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7年前的信宜原来是这样的!
信宜钱排西部,往东镇⽅向古桥⼭⾕视野更加开阔
信宜钱排镇西部,往东镇⽅向在房屋前的⼀家
照⽚备注地点为SuFangTienvillage(⾳译),今可能为位于信宜⽩⽯镇的四⽅⽥村,⽆法证实。
信宜钱排镇西部,往东镇⽅向公祠
⽆法证实这座祠堂具体位置和现状,但信宜现在还保存有这种建筑风格的祠堂,下图为信宜钱排⼲河⽩鸡的⼀座公祠,
可惜公祠部分已被拆。
信宜钱排镇西部,往东镇⽅向两个⼩孩
如果当年的这两个⼩孩今天还健在的话,现在⾄少也有⼋⼗多岁了。
信宜钱排镇西部,往东镇⽅向路上担柴的⼈蕨类植物
信宜钱排镇西部,往东镇⽅向彭德尔顿团队们正在称重⾏李
门⼝处写着“⽯龙站“的字样,今可能位于⽩⽯镇,具体位置不详。
信宜周边(镇隆)鱼塘和城墙
照⽚左边是否为城门,如果是城门,则有可能是信宜镇隆旧县城西门,照⽚备注信息中没有提及此门,需专家考证。
信宜周边(镇隆)鱼塘和书院
这座书院不知是否为现镇隆藜照书院,建筑风格极为相似(如下图)
藜照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坊村北街⼝,曾是刘姓祠院,始建于民国8年(1919年)。为纪念西汉经学家、⽬录学
家、⽂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并激励学⽣勤奋学习⽽命名“藜照书院”。1944年抗⽇战争中,⼴东省政府
西南⾏署曾设于此。书院坐北向南,砖⽊结构,⼆进格局,前座为平房,⼤门,天井,⼀厅两廊两室;后座两层,造型
古朴、⼤⽅实⽤。现为信宜市⽂物保护单位。
书院后⾯为⼀欧式风格建筑,也与现镇隆古城内的⼀建筑极为相似,⽆法证实是否为该建筑。
信宜周边(镇隆)书院
信宜县城(镇隆)南城门
南门,建于清朝嘉庆⼗⼋年即1813年,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明”之意,故名⽂明门。后形成世俗,凡官宦
履职调任和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丧葬之类事情则要回避此门。原南城门幸免于1939年抗⽇战争期间城门城墙
的拆除,毁于1947年重建。今天我们所见的南门,重建于1947年,建筑式样为仿宫殿式,红墙碧⽡,⼜名红楼。昔⽇的
南门已⽆迹可寻,重建后的南门也是镇隆古城剩下的唯⼀城门。
信宜县城(镇隆)房屋建筑和种植⾖类,芋头,⽊薯,⽊⽠的院⼦
信宜县城(镇隆)东城门
这张照⽚是从城门⾥⾯所拍,信宜县城四⼤城门之⼀,民国⼆⼗年(1939年)抗⽇战争期间拆除,今已经⽆迹可寻。
信宜镇隆墟西北部西江温泉
信宜原有温泉在镇隆古城南门外东、西江汇合处;也就是镇隆墟以北,有⼏眼地下涌出热泉,泉⽔清澈,热⽓腾腾,古
⼈有诗云:风吹乱拂琳琅屑,⽇照长煎琬佩肪。⼀点氤氲凝紫⽓,半天星⽃浴沙床。故称“温泉喷⽟,为信宜旧⼋景之
⼀。
信宜镇隆西江河边的庙宇
信宜镇隆位于镇隆南边的庙和鱼塘,较⾼的建筑为瞭望塔
信宜镇隆墟古庙
镇隆,实际上包括镇隆墟和信宜县城。镇隆墟,始建于明代,⾄少有四百年历史,墟期⼀直是“⼀、四、七”,清代就有
商店270多家,住户80多家。原名南界墟,也许因为它处在信宜南部边界上,与⾼州交界,成为信宜南部和⾼州西北部
的物流集散中⼼,长期不衰。这座庙⽆法证实是否为民国时期位于镇隆墟的关帝庙或⼴福庙,岁⽉变迁,⽼⼈们是否还
有记忆?
现信宜镇隆菜市街关帝庙,照⽚来源于⽹络
信宜县城周边(镇隆)⽤于灌溉⽔稻的⽔车
信宜县城周边(镇隆)两个洗⾐服的妇⼥
信宜县城周边(镇隆)李⽒公祠
信宜县城北部(镇隆)沿着县城北⾯⾛路边的棺材屋
信宜县城北部(镇隆)由于挖掘坟墓造成的⼟地侵蚀
信宜县城北部(镇隆)从⼭上看信宜东江
这个拍摄位置现在应该很好找,熟悉镇隆的朋友是否知道在哪⾥?如今,这⾥⼜变成了什么样?信宜县城(镇隆)带有
⽊轮的⼤⾖锄,车轮后的铁刃清晰可见。
信宜县城(镇隆)农民正使⽤带有⽊轮的⼯具锄⾖
信宜县城(镇隆)北城门城门⾥⾯
北城门为信宜古城原四⼤城门之⼀,建筑风格独具特⾊,美国⼈罗伯特.拉⾥莫尔.彭德尔顿在他的镜头中留下了两张关
于北城门的珍贵影像,这是其中⼀张,这也是唯⼀⼀张反映北城门⼤致样貌的历史照⽚。据资料,民国28年(1939
年)信宜县城城墙全部拆除,只保留北门和南门,城基改建为环城公路。北城门幸免于1939年抗⽇战争期间的拆除,之
后拆毁时间不详。翻阅信宜历史资料,关于北城门的记载可谓寥寥数语,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56)年的北城门,见
证了窦州古城的辉煌与衰落。岁⽉静好,阔别数⼗载,偶遇留存于⿊⽩照⽚中的记忆。
信宜县城(镇隆)北城门城门外⾯
这张照⽚拍于北城门外⾯,青砖古城,消逝于时代的记忆。
信宜县城(镇隆)从北⾯城墙上看李⽒宗祠和鱼塘
信宜镇隆南部前往⾼州的路上河边的⽼⼈
后记:
镇隆,历代州县并治之地,千年的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化,⾄今,仍保留不少的⽂物古迹。翻开这些⽼照⽚,再见
熟悉⽽陌⽣的⽼县城,承载着信宜民国时期的珍贵记忆。当先⼈已作古,当古⽼的墙⾯由于风化⽔蚀⽽斑驳陆离,⽯柱
也已经布满了苔薛,是这些不可多得的影像还原了那个艰苦年代的岁⽉,重塑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原来,我们的先辈是
曾是这样⽣存着。岁⽉变迁,古城已渐渐褪去了昔⽇的风韵,⾛进⼋坊村,⽼城门已⽆原汁原味。由于种种原因,拆剩
留下的,给我们的历史还有多少?断壁残垣,昔⽇的辉煌已回归简朴,新旧建筑掺杂其中,古城已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令⼈惋惜,唯有书院群和学宫见证着这⾥曾经的辉煌。
回⾸的⼀瞬间,定会有些许感悟,来去如风,或许谁也⽆法挽留这尘世匆匆的过往。⼀个时代的记忆,向罗伯特.拉⾥莫
尔.彭德尔顿先⽣致谢。
.
.................................................................................................................................................................................................................
.................................................................................................................................................................................................................
.................................................................................................................................................................................................................
................................................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3:5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600558226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信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信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