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板式结构

更新时间:2023-03-13 06:38:21 阅读: 评论:0

新郎誓词-节水方法

板式结构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手机充电特别慢)

戏曲唱腔与板式

1.板式,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①指板眼形式,即

节拍形式,音的强弱规律性。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

强拍。因此,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一个小节即为一板。板

眼之间又有多种形式,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也就是音的时值及长短规律性。唱腔中

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或“腰眼”(第一小节的第二拍或第三拍,

也即弱小节起板),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也即一句唱腔的最后一拍(未眼),称

为“截板”或“底板”。

2.板式变化,一切板式都是从原板变化发展而来。原板为中庸速度、句幅中等、拖腔

不多的一板一眼的板式。如将乐句的速度减慢,句幅扩充,增加旋律的华彩,并大幅度运用

拖腔,这就产生了一板三眼的慢板类板式。倘在原板基础上将速度加快,句幅缩短,旋律就

简去繁,使节奏紧促,这就形成为有板无眼的带板或快板类板式。如在上述基础上,再运用

将固定的节拍形式打散的方法,使速度快慢、节奏缓急、句幅长短、行腔伸缩均能自由发挥,

则又形成散板类的板式

3.板式类别

1)、眼板类(二拍子)①原板,标准的2/4单拍子旋律,每两小节为一乐节,即有

明显的呼吸感的旋律片断,每四小节至八小节组成一个乐句旋律片断,即有明显停顿和终止

的旋律片断,通常为中庸速度,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70-90个音符(四分音),

旋律稍简,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倘用于抒情,则加强唱腔

的旋律性;倘用以叙事,唱腔处理则加强其朗诵性。②紧二六板,在原板基上每小节增加了

切分音,弱拍位延续到强拍位,速度比原板稍快,相当于小快板、快板的节奏,每分钟演唱

110-130个音符(四分音)。其乐句结构比原板短小,旋律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

在节奏上显得比原板紧凑。它的功能偏重于叙事,因而虽同为一眼板,却与原板有不同的特

性与作用。

2)、有板无眼类(一拍子)称带板。乐句结构更为短小精练,旋律起伏虽大,但字密

腔简,节奏上显得更为紧凑、急促。常用以叙事,并表现紧迫的戏剧情绪。一种是1/4,2/4

节奏的,叫慢带板,慢带板需用双捶演奏因而也叫双捶带板,1/8,1/16以上节奏的就是紧

带板,由于紧带板多用„七捶‟板头,如七棰二六带板。

3)、散板类(节拍自由)①摇板。又称紧打慢唱,是戏曲音乐特有的一种板式。它的

特点是唱腔部分为节拍自由的散板,伴奏部分却严格按带板的节奏进行,形成两个声部的交

错节奏,在旋律上也具有某种复调因素。这种紧打慢唱的节奏特点,使它既能表现悠闲自在

的松弛情绪,也可表现紧张激动的强烈情绪。②散板。又称慢拉慢唱,是一种区别于摇板的、

节拍完全自由的板式。它的节奏特点更长于表现激动的戏剧情绪。又称为尖板,尖板也称垫

板,行腔自由,不受节奏的影响,散打散唱,尖板根据不同的剧情处理演化派生出,大尖板、

尖板、短尖板、。③散板的派生板式,即导板与滚板。导板名为一种板式,实际上只有一个

乐句,并常作上句,大多在慢板、原板等板式的大段唱腔之前出现,作为引子乐句使用。起

到一个板式转换另一板式的桥梁作用,有时也叫二导板,上下两句子之间在旋律上起导引的

作用,上句子的后两小节为下句子的过渡作了节奏和旋律上的准备,它并不是一种独立板式,

因为它不能单独构成一段唱腔,只不过是散板类型的板式中一种专用乐句。滚板的特点,是

在节拍自由的散板中,常夹有节拍相对严格的一拍子的唱腔念白交替出现,一字一音,字字

紧叠,多用于悲剧性的陈述、哭诉等场合。

4)、一板三眼类(四拍子)即4/4节拍,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40-90个音

符(四分音),每两小节(4/4)为一个乐节段的就是慢三眼,即两小节正好为一个全音符的

时值演唱完一个乐节。把四个小节(2/8)的节奏压缩在原来的两小节一个全音符的时值唱

完,也即原4/4拍转为4/8拍,第三拍的中眼切分为强拍,形成板、板、眼、眼的中板节奏

称为快三眼,也叫拦头。慢板用大铜器起奏板头的叫大板,或者塌板,不用大铜器起奏的叫

安板或者一捶安。秦腔大段慢板唱腔往往在„快三眼‟和„慢三眼‟中间过渡节奏严谨,感情细

腻,旋律丰富,曲调迂迴婉转,宜于表达人物内在感情。常用于戏剧中的自叙和抒

情。

5)、板式的调性秦腔唱腔腔均在板式中进行。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

类腔调。两者均为徵调式,以G(5)为主音,D(2)为属音,因此旋律的起唱和落音大多

落在5、2音,属于完全落板,也有落在6、3,属于不完全落板,苦音的徵调式又含有商调

式的因素,以5、6、2为主音,或者有“以闰为宫”的移宫,以7为主音。从而丰富了调式的

色彩。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特别是苦

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旋律以下行

音程大跳或波浪式小跳。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

爽朗的感情。旋律以平行、上行音程的级跳或大跳,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

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唱腔是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或在同一种

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作各种板式的转换,或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点。

三,主要板式简述

[二六板]“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节拍)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上下句唱腔各

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每句有六个小节,每一小节有强弱两拍了,即一板一眼,七字句

和十字句子一般按(二、二、三和三、三、四字分句,每句子有二小节,二小节之间为了表

达激动情绪,可用切分音,由原来的板、眼、板、眼节奏切分为板、板、眼、眼节奏。且两

句即可成段。[二六板]有紧(快),慢之分;[快二六板]]是将原来的每句子六小节缩小为

五至四小节,旋律节奏加快,曲式结构不变,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

加快速度而来。[慢二六]是将原来的每句子六小节扩展为八小节,也即二八节拍了,长于

叙述、对话和抒情之情绪。

(一)、叫板

“叫板”是指演员用一定规范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随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动

作铜器。叫板多用于[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动作铜器前的叫板如[豹子

头]、[倒八棰]等,叫板的曲调皆为“散板”。有时只有语调而无曲调。一般可分“虚字叫法”

和“有字叫法”,二者各有腔调和字调的不同。虚字叫法,多为语气词,并有感叹意义。有字

叫法,多为呼唤人称或表态、命令及恳求之词。

(二)、起板和起板过门,即起板的板头和起板的位置,起板铜器中许多是用带板之名。

其起板类别名目甚多,其中用牙子起板的有[摇板],[原板];用小铜器(小三件)起板的

有[二六小带板],[三棰小带板],[二六四小锣带板],[二六七小锣带板],[二六八小锣带

板],[二六十小锣带板],[哭腔子小带板],[二六喝场子小带板]等;用大铜器起板的有[二

六大带板]、[二六蛮带板]、[二六拉棰子大带板],[慢傲二六带板]、[长棰垛头二六带板],

[七棰二六带板]等。另外前半部分用大铜器,后半部分用小三件起板的有[两半截二六带

板]。[二六板]的起板过门也称板头。它是由引子和基本过门构成的。有板头过门(含引子)、

基本过门和句间过门。句间过门是唱句后的过门,它包括上句过门和下句过门及垫句过门。

垫句过门是上下句唱腔不拖腔、即连唱时中间的过门,其时值较短。根据不同的起板铜器可

灵活运用引子。当剧情需紧凑时也可以在引子后接唱。

(三)、起唱规律[二六板]唱腔少则一句,多至数十句。有十字句和七字句词格。除

规整句词外,还有多字句。其句式灵活多变。特别是上句唱腔、曲调变化多样。上下句唱腔

尾均可放音(即拖腔),但上下两句构成的曲式乐段结构不变,每句子六小节,即六板,以

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两小节的时值为一个全音符,也就是每句子的断字句的时值

为一个全音符。秦腔的音乐的调性为七声调的C大调及关系A小调,五声调的徵调式,商

调式,稳定音为1、2、3,6,不稳定音为2,4,5,7,1。音,从调式的意义上看,上句一

般属于动态性质,它的中结音通常落于调式的不稳定音上,意味着矛盾的展开;而下句一般

属于静态性质,它通常以调式的主音构成终止,意味着矛盾的统一或暂归统一。如此循环反

复,构成整段的唱腔意味乐曲没有结束。因此苦音腔的上句可落2,4,5,7,1,2等,欢

音可落1,2,3,6,3,2等音。唱腔上下句的起唱大体是1.眼起板落,第一腔起于眼上

即我们常说的弱小节起拍手,不完全小节结束,2.板起板落为完全小节起拍,完全小节落

拍,也既“碰板”:即从板上(强拍)起唱,落音在板上。句间过门多是唱腔的曲调重复或变

化重复。词格较为自由比较常见。3.唱句夹白在[二六板]唱腔中,根据剧情需要,可在

句子中间加进道白后继续接唱,4.伤寒调二六板伤寒调是演员在较低音区演唱的唱腔旋律、

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病态或处在昏睡梦惊时的情绪

(四)、转板[二六板]为基础2/4的单拍子,可转入4/4的复合拍(2/4+2/4)依二六板

起板,经过一句转人另一板式,也可由[二六板]转[二导板]倒入[慢板];即二六板的上下

两句,上一句作为下一句子的引子,放慢速度,下一句转入慢板,原来的一拍时值延续二拍

的时值。也可转[慢板]后经上一句经二导板又转回[二六板];即(2/4+2/4)又转回原来的2/4

拍节奏,将其速度加快则可转人[带板];2/4拍节奏转1/8节奏。

(五)、落板[二六板]落板有“留板”,“歇板”,“齐板”“砸板”和“黄板”。其中后三种

落法属完满结束法(结束音落在主音)。

1.“留板”是以紧打慢唱形式结束唱段的一种落板法。其实也是伴奏乐和声乐形成一定

错位,加强旋律气氛的紧迫感和终止感。有在尾句开始时转紧打慢唱;有在尾句第一腔后转

紧打慢唱、即第一腔后接留板过门,第二腔转紧打慢唱。打击乐可用带牙子或用双键来伴奏

留板。

2、“歇板”也是演唱过程中乐句子的休止,在[二六]唱腔进行中需道白和表演时,唱

腔暂停而音乐过门继续进行的板式故称“歇板”。歇板可直接歇和留板后歇。歇板分为上句歇

和下句歇。歇板过门音乐可无限反复,并为一板三眼,因4/4拍子具有平稳性,以便用来衬

奏道白和表演。需接唱时可在歇板过门中随时起板接唱。歇板有各种落音和各种落音的歇板

过门,但以落5音为多见。

3、“齐板”(板起板落)二六齐板是以完整板式即一板一眼板式来结束唱段的一种落板

形式。其在唱段末句第一腔后接垫句过门,一般将速度稍减,句尾用齐板过门来完满结束。

齐板有带腔齐板和不带腔齐板;不带腔齐板叫硬齐板。

4、“砸板”(旋律的切分休止)二六砸板是指在唱腔或音乐的某一句中立即停止演唱和

演奏,即由击乐垫一棰将板截齐以便采用静场说白、即为砸板。

5、“黄板”二六黄板主要用于一出戏或一本戏最后唱腔的末尾。其句型比较固定、结束

感强。结束法是在唱腔的最末上句中提前蓄势,并用击乐将正规板式节奏砸掉,唱腔下句转

散,加击乐三压(三棰)来结束唱腔。二六板结束法的齐板、砸板、黄板,称为完满结束(在

主音上落音),把留板、歇板称为不完满结束(在主音上三度或五度落音)。

(六),彩腔彩腔是唱腔中用高八度假声拖腔,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

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

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有声无词或由某字带腔。其作用在于增加旋律的花彩

来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因有独特的腔调特色故名彩腔或简称为“拉腔”。老艺人又称“二音

子”或“窄音”。二六板彩腔通常在留板、齐板时常用一句或二句彩腔。

【慢板】秦腔基本板式,节奏严谨,感情细腻,旋律丰富,曲调迂迴婉转,宜于表达

人物内在感情。常用于戏剧中的自叙和抒情。各种人物皆用。它既是一种独立完整的板式,

同时又可转入另外板式。慢板为一板三眼即4/4节拍。分:“苦音”和“欢音”两类腔调。这两

类唱腔结构、时值。起句及落腔规律大都相同,只是调性色彩和旋律进行有所区别。慢板在

速度上分慢速、中速和快速。

(一),起板慢板起板可分为安板(完全小节起拍,也即板起板落)和塌板(不完全小

节弱小节起拍,也即眼起板落)两类:[安板]不用铜器,只下一棰,故称“一棰安”;而[塌

板]用铜器起板。慢板的起板的方式比较多只是起板的板头和板起的位置不同而已,但只

有三种板起位置,迎头板,腔随板出,腰板,第二拍出腔,低板,最后一拍出腔。

(二),板头过门和基本过门慢板板头过门的起法因板头铜器不一而有区别。传统板头

有“三环”、“大开头”、“二开头”和“懒翻身”。这四种板头过门均有欢音和苦音。其中“三环”

最为常用。“三环”是由三个乐句组合构成,每个乐句子有三小节,除引子为散板节奏外,其

正身有九板(九小节),因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乐队及演奏者,特别是主奏乐器(板胡)

演奏者不同,所以同是“三环”却有各种不同演奏风格(指花)的出现,其基本骨架及节拍,

时值则相同。其中有简指花、繁指花和阴司调指花。“三环”既可以完整形式运用还可以分段

形式运用:如[一棰安]起,属完整[三环];[安板拦头]起,其过门则是从其正身第一小

节起;[塌板]和[一棰拦头]则是从正身第二小节第二拍起,也有多从第二小节第三拍起;

[二反塌板]、[苦腔子塌板]、[八鸽洗澡]等均从正身第三小节第三拍起。在传统旧程式慢

板中,唱腔上下句末的过门后接用[三环]过门,所以“三环”既是慢板的板头过门同时也是

唱腔句间过门。“苦音大开头”速度较慢,曲调稍长,正身旋律为一板三眼,其意境深沉并富

有丰富的内在表现力。“欢音大开头”旋律潇洒大方、抒情流畅,正身为一板三眼。“二开头”

旋律有浓烈地民族古典韵味,速度较慢,分“欢音”和“苦音”两类,多用于传统剧中正面角色

回忆、思索、疑虑之情绪。它的结构严谨,旋律性强,正身曲调为一板三眼。“懒翻身”亦分

“欢音”和“苦音”两类,曲调为两小节,即中眼起、头眼落,以便于节省时间很快接唱。

(三),慢板唱腔

1、紧开口唱法:也就是把两小节的字句压在前一小节唱完,后一小节为语气托腔调,它

是一种特殊、典型的唱法,其紧开口是慢板唱腔的第一腔即前三字连续喷口演唱,而节奏、

时值较为自由。常用于一出戏的开始或重要唱段的第一腔,它具有激情和咏叹的特点。区别

于紧开口的唱则为慢开口,把两小节的字句下延至三小节唱完,有时将原来的三眼板4/4拍

扩展5/4拍的复合拍(3/4+2/4)其旋律结构较长,表情较为细致。

2、拦头即快速的慢板(由三眼板的4/4拍子转为2/8的一板一眼的快二六,由原来的

四分音符为一拍转为八分音符为一拍)一般只唱一句慢板便转人[紧二六]板。如唱两句或

更多句慢板时其与一般慢板板式规律相同,只是曲调简单,速度较为急促,并有激情和强烈

的气势。板式节奏具有典型的戏剧性色彩。有时下句也可起唱拦头板。因起法不同,有[一

棰拦头],[慢傲拦头],[长棰拦头],[垛头拦头]等。

3、撂板(也叫切分音,改变原有板式的强弱规律性,头眼音延续到板眼音)因在慢板

中唱撂板故称其为“慢撂板”。(又称“闪板”)。撂板是指改变慢板的腔句基本规律,使某些腔

节改变强弱关系、并省略过门,使之上下句形成连唱的一种变化形式。常插下于慢板句式之

中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唱段。撂板有时可连唱数句,又可转人[二六]板式。

4、阴司板其唱腔结构、节拍、起句及落腔规律与慢板同。不同处则是旋律在低音区进

行,情绪凄惨、无力。此种唱腔仅限于剧中人物临将死亡或死而复生时应用。阴司板只有苦

音。慢板中用阴司板来演唱多用于生角和旦角。

5、伤寒调亦属旋律低沉的慢板。大体和阴司板类同,唯用场有别。伤寒调主要为剧中

人物病、伤、昏、怠以及感情极度衷伤、懊悔时所应用。

总之,秦腔戏曲音是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节奏变化的作用,

以各种不同的板式(如三眼板、一眼板、带板、散板等)的联结和变化,以表现各种不同的

戏剧情绪。常采用扩板加花(节拍的转变)、抽眼浓缩(节奏的变化)、加头扩尾、放慢加快

(节拍时值的变化)、翻高翻低(调性的变化)、移宫犯调(调式类别的转化)等手法,在变

奏中,仍以速度和节奏变化为中心,再辅以旋律上及其他曲式调性的变化。一般说来,在抒

发情感的时候,其内心节奏总是舒慢悠长的,常用三眼板慢板节奏抒情。情绪激烈的争执或

控诉,其语气的节奏也总是急促的,常用带板及快板节奏。当强烈、激动的感情需要冲破一

切束缚而尽情宣泄的时候,规整的节拍形式已不能适应,就需要以节拍自由的散板来表

现。西子瞎谝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6:3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60701234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板式结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板式结构.pdf

标签:板式结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