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15题
1、(2010大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注]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
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2、(2010洛阳统考)阅读下面李贺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①,若个②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③,快走踏清秋。
注:①凌烟阁:皇宫内一小楼,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阎立本在凌
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②若个:哪个。③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
想内容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
3、(2010南昌联考)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成都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①,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欢,指代酒。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杜诗“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苏轼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杜牧诗的诗意,但感慨更加深沉。请作比较分析
5、(2010芜湖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怨[明]周在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1)诗的一、二两句表达了闺中少妇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诗的三、四两句是如何表现
....
闺中少妇的“怨”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2010苏锡常镇四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7、(2010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榜:本指摇船用具。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
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
、(
2010
青岛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
1
)第二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
9、(2010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
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
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
10、(2010西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1、(2010蚌埠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花子·春恨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③,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
亡国丧音
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
瑟悲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
12、(2010福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3、(2010厦门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14、(2010杭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哉亭①宋·陈师道
城与②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③,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②与:共。③李白诗曰:“天涯有度鸟。”杜甫诗:“途
远欲何向。”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简析之。
(2)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说是“有我之境”,而后山居士(陈师道,年轻未
仕时的自号)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则似“无我之境”。元代文学家方回说:“如
‘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试对此句意趣和情怀作赏析。
15、(2010长沙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歌十首(其九)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②,万年枝③上乱啼鸦。北人④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②牙:同“芽”。③
万年枝: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④北人:特指我国北
方的少数民族。
(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2)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
1-1【解析】赏析“怯”字的好处,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春寒未了怯园公”正常语序应为
“春寒未了园公怯”,由此可知,园公“怯”在春寒。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可知诗人
之“怯”还有对国家的忧虑担心之意。
【答案】“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
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1-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第一问,可以抓住三四句中的关键词语,
如不惜、独立、津津等,分析得出海棠傲然独立的特点。四句中“细雨”一词比喻朝廷处在
风雨乱世中,海棠便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在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之际,作者仍然高傲挺立,不
畏艰难的性格。
【答案】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南园》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
愿望,易于理解。题目提示我们,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借《南园》一
诗鲜明的主题来理解《马诗》。
【答案】主题都是表达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
遇之苦。《南园》连用反问,直接表达上战场为国建功自己也可画像挂入凌烟阁获取万户侯之
爵位的渴望。《马诗》借骏马带上金笼头在边关大漠肆意驰骋来表达内心对功业的渴望。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南园》一诗,语言直白,读后
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是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而《马诗》则借骏马带上金
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
【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
人寻味。
3-1【解析】诗歌的特点就是凝练,因此一个“异”字概括了塞下秋景的特点。解答此题可以
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特点来理解塞下秋景的特点。“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说明天气的寒冷,塞下的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说明此地声音的烦杂。
【答案】天冷、声杂、城孤。
3-2【解析】塞下荒凉无人,又远离家乡。“羌管悠悠”,哀怨郁结。征夫不能回家与亲人团
圆,只能饮浊酒浇愁,吹羌管诉怨。解答此题,我们只要抓住“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
发征夫泪”等体现诗词主题的句子深入理解就行。
【答案】思念家乡可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复杂之情。
4-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具体诗句、以及所
营造的意境来想象概括。“客袖侵霜与烛盘”,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
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彰显作者孤寒心境,再加上“侵”更增
流徙之苦,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
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答案】勾勒了一个作客他乡、孤苦抑郁在烛光下袖着冷霜,自斟自饮的诗人形象。
4-2【解析】此题是一个比较分析题目。苏轼化用了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的诗句,虽是化用,但因处境、心境的不同,而感慨不同。杜诗是在作客他乡孤苦抑郁时表
达的个人感慨。而苏诗则是在柳絮纷飞的衬托下,有梨花淡白即谢的情景抒发自己对春光易
逝,人生苦短的感概。因此说苏诗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二
者所发感慨的内容有何不同。
【答案】杜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之感,“明年谁此凭栏干”是说明年砌下梨花依旧而凭栏欣赏
者恐怕已不是自己了,诗人颠沛流离的困苦,已凝聚在其中了。苏轼却由看见柳絮飘飞的环
境里盛开的梨花即将凋谢想到人生还能有几个清明来赏花感慨春光易老、人生短促,充满了
人生如斯的惆怅。这种感慨较之杜诗更为深沉。
5-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和概括。细细揣摩一、二句,在燕山和江南二月
天气的对比中,感受到少妇对身处燕山的丈夫的挂念。
【答案】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二句燕山雪飞表现了少妇对身在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一、二
两句用江南和燕山天气(气候)对比,表现少妇对丈夫的牵挂。
5-2【解析】本题考查诗人表情达意的方式。仔细揣摩,三、四句写了少妇对丈夫不归的原因
的猜想,把对丈夫不归的埋怨归结为“子规啼不到”,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
深深挂念。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三、四诗句的具体含义和子规这一特殊意象的运用。
【答案】借用了“子规”这一形象,“子规”谐音“子归”,不说丈夫不回来,却怨子规鸟没
有飞到燕山,丈夫听不到啼叫,所以没有想到已经到了应该回来的时候了。
6-1【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唐诗的颔联为“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
声过别枝”,回答描写的景象,实际就是要求将诗歌本身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具体解答时,
要注意诗句中所用意象以及其动作、情态等。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认真揣摩“盘”“残”
“投孤屿”“过别枝”等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而得出诗人清高而又无奈的感慨。
【答案】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寄寓了怀
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6-2【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具体分析时,要从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
个方面入手,全面理解尾联的作用。
【答案】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②扣诗题“旅
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
7-1【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此题需要在全面理解诗歌内
容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所描写的生活的内容、状态、特点。第一句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和溪
居的庆幸。既引出隐居生活又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下面的三联便是对隐居生活的具体
描绘。
【答案】诗中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闲散、宁静的隐逸生
活。
7-2【解析】本题是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层鉴赏。从诗歌首联“幸”字可以看出,作者隐居时
非常高兴的,但是下文中“偶似”一词却告诉我们诗人并非真有隐居之心,然后结合“闲依”
“不逢人”等关键地方进一步分析便可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怨”。
【答案】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
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百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
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
8-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所用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第一句写千山和月光,第二句写泉
鸣,动静结合,以动来衬托栖贤寺环境的幽静。不管是静景还是动景,都是写景,在诗文中,
写景必为情,因此第二联所写的庐山夜色同样是为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作铺垫的。解答与表现
手法相关的题目,要重视平时对此的积累和理解。
【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上句描写了山中月色的皎洁,下句写山间的流水
潺潺,动静结合,勾勒了一个明净、幽寂、清寒的世界,为第三联表达内心的情感营造了氛
围。
8-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分析。诗人的内心状态主要体现在第一、三、四
联。首联说老屋清冷躺不住,坐起来披着破皮袄意兴阑珊,表现了诗人的洒脱,达观。第三
联说很惭愧自己为尘世所累,心虽超然物外又想干什么呢,体现了诗人为尘世所累的后悔。
第四联说明天走在松荫路里肯定会惆怅的,就是没有了诗也要留在此处啊,充分体现了诗人
对这种无求无欲的淡泊生活的追求。这就是诗人在栖贤寺夜宿起坐后内心所想。
【答案】一方面展现了诗人登临庐山的洒脱胸襟,对淡泊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
人对世俗桎梏的不满与不甘。
9-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意象即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读诗过程中一
一找出即可。这些意象各具特点,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样
的感受或印象,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把这些东西写出了便是本题的答案。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可
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答:
9-2【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考查。作者的情感在下片中是自然流露的,“似”
“心情少”“朱颜老”等词语充分体现了诗人“流落归来”后内心的伤感。上片重在写景,
春意盎然,景色怡人,与下片情感基调正好相反,结合这首词的主题我们可以知道这里运用
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答案】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
作者倍感凄清孤寂。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10-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一定结合“清明”这一特定的时节,
既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时期,又是举家扫墓祭祀的时刻。两种情感放在一起,形成对照,
突出主题。
【答案】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
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
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10-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本诗的颈联为“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结合[注]可以知道,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而这两个典故内容上又形成对
比。所表达的情感自然也是相互对照的两个方面。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诗歌主题。
【答案】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
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
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
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1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意象即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如杨柳、迷雾、
杏花、五更钟。这些意象各具特点,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什么特
点,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或印象,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本题便答好
了。
【答案】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
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
11-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这句中的“舞”字很容易判断是
用了拟人的手法。在解答深层寓意时,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以及诗词后的注解,这样才能正
确把握理解的方向。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
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亦可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隐喻降清旧臣
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国求荣的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哪里还有什么亡
国的悲恸)
12-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句诗的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在分析时要紧扣“早”
“行”二字。
【答案】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
“早”。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
“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12-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
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
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
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寂
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通过分析可知,以动反衬静,
是三、四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
孤独寂寞之感。
13-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丰富画面。另外,
所描绘的情景要体现出诗歌本身所要表现的凄凉。
【答案】天色己晚,余晖从稀疏的苇蓬缝隙里漏进船舱,但诗人仍无意过江,吟诵声在苍茫
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和孤寂。
13-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常用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如果只分析后两句,由“鹭鸶知我
意”可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放眼整首诗看,这两句的格调与前两句不同,结合作者
当时的第二次被贬的处境可知,运用了衬托(反衬)的手法。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
析即可。
【答案】拟人(反衬、衬托亦可)
示例一:拟人手法。诗歌赋予鹭鸶人的情态,鹭鸶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诗人的心思,频频对窗,
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示例二:反衬手法。诗人用“唯有”鹭鸶“翘足对窗”来宽慰自己,反衬自己的孤独,表现
了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和苦闷。
14-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手法。在诗歌中运用传神的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且常
常与修辞手法联系在一块。细读第二联,运用较为传神的两个字是“隐”“依”,然后分析其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效果即可。
【答案】隐、依。这里运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
便依傍着山峦升起时的景象,形象生动。
14-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深层赏析。题目本身已经给我们指明了赏析的方向,即对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无穷韵味的分析。分析时可以从思想内容的
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自圆其说,合理即可。
【答案】这两句写出了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
态悠闲的情景。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如自己匆匆如过客,茫茫如迷途的人
生。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似乎寄寓着诗人内心暂时拥有
的和渴望拥有的淡泊宁静的情怀。
15-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然后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手法即可。南苑西宫与棘露牙,万年枝与乱啼鸦,极不相称,形成对
比。而且南苑西宫棘露牙与乱啼鸦,一静景一动景,动静结合。回答以声衬静,衬托也可以。
确定具体的手法后结合诗句作分析即可。
【答案】①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
宫苑的荒凉凄冷。②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15-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手指红梅作杏花”
这一细节。表面是无知,但是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北人入侵实际是对社会的颠覆。
【答案】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
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
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2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1278230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蜀国公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蜀国公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