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
作者:范文雅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千里江山图》在我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更被誉为是中国青绿山水中的巅峰
之作。对于后世来说,其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更是充满了传奇神秘的色彩。本文主要通过对
《千里江山图》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千里江山;天才少年;青绿山水;北宋美术
一、《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
北宋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高度繁荣的时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画家与文艺作品,当然,这
与当时的皇帝宋徽宗有着密切联系。《千里江山图》就是北宋徽宗期间王希孟创作的青绿山水
画。这是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许多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历经千年,自问世以来,《千里江山图》和作者希孟都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而我们对他
获得认知的唯一途径,正是依靠画上由蔡京所作著名的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
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
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此图的故事当然绕不开三个人——宋徽宗、蔡京和王希孟。而我们可从跋文中了解到,少
年希孟天资聪颖,由徽宗亲自授其绘画技艺,不出半年便绘制出这幅震惊朝野的《千里江山
图》。随后徽宗便把此画赐给当朝宰相蔡京。而王希孟是我国绘画史上唯一仅有一幅画便名垂
青史的天才少年,他绘成此图后不久便离世了。我们能找到关于希孟的记载的历史少之又少,
甚至于他的王姓是从清初宋牧仲(荦)《论画绝句》中所知:“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
墨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意在歌功颂德那么简单,更像是宋徽宗
对于王希孟的赏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对于展现出自身理想的表达。时至今日也无法忘记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期讲述《千里江山图》的前世故事时,“宋徽宗”所赞叹的
“这就是朕梦寐以求的千里江山”!
二、《千里江山图》的绘画语言
《千里江山图》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画卷高51.5厘米,长1191.5厘米,绢本。山水画
体系中分为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而《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设色浓艳,富丽堂皇,用长卷形式
绘制出了祖国锦绣宏伟的千里山河。全幅气势连贯,如同音乐般起伏韵律。画中处处体现出一
位十八岁少年的青春气息,意气风发,以及高超的画艺和极致的耐心。
众所周知,少年希孟绘此图时为十八岁,而十八岁时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阅历游览河流山
川、见识山水人情。所以《千里江山图》更多应是创作完成,是王希孟学习前人丰富的山水画
所创作而成。此点在画中处处都可体现,如青绿山水鼻祖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及五代董源、巨
然等等,再加上有宋徽宗的亲自调教,中国画中的皴、擦、点、染,王希孟都为我们呈现了一
个教材式的技法集合。下笔稳、准、狠,气势连贯、错落有致。作者把几乎所有表现中国画水
墨的技法都运用到了这幅画上,可以说《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皴法发展到北宋晚期的一
个集合式表现。
不可不说的是所用的重色层层积染,至今千年之后都依然焕发着明亮艳丽的色彩,可想而
知,《千里江山图》刚绘制完成时的惊艳!
学者在将画中的笔色结构解析为:皴法+赭石+石绿+石青+色上画,这其中石绿、石青染
色都并非一遍而成,可知颜色的厚重。所以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很少将他
露面展出,每次开卷都会使颜色脱落,对画造成损伤。
画中的亭台、长廊、山、水、树石、桥、人,细节完美,画面连绵不绝,一步一景,令人
叹为观止。正如陈丹青老師所说:“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
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他好像是有大把时间,不慌不乱的表现
所有的细节,正是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长达11米的巨幅画面中,豆大的人物
和大尺幅连绵的水波纹等,都一一详细的刻画了出来。十八岁,年轻气盛,却也如此精细耐
心。好像只有在王希孟的十八岁,才能创造出如此之杰作!
三、《千里江山图》的审美价值
北宋的美术成就在我国古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宋徽宗功不可没。世人对于宋徽宗的评
价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虽然徽宗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明君,但不可否认他对于艺术的
巨大贡献。其中王希孟就是他培养的人才之一,天子亲授其法,是多么难得的机遇与荣耀。希
孟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一幅完美的答卷。如此浓烈华丽的青绿色彩,正如宋徽宗所希望的“江
山永固,千年不褪色”。好像也只有皇家的支持才能享用如此上等颜料,完成此等巨作。
青绿山水流行于唐代,后来受到王维等文人画的影响,后世很少用青绿而用水墨追求文人
的自然气韵为多。但宋徽宗心里的“千里江山”,是他的骄傲与理想,王希孟心里的“千里江
山”,他的少年气、他的野心与天赋都体现在他的《千里江山图》上。
这一长卷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每一项的
学习都绝非易事。《千里江山图》中所呈现的不仅是一步一景,更可谓是一景一诗。他表现出
徽宗对于大宋美好江山的期望,天才少年的雄心,更体现出我们现代人对这位十八岁少年的望
尘莫及的才华与耐心。对于王希孟,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他的大概是个风度翩翩的白衣少
年,在二十左右的年纪,就已不在人间。或许,他本就不属于人间,他的使命好像就是来世间
完成这幅《千里江山图》卷,然后悄悄离去,流芳千古。
引用陈丹青老师在《局部》第一期讲述《千里江山图》的结束语:“在《千里江山图》
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
山图》。”
参考文献:
[1]《千里江山的故事》杨丽丽著故宫出版社2017.9
[2]《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马菁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9
[3]《千里江山图》绘画语言解析----兼论作品时代、作者年龄及图、跋关系牛克诚
作者简介:范文雅(1994-)女,汉族,籍贯:安徽阜阳,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绘画。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5:5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07854227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范文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范文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