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更新时间:2023-03-13 12:40:16 阅读: 评论:0

毛毛虫吃什么-汽车踏板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李听)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

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潜力,构成

综合思考问题的潜力。

4、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构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潜力、协作潜力、组织潜力和操作

潜力以及适应环境的潜力。

6、更重要的是,透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

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潜力,完善

学生人格。

二、社会实践的资料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资料,主要进行

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能够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能够到

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理解思想教育(例如进敬老院帮忙孤寡老人)等;能够抓

住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能够结合教学资料进行验证

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

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校园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

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

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5-10个学生经自由组

合构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

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四、学分配置、认定与时间安排

1、军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不少于一周:

①考勤记录。

②个人总结。

③班任或教官签名。

④相片和奖状等证明材料。时间1周。

2、社会参观、社团活动与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参观活动由校园统一组织,社

团活动和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安排,小组成员不能少于5人,时间安排在八年级阶

段,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

①参加活动证明(由校园或活动单位带给)。

②调查计划、报告。

③相片和奖状等有效证明材料。

④教师签名。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2学分):

①参加校园安排的学生值周活动,每学年第一学期安排高二级学生值周,第二

学期安排七年级学生值周,人人参与。

②当班主任助理,管理班群众,填写管理表。

③参加包干区清洁,有小组长的证明。

④参与宿舍轮值,有宿舍舍长的证明。

⑤参加课室值日,有劳动委员的证明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校园在活动前都安排必须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

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务必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

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资料选取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

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资料,并构成社会

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

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

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

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务必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

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

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

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

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

级自定,能够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

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带给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

评,然后由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六、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

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资料

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②活动的选取与活动设计评价;

③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潜力和人际交

往、协作、适应环境等潜力的发展状况;

④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⑤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状况。

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管理。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

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带给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

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具体考评方法如下:

①军训评价:

A、学生个人自评(撰写军训小结);

B、班主任和教官初评,进行等级认定;

C、教务处、德育处审核。

②主题活动(社会调查)评价:

评价资料:主题活动评价要考察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

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

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③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评价。

评价资料: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也要带给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

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考核等级:从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等方面进行考核。活动用时合计不少于7

日;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可进行定性评价,使用“优秀”、“良好”、“一般”、

“较差”等描述性语言。

4、评价学分认定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主任或导师初评、等级认

定--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终评--校园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教导处

登记学分。

七、奖励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精神的学

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者,校园给与表

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校园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

专家认定为具有必须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校园给予特殊奖励。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

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使之成为学生

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

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

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

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

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

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

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

"、"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学生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

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

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

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xxxx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xxxx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

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

动方案》。

xxxx年7月15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xxxx年9月5日前各班向政教处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环保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xxxx年9月中旬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4、举办"走向社区,走向实践"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五、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

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

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

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

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

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

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

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

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

暑假将至,为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积累

经验,大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

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奠基。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暑假社区

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实践主题:

关注民生心系家乡

二、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发

展、关注社会问题,尝试研究、解决身边问题,感受社会发展为百姓带来的新变

化,真正使社会实践成为学生课堂生活的延伸和拓展,逐步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

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三、人员和组织形式

1、参加人员: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2、组织形式:学生可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活动组织。

四、实践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针对农村合作医疗、民间借贷、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物价上涨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房价问题、医疗改革问题、

农村道路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生态平衡、慈善事业等问题,或某一感兴趣问题进

行深入调查研究;

2、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街头乞讨人群、低保人群以

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

五、管理和成果展示

1、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填写《东台市仓三中学暑假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评价

表》;

2、每个活动小组须撰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活动总结(不少于800字);

3、学校将根据每位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

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将作为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六、注意事项

1、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

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宜超过10人),不

开展跨区的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

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

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

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

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

式,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

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2:4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82415237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