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达摩祖师洞

更新时间:2023-03-13 09:56:40 阅读: 评论:0

象棋方法-奢侈手表

达摩祖师洞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南乐)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

六祖坛经的故事

一传灯录

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江河突然泛滥,大地震动,五色光彩照耀天空。周昭王对手下大

臣说:“卜卦看看是吉兆凶兆?"

“好”.大臣卜完卦后对周昭王说:“这是大圣人降生在西国的吉兆。”

“会不会影响寡人的天下?”

“嗯?…,不会。不过大概到一千年后,这位大圣人的教就会传到我国来。”

公元五二七年梁大通元年,菩萨达摩和尚坐船来到中国。九月二十一日,他在广州上岸。

这时中国的梁武帝是个非常喜欢佛法的皇帝,平时经常著佛衣、吃斋念佛.同年十月一日,达

摩受梁武帝之邀到达首都南京。

“我自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建造寺庙、抄写佛经,这究竟有多大功德。”

“这根本没有功德可言,你所做的只是一点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

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

十月十九日,达摩自知与梁武帝法缘不合,就从梁渡过长江进入北魏.

(志公大师【乃慧可原来的师父】问梁武帝道:)“天竺来的高僧现在住在哪呢?”

“他渡江到北魏去了"。

“哎…,陛下真是见其人而没能看见、会其人而没能会见,”

“他是什么人呢?”

“他就是传佛心之印的观世音菩萨。"

“我确实是见其人而不能见、会其人而不能会啊!派赵光文到长江对岸追达摩祖师吧.”

“没有用啊,即使全国人去追,他也不会回来的。”

达摩渡过长江,便到河南的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诸缘。

太和十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

达摩问神光道:“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

“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请教我佛法吧。"

“诸佛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时间去修行,你凭极小的决心来求大法,我想你是

很难如愿的."

神光便用刀当即把自己的左臂断掉。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2-

“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请师父为弟子安心.”

“你拿心来,我将为你安心。”

“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找不出心来。”

“假如你能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现在明白吗?”

“明白了!诸法本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槃之岸.”

于是达摩祖师就收神光为弟子,并替他改名为慧可。

公元五三六年,达摩觉得应该离去了,便召集弟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谈谈自己的悟境吧。”

道副说:“我们应该不执著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要把文字当作一种求道的工具来运用.”

达摩祖师说:“你只得到我的皮。"

另一个说:“依我所了解,就像庆喜看到了阿閦(chu)佛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摩祖师对他说:“你只得到我的肉.”

又一个弟子说:“地水火风本来是空的,眼耳鼻舌身也非实有,整个世界没有一法存在.”

达摩祖师对他说:“你只得到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他向达摩行了一个礼,便站著不动。

“哈哈哈…,你已得到了我的髓.”达摩说。

于是,慧可便成为禅宗的二祖,接续达摩祖师广渡众生的工作.

公元五五九年,有位居士来膜拜慧可大师,“我大概是前世作孽,才为风疾所苦,请大师替

我忏悔。”

“你把罪拿来,我替你忏悔。”

“我找了半天,却找不到罪。”

“我已经替你忏悔完毕,现在就请你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拜见大师算是知道了僧,但不知道什么叫佛和法。"

“心即是佛也就是法,佛和法并无差别,”

“明白了,罪这种东西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

慧可大师说:“我收你为徒,传你正法眼,替你命名为僧璨.”

僧璨后来继承了慧可,成为禅宗的三祖。

僧璨大集众生,广施正法之雨,这时有位少年僧侣前来膜拜,“什么心才算是佛心呢?”

僧璨问道:“你现在的心是什么心?”

“我现在没有心。”

“连你都没有心了,佛又如何能有心呢?”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3-

“但愿师父能指示一条解脱的法门。”

“谁绑住了你?”

“没有人绑住我。”

“既然谁也没绑住你,那你就是已经解脱,为何还要求解脱法门呢?”

这位少年僧侣言下大悟,他就是禅宗的四祖道信.四祖道信传五祖弘忍,再由五祖将衣钵传

给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可称为中国禅的祖师,由他展开了生气蓬勃的中国禅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天才是不世出的,六祖慧能便是

这样一位天才,他和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都是同一流的伟人,他的思想、言行被弟子编成

了《六祖坛经》一书,这是中国和尚所写、唯一被奉为“经”的伟大佛学著作。《坛经》是一本

出自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每一字一句都像活泉所喷出的泉水一样清新入骨。

二、六祖慧能

慧能俗姓卢,生于公元六三八年,广东岭南人。父亲很早就死了,家境很清苦,平常依靠卖

柴为生,也因此而没有机会读书写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慧能在卖柴的路上听到别人的读书声。

“送柴火来了。"

“那边摆著就成,钱给你。”

“嗯”

又有一天,慧能听见一个路人在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请问您念的是什么经?"

“是《金刚经》。”

“您在哪里学佛经的?”

“从河北黄梅山跟五祖弘忍学的.”

于是慧能将母亲托请邻人代为照顾,就动身到河北求学佛法。走了三十多天,才到了黄梅,便

立刻去参见弘忍大师。

“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做什么?”

慧能行拜见礼完毕说:“弟子是岭南新州人,此来拜师是为了要成佛。”

“你从新州来,是南蛮之人,如何能成佛呢?”

“人有南北之分,佛性难道也有南北之别吗?你我形体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并无差别。"

“嗯,…,你这南蛮根性倒也敏利,派你到后院碓(dui)米去吧。"

“是.”

慧能在黄梅山一晃就过了八个月。有一天,弘忍觉得传法时机已到,“你们将自己所证悟的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4-

写成偈子,如果有谁真已悟道,我便把衣钵传给他。"

在弘忍的众多弟子当中,神秀上座是大家公认最有希望接传衣钵的人。

有一天,神秀在墙上偷偷写了一首偈子,来验证自己所悟,第二天大家看了都夸“好,秒,

棒”,五祖弘忍也让大家按这首偈子去修.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到一个同修念诵这首偈子,

便问“这首偈子是谁作的?”

“是神秀作的,写在墙上。”

“带我去看看行吗?"

“好!”…“偈子就写在这里。"

“噢.”慧能看后说:“写这偈子的人尚未悟道。”

“你也看得懂偈子?真是怪事。"

慧能说:“有时极下等之人有最高智慧,极上等之人却毫无见识可言。我也有一首偈子,请

替我写在墙上好吗?”

“哼,好、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走吧。"

“啊?"

大家看了慧能写的偈子说:“真是个活菩萨,好棒,非常有见地.”“对”。五祖弘忍看了慧能

写的偈子后却说:“这首偈子没有悟道,擦掉吧.”

第二天,弘忍悄悄地来到慧能工作的地方,对慧能说:“今夜三更到我的房里来”。“是,师父.”

当晚三更,慧能果然应约,弘忍便为他讲解《金刚经》,并把衣钵及顿教法门传给慧能,然后

对慧能说:“过去达摩西来,人都不相信他所说的,所以禅门有传衣钵为信的体例。现在你已是

禅学的六祖,希望你好自为之,要承先启后传法救人."…“传授衣钵,容易事起争端,你应该快

离开此地。我来渡你过河。”

“迷的时候师父渡我,悟了以后我渡自己。”

“好。”

“今后的佛法将因你而大盛。此去南方,佛法难起,应看时机成熟之后再说法。"

“嗯,多谢祖师指点。”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也无生。慧能得五祖弘忍传衣钵之后,就一直

往南走去。

一天,五祖弘忍对众弟子说:“我的衣钵已经南传,能者得之。”言毕离去。

“哼,能者得之,那不就是慧能得了吗?"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5-

“南蛮子也能得衣钵吗?”

“竟给那舂米不识字的大粗人得了衣钵,去把他抢回来。”

“对,大家快追啊!追啊!快点,…”。然而,慧能已埋名隐姓潜居江南,谁也找不到他了。

直到十五年后,公元六七六年,广州法性寺.“各位,今天由我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这

时,寺中的旗幡在空中飘扬著,一个僧侣说:“那是风在动。”另一个说:“不不不,明明是旗在动。”

“是风在动.”“是旗动。”“是风动.”慧能听到后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

的心在动。”此语一出,满堂皆惊。于是印宗法师对慧能说:“请这位居士到殿内相谈。”

“居士你的见解极有见地,可以请你谈谈佛法吗?”

“好,善根有两种,一种是变的,一种是不变的,但佛性是超乎变和不变、善和不善的。"

“我的讲经肤浅的如瓦砾,而你的解释宝贵的有如纯金。我听说弘忍的衣钵已经南传,莫

非你就是他的传人?”

“不错。”于是慧能便将五祖弘忍所传衣钵拿出来给他们看。

“哇,弟子参见六祖。"接著印宗便替慧能落发受戒,自己反而拜六祖慧能为师.

第二年,六祖慧能来到曹溪地方,由许多信徒支持,建立了宝林寺,他就在这寺中开始传法.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这四句偈去写达摩的思想,远不如去写慧

能的思想来的正确.菩提之道是以心传心,经书只是唤起自悟的方便法门而已,无论如何高明的禅

师,也无法把自己的悟力塞入对方的心中,只能像接生婆一样,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孕妇去生她自

己的孩子。

三南顿北渐

这时,以唐都长安为中心而盛行的是神秀之教,俗称‘北宗’,与此对立的慧能之教就被称为

‘南宗’。北宗神秀唱‘渐悟’,南宗慧能重‘顿悟’,于是展开了禅宗的南北对抗。在慧能门下

有五位学生最为突出,他们就是:南岳怀让、青原行思、永嘉玄觉、南阳慧忠、菏泽神会。

四南岳怀让

公元六七七——七四四年,陕西金州人,俗姓杜,十五岁出家先学律宗,后来不满所学,便

到嵩山拜慧安为师,慧安介绍他到曹溪去见慧能。

慧能问:“你从哪里来的?"

“从嵩山来的。”

“来的是什么东西?”

“说他是东西就不对了。”

“是否还需要加以修证呢?"

“我不敢说不可以修证,但可以说决不会污染。"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6-

“你的看法正好和我的相同,这个不会污染的乃是佛菩萨要我们留心维护的。”

怀让便在慧能门下跟随问学了十五年,后来便到了南岳,大大的弘扬禅学,他的弟子中最

有名的就是马祖道一.

五青原行思

江西吉川人,俗姓刘,自小出家,赋性沉默。在他初见六祖慧能时,问道:“我们要怎样才不

会涉入相对的层次中呢?”

“你最近做了些什么功夫?”

“我连圣谛也没有修过,"

“那么你的功夫到达哪一个层次呢?”

“我连圣谛也不修,还有什么层次可言呢?”

“好、好、好,很好,”慧能被他的见地感动,认为他是学生中最有成就的一个。后来他被

派到吉州青原山去弘法,发扬了慧能的道统。他也只有一位杰出的弟子,就是石头希迁,青原行

思说:“虽只一位,但已足够了;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六永嘉玄觉

公元六六五—-七一三年,俗姓戴,浙江永嘉人,初学天台宗,曾潜心于禅观,后来到慧能

处印证所学。

初见慧能时,他绕著慧能走了三圈.慧能向他说道:“一个和尚应具有三千种威仪,八万种戒

行,你是从哪里来的?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人的生死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很快,我顾不了这么多。"

“既然担心生死,为何不证取不生不灭的大道,去除烦恼呢?”

“大道本是无生无灭的,万物也本是无迟速可言的。”

“你的见解太棒了。”

“谢谢指导,我告辞了。”

“为何这么匆忙急著回去呢?”

“我根本就未曾动过,哪里谈得上匆忙。”

“谁知道你未曾动过?”

“这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

“你已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了。”

“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

“分别观念本身是没有意思的。”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7-

“你就且在这里住宿一夜,明天再走吧。”

“是。”

玄觉就在宝林寺住了一宿,当时的人就称他为‘一宿觉'。

七南阳慧忠

公元六七七——七七五年,慧忠是慧能门下的五大弟子之一.他在慧能处印证了后,便到南

阳的白崖上度了四十余年,从未离山一步。公元七六一年,唐肃宗邀请他到京城,尊为国师.在

一次法会上,肃宗向他问了很多问题,他却不看肃宗一眼,“我是大唐的天子,你居然连一眼都不看

我."

“皇上可曾看到虚空?”

“看到啊!”

“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啊?”

八菏泽神会

公元六七〇——七五八年,神会是湖北襄阳人,俗姓高,他对维护慧能的法统及使禅宗通俗

化的贡献很大,并使得提倡顿悟的南禅压倒了渐悟的北禅.他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你千里跋

涉而来,是否带著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带来了,那么你应该知道它的主体是什么?你说说看。"

“这东西就是无住,它的主题就是开眼即看。”

“你这小和尚,词锋倒也敏利。"

“师父坐禅时,是见或是不见?”

慧能打了一下神会的头,问他:“我打你,是痛或是不痛?”

“我感觉又痛又不痛。”

“我是见,也是不见.”

“啊,怎么是见又不见呢?”

“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我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至于你,如果

不痛,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没有知觉;如果是痛,那么便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见和不见都

是两边的执著,痛和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啊!”神会听了大为惭愧,立刻向慧能行礼,成为慧能

最虔诚的信徒。

公元七一三年,慧能宣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当时在场的弟子都放声大哭,只有神会默默

不语,也不哭泣。慧能对弟子们说:“你们求的是什么道?今天哭泣究竟是为了谁?只有神会超

越了善恶的观念,达到了‘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境界。我很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不然我又如

何能预先告诉你们呢?你们哭泣,是因为不知我死后往哪里去,如果知道了,便不会哭泣的。你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8-

们要知道,法性是不会生灭去来的。”

同年八月三日半夜,慧能就溘(ke)然仙逝,享年七十六岁。同年十一月,弟子才把他的遗

体迎葬在曹溪山。

从此曹溪成为禅宗的圣地,慧能所提倡的顿悟南禅,慢慢的演变分成禅门五宗。

九马祖道一

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家僧侣中以俗姓为称呼的,可能只有马祖一人了。

怀让悟道后,慧能曾告诉他说:“印度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预言你的门下将产生一头壮马,

他将会踏破这个世界。"

马祖十二岁便出家当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有一天怀让问他:“请问你学坐禅,是为了

什么?”

“要成佛啊.”

于是怀让便拿一片瓦在马祖面前磨,“师父您磨瓦做什么?”

“磨瓦做镜子啊!"

“磨瓦怎能作镜子呢?”

“磨瓦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岂能成佛?”

“啊?那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这道理如同牛拉车一样,如果车子不动了,你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你是学坐禅,还是

学坐佛?如果是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状态。你如果执著于坐

相,便永远不见大道。”

“是。”

从此马祖才真正悟道,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马祖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做方丈。在怀

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唯有他得到了心传。

成佛就是大彻大悟,而想通生命的真相实相,并不须要拘泥于任何形式。

十猎人的箭术

石鞏(gong巩)慧藏本来是个猎人,他最讨厌看到和尚。有一次,他追赶猎物时遇到了马祖,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打猎的人。”

“你会射箭吧?”

“当然会.”

“你一箭能射几个?”

“一箭能射一个。”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9-

“哈哈哈…,你实在不懂得射箭。"

“那么你懂得射箭吗?”

“我当然懂得."

“嗯?你一箭能射几个?”

“我一箭能射一群。”

“啊?彼此都是生命,你怎忍心射杀一群呢?”

“我射的是众生的迷障,你为何不射自己的迷障呢?”

“嗯?我不知道要从何下手。”

“你这人有无数的迷惑和烦恼,从今起都完全断除了。”于是石鞏慧藏便抛掉弓箭,出家拜马

祖为师。

为生活而射猎,只能解决一时的安逸;射去心中的迷惑,却能解决一生中的烦恼与痛苦。

十一自我的本性

马祖和石头平分禅家天下,但他们之间并不敌视,反而经常共同接引学生。乐山本来是石

头希迁的学生,有一天乐山问石头希迁:“我一直不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请师父为我

指点。”

“肯定不对,否定也不对,肯定否定两者兼有也不对,这时,你怎么办?"

“嗯…?我…不知道。”

“你的因缘不在此,还是去马大师那边吧.”

“是。”

于是乐山便去参拜马祖,“请问如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马祖说:“我有时教它扬眉眨眼,有时不教它扬眉眨眼,有时扬眉眨眼者是它,有时扬眉眨眼

者不是它,你究竟要怎样了解它?”

“嗯?…"乐山听了恍然大悟,便向马祖礼拜。

“你见到了什么而向我礼拜?”

“我在石头处,正像蚊子钉牛,不得其门而入。”

自性常常受了外物的污染而迷惑,屏除善恶得失的相对价值观点,超越绝对,就可以发现

自性了.

十二野狐禅

每次百丈在法堂说法时,都有一老人跟和尚一起听法。有一次法会散后,那个老人来到百

丈面前,百丈问他:“你是谁?”

“我并不是人,我本是山上的方丈.…从前我作百丈山住持时,有位云游僧问我说‘大修行的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0-

人也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因为回答错误,使我被罚变为狐狸身,而轮回于

畜生之道五百世。大修行的人也会落入因果吗?”

“不昧因果。”

“啊,…,我已脱离野狐之身了。我住在山的那头,请按和尚的礼仪葬我。”

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以礼把牠火葬.

有因有果就有得失有痛苦,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生的每一个过程.

十三百丈清规

马祖圆寂后,百丈继承了马祖的法统,并制订了《百丈清规》,奠定了僧团的组织基础及禅

宗的制度。《百丈清规》对方丈及其手下人员的职责和每天的生活态度都有详细规定,并规定一

个想受戒出家的和尚,首先要立誓做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接着

还要做到:不坐高广大床、不歌舞娼妓、不著华鬘(man)好香涂身、不蓄钱财珠宝、不非食.

达到了这五戒后,才正式剃度做和尚.百丈并确立制度从事耕种,不仅一般僧众,就是方丈也要

工作。

在印度,和尚是禁止耕种的,而靠信徒的供养过活。《百丈清规》就是要革除这种乞食的寄生

生活。

百丈说:“为什么一个身心健全的和尚,要像寄生虫一样吸取俗人的血汗呢?”因此他要求

所有的僧众,必须腾出时间来开垦荒地,从事耕种自食其力。

天地日月,日日作业不息;天地之间的万物也应日日作业,自强不息.

十四唐武宗灭佛

公元八四五年,佛家遭遇到一大厄运,当时的皇帝唐武宗以经济上的理由,展开了灭佛行动。

朝廷的榜文写着:‘有一人不耕,便有人挨饿;有一女不织,便有人受冻。可是寺庙中的僧尼不耕

不织,寺庙富丽和宫殿争美,六朝因而衰败’。于是破坏了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寺庙,二十六万五百

余僧尼被迫还俗,一万五千余奴仆被政府所接收。

这次佛门大劫中,各宗派里只有禅宗能够幸存.因为禅宗不需要靠经典、佛像等,因此即使被破

坏了,他们仍能发挥作用,而且禅门和尚都亲自劳作,自给自足,不需要寄生于社会,这完全要归功

于百丈改革禅宗制度,使禅宗在这难关中能更蓬勃的发展开来。

百丈他坚持劳作,对人类的命运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自食其力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自己的命

运。

十五香严击竹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学生,他虽博通经典但始终未悟禅道。百丈圆寂后,他便追随百丈的

大弟子沩山。有一天沩山对他说:“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1-

明伶俐,智解辩捷。但生死事大,请问你在父母未生前你是怎样的?”

这话问得香严茫然不知所对,便把平时看过的书翻遍,也找不到答案。他感悟道“画饼究

竟不能充饥啊"。

“请你替我说破这个秘密吧.”

沩山说:“如果我现在替你解说,将来你一定会骂我。就算我说了,我所说的还是我的,绝不

会变成你的。”

…香严还是不能开悟,愤愤地说:“这辈子我不再学佛法了,还不如作一个到处化缘乞食的和

尚吧。”于是他把所有的经书全部烧掉,到处云游。一次,他暂住在慧忠国师的遗迹古寺里,他

正在除草时,偶然抛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终于使得香严顿然大悟。“师父,你

对我的恩惠胜过父母,如果当时你为我说破,哪有今天的顿悟呢?"

当香严听到清脆竹声时,听者与声音已不再分立,而是声音与他合一,当时就是全世界.

十六文字魔

仰山是沩山的学生。有一天,沩山对仰山说:“孩子,要快点开悟喔,不要执著于文字和概念。”

“我连信仰都不要啦.”

“你是信了才不要呢,还是不相信才不要呢?”

“除了我自己之外,还能信个什么?"

“这样的话,你只能算是个小盛佛法之徒罢了."

“我连佛也不要见。”

“经书中有多少是佛说的?多少是魔说的?”

仰山想了一想说:“统统都是魔说的.”

沩山说:“好好好,此后,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你了。”

后来仰山承续沩山的衣钵,继续开创沩仰宗的禅风。

基本的观念本来都是最简单清楚的,但用以表达的文字,却是一个欺人的恶魔。所以读书读

经时,别让文字所束缚了.

十七赵州从稔(ren)

公元七七八——八六三年,赵州俗姓郝,是青社缁(zi)丘人,他从小就到本州龙兴寺出家,

嵩山琉璃壇受戒,后来到安徽池州拜南泉为师。

他第一次见南泉时,南泉正卧在床上休息。南泉问他:“你从哪里来?"

“我从瑞像院来。”

“你可曾看到瑞像吗?”

“不曾,但刚刚我看到躺著的如来。”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2-

“你是否有师父教导?”

“深冬,天气冷,乞望师父保重尊体。”

“哈哈哈,…跟我到内室来。"

来到内室后,赵州问道:“师父,什么是道?”

“平常心是道。”

“是否有目标可循呢?”

“当你有‘目标’便有所偏差了。”

“如果封闭一切意念,又如何能见‘道’呢?"

“道是不在于知和不知的,知是妄觉,不知是麻木,得道之人就能虚豁开阔,不被是非所困。

"

大道无门,八方开放,有千方差别的路皆可自由出入,只要能举一隅角即能得千隅反了。

十八三十年学骑马,今日被驴撲

赵州悟道后,就到各处旅游,拜访当时的许多禅师.有一次,他去拜访茱萸和尚,茱萸和尚对他

说:“你也该定居下来弘法了。”

“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

“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即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哇。”

“我三十年来骑在马背上遨游,想不到今天却被驴子踢了一脚.”

指出别人错误时,很可能你抱持的正是错误本身。

赵州直到八十岁左右,才定居在赵州东郊的观音院。在他充任方丈的这段期间,他以深湛

的智慧,轻松幽默的引导很多学僧走向真正的自我.他曾说:“七岁童儿胜我者,我即请教他;百

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

十九天皇道悟

公元七四八——八〇七年,浙江东阳人,俗姓张,十五岁在杭州受戒,后来追随径山道钦,才

接触到禅学。随径山道钦五年之后,又到马祖处得到印证.过了两年,便去见石头希迁。天皇道悟

问石头希迁:“如果超脱定慧,请问还有什么法?”

“我这里本来就没有奴隶,还谈什么超脱呢?”

“我还是听不懂。”

“你懂得‘空’吗?”

“这一点,我早有心得。"

“想不到你还是得道之人呢。”

“不,我还未曾得道。"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3-

“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实。”

“嗯?你没证据就诬赖我.”

“你的身体就是证据.”

“就算你说对了,可是我要拿什么去教导后人呢?”

“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啊?”

禅是遍在的,但它却是无门可入,正如进入虚空不是从门入,而是从虚空入,因为虚空遍在。

二十龙潭崇信

龙潭崇信是天皇道悟的学生,圆寂于公元八三八年。龙潭出生穷苦,以卖饼过活。

“买饼哦,买好吃的饼哦.”

道悟把庙旁的小屋借给他住,为了表示感激,每天他都送十个饼给道悟,道悟收了饼,每次都

剩下一个还给龙潭,并对龙潭说:“这是我给你的,希望你子孙繁盛。"

“我送你的饼,为何又送还给我呢?”

“是你送来的,又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对吗?”

龙潭听了颇有所悟,便决心出家,追随道悟.过了一段时日,有一天,龙潭对道悟说:“我跟

随师父多时,未曾听过你为我指示心要。”

“我每时每刻都在对你指示心要啊!"

“你指示了什么呢?”

“你递茶来,我接了;你拿饭来,我吃;你行礼时,我点头。你还要我指示什么?”

“啊?”龙潭低头想了想,“嗯。”

道悟又对他说:“要能见道的话,当下就能见道。否则,一用思考便有了偏差。"听了这话,

龙潭立刻开悟。

禅的生活体验,就是随时能处处体会生活上每一细节的美好,心身永远是一体一致的。吃

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二十一法眼文益

公元八八五——九五八年,浙江余杭人,俗姓鲁,幼时便出家跟随希觉律师学法,是禅门五

宗之一——法眼宗的开山祖师.

法眼游化各地,去寻求禅师的指点。有一次,路过地藏院时,正好碰到大雪,便停下来休

息,该院方丈罗汉桂琛问他:“你去哪里?”

“只是行脚罢了.”

“行脚做什么呢?”

(完整word版)六祖坛经的故事文档

-14-

“不知。”

“不知最真切.”

“雪已经停了,我该告辞了。”

“你曾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那么庭下那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在心内.”

“你这位行脚僧,为何把一块大石头放在心中呢?”

“啊?”于是法眼便留下来,向罗汉桂琛讨教疑难,但罗汉桂琛每次都对他的见解否定:“佛

法不是这样的".

“我已经词穷理绝了”。

“以佛法来说,一切都是现成的”.

“啊?”听了这话,法眼才恍然大悟。

万物,实体本来就是现成的,并无好坏善恶的差别,但被人们变为名相后,于是孔雀美、乌鸦

丑,乌鸦真的丑吗?

二十二云门文偃

公元八六四-—九〇九年,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很小就出家,学教学律都很精进,晚年移住

韶州云门山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是云门宗的开山祖师。

有一次,云门文偃去参拜睦州,要求指示,在他去敲寺院门的时候,里面问:“你是谁呀?”

“我叫文偃。”

“你来做什么?”

“我尚未悟见自性,来此请求指示.”

睦州打开门看了一眼,便把门关上。接连两天,云门一再敲门,同样被拒,直到第三天,云

门又敲门并说:“请开门”。

睦州打开门后,看了一眼又要关门,云门硬是再度推开,睦州便说:“快说!快说!”

“嗯?嗯?…"

“你是大而无用的大笨牛."说着,睦州一掌推开云门,很快的关上了门,压伤了云门的脚,

这刹那,云门开悟了。

参破一切只有靠自己,没有别人可以替代的,好的老师便能在最适当的时机唤醒学生的潜能.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5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72600235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达摩祖师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达摩祖师洞.pdf

标签:达摩祖师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