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3 09:38:48 阅读: 评论:0

读书会心得体会-福建东山

活着的观后感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散打基本功)

活着观后感600字大学篇1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

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

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

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

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福贵年轻时贪图

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

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

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

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

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

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

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

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

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

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

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

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

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

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活着》体现了一个简

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

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观后感600字大学篇2

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

苦难、无聊与平庸。

《活着》,对中国百姓的妥协,忍耐和坚韧最入木三分的写实。

影片展示的不仅仅是福贵的活着,更是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一辈子。

张艺谋在改编时给福贵设置了皮影戏的皮偶,这是这部电影中不可

多得的神来之笔,恰如《天堂电影院》广场疯子一样。表面上是人在操

纵着皮偶,上演着悲欢离合;事实上,福贵何尝不是命运手中的一个皮

偶呢?他又何尝能够操控自己的人生?

电影展示的是一种大悲怆!个体与历史,生存与环境,偶然与必然

的大悲凉!

一群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中跌跌撞撞。在主人公刚抓住

生活中的一点点喜乐时,命运的残酷一面转瞬即至--------人身不由己,

人呼天抢地,人欲哭无泪,只有保持一种淡淡的希望--------活着,以

苦为乐,从绝望中找希望,这是特定时代给他的信仰和追求,不然,你

能怎样?谁都无法逃离的命定的劫数!

“活着”为的什么?

它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一些感情的联结。

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个人在活着,他还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生

存的意志与动力,同时他又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

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他就不会

轻易地被外在的一时的荒唐与残酷所击倒,这就是影片给我的启示录

人是犟不过命的,我不免宿命地想着。

唉!我们这些人的所在所居比影片反映的时代又换成别样的风景了。

但愿傻傻地活一辈子,不要去思考什么,这样也算如苏轼所说的

“无灾无殃到公卿”了!

活着观后感600字大学篇3

看完《活着》,整个人沉浸于福贵的坎坷生活。活着!我想说,怎么

样算活着?!

书中主要内容,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

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

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

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止不

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

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

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

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

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

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

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

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

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

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

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会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

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

相同,他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

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

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

压抑”。

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

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

罢。

活着观后感600字大学篇4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

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

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

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

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

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

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

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

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

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

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

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

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

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

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

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

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

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那篇《活着》

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

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

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

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

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

"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

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

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余华早期作品

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早期

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是两种样子。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

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

说来,《活着》应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

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

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

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

能象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

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

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

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

拾,或者是一个运气。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

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

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

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

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

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

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

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

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

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

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

理的恐惧经历。

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

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

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

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

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

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

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

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3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71527235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活着的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活着的观后感.pdf

上一篇:家长会英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活着的观后感
    读书会心得体会-福建东山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散打基本功)活着观后感600字大学篇1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
  • 0℃家长会英语
  • 0℃志愿者要求
  • 0℃吕珍
  • 0℃小动物吃什么
  • 0℃电脑怎样关机
  • 0℃土豆怎么存放
  • 0℃谈恋爱检讨
  • 0℃涓水
  • 0℃体育课后反思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