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完整版)家校共育理念
家校共育的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
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
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
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
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
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involvement”
(家长参与)等。
在儿童入学之前,几乎所有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
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
学校,交给了教师,甚至交给了社会。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没用
的,是无法挽回的。
国外对于家校共育的研究进行的很早,而我国在九十年代开
始认识这个问题。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
合的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
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
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
2/6
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
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
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
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
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
育的巨大作用。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
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尤其重视家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功
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
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
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
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
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
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
意识做出了贡献。”
实际上家校共育的活动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
大卫·威廉姆斯(DavidWilliams)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
演不同的角色,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
会制定学校规章等。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
(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y)则把参与学
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3/6
首先是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
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
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
作用不会受到别人的威胁。这类参与的具体方式有家长会议、家
长小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
个别家长约见等。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
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
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接着是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
自愿参与的活动范围很广,自愿参与者也不仅仅限于在校学生的
家长,可以是其他一些与学校没有家庭联系却具有教育意义的典
型人物。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的家长,关注的已不仅只是他自己
孩子的教育,学校整体教育事务也已成了他关注的一个部分。但
是,以这种身份进行的参与活动对家庭和学校都有较高的要求。
家长须有较高
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甚至是某方面的专家,要有更积极的参
与欲望;教师或其他专职人员须有较强的组织才能和合作技能。
除此之外还有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应参与学校教
育决策的全部环节,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美国学
者赫斯(K·D·Hess)认为,家长参与决策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人们对
没有参与制定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其次,整理信息、
4/6
决策、推行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家长、学校相互学习,
有益于改进管理技能;再次,家长最了解其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
也一般最了解孩子的个人情况,因此,必须干预其孩子教育过程
的规划。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可以不仅限于某个学校,其范围可以
扩大到地方、甚至国家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影响整个教育体制的
管理和运行。
然而对合作活动中家长角色的一种新的观点是把家长视为
学校教育者的伙伴。这意味着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学校
具有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隆巴那认为,要建立伙伴关系就必须
认识到家长有能力向学校提供帮助,认识到家校之间信息的交
流和相互支持是一种共同受益的过程。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
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其理想的目的。
对于家校共育的实践,早在九十年代就有了报道。盱眙二中
借鉴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营中签订“共包合同”的措施,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不协调,学生表现又极差的家长签订“共包合同”。使家
校教育的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虽然实践的时间很久,但在我国现阶段,家校合作还处于探
索和初级阶段。从有关调查可见,我国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
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
任、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缺乏信息沟通和
交流的现状。此外,我国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
5/6
如,教育管理权力集权化,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等。
再有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的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进
行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而家长教育意识不强带来的结果也是有着不少现实例子。我
本人班上有位非常调皮的同学,时常中午不回家看其他同学玩游
戏,学习态度也很不认真。后来发现家长也并没有很好的教育意
识,很多需要家长签字的作业,家长看都不看只是随便签了。这
样放纵无所谓的态度,让学生也没有了学习的良好习惯。
还有一类问题是这样的,很多家长也很想参与到孩子的教育
之中,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在家庭英语教育过程中,很多
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非常迫切的,这种迫切类似于“揠苗助长”,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则不太
关心,这种病态式、一蹴而就式家庭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
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家长热衷于参考书购买热,热衷于大量额外
作业的布置,热衷于家教的聘请,热衷于替学生报各种补习班等,
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家庭教学模块中,家长是学生学
习的督促者,在学校教育模块中,老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学生是
学习的主导者,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式的学习。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体系的健全是
非常必要的,从而配合好学校教学的步伐,进行良好的家校协同
6/6
教育环境的营造,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性,该模块的
开展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家校教育平台体
系的健全,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首先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继续巩固学校
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进行持续教育,家长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
环境。这就需要家长多向学校以
及教师交流教育的方法手段,甚至是开办家长学校,有时也
是必要的。而且,相对与学校,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深入许多的,
能完全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辅助。这是学校教育难以做到的方
面。
基于这些,可以看出家校共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家
校共育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
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可
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
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
一致。最后家校共育关系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
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
完整。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2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843292243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长教育理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长教育理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