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原涉)
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秘方、验方
治疗毒蛇咬伤,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流行于民间的秘方、验方也很多,现辑录一些,供读者参考:
[方一]吴茱萸、威灵仙、五灵脂、川连、川军、连翘、细辛、白芷、枳壳,浙贝、甘草、川芎、雄黄(冲服)各9克,芦根12克,川足3条(去头足),水煎,冲酒或米醋50~100毫升,分1~2次服;以后加白菊花、甘草各9克,水煎,冲白糖100克,连服数剂。
[方二]川芎、白芷、川军、赤芍、蝉衣各9克,蜈蚣3条,了刁竹(徐长卿)15~30克,随症可加入银花、川连,黄柏、黄芩、花粉、连翘、蒲公英、地丁。出血可加白芨、藕节炭、棕榈炭。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数剂。
[方三]青木香10~25克,龙胆草、半边莲、黄连、白芷、麦冬、黄芩各15~30克,生大黄,甲珠各10~40克,僵蚕9~12克,苦瓜莲(可用花粉代)10~25克,仙茅、徐长卿各10~20克,虎杖20~4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方四]青木香、黄柏、黄芩、大黄、连翘、银花、防风、赤芍各10克,龙胆草30克,天花粉、黄连各15克,白芷、麦冬各12克,煎水服,每天1剂。
[方五]旱烟油(烟管内的油)6~10克,水冲服,并外擦伤处。
[方六]雄黄、白矾各3克,白芷10克,共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成人服3克,小孩服1。5克,温开水送服,并可用药粉水调匀围敷伤口。
[方七]田基黄、天芥菜、黄花臭草、白背大青ur各5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连用5天
[方八]水芙蓉、独脚莲、地骨针、乌桕各10克,七叶一枝花、半边莲、节节花、七里香各15克,细种牛奶树根12克,将以上药切碎浸于500毫升50度白酒中,泡一个月后即可使用,每次服50-100毫升。
[方九]七枝莲、八角莲各50克,细辛3~5克,将上药研为末,每次用10~15克冲酒服。若被眼镜蛇咬伤,除用上药内服外,外用节节花全草,捣烂后外敷伤口周围(留伤口不敷),或敷百会穴;若被竹叶青咬伤,除内服上药外,用水瓜叶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留出伤口)。如无水瓜叶者,则用四茵磨(即山豆角)或大黄药叶或八脸风(巴蕉风)代之;若被银环蛇咬伤,除内服上药外,还加用小田基黄适量,水煎内服,外用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方十]细辛、白芷、灵仙、灵脂、吴萸、雄黄各10克,蛇总管、七叶一枝花各15克,蜈蚣3条,共研为细末,每次服上药15克,以白酒冲服。
[方十一]木芙蓉嫩叶、三叶半夏、洗手水果叶、五色花,各取鲜草适量,捣烂擦伤口周围,从近心端擦至远心端。
[方十二]金果榄、半边莲、了刁竹各适量鲜品捣烂敷伤口,
留部分水煎服。对治疗眼镜蛇咬伤有特效。
常用中草药
(一)香茶菜PlectranthumamethystoidesBenth(唇形科)
[别名]蛇总管、小叶蛇总管、蛇通管、铁生姜等。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方形,全株被柔毛,基部木质化,常具有生姜状的木质化块根,故又名铁生姜,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柔毛。秋季开花,花淡紫色,唇形,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果实呈倒广卵形,褐灰色(图6-4)。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长于山坡、山谷湿润而向阳的地方。 [采集加工] 茎叶可供药用。在广西等地主要用茎叶,夏秋采集。
[一般功效] 味淡,性平。利湿解毒,活血祛瘀。内服常用15克至60克。
[临床应用] 内服单味60-90克,水煎服,或配徐长卿60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二)飞来鹤CgnanchumauriculatamRoyle(萝摩科)
[别名]野番薯、白首乌、耳叶皮消、万世竹。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木植物。长可达2-3米,折断有乳汁,地下有肥圆柱形的块根,表面黑褐色,内皮黄白色,叶对生,广卵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为深心脏形,两侧呈目状下延或内湾,全缘或带微波状。秋末开花,花黄白色,花序生在叶腋,果呈长角状,内含多数具银白色绒毛的种子(图6-6)。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路旁、山溪边。
[采集加工] 根供药用,春末至冬初均可采集,洗净晒干。
[一般功效] 叶甘,性平,强身健胃,消肿止痛。内服常用10-15克。
[临床应用]外用,单味(或配生南星)研粉,用醋调涂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配花粉、防己,青木香各等量,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三)半边莲LobqnliachinnsisLour(桔梗科)
[别名]蛇利草、蛇舌草、半边花、细末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就地蔓延,节间生根,上生纤细茎,茎高10厘米左右,叶互生,无柄,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齿。夏秋开花,淡红色,生于叶腋,从半冠管的一边延至茎部,5个花瓣都偏向一侧,像开了一束的莲花,故名"半边莲"(图6-6)。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在田边,溪沟边潮湿的地方。
[采集加工] 全草供药用,采鲜品或开花时采,采时洗净,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味淡,性平。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内服常用15-30克。|v
[临床应用] 外用: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急救时,可取鲜草捣烂,榨汁内
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各地常配决明子等量水煎服,或配夏枯草9克、细辛3克、蜈蚣3条、全蝎3只,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四)田基黄HyperiumjaponicumThunb(金丝桃科)
[别名]地耳草、七寸金、七层塔。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木,高10-30厘米左右,茎细,稍为四棱形,上部成对分,叶小,叶片卵形,对生而抱茎,叶面绿色有透明的小点。夏季开黄色小花,成聚伞花序,生于茎的顶端(图6-7)。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田间或路旁阳光充足的地方。
[采集加工] 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 味微苦,性平。消肿散瘀,清热解毒,内服常用量9-15克。
[临床应用] 外用:单味或配半边莲,捣烂,外敷伤口的周围。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广西民间配半边莲1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五)瓜子金P0lygalajaponicaHoutt(远志科)
[别名]竹叶地丁、日本远志、金锁匙、神砂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10-20厘米,根圆柱形。茎多分枝,茎部木质化,有短伏毛。叶互生,带革质,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圆或楔形,绿色或绿紫色。夏季开紫或淡紫色花,成短紫状花序。蒴果扁平卵圆形,为2片大形萼片所包住(图6-8)。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及西南、东北、华北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在低山坡、路旁或荒野草丛中。
[采集加工]根或全草供药用。春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1味辛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内服常用量为9-30克。
[临床应用]外用.茎草研粉末,醋或茶水调匀涂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研粉服或用鲜全草捣烂,冲开水适量取汁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民间以本药15克、仙茅15克,水煎冲酒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六)徐长卿Pycnostelmapaniculatum(Bunge)k、schum(萝摩科)
[别名]了刁竹、逍遥竹、千层竹、英雄草、蛇利草、瑶山竹、一枝香。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很少有分枝,有节,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根呈须状。细长粉质,尝之有辛辣感。嗅嗅甚芳香。叶对生,细长,长9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夏秋枝顶处开紫色小花。结两个羊角形小果,内藏多角形,顶端长毛的种子(图6-9)。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于高山干旱的草地上。
[采集加工]根或茎叶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
味辛,性温。解毒消肿,祛风止痛。内服常用9-15克。
[临床
应用]外用:单味水煎取汁用纱布浸湿外敷患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浙江配生山楂250克,水煎服,治疗蝮蛇咬伤。
(七)鬼针草BidensPiLOSaL(菊科)
[别名]婆婆针、盲肠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左右,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幼茎及茎节处被短绵毛。叶在茎的中部和下部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边缘有尖齿;上部的叶互生,较少羽状分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黄色,边缘一层舌状花,中央有多数管状花,直径6-10毫米,茎长梗,果实椭圆形,具3-4棱,顶端有针状,绒毛3-4枚,易粘附它物,故名鬼针草或婆婆针(图6-10)。
[生长环境]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路边、田间,宅旁、旷野。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切断晒干备用,或现采鲜用。
[一般功效]味甘微苦,性平。清热解毒,散瘀活血。内服常用量9-90克。
[临床应用]外用: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内服:鲜的茎叶捣烂取汁服,每次2-3匙,每天2-3次,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上海、浙江等地配半边莲30克,金银花、野菊花、防已、青木香各9克,生甘草4克,水煎服,治疗蝮蛇等蛇咬伤。
(八)鱼腥草HouttuymincordataThunb(三白草科)
[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鱼腥味,高10-30厘米,有节,叶互生,心形,背面有时为紫色,托叶基部抱茎。夏季开花,黄白色,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下有白色的苞片4枚,好像花瓣,果实卵圆形,熟后开裂(图6-11)。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的低地。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季采集,连根拔起全草,去泥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一般功效1味辛、性凉。清热解毒,内服常用量9-60克。
[临床应用]鲜药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或煮汤煎洗患处,或配其它草药同用,如常配野菊花、蒲公英、大蓟根各60克煎服,治疗蝮蛇、青竹蛇、烙铁头等毒蛇咬伤。
(九)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薯颠科)
[别名]黄药子、金钱吊蛤蟆、野人头。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茎或梨形根茎,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叶互生,心状卵形或广卵圆形,有弧状叶脉7-9条,叶腋间常生有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夏秋开花,雌雄异株,花黄白色,成穗状花序生于叶腋,蒴果具有三棱翅(图6--12)。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区或半山区常生长在阴湿的山谷溪边。
[采集加工]块茎或株芽供药用。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一般功效]味苦
、性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内服常用量9-15克。
[临床应用]外用:鲜品单味或配鲜鱼腥草共捣烂,外敷伤口周围,也可取其叶腋生的珠芽(民间称蛇药子)用醋磨汁,涂擦肿胀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江西民间以本品60克配八角莲、七叶一枝花、飞来鹤各60克,仙茅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天4-6次,治疗五步蛇咬伤。
(十)绶草SpiranthesaustraLis(RBroun)Limdl(兰科)
[别名]盘龙参、米洋参、龙抱柱。
[形态特征]多年生长草本植物。高5-10厘米,根茎短,有肉质粗肥的纺锤状根簇生,叶基出丛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春季开淡紫色小花,生于茎顶成螺旋转的穗状花序,蒴果椭圆形,有细毛(图6--13)
[生长环境1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长在山脚草地,田岸边。
[采集加工]全草或根供药用,春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一般功效]味甘,性微温补气助阳,解蛇毒,内服常用量5-15克。
[临床应用]外用:全草或根捣烂,敷于伤口。内服:单味煎水或研粉服,也可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江西民间配仙茅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十一)山梗菜LobeliassilifoliaLamb(桔梗科)
[别名]大种半边莲。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余,地下根茎斜生,具多数须根,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钝,长8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夏秋开花,花紫蓝色,二唇形花序顶生,蒴果球形,熟时深褐色(图6-14)。
[生长环境]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谷、溪旁沼泽等阴湿地方。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味甘淡,性微寒,解毒消肿,内服常用量15-30克。$
[临床应用]外用:鲜药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药同用。如福建等地常配鬼针草等量研粉,每服1.5-3克,每天3-6次,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十二)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eSm(百合科)
[别名]蚤休、草河车、金盘托荔枝、金线垂楼、独立一枝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长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地下茎根横卧,肥大,表面粗糙有节,节上有圆形疤痕,横切面白色粉质。叶轮生,通常9-11片,也有7片,小叶纸质,长椭圆形,夏秋茎顶抽花梗,顶生黄色花一朵,常有轮生的叶状花被7片,故名"七叶一枝花"(图6--15)。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谷,溪边,丛林下有腐植质的地方。
[采集加工]根茎供药用,秋季和初春采集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味苦性凉。有微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内服常用3一15克。
[临床应用]外用:根茎用醋磨汁,涂擦肿胀
处,或用酒精浸出液外擦。内服:用单味研粉末,每次服3克,每天2-3次。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常配半边莲30克,蒲公英、大蓟根、金银花、虎杖根各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十三)八角莲Dysosmapleianthum(Hance)woods(小蘖科)
[别名]山荷叶;八角金盘。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高15-30厘米,块茎肥大,常常几个相连,质坚硬。茎直立,上生叶2片,基部有1片茎生叶;叶大圆形,径可达30厘米左右,有4-9裂缺,盾状,叶生于柄上,脉自中心射出。夏春季在茎生叶的交叉处开深红色花,成下垂的伞形花序,浆果球形(图6-16)。
[生长环境]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生于阴湿的林下。
[采集加工]块茎供药用,全年可采,洗净去须根,晒干备用。
[一般功效]味微苦,性凉,有微毒,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内服常用6-10克。
[临床应用]外用:鲜块茎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粉末,加醋调涂伤口周围,伤口溃烂时,配鹅掌金星、蜈蚣、冰片、雄黄各等量,研细末撒于创面。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配七叶一枝花各6克,水煎冲酒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十四)望江南CassiaoccidentalisL(豆科)
[别名]野扁豆、羊角豆、望江南决明。
[形态特征]为一年生亚灌木草本植物。偶数羽状复叶,呈卵状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有恶臭味,叶干后呈黑色,夏季开黄花,成短总状花序,果为荚圆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坡、村过、路旁、河边或荒地上。
[采集加工]全草或种子均可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切段后晒干备用,也可生用。
[一般功效]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叶捣烂外敷伤口。内服:鲜草10-30克水煎服;或用鲜茎叶捣汁取2-3调羹开水冲服,每天2-3次。
(十五)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L(菊科)
[别名]野芥菜、野汁菊、臭花娘子、野烟等。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臭味,叶面多皱缩,似小烟叶,故名野烟。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几乎无柄。秋季开黄色小花,腋生头状花序,花开时下垂(图6-18)。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坡或平地路旁。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春夏两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均可。
[一般功效]味苦辛、性平。具清热利湿、行气解毒之效。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每天换药l一2次。内服:鲜草捣烂绞汁服,每次1调羹(约15毫升),每日2-3次;或将于品30-60克,水煎服,每天2剂,分2-3次服。
(十六)木芙蓉Hibiscusmut
abihsL(锦葵科)
[别名]芙蓉花。
[形态特征]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多分支、叶大如掌状,互生。秋季开大形五瓣或重瓣的淡红色花,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状(图6--19)。
[生长环境]常栽植于庭圆,寺院或河堤上。
[采集加工]叶和花均可作药用。鲜用或晒干均可,秋末初冬采集。
[一般功效]性平,味微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叶洗净,加入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口,每天换药2-3次;或将鲜叶或花泡于盐卤中备用,用时取出捣烂外敷,每天换药2-3次。不能内服。
(十七)野荞麦Fagopyrumcymosum(Trev)Meisn(蓼科)
[别名]天荞麦、金锁银开、荞麦三七、天花麦、花麦肾等。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横行的根茎和块根。茎绿色或紫色,中空。叶互生,卵圆三角形或扁阔三角形,边缘呈波浪状,下面的叶有长柄。花序上开白色小花。外形与家种荞麦相似(图6--20)。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旷野路边,溪边及阴湿瘠薄的山地。
[采集加工]块根可作药用。四季可采集。
[一般功效]性甘、涩、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湿之功效。
[临床应用]外用:取块根,用米醋磨出汁,涂于肿胀的蛇伤伤口周围,每天数次。内服:将干品15-30克,水煎服或隔水炖汁服。亦可取9克加入其它草药共煎水服。
(十八)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跖鸭草科)
[别名]蓝花草、野靛青,萤火虫草、竹叶青、鸭脚青等。
[形态特征]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下部匍匐地面,上部直立,节上生根,叶片像竹叶花呈蓝紫色(图6--21)。
[生长环境]常生长于山坡路旁,溪边阴湿处或路旁湿地。
[采集加工]全草均可作药用。鲜用效果较佳,春、夏、秋均可采集。
[一般功效]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之功效。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每天换药2次。内服:鲜草60-120克,水煎服,每天1剂,或用鲜草洗净捣烂取汁,每次120-150毫升,开水送服,每天2-3次。
(十九)苦参菜PimpinelladiversifoliaDC(伞形科)
[别名]百路通、八月白、羊腥草、辣根草等。
[形态特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50-130厘米,全株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叶呈心脏形,或卵圆形,中上部叶三出分裂,根圆柱形,有强烈的山羊腥气味,故名羊腥草。秋季开白色小花(图6-22)。
[生长环境]常长在阴湿的山坡、略边、灌木丛中或水沟边。
[采集加工]全草及根均可作药用。秋季采收全草备用;春、夏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
[一般功
效]性辛味苦、微温。具有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之功。
[临床应用]外用:将全草洗净晾干后捣烂,外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每天换药l一2次。
(二十)羊乳CodonopsislanceolataBenthetHook(枯梗科)
[别名]山海螺、四叶参、蔓参等。
[形态特征]为桔梗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全株含乳汁,具有特殊臭味。叶大多是四叶对生,秋季开钟状花,外面绿白色,内面深紫色。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山地灌木林下较阴的地方。
[采集加工]块根作药用。初春抽芽时采集,埋在沙里,放在阴湿的地方,备用。
[一般功效]性味甘、平、且有滋补强壮,消肿解毒之功效。[临床应用]内服:鲜块根30-60克(干块根用量减半)水煎服。或与其它解毒蛇药配伍应用。
1、怎样治疗风毒型蛇伤?
海蛇、银环蛇、金环蛇等均属风毒型蛇类(神精毒),咬伤后都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均以风毒症为主。
治疗原则:祛风止痉,疏风解毒。
常用处方:半边莲30克,野菊花、龙胆草、制南星、川贝、香白芷、全蝎、防风、白附子各10克,徐长卿后下、青木香各12克,蝉衣、蜈蚣个6克,生大黄2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若风毒肆扰,出现动风之重症,即抽搐频繁,可重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材。
2、怎样治疗风火毒型蛇伤?
蝮蛇、眼镜王蛇、眼镜蛇等均属风火毒型蛇类(混合毒),咬伤后具有风、火二邪致病的特性。均兼有风火毒症,或以风毒症为主,或以火毒症为重。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熄风定惊,凉血止血。
常用处方:半边莲、白茅根、生地各30克,黄岑、黄连、黄柏、丹皮、全蝎、川贝各10克,青木香、生大黄各20克,许长卿后下15克,夏枯草12克,蜈蚣3克。亦是水煎服,每日2~3次。
若火毒偏盛加栀子、知母。风毒偏盛重加全蝎、蜈蚣。
3、怎样治疗火毒型蛇伤?
五步蛇、蝰蛇、烙铁头、竹叶青等均属火毒型蛇类(血循毒),咬伤后都具有火邪致病的特征,均以火毒症为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常用处方:半边莲、生地各3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黄岑各15克,焦栀、川贝、川柏、丹皮、白芷各10克,生大黄20克,犀角1克(磨粉冲服)或水牛角6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3次。
若火毒积盛,出血不止者重加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