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近代开展的语境为改革开放新词语,将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
并列的两种文明的理论及政策语汇。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
验交流会发言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条件建设为根
底,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加强农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校内德育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我们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在开齐开足
开好国家规定德育课程根底上,积极开发地方德育课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
精神教育、诚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地方
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厅下发文件,
召开现场会,明确提出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在农村中小学校建设劳动实践
场所,通过组织农村学生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
人的原那么,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利用中央和省级彩票
公益金支持建设7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26所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415
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墨香书法、小小
百家讲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广阔中小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
潮。开展向当代小雷锋周美玲学习专题教育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同学奋不
顾身勇救他人,我厅授予她当代小雷锋荣誉称号,并开展学习活动,在社会引起
了良好反响。
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2/7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意见》,我厅进
一步完善了以合格学校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工作机制。将中小学合
格学校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五年来,全省共投入资金151
亿元,建成9120所合格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方案。5年来,
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我省薄改专项资金3315亿元,市县配套40多亿元,
实施校舍改造类工程的学校共4172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
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2626万元,为3482个农村教学点配备卫星接收设备和教学
显示终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方案。三年来,国家和省财政资金共投入21
8亿元建设800余所农村公办幼儿园。通过一系列农村学校工程建设,我省农
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根本满足了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根底教育课程改革。遴选、培育了62所省级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样板校建设学校。改革德育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各地依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大
纲要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陶冶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了思想品德课、
文化知识课、活动课程的德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专项方案等招生
政策,农村大学生录取率持续提升,2022年一本高校录取农村户籍考生人数比
上年增加105%。通过实施国培省培方案、民族地区师资专项培训等工程,近
5年累计为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培训各类师资近50万人次。实施农村小学、幼儿
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方案,累计培养近3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特岗方案,
为农村中小学招聘特岗教师3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配置试点工作,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泸溪县试点经验
被教育部在全国推介。
强化儿童关爱,构筑农村教育和谐蓝天
3/7
强化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我厅指导、催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
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完善学生寄宿管理,加强农村
学校信息化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学生登记备案制度,推行代管完善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全覆盖。2022年共资助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88万人次,资助金额到达7
66亿元。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方案,补助标准从每人3元提高
至4元,2022年全省43个农村贫困县的150万名农村学生共享受96亿元膳
食补助。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江西历史悠久,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就有86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有89个。2022年以来,我们以这些文化名
镇、名村和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分期分批开展农村村史馆建设工作,努力使之
成为人文历史的宣传阵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场地,真正让
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加强统筹规划,把村史馆建起来。将村史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风貌、
延续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总体牵头,屡次召开协调推进会,协调建设、文化等部门,
对工作进行部署。加强村史馆建设理论研究,确定了20个具体专项课题,组织
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进行攻关,推进文化名村各种信息的记录、收集
和整理。制定村史馆建设规划,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祠堂、文
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村史馆,原那么上不再新建,力求保存村落自然历史特色。
为加大支持力度,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多方筹措资金,对每个村史馆建设工程
各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各设区市、相关县(区)两级共同出资5万元,确保村
史馆建设顺利进行。
二、彰显人文情怀,让记忆中的乡愁暖起来。在村史馆建设中,各级宣传
部、文明办和镇村组织,深入村庄实地,找村民、找干部,翻历史、找族谱,广
4/7
泛征集历史文化典籍和各种资料,多方收集过去农村的生活用品、农具实物,聚
集整理地方的风土民俗,保护古树、古院落、古祠院和非遗遗迹,最大可能地保
存村容村貌、历史文化、风情民俗、自然生态等状况。创新村史馆展陈形式,以
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
片、实物、文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努力把原汁原味的乡间生活场景展现出来。
村史馆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延续历史文脉、回忆田间乡愁的好去处。
三、开掘红色文化,让崇高的精神立起来。江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很多村子都出过革命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铭
记和弘扬。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村里很多老人都已故去,那段历史也慢慢变模糊
了。很多村民知道村里出过不少烈士,但究竟有多少、都叫什么、怎么牺牲的,
没人考证,也弄不清楚。在村史馆建设中,我们按照省委书记强卫提出的激
活红色基因,焕发生机活力的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24
个字,在村史馆建设中突出红色历史文化、展示红色基因,立足村史馆弘扬优秀
革命传统、开展红色教育。一个个村史馆建立起来了,寻乌县圳下村的红四军战
斗、浮梁县瑶里镇的新四军改编等历史又重新被挖掘出来、梳理清楚,尘封多年
的记忆盒子又重新翻开,熠熠地闪烁着历史的光辉。有的村民看了以后,冲动地
说,要不是村史馆,我都不知道我的亲叔叔是烈士。村史馆为在农民群众中开展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阵地,广阔农民群众焕发出坚持跟党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精心组织活动,让乡村民俗文化活起来。过去,农村传统的祠堂承当
着维护公序良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今天,农村村史馆的一项重要
任务,就是利用乡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宣传教育,以史明理,以史育人,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把建设村史馆与培育民间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大力
推进乐安县千年流坑古村、龙虎山上清镇道教文化、浮梁县瑶里镇陶瓷文化、龙
南县关西村围屋、青原区钓源村道教民居、新建县汪山土库府第文化、金溪县竹
桥村古雕版印刷技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倡导现代乡贤文化,彰
显地方特色,提升村庄的文化底蕴。把建设村史馆与促进乡风文明结合起来,利
5/7
用传统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科普
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举办入党、入队和成人礼,倡导优秀的家风、村风和
民风。把建设村史馆与开展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讲解、情景重现、
参与互动等方式,让旅游者参入其中,亲身体验民间民俗文化,感受农村村史馆
的魅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近年来,永州市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美丽主题
永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和短板在农村、在农民。市
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四个三工作部署,作为破解农村
经济社会开展瓶颈的突破口,作为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开展道
路的牛鼻子工程。领导办点示范推动。按照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行为美的
要求,每个市级领导牵头联系一个村,抓住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
济开展、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市里统筹确定了520个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目前已实施改
造连片示范村213个,去除垃圾污泥29万吨,改水、改厕、改厨3万户,清理
空心房9万间20万平方米。实施乡村风貌工程。按照近看有特色,远看有亮点
的要求,加大交通干线沿线、城乡结合部和旅游景区村庄风貌工程建设,绿化、
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成效显著。推进城乡统筹开展。永州市今年有13个乡镇
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镇。为充分发挥试点镇以城带乡、统筹开展的作用,我
们在规划建设、工程用地、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批具有永州乡土
气息的田园小镇正在脱颖而出。
注重价值引领,突出乡风文明
6/7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美丽乡村,不仅美在自然,更要美在心灵,美在风气。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宣传普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开展爱心进村、孝心入户主题活动,城乡共建,结对共建;开展学雷锋志愿
效劳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五保户、困难户,邻里守
望,互帮互助,弘扬奉献友善新风。用道德之乡讲道德活动持续用力。永州市是
舜德文明发祥地,舜帝孝感天地,所倡导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理念
浸润630万永州人民心田,形成了道德之乡的文明支撑。我们通过持续开展道德
之乡讲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孝星孝子,以及好媳
妇、好妯娌、好公婆、好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征集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并与
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村镇创立活动紧密结合。全市农
民涌现了56名县以上道德模范、27名市以上道德模范和全国身边好人。用自我
教育促自我管理能力快速提升。普遍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协、关
协等群众自治组织。我们注重发挥这些组织在移风易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提高的独特作用,推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崇德向善、守
望相助的乡风民风。
注重文化权益,突出以文化人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近年来,永州市不断加大农
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
农民文体广场,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阵地和载体。目前,每个乡镇
都建立了文化中心,乡村文化大院到达5000多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
阵地网络,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加大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弘扬
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记,是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永州市拥有大量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村,江永千年古村上甘棠、宁远下灌村、
零陵周家大院、祁阳李家大院、道县濂溪故里等古村落底蕴深厚。我们组织力量
对各地农村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
着力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增强农村的
7/7
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之成为修养今
人、以文化人的丰厚文化资源,助力乡风文明。加快文化信息产业开展,提升共
享程度。永州市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文
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来势喜人。市委、市政府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与阿里巴巴
联手打造互联网+农村电商,成为全国首个各县区同步整体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
宝工程的地级市。通过兴建乡村电商驿站,城乡两个市场无缝对接,正在改变农
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催生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0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69760235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农村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农村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