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总汇(扎、糊、绘)
扎
一、选材: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现代开始用木
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二、劈竹、削竹(省略)
三、弯竹: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
状态下冷却便可定型。利用竹材的这个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种弯曲复杂的零件来。中国
风筝的玲珑精巧也和使用这种可以任意弯曲的竹材有关。
1.热源:可使用各种热源加工竹材,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后者可
调节火焰的大小·又有玻璃罩集热,所以更好使用。弯大竹要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加热。
现在弯较小的竹条使用焊接用的电烙铁,效果很好。因为它没有明火只辐射热,同时竹
条可以靠在它上面弯曲,比在火焰上悬空弯曲要容易得多。
2.弯曲方法:
(1)预热:在热源上把竹条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预热不能过急,要设法使竹条的
内部也被加热,而外部不能烧焦,这就要不停地转动竹条,并来回移动,使其各部逐步
加温。这过程视竹条的粗细而定,一般细条时间短,粗条就长一些。
(2)弯曲:预热到一定温度后,竹条变软,便可弯曲。但弯曲要适度,过急则会弯断,
使零件报废,过慢竹条冷却则弯不到家。因此要掌握好时机,稳准地弯曲,最好一次成
功。在电烙铁上弯曲时可一段段地进行,最后弯成一个较大的弧形,小弧形则一弯而成。
竹皮向外弯曲容易,竹皮向内弯曲困难。
(3)定型:弯曲后可把竹条放入冷水,使其冷却定型。定型后可能有少许回弹,因此在
弯曲时,可比图纸需要的弯度更大一点,回弹后正好合适。
四、连接: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
连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绑扎,其实除“扎”之外,
还有扣楔、活头、插接等。
1.绑扎:
绑扎的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传统的中国风筝精细的用线。成批生
产的用麻皮和纸边或绢条(糊风筝裁下来的边条)绑扎。现代的大中型中国风筝在接口
涂胶后,用带胶的无纺布条绑扎,强度很大。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很多,各种各样都
有,归纳起来不外乎垂直、平行和倾斜三种连接方式。
(1)垂直连接:可分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种。交叉接简单,但强度不大,
而且骨架不平。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绑线法。卡接时要有一根条劈开,卡在另一恨条上,
强度不如搭接,但比交叉连接骨架平些。搭接时要有一根条弯曲90度,但强度大,骨架
平,可用平行绑线法。
(2)平行连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两种。两根相接竹条互切斜口,对在一起再绑
扎叫斜口接。这样既平整又美观,但斜口的长度要在竹条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够的
强度。搭口接既简单,强度又大,但两条有一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3)倾斜连接:倾
斜连接与垂直连接类似。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乃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
2.扣楔:这是天津风筝所常用的一种传统连接方法。这是一种在纵向骨架上的打孔,
而横向骨架穿孔联接的方法。这和连接用在制作旋转体的风筝部件很有效,如鸟、虫的
肚子、花篮、灯笼等。
3.活头:为了折叠的部分,要作成活动的接头,叫做“活头”。在中国风筝里最常
用的是套锁活头。它的构造是两条搭接,中间以一横轴相连,两端各有一金属环套。环
套松开,两条可折;环套套紧两条的接头两端,则两根竹条便成一根张开的竹条一样。
4.插接:风筝上有一些可拆装的零件,需要插接。最常用的传统方法是套管插接,
小型风筝用苇管,中型风筝用竹管,大型风筝要用专门制作的套管连接。制作插管时要
考虑到插紧后的摩擦力和抗弯曲力,所以插管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不能太短。
糊
糊之前
1.取形:风筝上平面部分取形容易,只要把蒙面材料铺在风筝图纸上绘下外形来就完了。
但在风筝上有很多曲面,如沙燕的翅膀,就是一个复杂曲面,取形时必须先用一张纸放
在沙燕翅膀的骨架上比好,并沿边缘剪下来,然后再按纸样绘在蒙面材料上。
2.留边:下料时必须略大于纸样的边缘,而且要比糊蒙面时所用的卷边稍大一些。
3.纹理:不论是纸还是纺织品,大都有自己的纹理方向,下料时一定要考虑纹理,务必
使风筝左右的纹理对称,而且尽量避免使用倾斜的纹理。
糊过程中
1.涂胶:糊纸前,往往先把胶涂在骨架上。糊纸、绢时,目前最好的胶是乳胶(聚醋酸
乙烯乳液),而胶的浓度要看所糊材料而定,原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强
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涂
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里不要积留很多胶水,
这会使蒙面不平整。
2.蒙面: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确地放在骨架上,尽量少移动。否则会把胶擦掉。
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向,绝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
引起风筝的扭曲变形,严重影响飞行。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
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边。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紧不均的现象。
四、边缘处理:在把蒙面粘在骨架上以后,边缘的处理是糊风筝这道工序中的一个重要
步骤。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切边:当风筝不大,而蒙面与风筝骨架的胶合强度很大时,可直接用刀子把剩余的边
缘切掉,叫“切边”。
2.卷边:当需要增大强度,则把多余的边缘剪下一部分,留一部分涂胶后卷过来,叫“卷
边”
3.缝边:当需要更大的强度时,卷边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缝上,叫“缝边”。
4.粘边:当用塑料薄膜蒙面时,它与骨架的粘合强度往往不够用,而又不宜缝合时,就
要用把多余的边缘卷过来再粘合的方法,叫“粘边”。
5、校正:在蒙面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查风筝骨架的正确位置,发现有扭曲,不对称等情
况要随时校正,否则等整个风筝糊完以后再发现问题就不易校正了。
绘
描线:准备好有底色或无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绘画了。画前先要在白纸上
用墨线绘好1/1的“大样”,各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备好的蒙面材
料铺在“大样”上,用毛笔勾出全部线条来,根据图案的要求,有黑边的全用墨线勾出,
大黑面用墨染好,个别图案是白边或色边的用白粉或颜色勾出。对于描线的要求是:准
确,均匀,流畅,对称。
染色:指着色。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
色部分用笔上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凡较大面积地着色,尽量多选用透明水色,
小面积着色可用不透明的颜色。如在特殊情况下,要大面积地着不透明颜色时,一定不
可上得太浓,太厚,否则会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缩,使整个蒙面无法使用。
修饰:指染完色以后的修饰和勾勒方法与绘画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糊与绘的先后
最后要提及的是“糊”与“绘”的先后问题。绘制中国风筝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先糊后绘:
这是民间艺人的传统做法之一。他们先用白纸糊在风筝骨架上,然后用调过胶的锅
烟,直接往风筝上绘画黑色的部分。图谱都是在他们头脑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
待黑色干后,再用色笔在适当的地方涂色。最后适当地修饰一下,风筝便绘好了。这种
绘制像绘制民间粗瓷上的花纹一样,要有熟练的技巧。绘制出来的纹样滞洒奔放,是中
国民间风筝的精品,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后填色:
为了便于大批生产,中国风筝艺人把风筝的绘制方法与民间木板年画的制作相结合,
形成了这种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条纹,再糊在风筝骨架上,最后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几条最
见笔锋的线条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大批生产的民间风筝上。如天津杨柳青、山
东柏家埠的风筝都是这样绘制的。
3.先绘后糊:
这是单件生产,制作精细的风筝可用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的风筝爱好者和国内生产
风筝的厂家,大都使用这种方法绘制风筝。绘制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风筝蒙面的展开图,并把设计好的纹祥用墨线画在上面。
(2)裁好蒙面纸(或绢等),放在展开图上,用铅笔把纹样勾描下来
(3)根据纹样和颜色,分先后在蒙面纸上涂色,勾线和精绘。颜色干后,用熨斗熨
平。
(4)把蒙面纸仔细地蒙在风筝骨架上。这里要特别注意接口部分的纹样,要拼准、
对齐。
(5)最后修饰。
具体制作各类风筝,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对称
不论扎制哪种风筝,均要求两侧必须对称。所谓对称,即风筝的两侧在形状、
重量及软硬度均应一致。否则,风筝不能起飞或飞起来也会栽头。
2、体轻
实践证明,同样的风筝体轻者二级风即可放飞,反之则不能。其次,蒙面尽量
用轻而细密的面料。彩绘用轻而透明的颜料,如品色、国画色,水彩,尽量少
用粗重的广告色。
3、风道
除了上述两点,重点的是风筝的两侧要有风道。所谓风道在风筝的两侧,各有
一凹陷呈槽状结构,此结构可将吹向风筝的风,分流两侧灌出,如此形成左右
两条风柱。如果风柱相等,他能夹制风筝不得左右摆动。对风筝起稳定作用。
4、提线或脚线
风筝不爬高或扎头,调节提线即可解决,风拴提线的重要,风筝种类多种多样,
提线有的只拴一根,多则拴十根,甚至一百根,一般常见2-3根,不论提线多
少,总的拴法是,上提线要短于下提线,与其风筝面间的夹角一般为85到120
度。其目的是使风筝有迎角,易起飞。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84607224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做风筝的步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做风筝的步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