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
明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把
戏。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详
细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把戏多;最后点出了
端午吃粽子风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方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
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碧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
的根底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拟运用这一类词语。其
中,第2自然段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段落。这段共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粽子的样
子、香味和味道。语段句与句之间衔接严密,第1句描写了样子,然后由“外
婆一掀开锅盖〃过渡到第2句的香味,再由“剥开粽叶〃承接到后面的味道。
其中,第1句粽子的样子也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的进展介绍。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在介绍自己喜
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的语言,清楚的、有条理的介绍。
教学目的:
1.认识“端、粽〃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
正确书写“米〃”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教学重点: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童谣猜节日:这首童谣里提到了一个节日,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喜欢吃粽子,端午节的粽子还有一个好
听的名字叫做“端午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读题:端午粽。
(1)课题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
(2)“粽〃字为什么是米字旁?
3.老师写课题,讲解书写要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你有什么方法能读好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阅读情况:出示: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变换位置: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
(4)找粽子:生字宝宝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找出来!
3.学写生字“豆〃。
(1)你还知道哪些豆?快来认识豆子吧。
蚕豆红豆毛豆SL豆
(2)小豆子变魔术,变成了什么?
(3)读儿歌,记住“豆〃。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史
豆长长托上面。
4.字认得好,课文也要读得好,在读之前我们先来听听这个故事,一起
走进端午节。听录音读课文
5.故事好听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复)
6.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一一(讲述课文内容)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出示:煮好一锅粽子)
师:粽子煮熟了,(出示: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临走时外婆还会(出示: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
吃。这就是我们课文要讲述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小的粽子里藏着外婆大大的关爱,所以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齐读)
2.我们要注意一的变调,再读一遍。
3.学习:节出示“节〃的演变过程,讲解节的演变四、学习第二自
然段
1.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指名答复。出示:箸竹叶糯米枣
U)“箸〃和“糯〃有点难读,我们该如何读好它?
(2)加上颜色读:青青的磐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①指名读
②师生合作读:
师:青青的,
生:磐竹叶
师:白白的,
生:糯米
师:红红的,
生:枣
反过来读:
师:箸竹叶,
生:青青的
师:糯米,
生:白白的
师:枣,
生:红红的
③男女生合作读。
④白白的糯米裹着红红的枣,用青青的箸竹叶包上,外婆就开场包粽子
喽,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在读一读吧。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磐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红红的枣。
2.你能说说粽子的样子吗?外面是(板书:青青的箸竹叶),里面是(板
书:白白的糯米),中间还有一颗(板书:红红的枣)。
3•如今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包粽子吧,去包粽子喽。播放包粽子视频
4.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味道如何呢?我们快去尝尝吧。
U)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
师:外婆一掀开锅盖,
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3)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如何?
(生答:又黏又甜)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米、分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是米和分,请同学们观察米和分有
什么共同点。米和分都有共同的笔画一一撇、捺,书写的时候要舒展。
2.要写好它们需要注意什么?
米字左右对称,一笔点,二笔撇,三笔横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四笔竖要写
在竖中线上。分上下上下差不多上百,上半局部的“八〃略微宽一些,撇捺要
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刀字放在当中,起笔在横中线上。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5.展评学生书写作品。
评测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真。直()米。来()午牛()叶()什()豆()登()
二.给字选择正确读音,打J
粽子(zongzizhongzi)带着(daizhedaizhe)知道(zidao
zhidao)据说shudjushui)三.我会填。
1.“米〃字是()构造的字,第四笔是()。
2.“分〃字是()构造的字,部首是()。
四.填一填。
()的磐竹叶
0的糯米
()的枣
()的粽子课后反思
导入新课时,通过听童谣,让学生去猜测是什么节日,引起学生兴趣,提
醒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而且在语境中认识了本课两个新偏旁。读好长句子
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打破这个重难点,我设计了由词到短语,再送到句子里
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渐渐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是:停、连。所谓“停〃是指停顿,即遇到标点符号停一
停,一年级上册已经提出“注意标点的停顿〃,这是朗读注意停顿的最根本要
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所以老师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遇到标点符号
停一下,换口气就容易读好了。〃所谓“连〃是指连接,在长句子中,有许多
短语,指导学生把这些短语看成一个整体来读,有助于学生理清句子的主干,
分解长句子朗读的难度。
所以,课堂上抓住“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正
着读,反着读,回环复沓,既使学生积累了语言,也为读好长句子做了铺垫。
在指导书写时,将“米〃、”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个
共同的笔画一一撇和捺,并让学生认识书写撇、捺时要舒展,以此寻找汉字书
写的规律,学会这一类字的写法,进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落实课标写字要求。
在看似不同中寻找共同之处,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在看似一样之
中寻找细微差异,有助于指导学生把字的每一笔画写到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的习惯和追求精致的品质。
本课教学中缺乏的地方是留给孩子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够充分,在课堂上
应该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朗读体验。尤其是进展长句子朗读时,可以借助停
顿符号,训练孩子的朗读才能,培养孩子的语感。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经
历,更加充分的准备。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6:5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11208227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粽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粽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