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国语》和《左传》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选
入课本的《国语》有《勾践灭吴》,《左传》有《曹刿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现在从思想、艺术两个
方面分析一下《国语》和《左传》的特点。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则是我国第一
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国语》和《左传》的作者究竟是何
人,学者历来对此持有异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
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据此认为该书作者为春秋时期大
约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学者称之为《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并认为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一书而作。所以
旧时传《国语》和《左传》为同一作者,《国语》为《春秋外传》,
《左传》为《春秋内传》(见《汉书?律历志》)。《国语》和
《左传》其记言记事多与《春秋》有联系,多有助于说明《春秋》
两书与《春秋》虽有联系,但两书各自单行。内容上亦自成体系,
各为一家,内外传一说显然有不妥之处。
相传两书作者同为左丘明,后世学者研究也众说纷纭,两书
作者究竟为何人各持己见。现在一般认同的是两书作者实难确
指,内容大多出于各国史官的记述,其中的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
丘明的传诵,这才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
《国语》始创国别史之体,此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记事时代大体为西周
前期至春秋末期(约公元前967~前453)。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鲁史为线索,按“《春秋》十二
公”的顺序,依次编排。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公元前772~前453年)。《左传》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
举目张,网罗众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全书有姓名可
稽者,几近三千之众。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
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
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二体》中,论“编年”、“纪
传”二体为史家之圭臬,称《左传》和《史记》为“编年”、“纪
传”之祖。
《国语》和《左传》的成书时间较为接近,记载的史事也大
体属于同一时代,且内容上互有交错。有学者认为《左传》和《国
语》是《春秋》的内、外传,虽有不妥之处,但从一个侧面也说
明了这两部书存在着某种一致性。
《国语》、《左传》的思想特点
《国语》较之《尚书》、《春秋》,思想上已有了一些新的
特点,概括为“重民”、“尚礼”、“崇德”,这些思想倾向,
基本上符合了儒家的主张或思想。
一、《国语》中宣扬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之本,《周语中》
明确指出:“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周
语上》记邵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
而溃,伤人必多”。《楚语上》则有“安民以为乐”。《鲁语上》
记曹刿问战,提出“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这
些都反映出“重民”的思想倾向。
二、“尚礼”的倾向在《国语》中也有突出体现,宣扬等级
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其中还有不少“忠”、“信”、
“仁”、“义”等道德观念的论述。例如,《晋语四》记宁庄子
之言曰:“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可以看
出其对“礼”的崇尚。
三、《国语》中“攘夷狄”的思想,意在排斥周王朝以外的
其它民族,维护周王朝统治。同时也有关于天命神鬼、吉凶祸福
预言的记述,反映了其落后、迷信的思想。被柳宗元在《非国语》
中批驳为“诬淫”之说。
《左传》与《国语》相比较,其民本思想更加张扬、鲜明。
其一,《左传》明确表达民重于天,民重君轻,民为邦本,
民为神之主的思想观点。“民本”思想比《国语》有显著进步,
这与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宣扬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已基本一致了。例如,襄公十四年记
中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
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其民本思想充分显示出来。
其二,《左传》重视民心之向背,在《曹刿论战》中记述战
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取信于民,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哀公元年记逢华
之语曰:“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
为土芥,是其祸也。”在《左传》中民心向背,不仅直接关系战
争胜败,而且大而言之关乎国家兴亡。其鲜明的“民本”思想昭
示统治者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失民心必失天下。其思想的进步性
在《国语》之上。
《左传》中记述的史事重视民意、关注舆论,也体现了其民
本思想。《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
听于神”。襄公三十一年记子产不毁乡校,都强调了重视民意,
关注舆论,体现民情,是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三,《左传》中反对改革,维护旧的礼制,又暴露了保守
的一面。同时称道妖鬼神怪,宣扬迷信,这是其思想中的糟粕。
《国语》和《左传》杂有不少天命鬼神、祸福预言,占卜报
应。推想一下,两书并非出于一人、一时,记述多来自宫廷史官
传诵,也就不难理解其中落后、保守、迷信的一面。
《国语》和《左传》的艺术特点
《国语》包括243则长短不一的史实或故事,就艺术特点而
言,其一是长于记言,记事的艺术性稍差。善于描写人物,记事
也有一定的情节,记言详而不繁,记事略而不至于无。塑造了形
形色色的政治人物。如《晋语》中的晋文公,《越语》中的勾践、
《吴语》中的夫差,都塑造得个性鲜明、生动形象,这与其写作
上的长于记言,善于刻画人物是分不开的。《国语》的文学成就
虽不及《左传》,就其某些篇章人物的个性塑造之形象丰满,却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国语》记言中展现的史实
或故事情节,有不少进行了虚构和想象,往往在记言中加上一些
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这点是写作艺术上的创新,这点
《左传》就有所不及。
其三,《国语》语言朴实平易,自然流畅,读来通俗易懂,
用词不生僻,句式也接近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同时,客观地看
又是其缺点,因此而少了文采。
《左传》以鲁史为线索,按鲁国十二位国君为顺序记事,共
196845字,洋洋洒洒,历来备受推崇。刘知几赞其“不遵古法,
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
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史通?载言》,是“叙事之最”。
可见《左传》在散文写作艺术上确已成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
界。《左传》跨越史学、文学两个领域,其文学成就高于史学成
就。
《左传》的最突出特点是长于记事,《左传》记事“其言简
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
首先,《左传》善于记叙事件,情节完整,层次分明。尤其
是对战争的叙述有条不紊,笔法相当细腻。如《郑伯克段于鄢》
记叙郑庄公兄弟,母子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尔虞我诈的斗争。
郑庄公的阴险狠毒,公叔段的愚昧张狂,姜氏的自私贪婪,颍考
叔的醇厚机智,都刻画的惟妙惟肖。《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僖公三十年》),则刻画了一个勇救国难,能言善辨的爱国老臣
的形象。
其次,描写战争生动、具体、形象。善于发掘战争发展线索,
战前准备,战后评价,分析胜负原因,并注重从政治方面分析胜
负原因。例如《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就是这一
艺术手法的具体体现。
《左传》在刻画人物上,注重在历史事件中写人,在记人中
表现历史事件,能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发展变化,从《郑伯
克段于鄢》中这点是不难看出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刻画出人
物个性。《左传》善于记事、描写战争,体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
这与作者身处战乱之世,习于战事是分不开的。同是写齐鲁长勺
之战,《国语》和《左传》都有大体相同的记述,《左传》所记
则精练、完整、细致、传神。
《左传》艺术上又一突出特点是工于记言,且较之以记言为
主的《国语》更富文采。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空前繁荣,行人聘问
讲究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经《左传》采录后精心提炼,都已
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
《左传》和《国语》之比较
一、《左传》和《国语》其成书都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
《左传》成书比《国语》稍晚一些。
二、从编排体例上看,《国语》是国别史,《左传》则是编
年史,其体例不同。《国语》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史事。《左传》则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取材及
范围比《国语》广得多。
三、从思想倾向来看,《国语》、《左传》都宣扬“民本”
思想。两书所讲的道德伦理观念也大致相同,基本上体现了儒家
的思想主张。
四、从写作上看,《国语》侧重记言,则多记教诲之语。《左
传》侧重记事,则多叙列国之事。其目的虽都在善善恶恶,为维
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但《国语》显然按照某种明确的说教意图,
对史实作过一番选择,而从中引出某种教诲的言论,富于政治色
彩。
五、从艺术性来看,《国语》语言朴实平易,读来通俗易懂,
这点既是其优点,同时也因此而缺少了文采。《左传》文辞简约,
修辞精美,笔法细腻。其艺术性远比《国语》高得多。文学上的
成就高于史学成就,被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为“叙事之
最”。――刘知几《史通》。
六、同时,也应该指出,两书有不乏糟粕之处。《国语》中
杂有不少关于天命神鬼、祸福预言的记述,不厌其烦。《左传》
对妖鬼、神怪、占卜、报应之事,屡屡称道。这些都无疑是《国
语》、《左传》落后、迷信思想的反映。因为两书都出自于大致
相同年代的宫廷史官,其经历境遇也许决定了他们无怪乎要对此
类神鬼之事津津乐道了。但这也不会影响《国语》、《左传》史
学及文学方面的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0:3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74680236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语作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语作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