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高中物理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2 22:59:26 阅读: 评论:0

王莽岭景区-睡前给女朋友讲的故事

高中物理教案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电脑内存不足)

-1-

高中物理的教案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物理源于生活也必需应用于生活。可以说,物理学问和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是密不行分的,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案”,欢

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物理教案1

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

试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洁的

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觉问

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育同学讨论问题时,抓住主要冲突,简化问题,建立抱负模型

的处理问题的力量。

-2-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觉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索过程,说明科

学讨论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难性,提高同学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同学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

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

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

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

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引发同学思索:很可能有,只是由于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

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

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

同学的爱好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

同学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索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老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

-3-

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

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

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老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

吸引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的质量的乘积成下比,跟它们间

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F为两个物体间的

引力,单位:N.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r为

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单位:m。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是1Kg的物体相距米时的相互作用力,

单位:N·m2/kg2.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老师引导总结: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

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匀称的球体

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

距离。

4.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有何深远意义?

老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对物

理学、天文学的进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

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科学文化进展起到了乐观的推动作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究自然的神秘建立了极大信念,人们有

力量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4-

(三)深化理解

在完成上述问题后,小组争论,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对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即:

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只不过一般物体的

质量与星球相比太小了,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特别小,完全可以忽

视不计。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特别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所在的空间及其他物体存

在无关。

4.适用性: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

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匀称的球体时,

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四)活动探究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做个嬉戏:两人靠拢后离开三次以上。创设情境,

加深同学对本节学问点的印象和运用,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现计算结果,

师生互评。

1.请估算这两位同学,相距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可设

他们的质量为50kg)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F1=1.7×10-7N

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请估算

其中一位同学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F2=493N

-5-

3.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则其中这位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并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解:G=mg=490N。

比较结果为万有引力比重力大,缘由是由于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

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在老师引导下仔细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完成多媒体呈现

的学问网络框架图,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

结和自己的小结,进行生生互评。

(六)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

高中物理教案2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纳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

共分为三章,分别是

第一章静电场、其次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

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讨论电学中的基本学问。恒

定电流为其次章内容,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学问,主

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学问必要以静电

场的相关学问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留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

-6-

终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亲密联系又具有相像性,因此通过对比,

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关心。

2.同学分析:

本届高二同学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降低要求,除对少部分同学要

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同学以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

此外还应适当把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力量。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同学的特点,实行重学问和重概念在此基础

上提高同学力量的方法:强调同学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

思索。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特殊培育同学利用数学学

问解决物理问题的力量,提高同学的试验动手力量,加强同学试验的

教学,加强物理综合学问的分析和争论。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充分

调动同学的主动性、乐观性。让同学变成学习的仆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仔细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看法、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留意讨论同

学学习过程,了解

不同同学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同

学学习主动性。

2.要特殊强调学问与力量的阶段性,强调把握好基础学问、基本技

能、基本方法,这是力量培育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细心筛

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

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7-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同

学科学地熟悉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把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

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

益。

4.通过观看试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同学学习

和把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育和进展他们的试验力量,以及由试验

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力量。

5.结合所学学问的教学,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

备课,先由上一周支配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

组老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

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仔细分析教材与同学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确

定课时支配。为实现给全体同学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供应合理的

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同学的特点、合理支配,以便保证全

班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足成果。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细化每一章

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安排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

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化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

-8-

强对各种课型的讨论,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细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

学问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

题、章节复习题。注意同学力量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同学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

解同学对学问的理解与把握、规范同学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

分类教学指导供应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

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

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试验教学,能充分利用试验室供应的器

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试验为同学供应更多的感性熟悉。

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乐观性,促进同学全面进展。成立学习小

组,开展讨论性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表达力量;进行学科

竞赛,促进同学的特长进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

生平,让同学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物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分;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

-9-

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把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

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同学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把握机

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简单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同学对负功的意义有所熟悉,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学校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学问,今

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学问,绝不是简洁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

功的熟悉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学校学过的与功的概念亲密相关的如下两个问

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假如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

-10-

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

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争论如下问题:在上

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

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

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

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

不行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

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

问:假如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状况下滑块沿F方向

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至此按功的

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依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

始终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

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假如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

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

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旧是W=Fscos。就此指出,计

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

-11-

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

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

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

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便利

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终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同学共同争论。从cos

的可能值入手争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

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终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cos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

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180时,cos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

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同学一起先争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

意义。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同学争论。结合图1,使

-12-

同学留意到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

位移,引导同学熟悉其特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

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究竟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

启发同学思索:

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许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

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会儿,然后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假如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使同学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

要消耗体能。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

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

板书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是标量。

②在上述对功的意义熟悉的基础上,争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

出如下熟悉并板书: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供应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

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

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争论

例1.课本p.110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分析过

程中应使同学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

-13-

平分力Fcos对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F的竖直分力Fsin与位移s的

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

P为静止于A点的物体。用水平力F沿直线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

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

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D点停下,最终仍用水平力

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若后三段运动中物体也是缓慢

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题先让同学做,然后找出一个所得结果是W=0的同学发言,

此时会有同学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让后者讲其思

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同学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

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4Fa。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

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洁地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画等

号。要结合物理过程做详细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

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

止开头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

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

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

订正同学中消失的错误,即不留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

乘5m、4N乘5m这种低级错误,引导同学留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

方向时,应当依据动力学和运动学学问作出符合实际的推断;二是通

-14-

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同学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

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熟悉。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重量分别为s1=3m、s2=4m,

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

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W=Fs=5N5m=25J。

例4.如图5所示。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

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

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

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假如着

眼于受力物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

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s;假如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

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

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

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六、说明

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殊是

-15-

对式中s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

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的文字表达。实际问题中会用功的公式正确进

行计算就可以了。从例题4可以看出,定义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将位移解释为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是比较恰当的。假如将

位移解释为受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同学会得出W=Fs这一错

误结果,还会理直气壮地坚持错误,订正起来就困难多了。

2.由于对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是初步的,因而对正功、负功的物理

意义的讲解也是初步的。这节课中只是讲到受力物体得到能量还是失

去能量这个程度。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再进一步作出说明。

在机械能守恒的物理过程中,有重力做功,地球上的一个物体的机械

能并没有增加,因而正、负功的意义就不能用能量得失关系去说明白。

在这种状况下,重力做正功,表示势能向动能转化;重力做负功,表

示动能向势能转化,这里的正功、负功不再表示能量得失,而是表示

能量转化方向的。

高中物理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洁的问题中,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静摩擦力的有

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把握动摩擦因数,会在详细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把握判定

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6-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

点,培育同学的观看、概括力量.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分

对比,培育同学的分析综合力量.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冲突,

忽视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学问技能:

1、两个相互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

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

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消失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

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

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

-17-

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试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

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同学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

而没有分析详细状况.

教法建议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动身,利用二力平衡

的学问使同学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

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试验、

同学争论来理解.

1、可以让同学找诞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同学思索争论,如:

(1)、摩擦力肯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肯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行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的,但不肯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

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

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留意正压力的

解释.

-18-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高中物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

2.了解黑体辐射,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及提出的科学过程,领悟这一科学突破过程

中科学家的思想。

4.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

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熟悉。

【教学重点】

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启发、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帮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19世纪末,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

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胜利地解释了温度、压强、

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

-19-

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

转化与守恒定律。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果和成功之中。

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进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闻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作

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

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

处,还有两朵令人担心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

试验有关。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

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其次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

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进展到了一个更为宽阔的领域。正可

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能量量子化的发觉——物理学新纪元的到

来”。

二、进行新课

1.黑体与黑体辐射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7第一段,思索:什么是热辐射,物体的

热辐射有什么特性?(同学阅读教材、思索问题)

(1)热辐射现象

师: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

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造成的,它与温度有关,因此称

为热辐射。

-20-

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上升时,热辐射中较短

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例如:在给铁块加热使其温度上升时,从看

不动身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这表明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状

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课件展现:铁块在温度上升时颜色的变化(下图)。

(板书)1热辐射

①定义

②特性

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状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老师: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汲取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

波。不同的物体汲取和反射电磁波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板书)能全部汲取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肯

定黑体,简称黑体。

老师:课件展现黑体模型(如下图)并进行阐释。

不透亮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空腔,那么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

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汲取,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

可近似看作黑体。

2.黑体辐射的试验规律

老师:一般材料的物体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呢?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21-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5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3165230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物理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物理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