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市大弯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节选)
刘水清
公元1966年9月2日凌晨,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象风吹绉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
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
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
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
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
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
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
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
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
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
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
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
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
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
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期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
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
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
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
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
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
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
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傅雷把这种严谨的为文之风又
用在教子上。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
就注重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生丧失礼貌的响
声。对孩子做到了无微不至,仁至义尽,把孩子打造得璞玉浑金,天然所成。按他的话讲“园丁以血泪灌溉
出来的花朵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他不仅把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翻译给中国读者享受,还把一个
饮誉海外的音乐家的儿子傅聪献给了全世界人民。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
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傅雷一生清白认真,干干净净,在那是非颠倒的十年动乱中能保持自己的气节,是中国知识分
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B.文章第三段大量引用傅雷遗书,体现人物传记真实性的文体特点,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C.文章第四段“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指的是傅雷对一生孤苦的保姆可能受自己连累和无法为她养老送
终的遗憾。
D.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与“干干净净”呼
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其表达作用如何?
3.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傅雷这一品格?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鹮
陈毓
老饕年轻的时候在华阳当过知青,老了爱忆当年,几次约我们陪他回去看看。
上次说是在早春,现在已经初冬。老饕感慨,离开这多年,竟没回去过。老饕说,没回也正常,没颜
面,想一想,我们吃了村里那么多东西,却没回报啥。
老饕在华阳吃过娃娃鱼。
“味道实在不咋样。”
“不如鳖。”
“更不如桃花瓣鱼好吃。”
“熬一锅白汤,岛屿一般浮着鱼脊。”
“香气捂都捂不住。”
回忆弥漫着口水中消化酶的味道。
好在出发了。车上高速、下高速,入国道、出国道,之后是盘山水泥路,所见干净,清爽,像一个人
睡到自然醒,清明饱满。
老饕感叹交通的方便,说他当年来,可是走了两天一夜,乘绿皮火车,坐长途汽车,再搭手扶拖拉机,
最后进村那段,是被顺路的老乡用牛车捎带上的。
去看老饕耙过的地,地已退耕还林,现在种着一坡的厚朴。老饕记忆中的知青点,早先是生产队,现
在重新划分归并,名儿都不同了。
当年老饕插队的华阳村因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现已升级为镇。保护区跨越汉中洋县、佛坪。佛
坪的三官庙、大古坪和洋县的长青华阳,三大保护区呈“品”字,摊在秦岭腹地的这块秘境中。大熊猫、金丝
猴、羚牛和朱鹮,被称“秦岭四宝”。羚牛、金丝猴、大熊猫三个保护区都有。朱鹮却只在华阳保护区内出现。
老饕带我们来,老饕是忆旧,我们呢,旅游顺带找点好吃的。朱鹮能见就见,见了也不能吃。
问老饕当年在华阳是否见过朱鹮,老饕不确定,说或许见过,或许见过的是白鹭。
四十年前,被判定“已经灭绝”的朱鹮忽然在华阳发现,七只,引起国际自然保护专家的关注,最终促成
一个国家级保护区的设立。
不时出现在路边的朱鹮广告牌,提醒我们这里的美与静是和朱鹮相关的,是朱鹮和华阳关系中的因果。
朱鹮喜欢山地、森林、丘陵、溪流、水田、河滩、池塘,华阳一样不少,朱鹮捕食小鱼、河虾、泥鰍、青
蛙、螃蟹,华阳样样生长。
保护区最初设立,但专家担心人。人百年来耕作生息在这片地域,现在鸟出现了,首先提醒专家的是
人,需提防的也是人。但不能因此就搬迁人,人也是生态的一部分,但可以制约人。华阳该是华阳人和朱
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共有的华阳。山石林木、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流都是。百十年来人在这片土地
上种稻子、种油菜、种玉米、种洋芋,现在人继续种,池里养荷花,继续养,但森林茂盛甚至更茂盛,河
流丰沛甚至更丰沛。
眼前的景象叫我们惊讶、恍惚,像是我们回到了过去,我们看见农耕文明积攒下来的经验在这里被推
广应用,比如堆肥和使用堆肥。垦殖区种植着本土的传统作物。田园如画图,如唐诗宋词,如果我们不是
开着越野车来,我们也会给镀上古意吧。
我们如此喜欢,全心全意。老饕想起来,他在华阳吃过一种香米饭,喝过一种黑米酒。有人立即附和,
这里出产一种香米,卖几十块钱一斤。还有茱酒,价格不菲。还有五味子酒,真个好滋味。
白鸟悠悠下,朱鹮三五飞,这桀骜孤僻的鸟在起飞的那一瞬真是美艳,美在姿态,艳在颜色。红冠、
红掌、红尾、雪白的羽毛,展翅的那一刻,显现太阳鸟一般的明艳色彩。朱鹮慵懒滑翔,落脚在河溪边,
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水中,捉鱼吃。等待它起飞,不料是何时分。
远山覆雪,也可能是雾凇;峡谷云雾蒸腾,时雨滴答一阵。厚朴硕大的叶子积满林地道旁,如华丽的
毯子,人走上去,噗噗响动。茱萸果实嫣红,看着喜人眼目。我们赞叹、赞颂。停车、再停车。
我们说回到了从前,但从前怎可比眼前的优美富足。我们说去了未来,但不确定未来是否会有这么美
好原始的生态和自然。农民在地里间苗的姿态是原始的优美的,鸟掠过河谷,鸣声跌进河水是古意的、诗
情的。
山头俯视,河流滔滔向前,河水清且涟漪,有人造句,最后总结,这河是从《诗经》里流淌出来的。
我们去寻朱鹮,朱鹮飞过长着桦木和领春木的山坡,朱鹮飞过菜地,朱鹮飞过河谷……后来我们在一段
清浅的河流边发现四只朱鹮,朱鹮吃鱼,长长的弯曲的嘴巴伸向溪流,再一仰脖子,把一条清流里的鱼儿
吞进肚子。我们眼看着朱鹮逮鱼吃,一俯一仰,俯仰由它。
朱鹮的吃启发我们的饿,有人问,这大半天了,我们都没好好吃点东西,我们赶紧去寻点好吃的?
老饕冷淡地说,他倒是很想涉水过河,向对面地里拔萝卜的老乡讨一根带泥巴的萝卜,就用这河水洗
一洗,吃一吃。但他要忍一忍。
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如保护区设立前后进出华阳村的交通情况、老饕过去与现在对
于“吃”的态度、朱鹮与其他三种被保护动物等。
B.小说中用大量笔墨来描写朱鹮和保护区的环境,“不时出现在路边的朱鹮广告牌”,暗示出当年闭塞落后
的小山村已经充满了商业气息。
C.小说语言凝练生动,如“白鸟悠悠下,朱鹮三五飞”“河水清且涟漪”等,化用古诗词,句式整齐灵动,情
思飞扬,使整篇小说笼罩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D.小说并未着力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除老饕之外的人物,如“我们”国际自然保护专家”“华阳人”等,都以
群像形式出现,较有代表性。
5.小说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方面简要分析。
6.小说以“朱鹮”为题,但行文中却处处写到“吃”,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
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
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
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
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
气。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
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
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
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
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
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
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
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
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
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
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
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
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
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
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
酿成雾霾灾害。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
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
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
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读秀网《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7.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或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而且近地面低空为静
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之所以形成污染,是由于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
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
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PM2.5浓度、相对湿度、温
度与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
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关系。
C.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它对雾霾能见度
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D.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
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
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
题的工作态度。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
防范雾霾风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或知非常
人遂相亲附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国安邑,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
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王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
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开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
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
“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①,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
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
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
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
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
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
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
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
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薨,谥曰元
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注]:①五教:也称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其中《尚书·舜
典》中记载:“敬敷五教,在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B.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C.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D.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又称《诗经》,它与《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
B.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C.大司徒,官名,周代掌管国家的土地与人民。汉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D.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审时度势,作战进退有方。在安邑之战中,敌军全军出击时,他下令不妄动;敌军到达军营下时,
他下令击鼓并进。
B.邓禹深政治,注重时局调控。在平定河东后,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并委任各县官吏以稳
定局面。
C.邓禹德才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听闻邓禹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携老扶幼来归附,他所到之处,老人孩
子都挤满了他的车下。
D.邓禹崇尚文明,做好家庭示范。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教养子孙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各自掌握一
门技艺,他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楷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2)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
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5.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议论“思”与“学”的关系时,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而孔子在《〈论语〉十则》
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仅仅“_______________”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
“_____________”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渺
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7分)
书海就像真的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它澄碧一色,无边无际。一旦跳入其间,你
立即成为草芥,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
开书本,似乎都在享受优雅,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数()时光的游戏,而自己还深感欣慰。一
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书目,以防止在阅读领域里价
值观()。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的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
他们已经自立,阅读成了他们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选择的重任主要靠自己来完成。因
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
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好书,就要细细品味。这就像我看电影,
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会一个人在江边走走,回味很久。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
很,岂能都成为密友?()的有几个,也就够了。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一点不难理解,事实上却不易
做到,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
名著,年少时老师说必须读,到了中年发觉某本名著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就有权拒绝阅读。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抛撒迷失启发推心置腹B.拋撒迷茫启蒙肝胆相照
C.抛掷迷失启蒙推心置腹D.抛掷迷茫启发肝胆相照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旦跳入其间,你便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列四副对联须分别呈送至朋友乔迁新居、书店开张、博物馆及校庆现场,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①上联:列圣精华宵射斗下联:诸儒冠盖画盈门
②上联:竹笋破土傲霜雪下联:松木参天作栋梁
③上联:莺声到此鸣金谷下联:麟趾于今步玉堂
④上联:汉瓦秦砖世之所宝下联:汤盘孔鼎识者宜珍
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前几日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争做数一数二的保安员”评选活动中,20多名保安现场汇报,介绍了
他们除了守护校园安全外,更多不为人知的本事。有人3年背诵了1.5万多个外语单词,能和留学生流利对
话;有人自学编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朝气蓬勃、身怀绝技的保安小哥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不少
人自愧不如。
不只北大保安,近日来,越来越多心怀梦想、坚持努力的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轻松爬上训练绳的
特警基地保洁阿姨、不断学习花样滑冰新动作的老人、每日练球运球如飞的独臂少年……人们不禁感慨。
请以“追逐梦想,了不起!”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2021年学校迎新大会上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分析修辞手法,首先是通过语句内容辨认修辞,然后结合文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最后结合文段分析
效果。如此题运用了比喻修辞,“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晶莹剔透”“璀
璨的锋芒”,与文中反复出现的“干干净净”呼应,形象的突出其纯洁高尚的人格;“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
文人”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
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
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
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对“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品格的含义作出解释,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
说。
首先理解“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品格,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文中“公元1966年9月2日凌晨,中国
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指的是傅雷夫妇在“文革”中不愿受辱而选择了
自杀。如赞成其品格,结合“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这是一个
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等内容分析即
可。如果反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
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
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
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
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
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暗示出当年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已经充满了商业气息”分析错误。广告牌是提示保护朱鹮的宣传牌,且
据原文表述,“不时出现在路边的朱鹮广告牌,提醒我们这里的美与静是和朱鹮相关的,是朱鹮和华阳关系
中的因果”“我们看见农耕文明积攒下来的经验在这里被推广应用,比如堆肥和使用堆肥。垦殖区种植着本土
的传统作物。田园如画图,如唐诗宋词”“是我们回到了过去,我们看见农耕文明积攒下来的经验在这里被推
广应用”“我们说回到了从前,但从前怎可比眼前的优美富足……是古意的、诗情的”,可以推知小山村而今像
是回到了农耕文明时期,至于商业气息,是绝对找不到一丝一毫的。
故选B。
【4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内容的角度看,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插叙设立保护区的各种考虑及保护区设立后华阳的各种变化,人们开
始用农耕文明时期的思维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就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从行文结构的角度看,
该段承应上文华阳具备朱鹮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的叙述,又引出下文自设立保护区后,华阳发生的
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写到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变,人与自认和谐共生,山村是远离商业文明的,是
古朴的、诗意的,这样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增强了文本的厚度。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这段文字展
示了小说的写作目的,是对全文的一个统领,也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
小说虽以“朱鹮”为题,而且也是借写朱鹮来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但却以“吃”开始,又以“吃”
收篇,中间还穿插朱鹮吃鱼的优美场面,可以说,“吃”就是这篇小说的行文线索,一个“吃”字,把华阳的前
世、今生乃至对未来的展望都联系起来了。老饕心心念念的是插队时的“吃”,当再见到华阳的山村时,被眼
前的美景震慑住了,尤其是见到朱鹮吃鱼时的优美场景、感怀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时,居然要“忍一
忍”,这样写,从侧面烘托了朱鹮美丽和华阳的宁静安和。作者反复写到“吃”,是别有用意的,过去,人类
为了解决“吃”的问题,破坏了大自然,人类的过度索取深深伤害了自然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灵,如今,人类终
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所以,“吃”的设置,是为了从另一个
层面揭示小说主题的。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人们家国情怀便会油然而生”错。原文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
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可见“家国同构”的认知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
只是为家国情怀提供萌生滋长的条件和环境。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和信息的辨析能力。
D.“揭示了家庭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的主题”错。材料一通过对《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剖析,表达了“我”
与祖国的紧密关系;而材料二则从“家国同构”的角度对家国情怀溯源。因此选项对主题的判断和阐述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八条目”强调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在治家理国中的重要作用。不符合“八条目”理念。
A.认为修身蓄德就是贪求名声,会招致杀身之祸。不符合“八条目”理念。
C.论述的是君主的用人之术、为君之道。不符合“八条目”理念。
D.倡导人们遵循礼法。不符合“八条目”理念。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增强论证说服力的方法无非论据典型,采用多种论证方法等。
分析材料二第三自然段,可以看出文章大量引用了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句子,如“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
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大学》云:‘所谓治国
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
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曾子语,见《大学》第十
章)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吕
氏春秋·谕大》)”,这样的引证极具权威性;
另外,此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曾子语,见《大学》第十章)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谕大》)”,从正反两方面切入进行辩证分析,使说理更加全面、透彻、
深刻,更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运用文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目问:《我和我的祖国》强调拍好平凡普通的“我”有什么好处?
借用电影的总制片人黄建新的话,“我们就是想把《我和我的祖国》的这个‘我’拍好”,因为他们最普通,但
他们内心最深处有温暖,有情感,有伟大”,可以得出,强调拍好平凡普通的“我”可以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更真实,更容易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感,更温暖人,更打动人;
材料一第三段说,“每个‘我’都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重温了记忆,找到了共鸣,牵引出了与祖国最深层的情
感羁绊。原来,那些镌刻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时刻,那些熠熠生辉的璀璨画面,有他,有你,也有
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可见强调拍好平凡普通的“我”更容易引发观众身份上的
自我认同感、成就感、自豪感,让人感同身受,大家都是祖国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
材料一第四段通过观影人的感慨可以看出拍好“我”的价值,“激发了我们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
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正是无数个‘我’默默奉献、无私拼搏,用忠诚、执着、朴实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
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对事业坚守,坚定不移为国为民奉献,撑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筑起了共和国的
雄伟大厦,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可见强调拍好平凡普通的“我”更容易激发观众朴素的爱国情
怀,激起他们事业上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勉励所有人用平凡的行为去铸就祖国的伟大。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十三岁时,就能背通《诗经》,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到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见
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
《诗》是“诵”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项;
“长安”是“受业”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时”是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句首,所以“长安”和“时”之间要断
开,不能断开,排除BD。
排除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错误,应该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错误,原文是说“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
“承制”是秉承皇帝旨意行事的意思,并不是他积极向朝廷荐举。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能战者”,能打仗的人;“前”“后”,向前,向后;“仰”,依靠、依赖;“转馈”运送军粮;“积”,
储备的粮食。
第二句中,“以”,因为;“拜”,授予,任命;“为”,做,担任;“东向”,面向东;第二个“见”,被。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是南阳新野人。十三岁时,就能背通《诗经》,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到京师求
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见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建武元年正月,邓禹从箕
关将要攻入河东,进攻了十天,终于攻破。进军围攻安邑,几个月没能攻下。正赶上天黑,战斗暂时停下
来,军师韩歆及各位将领看到部队士气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连夜带兵退,邓禹不听。第二天是癸亥日,
王匡等人因为这一天是六甲穷日而不出兵,邓禹因此得以再次整顿队伍。第二天天刚亮,王匡全军出动攻
打邓禹,邓禹下令军中将士不得轻举妄动,王匡军队已经到达军营下,邓禹于是传令让各位将士一起击鼓
进攻,大破王匡军队。于是平定了河东。又秉承皇帝的旨意,拜李文做了河东守,全部更换所属各县的官
吏来镇守抚慰百姓这个月,光武帝在部地即位,派遣使者持符节拜邓禹做大司徒。策书上说:“(邓禹)杀
敌破军,平定山西地区,功勋最为卓著。(如果)百姓不相亲友好,不遵循五常,你作为司徒,恭敬地施行
五常,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如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予你印级,封你为酂候,食邑万户。恭敬地对待它吧!”
邓禹当时二十四岁。当时三辅接连倾覆败亡,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道该归附谁。听说邓禹
乘胜克敌,且部队行动有明的纪律,于是都闻讯携扶老幼迎接邓禹军队,归附的人每天数以千计,号称有
百万人。邓禹每到一处都停下车竖起符节,来慰劳前来归附的人,满头白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孩子,挤
满了他的车下,没有人不感动和高兴,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嘉奖他,几次赐给他诏书加以赞扬。各
位将领和豪杰都劝说邓禹直接攻打长安。邓禹说:“不行。现在我们人数虽然多,但能打仗的人少,向前没
有可供依赖的储粮,向后没有运送来的军粮。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足,士气旺盛,不可抵挡。然
而盗贼成群居住,没有长久的打算,钱财粮食虽然多,变故也多种多样,哪能坚守下去呢?”于是率领军队
北上到达枸邑。邓所到之处,攻破赤眉军其余各部将领的营垒,郡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派遣儿子
手捧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京师。邓禹在内崇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侍母亲极其孝顺。天
下已经平定,常常想远离名声和权力。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整治家风,教养子孙,(他
的做法)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元勋,授任他做太傅,上朝见驾时允许他
可以面向东站立,(邓禹)很受皇帝的尊敬与宠爱。过了一年多,邓禹卧病在家。邓禹五十七岁时逝世,号
为元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
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语言冷峻奇诡”错误,尾联的语言浅显直白,通俗易懂,而非冷峻奇诡。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围绕“迁谪”,再结
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
首联寓情于景,通过“瘴江、黄茆”来暗示所处环境荒凉艰难,以此来说明迁谪之地的环境恶劣;颔联通过“象
迹、蛟涎”来暗示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颈联通过“射工、飓母”以此象征来暗示自己迁谪心情的担忧
恐惧;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
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
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的豁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
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题详解】(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3).浔阳江头夜送客(4).枫叶荻花秋瑟瑟
(5).寄蜉蝣于天地(6).渺沧海之一粟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
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
意“罔”“殆”“浔”“荻”“瑟”“蜉蝣”“渺”“沧”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
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
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
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8题详解】C
①原文以“草芥”喻读者,使表达更显得形象生动。(2分)②“草芥”这一喻体突出了读者之渺小,更能有
效地衬托书海之浩瀚。(2分)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第一处,抛掷:扔;抛弃,丢弃。抛撒:撒出去(多用于固体)。
此处考虑到与“时光”搭配,应选填“抛掷”恰当,这样就排除A、B项。第二处,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
(道路)。迷茫:①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②(神情)迷离恍惚。考虑到与“价值观”搭配,选填“迷失”恰当,
这样就排除D项。第三处,启蒙:①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②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
迷信。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根据后文“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等信息的提示,
应选填“启蒙”恰当。第四处,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肝胆相照:指以真
心相见。两个词语均可选填。故选C。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从内容、手法等角度分析原句的好处。原句“你立
即成为草芥”运用比喻手法,把“读者”比喻成“草芥”,这样的表达既显得形象生动,又突出读者之渺小,从
而更能衬托书海之浩瀚。而该句直接说成“一旦跳入其间,你便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缺少比喻手法的运
用,显然没有突出书海之浩瀚这一特点,在表达上虽简洁明了,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所以,还是原
句的表达好。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能力。题干是“下列四副对联须分别呈送至朋友乔迁新居、
书店开张、博物馆及校庆现场,搭配恰当的一项是”,是题干给出四副对联,已经指出四副对联的应用场合,
要求根据场合搭配合适的对联。答题时要全面理解对联的内容,进而得出其适用的场合。①中“列圣精华”“诸
儒”等内容分析,是书店开张;②中“竹笋破土”“栋梁”等内容分析,是校庆现场;③中“步玉堂”分析可知,
是朋友乔迁新居;④中“汉瓦秦砖”“汤盘孔鼎”等内容分析,是博物馆。
【20题详解】【范文】
追逐梦想,不负韶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逐梦想,不负韶华”。
我认为,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要追逐梦想。幼儿园时,我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小学时,我想要当一
名医生,救死扶伤;上了高中后,学业辛苦,但是依然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因此,医生便成为了鼓励我高
中三年努力奋斗的源泉。是啊,只有追逐梦想,才能不负韶华。
最近,有这么一群保安火了,其中的保安小哥许文龙和自学Python编程的焦森的事迹给我了深刻的启
示,他俩的事迹告诉了我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实现“逆袭”。保安小哥许文龙单词量
达到一万五,他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一群被四川
大学先后清退的300多名学生,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因为不愿意去努力,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最夸张
的是,有位2002年的研究生,到今年都18个年头了,依旧没有毕业,我猜想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失掉追
逐梦想的决心,却在该奋斗的年纪蹉跎荒废过去。
故我说,追逐梦想,能让我们充满力量、突破自我,更有动力学习新知,丰富生命底色;还能让我们
不断拓展人生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地将一个个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追逐梦想,需要有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常立志容易,立长志很难,前进之路并不是一条坦途,
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恒,而是间断性踌躇满志,注定不能一路披荆斩棘,达到梦想之巅。
追逐梦想,不能贪大求全,要有规划、有方法。可以试试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微型目标、短期目标,
通过不断地化整为零、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人生更大的目标。
追逐梦想,需要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径。信息化时代、现代化社会,给每个平凡人实现梦想提供了更多
可能。点开手机,各种课程、最新资讯应有尽有;看看身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人人可及……一些差
距,正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渐渐消弭。“在线学习服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
配送员”……一个个新职业的涌现,搭建起普通人实现梦想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抓住每个学
习的机会、发展的机遇,才能让时代的进步助力自己插上发展的翅膀。
个人梦想有大有小、色彩各异,朝着梦想努力奔跑,勇做追梦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的
梦想汇聚起来,每个人的努力汇集起来,就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把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一起努力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任务驱动的作文,本题是由一则材料构成,所给的材料通俗易懂,谈论的内容与“梦
想”有关,重点是围绕“人生的转变”展开的,材料从正面角度提供了逆袭的榜样:“保安小哥许文龙单词量达
到一万五,能用英文与留学生对话;焦森则自学Python编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20年,北大保
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很多考取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有的毕业
后当上了大学老师。他们大都来自底层,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最终实现逆袭”。
故材料指向应该怎样走好人生路,材料告诉我们要勤奋踏实,努力拼搏,有高远的理想目标和追求。如果
我们不努力的后果便是被这个社会淘汰,最终一事无成。
再结合任务驱动部分“请以‘追逐梦想,了不起!’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2021年学校迎新大会上演讲”,
确定写作话题"追逐梦想,了不起!”和立意角度要追逐梦想,并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努力拼搏不已”。文
体是演讲稿。
【立意】(1)可从人生在世应当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目标、要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等角度
来立意。
(2)可从要想做好人生规划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顽强的意志、拼搏的
精神来立意。
(3)可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比如从兴趣、爱好、做好当下的事情等来角度来
立意。
(4)人要有精神追求、生活方式要积极。
(5)人的命运应当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出自己的本色。
(6)从立志、追求、奋斗等角度立意。
【素材】(1)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貌的人生,世上有98%的人对心目中喜欢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
画面,他们没有改善自我生活的目标,无法用一生的目标去鞭笞自我,结果他们继续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意
改变的世界里。耶鲁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所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只有3%的人对于他们
的想到达的人生目标有十分清楚的计划,并将它们写下来。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博恩崔西说
过这样一句: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都是对它的解释。对呀,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是未来的现实。确立
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是首要的资料。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
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2)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市附近的一个小县城一一金坛。他
父亲开小杂货店,家境贫寒。华罗庚从初中毕业后,由于交不起学费,失学了,只得在小杂货店里帮助父
亲料理店务。在他的柜台上,常常一边放着账册、算盘,一边却放着数学书籍。华罗庚差不多每天花10个
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把它写下来。
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在熊教授的帮助
下,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5岁时,他的论文引起国外数学家的注意。
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
(3)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
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
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韩国总统卢武铉出身平民,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学
成才,获得律师资格,饱尝生活和就业的艰辛,同情社会底层民众,曾经帮助受迫害的学生,免费为工会
辩护。面对动荡的韩国社会,卢武铉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
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诺贝尔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
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4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2397230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娃娃鱼吃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娃娃鱼吃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