乘、济南、泰山、齐、北海、东莱、琅邪(齐)
,东
海、临淮、会稽、丹阳、豫章、桂阳、武陵、零陵(东楚南楚)。(班固《汉书》卷二八《地理志》,P1523—1639
)
② 国排序为:赵、广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间(赵)
,广阳(燕)
,淮阳、梁、东平、鲁、楚(韩梁西楚)
,胶东、高密、城阳
(齐)
,泗水、广陵、六安、长沙(东楚、南楚)。
史学研究
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
李新峰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
摘 要:《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貌似杂乱,其实有章可寻。第一,郡国序列各分排序相当的数个大区,
各区内部也遵循相似的方位顺序,证明郡国分列方式有全国视野的分区、排序原型。第二,在合并郡国的“原
始”排序中,边郡排序反应了武帝以前的状况,中原的郡国排序则有汉初的痕迹,可知《地理志》所根据的西汉
后期册籍,源自众建诸侯、析分支郡之前的册籍。第三,中原地区郡国的特殊排序与秦的征服顺序吻合,汉边
郡与秦边郡的排序也有继承关系,可推测汉初册籍直接继承了秦国按边疆方位与征服顺序排列各郡的册籍。
总之,《汉书・地理志》的郡国排序,来自秦帝国建立之初的册籍。
关键词:秦汉;郡国;《汉书・地理志》
中图分类号:K29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
(
2005
)
历代总志和正史《地理志》罗列各地,均按各
级行政区划排序,唯《汉书》例外。《汉书・地理志》
排列郡国,既不以十三州部为次第,又往往在地理
上东西错出、不相连属,故谭其骧先生认为这可能
是汉书传抄过程中错简的结果。[1]
(
P365—366
)现
有的郡国排序虽然与州部无关,但遵循三辅、郡、
国排序,其中诸郡又按三河、关东、边境排序,并无
错杂,可见纵使存在少数错简,也必离原始面貌不
远。原始的排序若不遵循某种地理形势观念,必
与某一历史进程相关。经过对郡、国两部分排序
的合并复原,以及对秦的统一战争与汉代区划变
更的探讨,可知《汉书・地理志》所本的西汉末期官
方册籍,是沿用了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得一国一地
即加于册籍、由秦国册籍扩充而成的全国册籍。
一、郡与国:排序相同
郡国排序照抄元延、元始年间的册籍[2]
(
P23
)。必当遵循成例。粗观可见,排序先三辅而
郡而国,诸郡排列大致先内后外,内地又先西后
东。其中内地东部诸郡的排序特别混乱,但考虑
到汉代地理观念与战国的密切关系,不妨把内地
东部诸郡排列为三河、韩梁西楚、赵、燕、齐、东楚、
南楚。①全部位于内地东部的诸国,也有赵、燕、梁
与西楚、齐、东楚、南楚的顺序。②各郡、各国无一
窜入他区,两种顺序之间也仅“梁与西楚”的位置
不同。
为求内地东部的全貌,不妨把诸郡和诸国各
按所属大区合并,除将“梁与西楚”的诸国提前,一
第42卷第1期
2005年1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
(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
Vol.42,No.1
Jan.2005
5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李新峰: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59
赵地中,广平、巨鹿似应置于中山之后,方合
秦邯郸、常山、巨鹿由近而远的三郡。但汉之广
平、巨鹿均有地入赵国[4]
(秦郡界址考,P18
),故汉
当将两郡国提前至赵国之后,秦巨鹿郡原辖之清
河、信都、河间等地则仍居后。秦常山郡亦自邯郸
郡析出者,故真定、常山、中山等居秦邯郸境后、巨
鹿境前。
齐地中,千乘为齐析出[2]
(
P101—102
),似应置
于齐附近,方合秦之济北、临淄、胶东、琅邪由近而
远的四郡。但秦济北郡跨济水[4]
(秦郡新考,P8
),
而千乘境大部分在济水之北,部分出自秦济北郡
旧地,亦合理。秦济北郡亦自临淄郡析出,若秦早
期临淄郡内部各县按自西而东排列,后仍因其旧
而区划郡国,则偏西北的千乘当然应位在济南、泰
山前。秦胶东郡析自琅邪郡,境较琅邪更东,但秦
始皇东巡刻石称“乃抚东土,至于琅邪”[3]
(卷六
《秦始皇本纪》,P246
),秦人当以琅邪为东土之极,故
先列胶东各地。
东楚、南楚地中,除六安、豫章等南楚之地属
秦之九江郡外,余合秦之三郡。
诚然,汉郡国大体是在秦郡基础上析分而成
的,叙述顺序因考虑方位方向而与秦偶同,也是完
全可能的。但范围和顺序同时如此吻合,实难否
认其间关联。更何况,秦郡在大区内自近而远排
序,而赵燕齐楚之序与秦征服四国的赵燕楚齐之
序颇相似,若考虑到楚地偏远广大,尤其是所列东
楚、南楚之地,确立统治乃至设郡可能晚于齐地,
则排序与征服顺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
(二)中原秦郡按照征服顺序的排序
若将东郡以下郡国复原为秦灭六国之初的格
局(第一行为秦郡;第二行为汉郡国名,下划线为秦郡析
出者,括号内为同源),多有不可解者:
东,颍川,陈,南阳,南,九江,砀,薛,泗水。
东,陈留,颍川,
(淮阳,汝南)
,南阳,
(南,江夏)
,
(庐江,九江)
,
(梁,山阳)
,济阴,
(东平,鲁)
,
(沛,
楚)。
陈留郡为故大梁所在,当属秦砀郡而非孤处
东郡、颍川郡间;济阴为秦东郡地[4]
(秦郡界址考,
P15
),却孤处九江与泗水郡之间。南阳、南郡设郡
应早于东郡,砀郡应早于陈郡,薛郡、泗水郡应早
于九江郡[4]
(秦郡新考,P2—5
),但各郡既不按由西
向东、自近而远排列,又非按秦的灭国、设郡顺序
排列。除西楚与东楚、南楚仍分列外,郡序列中东
海郡位于沛郡后,但在国序列中,本属后来析出东
海郡[4]
(秦郡新考,P7
)之薛郡的东平国、鲁国,却在
后来析出沛郡之泗水郡所属楚国之前,而秦九江
郡地的六安国、豫章郡列于南楚。
《汉书・地理志》谓陈留之地“本梁”,指高、惠、
文帝时期的广大梁国地区,并非战国的梁。秦始
皇以占梁二十城而设东郡,为打入中原分割南北
的楔子,灭六国置三十六郡时未必就拘泥于原境。
秦灭梁前夕,大梁周围已为秦境,大梁以东的陶已
入秦东郡。砀郡治在大梁以西的故宋都濉阳,除
因大梁城灌坏,砀郡主要因梁东境特别是得于宋
之土地而设,也应为重要原因。灭国而不以其首
都为中心设郡,此六国中特例,亦砀郡不因梁旧境
而设之旁证。故汉陈留郡地,本多属秦灭梁前的
东郡而非后来的砀郡,正应附于东郡之下。
自淮阳至沛的序列中,除砀郡和东郡所属济
阴外,依次是秦初次大举攻楚得到的陈郡(楚首都
郢陈所在),东郡设立前夺自楚的南阳郡、南郡,得
陈后获取的九江郡(楚首都寿春所在),更晚的梁楚
东境薛郡、泗水郡。盖秦在灭楚后,把三次迁徙的
楚都周围各地视作楚,包括自南郡至泗水郡的所
谓西楚,和属南楚的楚都所在地九江。而在更加
遥远的东楚和南楚余地,秦已无强敌,故逐步东进
南下,两年后方占领江南。秦人在观念上不免将
长期与秦为敌的楚国主体地区西楚,与东楚、南楚
分开,而遥远的东楚、南楚之地(如秦九江郡属地汉
豫章郡)虽名义上设郡早于灭齐[4]
(秦郡新考,P4
),
造册设县或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齐之后,故东
楚、南楚之郡列于齐地之后。
秦灭楚的关键战役甚至标志,是攻占西楚,即
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复出击郢陈,次年掳荆王负
刍。[5]
(
P16
)故秦在册籍中罗列西楚诸郡,也就把
较早夺自楚的南阳、南郡置于楚国首都所在郢陈
之后,而在他郡之前。后来夺得楚都寿春建九江
郡,又把东部可能早设的泗水、薛随列在后。即梁
楚各郡酌情将楚都所在前置。
6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战国后期五国伐齐后,梁楚多得故宋地,春申
君说秦昭襄王勿攻楚:“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
、湖陵、萧、相、砀,故宋必尽。”[3]
(卷七八《春申君
列传》,P2392
)方舆、湖陵在汉山阳郡,砀在汉后期梁
国,则楚夺自齐之故宋地颇在汉代梁、山阳境。楚
此后灭鲁据泗上,汉代东平国、鲁国之地,时当属
楚。此后秦大败于邯郸城下,梁曾趁机“数年东
乡,攻尽陶、卫”[6]
(卷五《饰邪》,P122
),也不过是东
至汉济阴郡地而已,说明楚曾占领山阳甚至濉阳
一带。而后五国合纵伐秦,虽乏战果,但秦东方地
估计多不保。楚在东迁避秦之后实力仍强,而秦
远交近攻蚕食梁地,包围大梁,得无梁灭亡前仅保
大梁孤城,所夺宋地秦地多已属楚?昌平君反秦,
一时郢陈易手[7]
(
P139—143
),秦东郡部分地亦可
能改属楚。总之汉之梁、山阳、济阴、东平等,尽管
或曾属梁,或曾属秦,在秦最后占领时,却最可能
是夺自楚。后来项羽都东方彭城而号西楚霸王,
地涵东、砀、陈、泗水郡等,时西楚之意涵盖梁地,
可知战国末期,济水泰山之间,已被视为楚地。故
秦砀郡、汉济阴郡与泗水、薛等东方楚地,地远而
设郡或晚,皆列于西楚之末,而六国中的梁国在秦
郡中的对应位置,应如陈留,是东郡而非砀郡。
鲁国在灭亡前夕,地必狭小,秦东海郡地抵大
江北岸,结合东平国、鲁国与汉东海郡的参差位
置,可以推测,秦东海郡本非自因鲁国而设的薛郡
析出,而是因仍存徐淮夷或吴越传统、自成一体的
东楚之地独设,故汉东海郡位于西楚末的沛郡之
后,而列东楚南楚之首。六安、豫章等南方之地的
位置,似亦与秦于楚都设九江郡时未及淮南大部
及江南有关。
秦灭六国的顺序,一般列为韩赵燕梁楚齐,与
汉诸国排列顺序合。若计以二十四年灭楚,以二
十五年占辽东掳燕王喜、占代掳代王嘉灭燕赵,则
灭梁楚在前,与诸郡顺序合。又,《水经注》载秦郡
设置时间,与战争进程不符,多为谭其骧驳正。
《水经注》系设郡时间于郡治所在城市,或来自汉
代郡国志书[8]
(
P163—164
)中的官方文书,未必完
全无稽,如纪巨鹿郡设于秦始皇二十五年,晚于所
载砀郡之二十二年、泗水、薛郡之二十三年[9]
(卷
十《浊漳水注》、卷二四《睢水注》,卷二五《泗水注》,P955,
P2008,P2020,P2106
),颇合梁楚早于赵燕之序。可能
有的郡紧随征服而设,有的则设于安抚地方后数
年,故设郡乃至郡在册籍中的排序与征服顺序有
所参差。也可能秦将梁地系东郡之下,将西楚地
系早已夺自楚的南阳、南郡下,故排在赵、燕之前。
总之,郡、国排序中,必有一为错简结果,似前者更
近原貌。
如此,上述疑点均可解释。将汉代郡国序列
中淮阳、梁、东平、鲁四国在燕后齐前视为错简结
果而稍修正,可复原秦始皇二十六年按照征服、设
置顺序排列各郡的册籍:
内史。
东方旧郡:河东,太原,上党,河内,三川。
梁地:东。
韩地:颍川。
楚地(楚主体)
:陈,南阳,南,九江,砀,薛,泗水。
赵地:邯郸,巨鹿。
燕地:广阳。
齐地:临淄,琅邪。
楚地(楚边地)
:东海,会稽,长沙。
(三)秦王国的“内史—郡”模式
《汉书・地理志》在三辅后列弘农,河东,太原,
上党,河内,河南,东郡七郡。除弘农,皆秦始皇灭
六国以前所置。弘农为汉以秦内史地和三川郡地
各一部组成,故附于三辅之后。秦设河东郡甚早,
太原、上党,直可视为秦在河东郡外新开地,河内亦
分自河东。由此可以复原为秦灭六国之前的格局
(下划线字为更早新开或析出者,括号内为同源):
内史,
(河东,太原,上党,河内)
,三川,东。
秦始皇灭六国后的册籍,当大体由此前秦册
籍扩充而来,但排序有所更新。不妨推测:从战国
时期秦人的角度看,东部诸“旧郡”地区,也不过是
内史以东的外围边地。复原秦始皇元年的秦王国
册籍可得:
中:内史。
东:河东、太原、上党、三川、东、南阳、南。
西南:汉中、蜀、巴。
第1期李新峰: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61
西北:陇西。
北:北地、上。
三川设置早于太原,而晚于南阳、南郡,巴郡
设置早于汉中,上郡设置早于北地[4]
(秦郡新考,
P2—3
)。虽然南阳和南郡的位置尚难断言,但仍可
见秦王国册籍本不按时间顺序,而是由东方按顺
时针方向转至北方,分区列郡,东部诸郡较多,区
内按渊源关系排列。可见,战争中所得新地,只要
按照新开郡附于相关旧郡下的原则,就可以不断
登记在原有以“内史—郡”为模式的基本册籍上。
从秦始皇十七年开始,统一战争的胜利突然
降临了,短短十一年间,六国尽入版图。胜利来得
太快,所得土地也太重要、太广大了,特别是秦始
皇二十一年以后的五年间,新郡用附于相关郡的
模式逐个归类已不可能。秦帝国建立前后,在以
东郡合梁地,以颍川郡合韩地,以南阳、南郡合西
楚地后,在整个东方区域内,径以灭国顺序列赵、
燕、齐、东楚南楚诸郡,更以全国性视野将北边新
得诸郡列入边郡系统,遂形成了内史—东部(三
河、梁、韩、西楚、赵、燕、齐、东楚、南楚)—西南—
西北—北边的体系,新开、析出之郡,在各区内部
均以渊源关系分组排列,表现为自近而远的地理
排序。
秦国册籍“内史—郡”的基本模式,本仅表现
为先关中核心后四周边郡的简单模样,郡仍然具
备突出的边疆色彩。随着东部边区的膨胀直至突
然征服全国,模式仍存而背景淡化,演为秦帝国建
立初的关中盆地—东部旧郡—六国故地—边地各
郡的新格局。秦王朝尽量沿用秦王国和六国档
册,采取边地按方位分大区、东部按六国覆灭顺序
分大区,与区内诸郡初以关中为准自近而远排列、
新郡附于旧郡两大基本原则,确立了秦代册籍的
郡县排序。秦代册籍由萧何收取入汉,历经汉初
异姓同姓王国、文帝景帝武帝众建削藩的纷扰变
更,以及分列郡国的规则更改,一直沿用到仿《禹
贡》分州部记地理的前夜。
参考文献:
[1] 谭其骧.《汉书・地理志》选释[A].长水集(下)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3] 〔西汉〕司马迁.史记[O].北京:中华书局,1959.
[4] 谭其骧.长水集(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 吕思勉.“秦代初平南越考”之商榷[A].吕思勉遗文
集(上)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6] 〔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O].北京:中华书局,1998.
[7] 田余庆.说张楚[J].历史研究,1989,
(
2
)
.
[8]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9] 郦道元,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M].南京:江苏
古籍出版社,1989.
InterpretationontheSequenceofJun2Guoin“HanshuDilizhi”
LIXin2feng
(
DepartmentofHistory,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
Abstract:Thepuzzlingdisorderlyquenceoftheprovincesandstatesprovidedby“HanshuDilizhi”wastheheir
clusionissupportedbythreearguments:the
quenceofprovincesremblesthatofstateswithacommoncountrywideperspective;thequencemustcomefrom
theperiodbeforeWudi,evenGaozuPeriodintheearlyHanDynasty;thequenceofprovincesinCentralPlainac2
cordswiththeorderinwhichtheregionswereconqueredandconstitutedtoprovincesbyQinbeforeHan.
Keywords:Qin2HanPeriod
(秦汉)
,Jun2Guo
(
Province2State
)(郡国)
,“HanshuDilizhi”(《汉书・地理志》)
(责任编辑 郑 园)
6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4:1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87929237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夺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夺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