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代表作

更新时间:2023-03-13 02:21:03 阅读: 评论:0

安全教育中班-川崎玫瑰怎么折

白朴代表作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三国演义阅读笔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

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

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

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元代杂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

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

文学剧本。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

,之之外可以加楔子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剧本由曲词

、宾白

、科介

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四类。

元杂剧——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

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

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

本”或“旦本”。

《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

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

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元曲

散曲

杂剧

套曲

(散曲+“科”+“白”)

(一宫调数曲子)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

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

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

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杂: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

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

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正说明这一点。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昇《雷峰塔》清·方成培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

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

时之冠。”。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

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

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

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窦娥冤”她有何冤?简述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

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

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

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

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

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

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整体把握】

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

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

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

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理清本文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

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

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

愿。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谁造成了窦娥的悲情?

分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

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

型的?

析鉴赏戏剧冲突

讨论: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

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

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

剧的主要矛盾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

撕碎给人看。《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

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

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研读第三折

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

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

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觉醒

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

反抗精神。反抗的窦娥

•滚绣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借代。

效果:不仅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强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

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5、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

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

为有力和深刻善良的窦娥

6、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六月飞雪飞霜六月

因邹衍

Ü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

天得到反应

第三桩

亢旱三年东海曾经

孝妇冤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

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

邪恶。

不屈的窦娥

7、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

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

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

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8、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有什么效果呢?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

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使悲剧气氛更浓

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

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9、在你接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也用到了类似的手法?

•《孔雀东南飞》

•《促织》

•《罗密欧与朱丽叶》

10.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拓展思考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

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

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

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

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

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

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

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

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

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大团圆结尾

中国古典悲剧以凄、苦、悲、怨作为审美效应,以令人泣下的悲怆为美,以弱者的苦

境、苦情博取观众的眼泪。“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

尾。”鲁迅指出“大团圆”模式的本质是“瞒和骗”,是中国国民性弱点在艺术上的

反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历史,妥协平和中

庸的思想已成为浸透中国传统文化骨髓的一

种主导性精神倾向,它禁锢和束缚着人们的

心灵。

总结:

窦娥感情发展:(由屈生)冤-悲-恨

窦娥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

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语言特色: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本色派”之分。

关汉卿是后者的代表。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

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2:2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45263232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朴代表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朴代表作.pdf

上一篇:诚实的女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白朴代表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