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12 19:40:10 阅读: 评论:0

四重境界-五常管理法

黄河颂教学设计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摔伤了怎么办)

黄河颂音乐教案

【篇一: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

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

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

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

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

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

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

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

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

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

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

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步骤]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

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

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

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来感受黄河

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

大合唱》第一、二部)设计(二):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

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

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

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板书课题)

设计(三):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

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

由欣赏黄河的录像、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

谈观后感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

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

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

《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

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

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

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

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

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以下文字摘自《黄河大合唱》,选自光未然的《〈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

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

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

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

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

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

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

遭到野兽

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

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

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

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

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

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

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

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

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

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

“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

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

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

地位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

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

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

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

的桂冠

明确:(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

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

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

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

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

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

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

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

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

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

的句式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

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

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

英雄般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

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

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

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

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

“中华民族

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

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

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

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

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

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

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

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教师总结: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

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

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六、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驻南使馆被炸的记忆尚深,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河为

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七、延伸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篇二:《黄河颂》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6课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

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

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体验感受

并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

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

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

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

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

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

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

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明确背景

1.作者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13年

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

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

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背景简介: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

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

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

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四、朗读课文,把握情感

1.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配乐《黄河颂》)

要求:(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2)注意诗的节奏,

语气,情感.

2.检查学生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

西。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

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

事物)

4.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学法指导:朗读提示:(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2)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

区别。(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

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

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明确:“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

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那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的

血脉和精神。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

的儿女,向着黄河发出了颂歌。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明确:绘黄河(序曲)——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最后四

句)。

3.“颂黄河”之前,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由哪一个字统领?统领

了哪些内容?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表现了黄

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

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望”字统领,“望”字

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

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进

行描写: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

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

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

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

不摧的特点。

4.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主要内容依次是:歌颂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的历史贡献;其次是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

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

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他学习的誓言。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

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评价反馈。

二、深层探究,合作释疑

1.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

女联系上呢?

明确: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

作者的写作目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

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朗诵词提纲挈领的概括出黄河

的性格,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明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三、研读探究,赏析语言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

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怎样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的含

义?

明确:黄河的流经长度、流域面积、流经区域博大,而且又与人类

的发源、发展息息相关;黄河九

曲十八弯,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坚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

象征。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把黄河比作“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

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

河比作“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

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

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

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

条“铁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

族的精神和信念。

5.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

两面。

明确:】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明确: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

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中华儿女

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中国。

7.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

中举出一二例吗?

四、拓展延伸,开启思维

1.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明确: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

腾。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2.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明确: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你能举出沿黄河各省

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明确:牧野古战场、巨鹿古战场、官渡古战场等,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主旨: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语言特点:歌词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结

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2题。

【篇三:《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

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

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

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

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

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

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

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

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

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

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

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步骤]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

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

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

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来感受黄河

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

大合唱》第一、二部)设计(二):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

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

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

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板书课题)

设计(三):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

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

由欣赏黄河的录像、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

谈观后感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

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

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

《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

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

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

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

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

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以下文字摘自《黄河大合唱》,选自光未然的《〈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

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

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

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

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

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

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

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

遭到野兽

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

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

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

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

利而呐喊着(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

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

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

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

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

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

“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

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

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

地位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

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

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

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

的桂冠

明确:(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

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

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

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

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

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

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

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

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

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

的句式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

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

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

英雄般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

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

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

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

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

“中华民族

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

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

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

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

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

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

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

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教师总结: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

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

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六、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驻南使馆被炸的记忆尚深,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河为

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七、延伸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9:4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21210229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河颂教学设计.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