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古诗七夕

更新时间:2023-03-12 22:09:29 阅读: 评论:0

家常醋溜土豆丝-瑜伽作用

古诗七夕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北京十大景点)

七夕古诗的诗意

七夕古诗(一)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

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

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诗意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

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

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

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

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

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

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

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

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七夕古诗(二)喜春来·七夕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

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译文

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暂停了辛劳,人间却有千

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悄悄话

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节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诗意

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都

是节日,真是有趣的巧合。元代的民间散曲家注意到这一点,

作了同曲牌的组曲分咏它们,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既然是

分咏,就必然要突出各个令节的特色。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牛郎织女在夜间的相会,这是家喻户晓而

又令人动容的美丽传说;二是民间妇女的“乞巧”风俗,《西

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可见其来源颇为古老。除了向月穿针的“赛巧”外,还有用

蜘蛛在瓜果、小盒中结网,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针纤草布现图

形的“得巧”。熙熙乐乐,热闹非凡。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节

日,能像七夕这样,与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时如此地贴近。

这支小令仅用两旬对仗:“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

乞巧忙”,就酣满地兼顾了七夕的两大特色,一“暇”一“忙”,

相映成趣。从“天孙一夜”与“人世千家”的悬殊比照来看,

作品的重心在于后者;但人世于七夕所领受的节日情味,其

源头正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浪漫色彩。所以第三句又

转回了“双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久别后,心事自然深密,

情话自然绵长。这一句并不用直述表示,而用一个“想”字

领起,“想双星”的人儿,心儿该同双星靠得多么紧啊!缅怀、

遐想、赞美、怜惜、期望、羡慕……全都包容在这“想”字

中了。

于是就有了末二句的神来之笔:“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这段话有两重解释。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天宝十载七

夕,杨贵妃在骊山宫“独侍”唐玄宗。“上凭肩而立,因仰

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一段的本事,白诗引文详见

注③。按照这样的理解,“回首”就是杨贵妃的现场动作,

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向着明皇传递脉脉情意;这两句通过

李、杨二人在七夕夜的呢爱与密誓,表现了这一佳节对天下

情人具有欢乐畅怀的不寻常意义。这是一重含意。然而,“他

生未卜此生休”,明皇同贵妃不要说“世世”,在当世的夫妇

也未能做到头。正是“三郎”本人,在“安史之乱”中违心

地下令处死了对方。《长恨歌》记他El后还宫的情景:“西

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

挑尽未成眠”。他无疑在“西宫南内”的“夕殿”中悄然地

消度过七夕。从这一意义上,“回首”就是对历史的回顾,“笑”

也不是呢笑、媚笑,而是嘲笑和嗤笑了。一切在七夕节享受

欢乐、尊重感情、珍护理想的情男爱女,都有资格“回首笑

三郎”。这是又一重含意。两重解释都能成立,它们在并列

中互为补充,且将情侣在“七月七”的热烈奔放表现得栩栩

如生。小令至此虽戛然而止,却仍使人回味无尽,同末句的

双关是分不开的。

七夕古诗(三)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

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

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

隔,无由相会。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

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

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

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

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

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诗意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

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

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人巧妙地

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

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

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

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写牛郎

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

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

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

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

别恨。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

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

脉搏。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

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

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

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

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写了人间七夕夫

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写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与首句人间七夕之景遥相

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

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

围,有力地烘托了词人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

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

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

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的看,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

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

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

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

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

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

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

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

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

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

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

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

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

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0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30169230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七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七夕.pdf

标签:古诗七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