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篇一《我读《神曲·地狱篇》》与上帝同在
的人——我读《神曲·地狱篇》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
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共分《地狱》、《炼狱》和《天
堂》3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地狱
和炼狱,在炼狱的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遇到但丁的情人贝阿特丽切,
并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见到上帝的一个故事。仅仅读了《地狱》
一篇34首就已经足够震撼我的心。通过阅读,首先我了解到:一个
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理性和慈爱,而信仰便是它们的源头。诗中但丁
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想象由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和象征
慈爱的女神贝阿特丽切指引着完成从人间到地狱,到炼狱,到天堂,
再回到人间的一次心灵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颂上帝创造的美德,谴责
当时或过去人们的罪行,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
脱迷雾,臻于善和真,使当时的意大利社会走出苦难,拨乱反正。他
在诗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
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
遵循理性: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
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
求美德和知识以前不知道文艺复兴是为了做什么,原本以为《神曲》
只是将《圣经》中被扭曲的圣言重新整理展现给世人,因此原本认为
它是一本宗教书籍。其实不然,诗中从没提到过上帝或耶稣,即使有
也用“那一位”等词简单带过;反而,诗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义色
彩,极为崇尚美德。诗人将地狱分为九层,第一层林勃,是生前无罪
但是未受洗礼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后八层则分别代表神学中人类的八
大罪过,即淫荡、食欲、贪财和挥霍、愤怒、异教徒、施暴(对象分
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诈(又分为诱奸、阿谀、买卖圣职、占卜、
贪污、伪善、盗窃、阴谋献计、挑拨离间、伪造)和罪过最重的背叛。
诗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狱,并向世人揭露了许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
人世的人们的罪行,并一一谴责。其次我可以了解到的是文化的力
量。意大利虽然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但毕竟它只是世界
上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么小一部分,仅在中世纪和新时代交界期
就出现了但丁、薄伽丘、萨凯蒂、彼德拉克、达·芬奇、阿尔贝蒂、
马基雅维利、阿里奥斯托、塔索等等才华横溢的文化巨匠,若再加上
之前之后的维吉尔、哥尔多尼、曼佐尼、维尔加、皮兰德蒌、邓南遮
等等,可见文化的磅礴力量,仅在意大利就撒下了如此多伟大的种子,
因而我觉得我们其实永远很渺小,永远无法参透文化的真谛,甚至根
本没法读遍那些著作;纵然如此,我们依然要坐上自己的文化小舟,
穿越文化的永恒长河,驶向无法到达的彼岸。《神曲》也是十分具
有艺术色彩的著作,但丁天才般的想象力、哲学修养和精深的神学理
念完全展现在了书中。虽然书中内容充满想象,显得很难想通或看懂,
但我还是在注释的帮助下读完了《地狱》一书。而仅看看世上有多少
文化名人在为《神曲》做注释就知道它的艺术价值,其中最著名的有
但丁的儿子彼特罗、萨佩纽、波斯科-雷吉奥和佛罗伦萨无名氏。再
次我深切的体会到文艺复兴时期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含义。但丁是一个
虔诚的信教徒,他在诗中美了上帝、基督、女神、圣彼得、圣约翰、
宙斯、阿波罗等等的伟大外,对于一些犯有罪过的教皇、主教和修士
都进行了谴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七环第三个恶囊中,教皇尼可洛
三世等待时任教皇博尼法丘八世来接替他因买卖圣职而在地狱受罪,
并预言下一任教皇克莱蒙特五世又会来接替博尼法丘八世。而但丁对
于意大利城邦制度下的佛罗伦萨、卢卡、比萨、罗马涅、锡耶那、热
那亚等城市出现的一系列恶习均进行了谴责或诅咒。此外,但丁本
人属当时意大利两大党派之一的贵尔弗派,而贵尔弗派又分为黑党和
白党,但丁属白党。对于一些曾经犯过罪的贵派成员或是白党成员,
但丁毫不客气地加以唾骂;对于一些属于另一大党吉伯林派或是黑党
分子,虽然他们是但丁的政敌,可只要生前做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
社会的事,但丁依然会表达他的尊敬。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佛罗伦萨
吉伯林派党魁法里纳塔,虽然他曾经两次因得势而驱逐贵尔弗派党员,
但是他公开反对教皇干涉神圣罗马帝国内政,这也便是但丁一向反对
的教权入侵政权,于是在地狱对话中,但丁一直称其为“您”,可见
对他的尊敬。而整个《地狱》里最精彩的要数乌哥利诺伯爵啃咬鲁
吉埃里大主教,并向但丁叙述他和一家人遭受了怎样的苦难,最后被
鲁吉埃里活活饿死的经历,但丁的描写形象生动,充满想象力,又不
失真实性。我个人最佩服的便是但丁对最后一环的描写,但丁将最后
一环分为四块,命名为该隐环(代表背叛亲属)、安特诺尔环(代表
背叛国家或政党)、托勒密环(代表背叛宾客)和犹大环(代表背叛
恩人),最后对地狱之王卢齐菲罗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用一头三脸
象征“无能”、“愚昧”、“仇恨”,正好与上帝的三位一体象征着“威
力”、“智慧”、“慈爱”形成鲜明对比,歌颂上帝的伟大,并表示对卢
齐菲罗作为天使背叛上帝的罪行的唾骂。但丁为了写《神曲》,可以
说他必定经过无数遍的阅读和整理,因为《神曲》中有很多材料选自
《圣经》、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奥维德的《变形记》、斯塔齐努
斯的《特拜战记》、萨林贝内的《编年史》以及许多意大利历史和希
腊神话甚至是巴比伦地区的史料,而且但丁之前的作品《新生》、《帝
制论》、《论俗语》、《书信集》、《筵席》似乎都是为了给《神曲》埋下
伏笔。我认为像但丁这样不世出的天才仿佛真的是上帝创造的天使,
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造福人间。在我的映象中只有像马克思那样的
伟人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划时代的人物,仅凭个人而不
需战争就可推进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人,他正是与上帝同在的人。但
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篇二《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小感初
读《神曲》觉得有一些云里雾里,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觉得这个伟大
的诗篇太过于梦幻,所指太多又需读者充分了解当时历史,但仔细查
阅相关资料后一下子就深深地佩服起了这个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
的先驱——但丁。作品中的所见所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又对现实
进行了很好的关照。用想象和梦幻描写现实,文章逻辑严密,富有浪
漫色彩却又丝丝入扣,把中世纪意大利的黑暗现实描写的全面、深入。
《神曲》记述的不是某个英雄传说获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是诗人想
象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但却给读者强烈的现实感。但丁把自己之前或
者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安排在作品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中中,
通过但丁与他们的对话反映出意大利多方面的现实生活,接触到当时
的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如,《炼狱》第十一篇和俄台利西的谈话,反
映意大利绘画发展的情况,《地狱》第十六篇,但丁碰到三个弗洛伦
萨著名人士的亡灵,谈到了弗洛伦萨的失态炎凉。文章其实在另一方
面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哪怕穿越几百年来到今天,文中很多的描述都
不觉得遥远,所以对现实生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关照作用。文章的
逻辑严密和完美的结构恐怕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作品中察觉,从章节的
设置到作品内部的描写再到作品叙事内容与色调的互相渲染都表现
出了作者表达艺术时的良苦用心。《神曲》共分三部分:《地狱篇》、
《炼狱篇》、《天堂篇》,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
全书共100章,而且每一部分的结尾处都出现“繁星”一词,我想
必定有不得不出现这个词的理由,或许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吧,还有
待细细品读再总结,但足以见章节的设置上作者是下了大工夫的。作
者在文章中通过景象和人物的描写巧妙地揭露了社会现实,揭露者和
被揭露者的形象大多是通过历史上活他同时期的有代表的人物表现
的,这样一来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在描绘不同场景时,但丁采用了
不同的色彩和景物,地狱是惩罚恶人的地方他就通过形形色色的妖魔
鬼(如,豹、狮、狼)和阴森恐怖的色调表现;炼狱是人性反思和改
造的地方气氛就转为宁静也多了恬淡的对话;天堂是理想的世界自然
充满了光明和欢快。这些环境和色调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吸
引读者。通过阅读和对文章结构的剖析我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仍有一部分疑问需要进一步学习解决:一、题目从何而来。二、为
何在地狱篇中对欺诈的描写那么详细,有何特殊原因但丁神曲地狱
篇读后感篇三《《神曲地狱篇》读书笔记》《神曲地狱篇》读书笔
记2016/9/27很早就听闻过但丁的《神曲》,而实际上我对于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的文化也充满兴趣,但不得不说,在没有人讲解和引导的
前提下我很难一个人完成这场征途。在我的认知里,西方文化是与
宗教文化分不开的,而我所处的社会条件,使我对于宗教文化不甚了
解,或许就是这样,使得西方文化带有一种神秘感,让人对它产生向
往,但却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感悟。《神曲》是一首长诗,但相
较而言,我还是更偏爱中国的古诗,那种一字就是一蕴的精炼却能准
确地写景加抒情的风格。《神曲》的诗更像是简单地讲故事,没有生
动丰富的描写而已。但我们不可否认《神曲》这篇长诗在西方文化上
的影响。中国的诗歌,至少是在古诗中,情感大都含蓄地表达,隐
匿在字里行间中,读完一首诗自然就感受到那种情感。而《神曲》中
都是直接的呼吁,更能使读者响应作者的号召。或许就是这一声声的
呐喊唤起了近代中国文人学士的革新思潮。全诗为三部分:《地狱》、
《炼狱》和《天堂》,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
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
观点。(以下摘自豆瓣读书)一概括:序曲,人生迷途在一个
黑暗森林,山顶光亮象征理想希望,遇到豹(淫欲)狮(强暴)狼(贪
婪),维吉尔是仁智的象征,用理性知识消除恐惧。分地狱炼狱天堂
三章。二思想性:满隐喻和象征性,鲜明的现实性和倾向性,采
用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方式,内容映进现实,让世人历经苦难摆脱迷途,
寻求政治道德的解脱。1借助中世纪处置谋杀犯的酷刑,宣告正义
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终将消失,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必将摆
脱中世纪束缚与宗教神学桎梏的需求。2歌颂现实生活,鼓励人们
在现实中遵循理性,3扬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实的斗争兴趣,
以人为本,重现实生活价值。4反对中世纪蒙昧主义,提供文化尊
重知识,歌颂人的才能与智慧。5局限性:歌颂现实生活为来世永
生的准备,揭发教会又不完全反对神学。三艺术特色:1多层次
色彩的形象描写,表达诗人精辟抽象的哲学神学观,又赋予巨大的真
实性,使人如临其境;2多姿多彩的鲜活人物刻画,高度写实的艺
术形象,有象征性和寓言性,个性鲜明;3写人绘景时,采用源自
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通俗比喻,产生不寻常的效果;4隔行押韵连
锁循环,民间流行的格律三韵句;5用俗语写作,促进意大利语言
的统一。四主题:从字面上,讲人死后的灵魂状态;从寓言上,
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道德上,讲堕落人们的道德拯救;从神秘
上,讲人类如何超越现实困境走向完善之旅的思考。是一部人类精神
向圣爱其实的灵魂之旅之作。五寓言性质1亡灵预言书:讲述彼
岸的亡灵故事,让人行善。2人生寓言:森林篇是彼岸的折射,个
人叙述森林经历,表达对现实生存的思考,人的原欲导致的命运多舛。
3摆脱迷途的方式:用知识和理性可以避免人犯错,外在性的只能灭
原欲,人要从宗教信仰达到内心至美。神曲借用了双重身份:主人
公是自述者,诗人是讲述者。文本与现实的二元性融合,“这些见闻,
正待我的正确记忆来叙述。”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篇四《但丁《神
曲》从地狱仰望天堂》九重天,无间狱,在地面仰望天堂从最开始
的死海文书,到之后的神曲,属于神的荣光照耀着文人们的笔。文
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假托于神祇的名,于是文字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
好像这样他们所书写的东西就成为了不朽的神圣,带着不朽的思绪。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在寄托于信仰或者称不上信仰仅仅是某种崇
拜或者象征之后,文人们的文字就会被充斥某种韵味,如泰戈尔最令
人震惊的作品是《吉檀迦利》,也如但丁的《神曲》,借神的名义洞察
了人世。森林,洼地,漏斗,高山。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
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
有着那么多不同。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
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
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
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
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
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
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
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
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
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
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
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
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另一方面,当
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这
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
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
和干涉。这是自由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在资本主义缓
慢萌芽发展的时刻,思想的世界乞求着独立和自由,这样的思想就好
像是神的赐予,被但丁所表达。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
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人间的罪责在地狱和炼狱中理应受到惩
罚,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大时代来到的时候,这些罪责不断在人间发生,
甚至发生得更为频繁。从一个诗人的眼光,但丁或许无法看透这一切
直接看透生产力的本质,然而就如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们所希望
的无非是惩恶扬善。如果说在人世间看不见罪恶受到惩罚,善良得到
褒扬,那么就将一切寄托在死亡之后的世界如何?于是他看见在地狱
和炼狱之中,那些人受苦,就如同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一样——即
使是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它们微妙地巧合了。这或许是出于人类共
同的想法,罪恶应当受到惩罚,而什么是罪恶也有类似的判定。因为
无论是和东方还是西方,佐指出这一切想象的都是“人”。是每一个
微小的单位,是芸芸众生。作为这浩大世界中渺小的一员,我们有着
同样的想法,类似的观点,而这些思想的精髓后来被人们称为人文主
义。渴求自由,渴求独立,渴求尊重,渴求善恶有报。如此简单。地
狱是阴暗的,而走过阴暗,是宁静的炼狱。炼狱的宁静或许代表着悔
过的色彩,因为他们已经接近了神。作为一个道教信徒,对于但丁
的神,自始至终我未必有多少敬意。这或许是源于他并不是我的信仰
的缘故,但另一方面,则是他有太多说不清的地方。这些说不清的地
方或许是宗教改革的后遗症,从信仰耶和华到信仰所谓三位一体,人
们始终相信他们笃信的就只是那一位神,从未变化,但我却觉得,信
仰已经改变。在一神教的背景之下,神祇或许已经被代替,但终究
有的东西没有变——人们理所应当信神,敬神,爱神。这是一种已经
融入文化的理所应当,即使是但丁也无法摆脱,不管他是不是所谓新
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学的光辉照耀着那时的人们,那时候哲学属于
神学,而无论什么时候,哲学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维,甚至是最
尖端的技术。资本主义的大时代就要来了,新的思潮就要来了,神
学就快要成为束缚了,该如何做?那个诗人分明看清了神学的逐渐
没落,信仰的逐渐消逝,然而他不说。他不敢说。多少年一代又一代
积累下来的虔诚让他将之归于人间,未曾敢想是否是神学本身已经落
后,或许已经需要旧约到新约的再一次革新了。然而真的有这么一
次革新吗?虔诚的信徒怎么敢怀疑神祇。神当是光辉荣耀的,在九
重天之上,他所处的地方,无忧无虑,神圣而欢愉,那就是人们在世
之时死去之时一直所希望到达的地方。那是至善之地,至圣之地,至
高之地。但丁如此笃定,将自己束缚入这样的思想里,或许他只是
这样故意?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没有实行神的洗礼,也必将
落入地狱。如此的判断方式,也只有一神教能够做出,只有一个选择
——信我!这个世上,唯有信神!他将整个世界放在了地狱,将天堂
放在大地的另一面。以人的脚程永远无法到达那令人渴慕的天堂,唯
有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方能去到那里。在这个即将引来道德沦丧
的大时代,他埋下一颗种子,祈求美好生根发芽。在地狱渴慕天堂,
到底,这是凡人的心态。但丁只不过写出了凡人的心而已。但丁神
曲地狱篇读后感篇五《神曲》《神曲·地狱篇》但丁著,朱维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一部分:感受随想疑问:1、
第一歌,但丁为了“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而要去到“一处永
劫的地方”。但丁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可能一:因为那些畜牲“不
让人们在她的身边经过”,而由维吉尔的引导,经过地狱、炼狱,却
还是能到达天堂的。这是一种实际的考虑。前者是毫无希望的,而后
者,虽然同样艰险,但至少还有结束的日子。可能二:“他所选去的
人是有福了!”可能在但丁看来“未死就漫游地狱”,是“被上帝选中”
的人,这是一种致高的荣誉。因为只有埃阿涅斯和圣保罗这样的伟人
才有这种经历。一、叙述方式1、稍微带一点倒叙,然后就是讲故
事的传统方式——正叙。和《伊利亚特》的叙述方式是一致的。《神
曲》:“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评论:这是个总结性的句子。其
后,但丁叙述森林中的“荒凉、崎岖、原始”却只有寥寥数语,因为
“不断地在我的心的湖里震荡着的惊惧略微平静了”,他开始了醒悟
后的追求行动。《伊》开始也是先总结一句“女神啊,请歌场佩琉斯
之子,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那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无数的苦
难”然后开始叙述“阿基琉斯愤怒”事件的原委。二者都是以一个小
的倒叙开始,而在真正的讲故事环节运用正叙,这种方式和单纯以整
个事件的结局开始的单线倒叙是不同的。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神曲》,
还是《伊》,都仍是正叙的结构。2、①故事的模型:眼前有一条通
往光明的捷径,但是却有“豹”“狮子”和“狼”挡路,所以他必须
经过“地狱”的旅程,才能到达光明的顶峰。②故事的主要内容就集
中在旅程中一路的见闻感受。《神曲》:为了我可以逃开这种邪恶和
更大的邪恶,请把我领到你刚才说过的地方去,好让我看到“圣彼得
之门”,和那些你讲得那么凄惨的鬼魂。评论:①捷径有障碍,所以
必须经历苦难才能成功。这是一个普遍的人生道理。在故事中,这是
作为旅程开始的由头,但丁必须为自己的“地狱之行”找个理由。动
机的合法性对于整个“地狱之行”故事的合理性有重要的意义(关于
这点,我并不十分清楚)。②以漫游的形式结构故事,是“公路电影”
的技巧。“漫游”是一种手段,其是否真实或者怎么样都不重要,它
就是一条线,把一些原本没有什么联系的事物连接起来。(参见《〈希
腊的神话和传说〉读书笔记一之2》)二、故事内容1、第一歌,但
丁为了“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而要去到“一处永劫的地方”。
“他所选去的人是有福了!”——地狱到底是个怎样的定位?评论:
但丁是“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去看“‘圣彼得之门’,和那些
你讲得那么凄惨的鬼魂。”即超离人生的苦难和诱惑而去直面精神的
救赎。俾德丽采说“凡是具有伤害力的东西,才是可怕的;其他的
就不,那些东西并不可怕”,可见,地狱在但丁看来是不具有伤害力
的。那么地狱具有的是什么呢?地狱的门前写着,进入地狱,就进
入了悲惨之城,进入了永恒的痛苦和永劫的人群。可见,地狱里呈现
的是痛苦。但是地狱又是造物主受正义的感召建立的,是“神圣的权
力”“至尊的智慧”和“本初的爱”建立起来的。那么正义为了惩罚
不正义而设立的。在地狱的各层中,人们受到的惩罚通常和他所犯
的罪是有关系的。搬弄是非的就被割舌头,挑拨离间的就被撕裂,暴
饮暴食的则被判承受饥渴„„总之,把你对别人做的反过来作用在你身
上。这是地狱惩罚的总原则。2、第二歌,但丁质疑自己“地狱之旅”
的合理性。第四歌,但丁质疑维吉尔,“你一向是我在疑惑中的力量,
当你恐惧时,我怎能追随呢?”第八歌,“我不相信自己会再回到人
世,我那温和的‘父亲’就这样走了,把我留在这里,而我依然在怀
疑。”第九歌“我清楚地看出他如何地用后来的话掩饰开头的话,后
面的话显然和前面的不相谋合”评论:①但丁的不自信是人的一种
常态。诚如维吉尔所说,怯懦的恐惧“时常阻碍人们,使他们从光荣
的事业折回,如同幻影对于一只受惊的野兽一样。”看似是质疑,其
实是肯定。因为在《神曲》中,他确实以活人的身份到了地狱。但丁
没有说清是怎样的功绩让他有这种殊荣,但是或许他这样虚晃一枪。
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宗教真的没有那么神圣,只有罗马的始祖和圣保
罗才有资格漫游地狱,他一个渺小的活人,凭借自己心中的爱,也可
以做到。②虽然维吉尔是但丁的精神导师,但是他对维吉尔的怀疑却
是经常的,这又显示了但丁思想不同于中世纪的地方。人文主义者
说,科学的精神的怀疑的精神。所以这两处写但丁的犹疑,也都表现
出他的反中世纪精神的特点。3、第六歌犯饕餮罪的人“你的城,现
在那么地充满着妒恨以致那口袋已经装不下了,那时却把我包围在明
朗的生活中。”但丁关心的“这座分裂的城的市民要到什么地步?有
没有正直的人住在哪里?他们为什么竟这样互相倾轧?”第十六歌,
写佛罗伦萨的三个市民,也是关于社会政治的。评论:《神曲》的内
容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国家政治的关心。佛罗伦萨的前途和命运
是但丁常常涉及的,这是这部故事的核心内容。4、但丁和俾德丽
采的关系:俾德丽采称但丁“我的朋友”,并称“爱推动了我,爱使
我说话”,“玛利亚的悲悯”是因为“他那样地爱你以致他离开芸芸的
众生”怎样理解但丁和俾德丽采之间的“爱”?评论:①俾德丽采
是上帝的使女,她纯洁高贵,所以他们之间的爱理所当然是圣洁的宗
教之爱。②据说,俾德丽采是但丁暗恋的一位小姐,《新生》的女主
角。这样,但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普通女孩提升到天堂的地位,可以
他的浪漫情怀,和人文主义者的精神气质。如果这样,那么他们之
间的爱也就多了一点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的味道。我倾向于后一
种观点。把自己的爱人提升到无与伦比的地位,有时甚至超越了上帝,
这种做法开创了先河,后来的《堂吉珂德》的思想,也可以从这方面
去理解。补充:“他们在人世过了无悔无誉的一生。和他们混和在一
起的是一队卑贱的天使,他们对神不叛逆也不忠诚,只顾到自己。天
堂把他们逐出,为了使自己的美不受损害;幽深的地狱也不收留他们,
怕罪恶之徒还可以向他们炫耀,他们为上帝和他的敌人所痛恨”。中
庸和自私是没有创意的,缺乏个性也是一种罪过。三、在地狱篇的
故事中,给我印象较深的:1、法力那太:他把胸膛和脸孔昂挺起
来,似乎对地狱表示极大的轻蔑。但愿你的后代得到安息。萨尔摩
钮斯:那个伟大的幽灵是谁,他似乎对于火毫不在乎,那么傲慢地歪
扭地躺着。我活着是什么,死了还是什么,纵然„„他还不能够因此对
我施以痛快的报复。评论:从文字间也可以看出但丁的倾向:他是
欣赏他们的傲慢的。这些人都有一种挑战神权的勇气和决心。即使上
帝创造了地狱,他们仍然不会屈服。这两个人物形象充满了“人”的
魅力!2、变形的描写。一条六脚蛇和一个幽灵融合为一体;一条
青黑色的小蛇和一个幽灵面对面地互相变化。评论:写得惊心动魄,
视觉感特别强。但是却不是用描写性的语言,而是以动词来完成的。
为什么惩罚和罪恶总是和蛇连接在一起?还是因为它夏娃摘了
那个苹果吗?四、语言1、好像为夜间的寒气所弯折和闭合的小花,
一待阳光照耀,就在颈梗上直立起来,完全开放;我的萎靡的精神也
像这样。2、在酸的山梨树中间,甜蜜的无花果树是不适宜结果的。
3、现在你应该从怠惰中摆脱出来,因为坐在绒毛上面,或是睡在被
窝里的人是不会成名的。4、好像一个梦到于他有害的事情,而且
在梦中但愿它是一个梦。5、爱听斗嘴的愿望是一种庸俗的愿望。评
论:总体来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乐趣。第二部分:材料摘抄:
《前言》1、内容和思想《伊利亚特》描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中最悲壮的一页。展示了战争的暴烈,和平的可贵;抒表了胜利的
喜悦,失败的痛苦;描述了英雄的业绩,征战的艰难。阐释人和神的
关系,审视人的属性和价值。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
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取。英雄世界的
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荷马描述了一个好
斗的、擅于辞令而不会或很少进行道德说教的神的群体。一人的形象、
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除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
的力量,即命运或命限的制约和摆布。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篇六
《但丁神曲26章读后感》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
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早年曾师从著
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
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
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
想对他影响尤深。《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
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
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思想的曙光。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
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
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恩格斯的这一评价表明了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
丁的创作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政治变革。以广阔的场景描
写了他的悲哀和希望。通过诗歌语言,揭露了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从
封建关系向资本主义关系过渡中的社会矛盾,对教会的腐败和虚伪进
行了抨击和揭露;表现出人文主义的萌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
时代的最高水平。但丁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
这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
他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
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一方面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闪现着新时
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另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
的观念。愤怒揭露教会和僧侣的罪行,揭露教会人士图谋私利、贪得
无厌的丑恶嘴脸,遣责教会买卖圣职、敲诈勒索的罪恶行径。但丁痛
恨教会的罪行,但不否认宗教。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中世纪
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
形态的状况。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
自治权。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
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
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
相一致的。但丁的这部作品采用的是中古时期所特有的梦幻文学形
式,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同中古时期的其他作品一
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寓意。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
难,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在作品中但丁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
与鬼魂谈话,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
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
思想和新世界观。《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
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
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
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
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
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
历地狱和炼狱。第二十六章讲述了尤利西斯的故事,无论对荷马或
是维尔吉,尤利西斯都是特洛伊战争的战略家。但丁的尤利西斯故事
是继续漂泊的故事。多年后,尤利西斯并未与家人安顿下来生活,而
是继续漂泊,一直到赫拉克勒斯的界石,即上帝不允许人类逾越的界
石那里。他的船漂泊到南半球,在中世纪被人为无人居住之地,在那
儿他发现了地球上最高的山。正当他要靠岸,一场大风雪摧毁了他
的航船,尤利西斯及随从全都死去,并被送往地狱,主要罪行是欺诈,
最著名的即特洛伊战争的木马。尤利西斯见到的山即净化山,但丁的
旅游也途经于此并在此得救。从这个意义上说,但丁之旅也是靠神助,
而尤利西斯则是自助。尤利西斯的旅行不是罪恶的旅行,但对但丁的
旅行而言,只是为了避免旅途的危险,其最终目标与尤利西斯是一致
的。但丁把尤利西斯放在地狱第八圈接受惩罚,因为他搞阴谋诡计犯
了欺诈罪,但同时但丁有把尤利西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大加颂扬,这
部分在整个《神曲》中占了很大比重。《神曲》里有很多神来之笔,
堪称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例如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
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就像诗人维吉尔对但丁教导的那样:你随我来
/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
动。还有但丁在《地狱》第二十六章中描写了尤利西斯这段神奇的经
历时,尤利西斯鼓励同伴前进时讲的话,“兄弟们,你们尽力千万
种危险到达了西方,现在我们的残余的生命已经这样短促,你们不要
不肯利用它去认识太阳背后的无人的世界。细想一想你们的来源吧:
你们生来不是位的像兽类一般活着,而是为追求美德和知识”。这两
行诗不仅体现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迪意义。
比方说,但丁描写的在地狱的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
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
事科学研究的人,甚至如我们一心治学的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品格,
毫不畏惧,坚韧不拨.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人间的种种丑恶,在
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像贪色、嫉妒、
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等等。虽然已时隔七
百多年,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神曲》中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
是中世纪的人物,而是我们周围就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回顾现
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笔下的邪恶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而
是整个人类共有的邪恶,但丁只是替人们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心态,
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美的期盼。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3:4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50190233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狱进行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狱进行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