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曾国藩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3-13 09:57:36 阅读: 评论:0

厨师长岗位职责-悬瓠

曾国藩的启示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50种伴奏节奏型)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

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

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

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

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

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

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

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

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

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

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

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

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

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

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

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

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

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

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

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

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

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

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

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

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这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

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

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

育。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

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就应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

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

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

与禽兽无异。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

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

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

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

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

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

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

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

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应试

教育,过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够做官,

此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博士,有了学位后便好去求职,

应试教育的负面是:培育出来的人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的潜力,缺

乏成就事业所务必具备的其他的相关知识。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

书中,都要那几个迷恋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

身心学问有益的书。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因

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

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

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如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则好比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容易掌握。此刻的社会变化得

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可能都学到,到

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这是

其一,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

起。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下,在事业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

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

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

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

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

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

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

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

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

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

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

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

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

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

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

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

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

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

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

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

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

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

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

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

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

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

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

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

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

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

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

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

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

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

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

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

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

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

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这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

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

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

育。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

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就应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

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

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

与禽兽无异。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5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72656235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曾国藩的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曾国藩的启示.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