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技巧

更新时间:2023-03-13 11:34:59 阅读: 评论:0

梵净山自驾游攻略-兔子能吃什么水果

阅读理解技巧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技嘉主板bios设置)

初中阅读技巧大全

天使的翅膀挥动着的光芒一路走来学会了坚强每一次你努力认真的模样让我很欣赏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

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一,记叙文

1,记叙文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顺叙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过程复杂的事件交代的井井有条,文章有始有终。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转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

述。

插叙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多样化。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

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3、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

受)为线索。

4、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

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5.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6.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概括事件的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7、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1、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两大类: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指作者通过对次要人物或周围环境进行描写以表现主要人物和环境。

问题: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动作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XX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心理描写的作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外貌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特征和阅历,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何为细节描写:对文章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XXX)的状况,交代故事(XXX)的背景,揭示故事(XXX)的本质,铺垫下文的内容。

(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渲染环境的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

俯视。(2)观察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4)正(直接)、侧

面(间接)描写.静态与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从这句话所表达的内容,使用什么修辞,在文章结构上的位置作用,表达的感情,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

生动活泼等方面回答。

问题:一句话使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①比喻: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A比作B,生动形象的写了A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对A…的感情。

②拟人: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动作,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

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这句话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这句话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情感更充沛。设问:提出

疑问,引起读者注意,起强调作用.

⑤排比: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句子整齐和谐,语言有气势。

⑥对比: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使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对偶:这句话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借代:这句话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这句话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某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开门见山,直入主题C、统领全文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渲染气氛

(2)文中此段的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

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

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4,某一文章有什么语言特点:

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1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

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衬托——以(XX)事物从正面或反面来陪衬(XX)本体突出(XX)本体的主要特征。

3、象征——通过(XXX)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XXX)具体生动的(XXX)自然景象或(XXX)生活场景来表达作者(XXX)真挚的情感。

5、借物喻人——描写(XXX)事物突出它(XXX)的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XXX)的感情。

6、用典——借用(XXX)故事或经典子集中(XXX)的记载,集中表现了作者(XXX)的感情。

7、先抑后扬更能强调事物(XXX)的特征。

1、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

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

身经历。

2、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记叙文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描写文①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②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说明文:文章说明的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为全文渲染了……的气

氛。

▲散文的阅读要点与技巧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写作对象:

1、人物——思想鲜明;作者的感情

2、事件——生活的意义;人生的哲理;作者的感情

3、自然景观——景物特点;内在规律;象征意义;作者感情

●散文的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形象、深刻、具体、详尽

▲小说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1]

●情节:各部分基本内容,分析情节方法。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2、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格。3、高潮:表现突出,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说明文的阅读要点与技巧

●分类:

1、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指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按语言风格分

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

按说明特点分:

自然科学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

社会科学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

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1、逻辑顺序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2、答题技巧: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本文使用了XX(时、空、逻)的说明顺序,对XX(事理或科学原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有条理性。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3)分——总。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

地剖析事理。

●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列举下,分作打,摹诠画,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摩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

1、举例子:通过具体(XXX)的事例对事物(XXX)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XXX)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X)事物的特征(事理)。

4、做诠释: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XX比作XX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X)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X)事物的特征事理。

7、画图表:用具体的数据对(XXX)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8、引用:增加说明文的趣味性,文学性,从而吸引读者。(如在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

2、字词赏析:

A、加点词作用要结合(XXX)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来答题。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答题中要比较二者的区别。

C、加点词能否删去: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的(XXX)客观规律或与(XXX)的客观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删去。

●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XXX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的特征或XX的事理,使说明XXXXX。

2、结合修辞来谈: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使用了(XXX和XXX)的修辞手法,说明了XXX的特征(事理),使文章说明

的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来谈:文章综合运用了(XXX和XXX)的表达方式,(因为是说明文,所以要除了说明的表达外),举例说明所

运用的表达方式,如(……)。就是XX表达方式的运用,因此,使XXX的说明更加具体形象。

●语言准确性: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式:不能删,先解释说明原句意思XX,(如在状态,或者性质,或者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强调后说明)删掉后意思变

成XXXX,表达的意思不符合愿意,不准确。

1、表估计的词:大约。主要、上下等。

2、表范围的词:主要、之一、唯一等。

3、表猜测的词:也许、可能、估计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1:3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78499236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阅读理解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阅读理解技巧.pdf

上一篇:网上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