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节

更新时间:2023-03-13 00:11:51 阅读: 评论:0

美人道-山东必玩十大景区

彝族的火把节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手机流量怎么查询)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节前:每家每户都准备食品。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

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

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

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火把节的主

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

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

集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

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

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

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诵经祭

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

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

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

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

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

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

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

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

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

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

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

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

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

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

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

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

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

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

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

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献祭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彝族每家都会打扫院落与室内卫生,且每户都会杀牲,并用牲品

和酒献祭祖先与天地神灵。一般而言,他们会在3天中,分别以村寨、家庭、家族为单位

举行打牛、杀鸡、宰猪的“献祭仪式”。

打牛

:现在仍有一些村寨要在火把节第一天杀牛祭天地。用于祭天地的牛,必须是骟过的

耕牛。由毕摩念经后,把3个烧得通红的鹅卵石置于牛身下,用水浇在石头上,以蒸气

“净”牛身。杀牛时,打牛者先念“打妖魔,打鬼怪,打凶死鬼,打魔鬼的天使,打灾鬼,

打饿鬼,保全寨人丁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然后用斧背将牛打昏,才用刀宰,

彝族称之为“打牛”。彝人习惯把牛杀死后,先取牛胆观察胆汁多少,汁多为丰年,汁少

为歉收。牛宰好后,把肉大块切下,分给集资买牛的全村人,然后取牛头、膀子、肋骨、

心脏、脾和血等献祭,毕摩面向西方念经祷告。

杀鸡: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彝族普遍都会杀鸡祭祀。早上,家中的男主人将节前就准备好的

“火把鸡”提到自家田地里,把鸡身挨到正在成熟的谷物上中蹭一蹭,表示谷物已免除了

一切灾害。太阳偏西时,先用放有“吃支”草的水倒在烧红的石头上,将嘴里放有荞面的

鸡在蒸气上逆转9圈,以示除秽,彝族称之为“尔擦所”。接着,男主人捏住鸡翅膀下的

部位,使之闭气而死。除毛时,要保留9根鸡毛用于第三天晚上送火时焚烧。然后,取鸡

头、脚、翅膀、尾、肝等7个部分放在火里烧。

宰猪:

一般在火把节第一天杀鸡仪式结束后,或前一天,又或第二、三天的傍晚,一个家族

的成员已成家的儿子们要回到父母所在的小儿子家要举行杀猪仪式当地人称为“转脑壳”。

杀猪之前,要准备三根树枝,一根剥掉皮,一根不剥皮,一根刮成花条条,并且一头削尖,

一头削扁。剥皮的树枝代表西方的神,不剥皮的代表北方的神,花条条的代表东方的神。

同时,男主人还要准备一个青草编成的草圈,把削好的树枝插在草圈里。然后点上一堆草,

把猪用草堆发出的浓烟火熏“净”后抱进屋内。此时,毕摩端坐在上首位置,家里的儿孙

都身披察尔瓦,面向门外,按长幼顺序跪拜在地上。毕摩开始念经文,一位请来的邻人抱

起猪,在众人头上逆转3圈,再牵着猪,围着火塘顺转9圈。然后,毕摩将三根树枝合起,

点每一个人的头,口中念经,大意为全家每个人在通过这一仪式之后,吉祥安康;继而,

邻人拿绳围成圈,家中每人面朝屋内,全部钻过一次后,将青草圈套在猪的脖子上,表示

宰杀它,是出于神的意愿,是为了奉献给神享用。

迎火—玩火—送火

按时间顺序“都载”火把节总称3天分别称为都桃、都格、都沙。

都桃,意为“迎火”。

火把节第一天,待用过晚餐、夜幕降临的时候,彝寨各家都会点燃火把。就一个村寨

点火的先后顺序而言,有毕摩的就是毕摩家,没有毕摩的就是全村最有威望的长者家先点

火。一般,火把由一家之主在火塘中点燃,然后从屋子上方顺着墙照亮屋内外的每个角落,

接着又去照亮牛圈、羊圈,边照边念祭火经:“都再了,沙布沙也桃;布底罗底桃”;“呜,

朵乐荷!沙布沙也桃;呜,朵乐荷!布底罗底桃;呜,朵乐荷!沙那沙布拖也,朵洛荷!”其大

意为:烧掉害虫,烧掉贫穷,烧掉瘟疫,庄稼丰收,人畜安康!随后,在院门口交给孩子,

孩子们再用它点燃各自手中的火把,唱着火把经去田间地头巡游。

都格,意为“玩火”、“赞火”。

火把节第二天,人们相聚于火把场上集体欢庆。晚上,人们仍同第一日一样,进行点

火把、念祭火经、巡走田间的相关仪式,并在火把场上燃起火堆,欢唱欢跳,其唱词或选

调亦多与颂火把节欢乐有关。

都沙,意为“送火”。火把节第三天晚上,以村寨为单位的彝人在草坝或村头集中焚

烧火把,完成驱邪除禳、祈福仪式:与前两晚不同的是,各家男主人亲自拿着比前两天长

一些的火把,先到各自的庄稼地,再集中到邪祟易聚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方,各户将第一

天保留的、附着邪祟之鬼的鸡毛插在火把上进行焚烧。接着,大家在燃着的火堆旁用3块

石头搭起锅庄,在上面放9个小石子和9截草棍,抽火把上蒿枝点火,意指人丁兴旺。再

用竹子或蒿枝,搭成槽,放入盐、荞面,让孩子们唤牛唤羊,祈求来年牲畜多多、粮食丰

产。等火把燃尽,历时3天的火把节就算结束了,人们也再次复返到日常劳动生活中。

狂欢

火把节第二天,人们以村寨为基本单位举行狂欢活动。白天,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少都

会背上吃食,穿着节日盛装,赶到火把场,参加或观看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

选美、朵乐荷等活动。其中,前面5项多为男人们的角力游戏,与每一项游戏相对应传说

故事,多与阿提拉巴、支格阿鲁等民族英雄相关,表现出凉山彝族的尚武与英雄情结。而

后面两项则更多地为女性们所参与,索地方言阿都土语区的朵乐荷歌舞,采用的是一女子

领歌领舞,众女反复应和的形式,其歌以祭火经为主调,加入不同唱词,抒发了彝族女性

对生活的感怀。

都沙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都沙”,“都”意为“火”,“沙”意为“送”,意思是

“送火神”或“送节”。

这一天下午,各家要杀一只鸡,意思是杀鸡看鸡舌头顺不顺,鸡舌头顺的话,就认为

这一年将吉祥如意,如果鸡舌头不顺的话,就认为不吉,另外再选一只鸡杀后看鸡舌,假

如再不顺的话,等到火把节过后要请毕摩来做“除灾祈福”的原始宗教活动。鸡舌的看法

是:鸡头煮熟后先捞出来,让长者将鸡的舌头和舌根抽拉出来,然后把舌头上的鸡肉刮干

净,先看鸡舌中间,若弯曲,则认为吉;向内弯曲成圆圈,就认为大凶,主人一方要出人

命,向外弯曲成圆圈,也认为大凶,客人或亲戚一方要出人命;两边的向内大弯曲,认为

内急;向外大弯曲,认为外急。晚饭做好后,要把供在柜子上的饭、肉、汤热好后,由家

里的长者端到大门口抛撒以示敬献火神,口中念上一段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的祷词后,端

回屋里每人分食一点,表示敬火神的食品吃后将会得到火神的保佑。

等到东南方启明星露面时,全村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屋里边舞边念:

烧呀烧,

烧死吃庄稼的虫,

烧死饥饿和病魔,

烧死猪、牛、羊、马的瘟疫,

烧出一个安乐丰收年。

老人念完之后,叫儿女们将火把接到院门口,火把被男女青年们接到野外的田边,同

样念着火把节的祝词,带上第一天宰杀的鸡的翅毛等,边唱边向北边离自家房子较远的某

个土坡或崖石边,向着历年焚烧邪恶精灵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方,一路抛着火把,抛了捡,

捡了抛意在哄撵驱赶一切邪恶精灵,远远望去就象一条滚动的火龙。这时满山遍野火把在

闪耀,火龙在山间弯弯曲曲、曲曲弯弯地游荡,山顶、沟谷也有星星点点、点点星星闪烁

着的火光,好象是彩霞在飞舞,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赋诗赞美

火把节夜景:“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杨升庵这两句诗把火把节夜间的美

景如实地描绘了出来。年轻人就将火把聚在没有猪屎马尿的干净小坡上,并且每人都要象

征性地往火堆里丢九根小山草,九块小石粒儿,紧接着又提起各自未燃完的那节火把,排

成长长的火龙,绕山绕岭地转。小伙的英姿,姑娘的笑容被映在闪闪的火光中。大家舞啊

舞,唱啊唱,渐渐地火把越来越少,火龙越来越短。

到了焚烧邪恶精灵的地方,人们各自为阵,每家每户都得举行此仪式,孤寡老人请

村里的孩子代行。拆开火把,燃起篝火,把第一天晚上杀的鸡翅毛、鸡脚皮、鸡股骨一起

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也随之焚毁了。因为这鸡已在各自的宅前屋后、庄稼地里转过,人

们相信邪恶的精灵已收附到鸡身上。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剩的火把、鸡毛等一起

压在石头下面,火光必须朝北边的“得布洛莫”,即魔鬼的住地,这样就人丁平安,牛羊

发展,五谷丰登。顿时,一股股皮毛的焦糊味和蒿枝燃烧的清香味随着晚风在山野里弥漫

开来。

借着篝火的光亮,人们一边用蒿枝架起一排排象征喂牲畜盐水的木槽和喂猪的石槽,

嘴里不停地唤马、唤牛、唤羊、唤猪、唤鸡,祈求六畜兴旺。

这天晚上的火把要选扎得粗扎得长的,要不然不够用。送了邪恶精灵后,人们回到场

坝燃起篝火继续歌舞欢乐,迎接丰收的到来。小孩们也聚在一起评价今年的火把谁扎得最

捧,商量明年春上哪儿去折蒿枝扎火把,迎接第二年的火把节。

火把节第三天晚上就是结束节日。夜晚,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如闪烁的星光点点,

最后聚集在一处,燃成一堆大火,以示全村人团结一心一致防御自然灾害。人们把鸡毛一

把一把地扔进熊熊大火之中,火焰映红了半边天。这时,人们各自要用火把燃剩的蒿杆做

成猪、牛、羊、马槽型搭好,或把竹子劈成两半做成牲畜喂盐槽,再拾些小石头放在槽型

的蒿杆上,一般在每个槽上放九个小石头,表示无数,口中念道:“通过这次火把节,但

愿本家粮食堆成山,牛羊遍山坡,美人、勇士、能人、万物聚我家。”等祝福语,以求家

人安居乐业,吉祥如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0:1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7511231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彝族的火把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彝族的火把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