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怎么的
泰拳,即泰国拳术,已经有了500年的历史,作为泰国的传统搏
击技术,其特点是可以在极短的距离下,利用手肘、膝盖等部位进行
攻击,是一种非常狠辣的武术,杀伤力大。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
好的泰拳的起源与发展。
泰拳的起源与发展
泰拳(泰语:มมมมมม;拉丁转写:MuayThai)何谓泰拳?有关泰拳
的文献越来越多地见诸武术刊物或泰国风土游记中。此类文章大部分
试图介绍、评述泰拳技术或特色,遗憾的是,只能勾绘出泰拳轮廓。
部分所谓专家,只顾其外表形态,不谙其精妙之处,另一部分则大力
描绘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
在武学里有文练武练横练,泰拳属横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
近年由于瘦身热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热量消耗来代替带氧舞踏,在
帮助女士瘦身之余,亦使她们习得一技之长,以作个人防卫用途。
有人说泰拳不外是泰国的民族拳术,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但是任
何武术所以扬名世界,必有其独特性质及个别价值。泰拳闻名于世,
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其珍贵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其精华。
根据历史学家的引证,泰文中的“泰”字,有多种不同译法,最
通用的广义有两种:“(一)泰族或泰人,泰拳就是“泰族的独有拳
术”;(二)自由——“泰”有和平及自由之意,泰国又有自由国之称。
泰拳的名称,因此可以解做“自由拳术”。
华人徐松石所著的《泰族童族粤族考》一书中曾彻底剖析“泰”
字的含义,其结论竟是“泰”字乃“本土”或“本地”之意。这个结
论虽然不能否定其他释义,但也得到部分泰国民族学者的支持,所以,
泰人说的泰拳,有可能就是指“土著拳术”。
然而,“泰”字又有另一个较偏狭的用义,极可能源出华文,音
译也可同“太’字共通。其义为“太极”“至上”之意。如果用这个
意思为其命意,则泰拳名称的真义就是“至上拳术”。在法律上,泰
拳的定义颇耐人寻味,但鲜为人知。据纵横泰国拳坛三十年的名人添
汶所说:“在泰国法律上,泰拳属于一种赌博。拳师相斗,博取彩金,
与斗鸡和斗鱼同寓一纲目。”从另一角度看,拳师竭力搏斗,置生死
于度外,岂非以性命作为赌注?所以说泰拳是赌博其实很是合理。
泰国拳风鼎盛,俗话说:“十个男人,九个打拳。”可见拳斗在
泰国普遍流行的程度。虽然时代进步与社会商业化令拳坛风气腐败,
道德沦落,惟其拳术角义精神始终不变。尤其在乡野地区,尚武之风
古今不渝。每当有寺庙盛会或重大庆典,拳赛不仅为必备的节目,而
且常被列为大会的戏轴。泰人既以打拳、观拳、赌拳为乐,换言之,
泰拳就是娱乐的一种。此风由来已久。古时候王侯供养武士,让他们
角斗为戏,这和如今泰国拳迷热爱拳赛是发自同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当然是武术,而且堪称格斗技中的极品。技术成熟的拳师,
能运用全身武器于俄顷间击倒对手。泰拳师决胜条件是技艺、气力、
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总结合,其最高领域为机巧圆通,变化无常,而不
局限于任何拳术技法或招数。可见泰拳是一门独特、精深和完整的武
学体系。
泰拳与泰族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宗教色彩浓厚。例如入门拜师、
竞技礼节及拳舞仪式等等,都有宗教艺术背景。至于泰国的古典诗剧
和舞蹈艺术,其中有很多动作和细节被融会于拳术之中。如多款拳术
招式和拳舞拳花,追根寻源,肯定是戏剧和舞蹈艺术。由此看来,泰
拳被视为泰国的民族艺术绝非牵强,实属极具代表性的技艺。
最后,必须讨论的是泰拳本身的体育价值。撇开实际比赛一面不
说,泰拳的训练无疑是上佳的体育运动。凡是正式修炼泰拳的人,生
活操行都要依循严谨的规律,遵从师诲,接受系统的练习程序,导致
体魄坚强,反应敏捷,拳术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泰拳又是严格的体育
纪律。而基于泰拳技术要求全面,拳师体格的发育因训练方式而达到
均衡、美观。泰国职业拳师常被称颂为各类运动中体形与状态最优异
的运动员,实是高度体育纪律的效果。
综上所述,泰拳可谓集多项美质于一体,是沿革、娱乐、武学、
艺术及体育的总结合。所以泰人常以其拳术为自豪。
最恰当的形容,莫如已故泰拳宗师阿赞桀一言:“泰拳乃泰国民
族独有之瑰宝。”
泰拳的起源
泰拳,从字面上解释即是发源于泰国(旧名暹罗)的一种拳术,尽管
它的真正发源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就较为可靠的史料而言,18世纪
大城王朝时的乃克侬东应为泰拳的祖师爷;他在缅甸军攻破大城时被俘
虏为奴隶,而在一次庆典中缅甸国王安排缅甸拳师与其比武较量,结
果他竟然连续打胜九人,到了第十人则不敢上场跟他比拳,连缅甸国
王也不由得赞叹:“泰拳师武艺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
丧邦之痛。”因而威镇缅甸,为泰拳的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不过最近有资料和书籍说泰拳是起源于中国少林的单手碎砖,还
有以肘击断木版和套路。因为泰国人看到这情景,就不断练习拳脚,
后来拳的练不成功,一气之下只练肘,但是套路又没得到真传,就以
马为模样创立了老式泰国套路。
泰拳的发展史
自从人类产生起,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摔拿等
基本的格斗动作,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和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不断
地提炼和发展格斗技能,并使之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
击项目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惜在1767年缅甸军队攻克泰国
国都时,泰国早期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被毁于战火之中。今天我们
所知道的泰国历史大都是从泰国民间仅存的记载,早期欧洲旅行家的
著作和缅甸、柬埔寨、中国等方面的资料拼凑而成的。这种混合而成
的史料,自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这给泰拳的史料研究带来了一定
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泰拳发展的概貌。
经考证,泰族文化虽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
和中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
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
本民族特有的拳术。因此,我们可以说,泰拳是泰民族在长期的抗御
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南蛮”。据记载,公元
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六诏”。蒙细奴
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以后据
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当时南诏的
政治组织机构已相当健全,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
媲美。在兵制武备方面,则有“田桑之余,便习战斗”之说,由此可
见,古代的南诏已有技击活动的存在。至宋代南诏成为中国的藩属。
到元时,中国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灭,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
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泰国北陲之地,并逐步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
公元1275年,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罗王国。
泰族立国后,战事连年不断,频受四周强邻的侵扰,因此,历朝皇帝
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患。古代暹罗君
王大都亲临战场,领兵杀敌,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士
兵们在战场上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刀枪剑矢,近距离搏斗时则以拳肘膝
脚作为进攻武器。
有关泰人习拳练武的最早记载,可见诸《北方纪年史》,这是记
述泰族进入中南半岛后,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据载,
当时在军中已有拳斗的活动,作为休战期间侯王们的消遣娱乐。拳赛
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比赛,但诸侯们已有豢养武士角斗,以取悦君王的
风气。随着宫迁拳师与退役士兵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据史
籍所记载,大城皇朝初期颁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杀伤对手者
治罪的条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时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风日益盛
行,遍及全国。泰人逐渐领悟到新术可以卫国安邦,故习武之风甚烈,
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儿童也能挥拳踢腿,习练拳艺。拳术已发展
成民间的时尚娱乐活动。
公元1411年间,清迈王驾崩,两太子为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最后
决定各选派一名武师作为代表进行比武决胜,规定搏斗到一方流血为
止。经过几小时的剧烈格斗,结果南方武师因脚伤流血而败,北方武
师取得胜利。这是泰国历史上首次拳赛的记载。1518年暹罗王改革兵
制,下谕令编制了《制胜术》一书,内容包括了兵器、武术和武备等
方面。在“拍纳黎萱”时代(公元1555年至1606年),泰拳术被列入
军事训练科目。史称“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
他带领泰国人民解放了缅甸占领下的暹罗,光复了大城皇朝。经过连
年的战争,拍纳黎萱深知要想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支勇敢善战,武
技高强的军队,便特将拳术被列入军事训练的拳术,名为“奔南”。
“奔南”为暹罗土拳,凶狠毒辣,招式包括头撞,口咬,拳打,脚踢,
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压打,摔跤等
无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则用,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古代
泰族士兵习练拳术后,无不强悍勇猛。
“虎王”拍佛陀昭时代(1662年至1708年),是泰拳发展的鼎盛
时期。举国上下,都倾心于拳术。在格斗形式上,最初拳师以条状马
革缠捆双拳,进行格斗。其后改用麻绳缠拳,即所谓的“缠麻”式拳
斗。以后又有用棉条缠拳。棉条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使
相表面更加粗糙坚硬,大大增加了杀伤力。拳师在格斗中常常被打得
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其状惨不可睹。当时的拳斗活动,在1687年法
国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卢比尔所著的《暹罗王国》一书中有所记述:
“大城王朝节目盛会中,节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与用肘腿搏斗之勇
士演出。拳术比赛进行时,彼辈以三四匝麻绳捆护手掌,代替老挝(高
棉)估同式样之角斗中所用铜环。”
据史料记载,“虎王”本身酷爱技击,并亲自整理、总结日趋繁
杂的拳术,形成了泰拳的基本体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术运用仍沿用
了“虎王”总结的格斗体系。身为一国之君的“虎王”还常常午装打
扮,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佛盛会中的擂台赛。与内地拳手对阵,竟连胜
两战,赢得大奖后悄然离去,此举成为泰拳史上的佳话。
据缅甸史料记载,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
队攻克大城时被俘,囚于缅甸。公元1774年,缅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
为大佛塔加顶举行庆典,盛会中安排一场泰、缅拳师的比武。乃克侬
东被迫与缅甸武士做御前较技,竟连克缅甸高手九人,使缅王感慨万
分:“泰拳师武艺非凡,以匹夫之勇,竟连破九人,至十人莫敢与敌,
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乃克侬东威震缅甸的事迹,
在泰国史上本无记载,而邻邦缅甸史籍上却详尽地记载了此事,因此
属实无疑。乃克侬东的事迹为泰拳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来泰拳
馆的拳师都奉乃克侬东为宗祖。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披猜.军拉洼
匿警中将的提议下,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
拳师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后话。
到了华裔英雄郑昭率领若干战船,沿湄南河而上,杀败缅军,光
复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泰人亡国之痛记忆犹新,深感拳术的作
用巨大,习武之风更为盛行。武艺高强者被拜将封侯者,也大有人在。
如嗒城拳术教师乃豪和皇府拳师乃墨等,即为当时的著名人物。据载,
此间的程逸府青年拳师乃通里,绰号“白牙”,自幼酷爱武术,成年
后四处寻访名师学艺,并挑战各路高手,被誉为武术奇才。公元1762
年,乃通里赴嗒府旧城的萱芒玛国作拳术比赛,先挫嗒城名师乃豪,
获郑皇赏识,再命其和禁军拳师乃墨比武,又获胜,被郑皇赐封为
“銮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随郑皇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浴血沙场,
战至剑断马翻,还能奋勇杀敌,凯旋而归。为泰国收复失,争取独立,
立下了汗马功劳,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广场,依然几立其铜
像,被史学家誉为“断剑名将”。到了曼谷皇朝(1782年始),西欧各
国和暹罗交往日益增多。1788年间,曾有法国角力技击家到泰国和泰
新师比武,获皇府安排与禁卫军拳师万拍兰交战。拉玛一世、佛陀约
华亲临观赏。赌金达五十秤,轰动一时。
有许多佐证史料可证明泰拳活动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1860年,
英皇派特史约翰.鲍宁爵士赴暹,鲍宁在其回忆录《暹国》一书中,记
述了当时暹罗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赛艇,杂技,幻戏,并经常有拳赛。
同期,由英国人安娜.利安路云斯女士所著的《暹罗宫廷中之英国女
师》,也有描述当时泰人角力的记载。书中写“暹人好战,角力方式
粗野单调,尚力为主,甚于技与风格。于拳赛方面暹人惯以皮条捆手
作套,偶混以铜线,用皮环箍首。拳师集中攻敌头部,抗力极强。力
击失势,倾覆,或垂手示降者当败论。”
拉玛五世皇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师指点武功,尤精拳棒,名闻全
国。曾在皇室庆典于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后,好武兴趣不减当
年。公元1898年,下谕令设立“皇廷拳师”制度。以技高者为首,逢
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
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翌年,皇家举行皇
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赛为南北高手对抗。胜者获五世皇御赐封以“万”
级官衔(暹罗古代将级官衔)。获此殊荣的有三人,泰南猜耶府拳师乃邦.
占侬通,封号“名武将”;中部华富里乃宫,封号“准拳将”,东北部
柯叻高手乃铃.泰巴硕,封号“妙技将”。这个时期武风盛行之地,东
北部有柯叻、南部有猜耶。它们均享有“拳城”美誉。进入本世纪初,
泰拳的活动中心,依然以上述两个“拳城”最负盛名。
公元1917年,暹罗志愿军远征欧洲,参与盟军伐德。在驻守法国
边境缅因堡时,曾做暹罗拳术的表演,受法体育报刊好评。法国人评
述泰体格虽小,但极矫健敏捷,掌握技击厉害而罕见,实非西方
人可思议。其剧烈之处,充分表现泰民族之坚毅强悍的性格。1920年,
泰皇蒙骨九昭(拉玛六世)为“野虎兵团”筹募基金,特委任野虎军统领
拍耶难铁盛为拳击事务总监,于“玫瑰园学府”广场举行盛况空前的
拳赛。全国各地名师纷纷响应赴京城参赛,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
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达抑颂、因空.因甲、乃盖.素缴、乃霄.
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应邀参赛,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师最为
出色,柯叻位于泰国东北部,民风之悍,为全国之冠。素有“拳城”
的美誉。此次拳赛,使皇城拳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少京城名宿发
起了对抗外府拳师的同潮,盛极一时。在众多名师中,有精于西洋拳、
摔跤的海军教官銮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国的华裔宗师全成,泰国西洋
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亲王,玫瑰园武术教师銮威讪.鲁那功,五世
皇时代的高手拍猜触促差纳,“刀光大师”坤意沙讪派也干,刀棒高
僧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师等等,都是当时泰拳界的出色名师。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
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尤其
在国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
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
拳赛,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
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
终告完善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了战乱的影响,泰拳比赛也一
度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大战结束
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进入现代标准竞技。各地拳师
纷纷进京,为了名誉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空前活跃。
1946年至1951年,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
黄金时代。其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
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两个现代拳场的建立,为众多泰拳师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同时,加强了拳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泰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泰拳
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泰拳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职业拳赛历经六
十多年,经过“玫瑰园”、“国柱庙”、“柴厂”、“是乐园”、
“萱昭策”而至现代的“叻喃隆”各个拳场时代,泰拳已演变成泰民
族的国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征。泰国拳师屡次与外邦拳家较技,
屡战屡胜,蜚声国际武坛。这纯属泰拳师历经实战的磨练,和历代皇
帝及近代执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结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驾临仑披尼
拳场所致的勉词,充分显示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其词曰:“泰拳师乃
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亦有利于身,翼我
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克发扬光大。”
今天的泰国武术,已渐分为二种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
艺,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刀、双刀对双棒、长棒对短棒、
双刀对盾牌刀、双拐对长棍等等。另一种是纯对抗的表演或竞赛。表
演时,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残忍的打法,酷似职业摔跤。近年来了
迎合寻求刺激的西方游客的口味,以及受赌徒们的影响,逐渐吸收了
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泰拳不仅传播流行于越南、老
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各国,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法国海员带至
欧洲。1830年传入法国后被演变成一种“腿击术”。1964年,泰拳
被日本拳击经纪野口修传入日本,易名“踢拳道”,风靡一时。随着
八十年代向国际发展,泰拳已在世界各地日趋流行。其独特的实战价
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泰拳为基础
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
泰拳的基本步法
1.进步
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移动一步,后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姿
势.
2.退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后移动一步,前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
姿势.
3.冲刺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跨约75厘米左右,同时右手向上猛扫,当
手向上猛扫时,胯部几乎同时向前拧转带动身体前冲,随即前脚落地,后脚
跟进并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4.急退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疾踏地面,借力反弹之力身体后冲,在此瞬
间将身体重心移动后脚,同时后退弯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体向
后猛冲,在后脚着地前的瞬间,前脚抢先着地,随即后脚落地并迅速
恢复实战姿势。
5.闪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左脚)向身体外侧(左侧)移动25~35厘米左
右,当前脚掌轻快落地时,右腿为此提供推力,在前脚触地瞬间,前肩(左肩)
部向身体内侧(右侧)转动,身体重心前移,迅速移动后脚并恢复实战姿势.
6.环绕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体内侧(右侧)移动约25~35厘米,随即前
脚快速移动,并恢复实战姿势.
7.前滑步
在实战姿势的基础上,前脚前移,后脚立即移动,向前几乎踏在
原前脚位置,当后脚即将触及前脚时,前脚快速前移,迅速恢复实战
姿势。
8.后滑步
前脚快速后撤,当前脚将触后脚时,后脚快速后撤,迅速恢复实战
姿势。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3:4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5618231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泰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泰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