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
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下面是整理的《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欢
迎阅读参考!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一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
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领导读者理解问题,思辨问题。先生
的文字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含义深刻。每读一次都会让我深深地震
撼。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
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
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
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
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
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
大字......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
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
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
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
2
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
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
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
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
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
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
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
——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
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
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
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
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
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
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
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
3
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
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
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二散文,真的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余秋雨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华彩明丽的辞藻,工整通畅的行文;
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
令人动容。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
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
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
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
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一
放一停,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
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
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
读《文化苦旅》第一遍时,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复杂的,除了感慨,
对有些篇章某种语气的厌烦也是强烈的。这种厌烦主要出现在作者时
不时站到历史代言人的角度上发表感怀之刻,更在《狼山脚下》一篇
4
中到达了顶峰。那些大而空的言论、呼吁、名词、慷慨陈词,那些对
中国文化进行总结式陈词的语气与对古今文人命运的对比推断让人
心里总不自觉的产生某种不服。
这样复杂的情绪一直伴随我读完最后一页。既然说不清,理不顺,
那就必须再读一遍,直到胸中所有的情绪平复下来,所有的感想沉淀
出来,才深深体会到,张狂也好,空泛也罢,每一个字背后却都是深
切而诚恳的情感与倾诉,就如同那句“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
书生”一样,背负了太多的重压与积蓄到不得不爆发的深切悲愤,题
目本身太大,平实的由浅入深由小见大是多么得不易!
这份真挚,在《废墟》中表现为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变成
一种沉默,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声长叹。我一边在为那
些因为心境过于急切而突兀出来的大词汇们所皱眉,一边又为这样挚
诚的一种迫切而由衷的慨叹。是的,如果他不站出来挥手,呼喊,不
管语气是否不够谦卑,不管调门是否过于鼓噪,我们的时代究竟又有
谁更有资格更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量呢?或者说,难道真要具备某种
资格某种背景才能站出来呼喊呼吁吗?在这样的时代,难道文化还只
是精英们的特权?
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
感召,是超越一切政治因素与社会习惯真正为一个人的本源与根基写
5
下定义的力量。
文字,因为真,才会苦。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4:0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87588237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化苦旅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化苦旅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