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制作风筝

更新时间:2023-03-12 09:21:38 阅读: 评论:0

金资-代收款协议

制作风筝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一条狗的故事)

风筝的制作方法

“扎”艺

一、选材

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

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竹材的特点是:质轻,纤维直而密(皮部),因此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可以劈成各

种规格的条,加工方便。可以热弯曲,定型后不易变形。缺点是刚性不如木材。竹属禾本科

竹亚科植物,我国竹种很多,有22属200余种,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1.竹种的选择:

(1)毛竹(楠竹)

主要产地: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

主要特征:是我国分布最广,产量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粗大端直,杆高达20多米,

径达16厘米或更粗,竹壁厚在0.5~1.5厘米之间,节间长40厘米,材质坚硬,强而韧,

劈蔑性能良好,是制作各类风筝的良好材料。也是我国制作风筝的重要材料。

(2)桂竹(五月季竹、寿黄竹、小麦竹)

主要产地:长江流域各省、河北、河南、四川等地。

主要特性:杆高达15米,径可达14~16厘米,中部节最长达40厘米,竹“杆粗大,竹材坚

硬,蔑性也好,是制作风筝主要受力部分的良好材料。

(3)水竹(烟竹)

主要产地:长江流域以南广为分布。

主要特性:竹杆高5~10米,径4~6厘米,节问长”20~40厘米,竹型中等偏薄,竹杆端

直,质地坚韧,力学性能好,劈蔑性好,是制作小风筝或大风筝细部骨架的良好材料。

(4)慈竹(甜慈竹)

主要产地:长江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主要特性:竹杆高5~10米,径4~8厘米,节长可达60厘米,竹壁薄,竹质柔软,力学强

度较差,但材质较轻,利用这种竹材所劈成的条(不刮肉),可制作中型风筝上的直杆。不

但具有一定的刚性,重量还比其他竹材轻。

此外,还有檬竹、甜竹、石竹、黄若竹、箭竹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选材时,除品种之外,还有对某一确定了的品种如何选择使用时间和部位的问题。

2:竹材的选择:

(1)纵向地看一根成年的竹杆,可大体上分成根部、中部和梢部。根部节密须多形不整,

不可使用。梢部明显地变细,枝多也不可用。只可选用中段节长,粗

细变化很小的那一段。

(2)横断开一竹,观其端面,最外部是竹皮,皮内纤维组织密集的部分是竹青,竹青内部

组织疏松的部分是竹黄,制作风筝一般只使用竹青和竹皮部分,竹黄要削去。但削去多少要

看具体情况而定(图6一1)。

(3)刚刚采下的新竹水分多,易弯曲变形,要放置阴凉处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后才能用。放

置了数年,水分很少的竹子脆而坚硬,不易弯曲,一般情况下也很少使用。当然,没有长成

年的幼竹和多年在地里都自然裂开的老竹也不能用。

二、劈竹

由于竹的纹理平直,因此可用“劈”的办法加工。

1.什么叫“劈”?它与“切”的不同:

“劈”是指沿竹的自然纹理把它撕开,而不是用刃切开(见图6一2)。

2.劈竹三步(见图6一3):

(1)切口;

(2)劈人;

(3)拨开。

3.劈竹工具:

虽然一般的刀子也可劈小筐,但要劈大竹一定要有专用工具。除传统的厚背劈竹刀之外,我

们可以自制劈刀。找一段厚5毫米以上,宽约50~60毫米的钢板,氏度约200毫米,最好

在一端有个直径约15毫米的孔,如旧的汽车弹簧钢板即可。在砂轮上把板的一、边磨成两

边倾斜45”~60”的斜角,形成刃口,再找一根能插进孔洞的钢棍。长度约300毫米,这个

劈竹工具就做好了。它可以轻易地劈开任何直径小于16O毫米的大竹使用方法(见图6一4)。

4.竹材的准备:

一般要把采下的圆竹进行初加工,制备出竹板待用。其步骤如下:

(1)去掉竹根和竹梢。

(2)截成约1~1.5米的圆竹段。

(3)把圆竹段劈成8块宽度大约相同的竹板。

(4)把竹板每10块一捆,整齐地捆好风干待用。

三、削竹

削是劈后的精加工,是用刀刃在削刮竹材,使它加工成我Tri制作各种风筝零件所需要的各

种不同宽度、厚度和斜度的竹条。传统多用“抽削”的方法,即操作者坐着,在腿上铺块厚布,

左手拿竹材,竹皮向下,右手横向持刀,刀刃压在竹肉上,稍向下倾,用左手用力把竹板向

后抽出,竹肉即被削掉一层。适当调整刀刃与竹板的角度和压力,便可改变削掉竹肉的厚度。

现在加工风筝不愿弄坏衣服,更喜欢在工作台上工作,因此使用木工刨子刨削竹板,成了大

家常用的方法。这种削竹法容易掌握,加工精度也比较高,建议大家采用。除上述削法外,

还有用木挫挫削如挫竹节),用刀刃刮削(最后的精修用)。

四、弯竹

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状态下冷却便可

定型。利用竹材的这个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种弯曲复杂的零件来。中国风筝的玲珑精巧也和

使用这种可以任意弯曲的竹材有关。

1.热源:

可使用各种热源加工竹材,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后者可调节火焰的大

小·又有玻璃罩集热,所以更好使用。弯大竹要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加热。现在弯较小的竹条

使用焊接用的电烙铁,效果很好。因为它没有明火只辐射热,同时竹条可以靠在它上面弯曲,

比在火焰上悬空弯曲要容易得多。

2.弯曲方法。

(1)预热:在热源上把竹条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预热不能过急,要设法使竹条的内

部也被加热,而外部不能烧焦,这就要不停地转动竹条,并来回移动,使其各部逐步加温。

这过程视竹条的粗细而定,一般细条时间短,粗条就长一些。

(2)弯曲:预热到一定温度后,竹条变软,便可弯曲。但弯曲要适度,过急则会弯断,使

零件报废,过慢竹条冷却则弯不到家。因此要掌握好时机,稳准地弯曲,最好一次成功。在

电烙铁上弯曲时可一段段地进行,最后弯成一个较大的弧形,小弧形则一弯而成。竹皮向外

弯曲容易,竹皮向内弯曲困难。

(3)定型:弯曲后可把竹条放入冷水,使其冷却定型。定型后可能有少许回弹,因此在弯

曲时,可比图纸需要的弯度更大一点,回弹后正好合适。

五、连接

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连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传统中国风

筝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绑扎,所以在“四艺”中把“扎”放在第一位。其实除“扎”之外,还有扣

楔、活头、插接等。

1.绑扎:

绑扎的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传统的中国风筝精细的用线。成批生产的用麻皮

和纸边或绢条(糊风筝裁下来的边条)绑扎。现代的大中型中国风筝在接口涂胶后,用带胶

的无纺布条绑扎,强度很大。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很多,各种各样都有,归纳起来不外乎

垂直、平行和倾斜三种连接方式。

(1)垂直连接:可分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种。交叉接简单,但强度不大,而且骨架

不平。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绑线法。卡接时要有一根条劈开,卡在另一恨条上,强度不如搭接,

但比交叉连接骨架平些。搭接时要有一根条弯曲90度,但强度大,骨架平,可用平行绑线

法。

(2)平行连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两种。两根相接竹条互切斜口,对在一起再绑扎叫斜口

接。这样既平整又美观,但斜口的长度要在竹条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够的强度。搭口接

既简单,强度又大,但两条有一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3)倾斜连接:倾斜连接与垂直连接

类似。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乃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

2.扣楔:

这是天津风筝所常用的一种传统连接方法。这是一种在纵向骨架上的打孔,而横向骨架穿孔

联接的方法。这和连接用在制作旋转体的风筝部件很有效,如鸟、虫的肚子、花篮、灯笼等。

3.活头:

为了折叠的部分,要作成活动的接头,叫做“活头”。在中国风筝里最常用的是套锁活头。它

的构造是两条搭接,中间以一横轴相连,两端各有一金属环套。环套松开,两条可折;环套

套紧两条的接头两端,则两根竹条便成一根张开的竹条一样。

4.插接:

风筝上有一些可拆装的零件,需要插接。最常用的传统方法是套管插接,小型风筝用苇管,

中型风筝用竹管,大型风筝要用专门制作的套管连接。制作插管时要考虑到插紧后的摩擦力

和抗弯曲力,所以插管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不能太短。

“糊”艺

一、选材

传统中国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现代也使用人造纤维纺织品或无纺布,塑料薄膜等多种

新材料。

1.纸材:

糊风筝所用的纸要求纤维长,有韧性,薄而轻,透气量小,着色性好,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

的变形小。传统中国风筝所使用的纸多半为手工制造的长纤维纸,如绵纸、皮纸、宣纸、雅

纸、高丽纸等。现代使用的还有很多机制纸,如温州机制皮纸、美浓纸、考贝纸、油封纸、

电容器绝缘纸等多种。选择用什么纸决定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着色要求等多种

因素,其中以风筝的大小为主。·一般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例如一一些小型风筝

就要使用高强度的皮纸、高丽纸等,而大型风筝所用的纸要由几层裱在一起使用。

2.绢材:

绢是一种很薄的真丝纺织品,重量轻,强度大,有很好的着色性能,是传统中国风筝的常用

蒙面材料,但成本很高,不宜初学者使用。现在有一些夹以人造纤维的比绢更薄的纺织品,

如电力纺(绝缘纺)和洋纺等,它们比绢轻,强度大,透气性也更小。因此,目前制作传统

中国风筝往往用纺代替绢。用纺织品糊风筝大都要经过先期处理,即用胶矾混合液浸湿后晾

干熨平再用。这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小透气性;二是在绘画时容易着色,颜色不会浸洇。此

外,用胶矾处理过的绢也硬挺一些,不像没有处理的柔软。

传统的胶矾配方比例是胶2,矾1,水36。即20克骨胶加10克明矾加360克水,加温溶解

成的液体。但也有些风筝用未用胶矾处理过的“生”绢蒙面。另有其特殊的效果。

3.复合材料:

传统的大风筝常使用复合材料蒙面,即用绵纸或皮纸托婊的绢。这种材料强度大,气密性好,

着色性好,具有纸和绢都无法比拟的性能。

4.新材料:

上述传统中国风筝的蒙面材料有两大缺点:一是没有抗水性,一弄湿后颜色退落,蒙面也损

坏。第二是强度差,经不住大风或高速飞行的考验。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国外的风筝表演会上

放一只传统中国大凤蝶风筝,那天地面风速超过5级,高空风就更大,半小时后收下这只风

筝来,它的翅膀和尾巴都被撕成一条条的,而外国人的尼龙绸风筝安然无事。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我们应考虑应用新材料。这里尼龙绸、锦丝绸、无纺布和塑料膜,都是很好的材料。

它们的气密性好,不怕水,前三种的强度远远大于纸和绢。塑料膜的品种很多,有的极薄,

重量只有绵纸的1/10。但也带来新问题,如着色、胶合都不能用新办法了。这方面的问题

将在后面“糊”、“绘”中讨论。

二、裁剪

裁是指蒙面的下料,就像裁衣服似的。

1.取形:

风筝上平面部分取形容易,只要把蒙面材料铺在风筝图纸上绘下外形来就完了。但在风筝上

有很多曲面,如沙燕的翅膀,就是一个复杂曲面,取形时必须先用一张纸放在沙燕翅膀的骨

架上比好,并沿边缘剪下来,然后再按纸样绘在蒙面材料上。

2.留边:

下料时必须略大于纸样的边缘,而且要比糊蒙面时所用的卷边稍大一些。

3,纹理:

不论是纸还是纺织品,大都有自己的纹理方向,下料时一定要考虑纹理,务必使风筝左右的

纹理对称,而且尽量避免使用倾斜的纹理。

4.省料:

在不影响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如何节约材料是下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糊

如何把蒙面糊在风筝骨架上,是糊艺的关键。

1.涂胶:

糊纸前,往往先把胶涂在骨架上。用什么样的胶,如何涂在骨架上?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糊纸、绢时,目前最好的胶是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而胶的浓度要看所糊材料而定,原

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强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

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要注意一些骨

架的角落里不要积留很多胶水,这会使蒙面不平整。

2.蒙面:

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确地放在骨架上,尽量少移动。否则会把胶擦掉。蒙面在骨架上

要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向,绝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引起风筝的扭曲变

形,严重影响飞行。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

边。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紧不均的现象。

四、边缘处理

在把蒙面粘在骨架上以后,边缘的处理是糊风筝这道工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不同的情

况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切边:

当风筝不大,而蒙面与风筝骨架的胶合强度很大时,可直接用刀子把剩余的边缘切掉,叫“切

边”。

2.卷边:

当需要增大强度,则把多余的边缘剪下一部分,留一部分涂胶后卷过来,叫“卷边”

3.缝边:

当需要更大的强度时,卷边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缝上,叫“缝边”。

4.粘边:

当用塑料薄膜蒙面时,它与骨架的粘合强度往往不够用,而又不宜缝合时,就要用把多余的

边缘卷过来再粘合的方法,叫“粘边”。

5、校正

在蒙面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查风筝骨架的正确位置,发现有扭曲,不对称等情况要随时校正,

否则等整个风筝糊完以后再发现问题就不易校正了。

“绘”艺

一、风筝的美化

美,是自古以来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风筝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飞

以外,人们总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飞中也有一种动态的美。对于不同类型的风筝,美的重

要性也不同。或者说,美的含义也不同。富兰克林用来测雷电的风筝,马可尼用来代替天线

的风筝和韩信用来把张良带上天空吹奏楚歌的风筝等,都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至于它们

的形状:色彩都是次要的。也可以说,在人们的眼里,它们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是最美的。

可操纵的花样风筝,或进行“战斗”的战斗风筝,是用灵巧神奇的飞行来体现它们的美的。至

于造型和色彩是第二位的,或者说是为完成技巧飞行服务的。

1.风筝的轮廓造型:

一个风筝,不论它的图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飞得远了,我们从地面望去,往往

只能看到它的外轮廓的剪影。即使飞得不远,图案和造型都能从地面看清,但这时给人印象

最深的,还是外轮廓的形状。因此,风筝的外轮廓的形状,在风筝的艺术效果里,是十分重

要的一环。

风筝的轮廓造型,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一只老鹰风筝,选择什么样的造型呢?北京的鹰

风筝、天津的鹰风筝、山东潍坊的鹰风筝,形状各不相同。如果以真鹰的形象为标准来衡量,

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因为鹰的品种很多,飞行姿态又千变万化,这就要按风筝制作者各自

不同的审美观点,选择他们认为最美的品种,最美的飞行姿态,来确定他们的鹰风筝的外形。

在处理人物、昆虫、器皿等各种风筝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样的原则:突出它们的特点,表

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例如钟旭拍子、各种蝴蝶、蝉拍子、钟拍子、瓶拍子等风筝,都是在

外形处理上成功的例子。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字形风筝,它们主要靠其外轮廓

形状来表现主题的。放起来,一字高悬天际,艺术效果很好。

(2)利用多变的“软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

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鱼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部

分给风筝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加强了艺术效果。在设计风筝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上的需要。如果在考虑风筝的外轮廓造型时忘记了风筝空气

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会在试飞时造成麻烦:因不平衡或不稳定而不能飞

行,或因强度不够而空中解体,或因重量过大而飞不起来。因此,处理好造型与空气动力和

结构强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也是风筝外形设计需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风筝的构图:

构图和外轮廓造型一样,对风筝的艺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风筝的外轮廓造型

往往是和构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统一考虑的。这里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将它们分开。

(1)风筝构图的种类。风筝的构图,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写实的:例如鹰、燕、蝴蝶、靖蜒以及其它各种鸟类、飞虫类。都是越真实越好,取其自然

的美。

装饰性的:这是指那些从装饰美出发,对那些自然物做了适当的加工和变形的构图。

如蝙蝠风筝已与真实的蝙蝠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强烈的装饰图案味道。沙燕风筝更

不像真实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们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装饰性构图在中国风筝上使用很

多。

烘托性的:在风筝上,为了突出主题图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构图,如软翅或硬翅人物风

筝上的行云,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寓意性的图案很多。如象征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的桃子,

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等。有些风筝上这些寓意性的图案构成了风筝的主题,而在另一些风筝上,

它们则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2)中国风筝构图的特点。在中国风筝的构图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称:中国风筝大多是对称的,因此,多用对称形的构图。只是人物风筝的构图往往是不对

称的,还有些侧脸的乌形风筝也不对称。

镶嵌:在中国风筝上,有些图案是镶在其他完整的图形之中的,如沙燕风筝的膀窝里有时镶

着蝙蝠、荷花等。

丰满:中国风筝的图案构图都十分丰满充实,即使留白,也让人感到白而有物,这种丰满的

构图是中国风筝的艺术特点之一。

3.风筝的色彩:

(1)风筝色彩的特点。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

远。

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

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

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动。

风筝是在飞行中观赏的东西,虽有人把美丽的风筝当作装饰品挂在房间里,但我认为

这不能做为我们考虑风筝艺术的出发点。飞是风筝的生命和灵魂,它真正的美是与飞紧密相

连的。因此,我们考虑风筝的色彩时,必须首先从“飞”字出发。这样,除去“远”之外,就是

“动”了。必须以飞行中的效果为出发点来设计色彩。这与远效果的要求是统一的,也要求色

彩鲜明,对比强烈,色块大。

透光。

还是从“飞”字出发,风筝在空中,经常遇到光从背面射来的情况。这时,不同颜料、不同材

料的风筝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处理得好,可以增加风筝的美。处理不好,就很难看。

有一次,我在法国的南特市,碰到了几位年轻的风筝爱好者,其中一位女士拿着一个用旧报

纸作的风筝,开始我不以为然。当她把这风筝放上去以后,正好是逆光,报纸基本上成了黑

色。原来她在报纸上挖了两个洞,糊上桔黄色的玻璃纸,这时这两个地方就像两个眼睛,放

出美丽的光彩,动人极了!这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深感到在风筝的美术处理中,应很好

地利用自然透光的效果。

为了达到透光效果,必须选用鲜明、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中国传统方法绘制风

筝时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优点。

以天空为背景。

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

中国传统的风筝“黑锅底”,只有黑白两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还有穿着红袍的钟尴,

黑色膀窝里镶嵌着大红蜕幅的“瘦沙燕”等等,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时显得格外鲜艳夺

目。但天蓝、灰蓝等色彩,在风筝上就很少应用,因为放上天空很不明显,飞得远些就看不

见了。

(2)中国风筝用色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中国风筝几乎只使用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子”

(黑色),这四种颜色。但画出来的风筝却琳琅满目,绚丽多彩。这就是风筝制作者巧妙地

运用色彩的结果。他们用色的基本原则是: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

品红、品绿、槐黄和黑,这儿种颜色大部分都很鲜艳,它们之间的对比是较强烈的,再加上

黑、白线条的运用,就可以更加强对比的效果。大色块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使用大

色块;二是把一些同样的小色块加在一起,从远处看就是一个大色块。这几种颜色在蓝天上

都很鲜明,只是对绿色的应用要稍加注意,最好不用绿色与蓝天直接相接,而是给它加绘上

其它颜色的边框,使轮廓更加突出。

除上述的美化问题之外,“绘”艺中还包括:

色、底、描、染、修五个方面,现分述于后。

二、颜色

现在制作风筝有很多颜色可供选择,因此,大家都没有把解决颜色问题看得很重要。

但是,过去没有这么多价廉的化学染料和机制颜料,风筝作坊里所使用的颜色有很多是自

己制作的,它们不只价廉,而且物美——色艳而耐久。在此笔者想借本书的一点篇幅,把以

前老艺人传下来的几种颜料制配法介绍给大家,一来可以帮助了解历史背景,二来在某些特

定的情况下也许还有一定的用处。

1.取黑烟子法:

以前绘风筝时,黑色不用墨,而用锅烟于。因为用锅烟子制的黑色,不但自取臼用很少花钱,

而且黑色浓重乌黑不透明,这是墨所达不到的。用茅草、木柴做饭,日久锅底必积满厚厚的

一层黑烟。用管帚轻轻扫下(切不可用铁器刮),再兑人事先熬好的牛皮胶水,调匀后放在

温火上熬熟,再用水解匀,放在杯内,等杂质下沉后,漂其上面的净膘即可使用。木板印刷

所用的黑色不用胶兑,而用淀粉煮成稀粥状,然后下锅烟于搅匀,即可刷版。用这种黑色印

画,即不粘纸,又不掉色。

2.煎胭脂法:

先将采得的紫草梗(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椭圆形互生,叶面粗糙,夏天开小白花,其根皮

紫色,干后可用)杵碎,去其木梗,每50克可得约35克,加上叶子七八片,用雪水放在砂

锅里煮开后,用文火轻煮到紫梗软,捞起按碎,再熬至六七次发出气泡为止,然后将紫汁滴

在瓷碗内,滤去渣滓,再放火上熬于,则成紫膏。

3.煎槐黄花法:

将槐树花去梗晒开,加石灰在锅中炒碎,再将煎好的矾水倒入锅中,用棒搅出黄水汁(此汁

可用来配制其他颜色),剩下的粉质黄色可加姣或浆糊绘制风筝用。

4.制蓝靛法:

采蓝靛草(又名寥蓝)放人缸中,加水沤渍,待发酵后,加石灰用木棒搅烂,成靛水,再滤

去杂质,制成膏状称“花青”或“靛青”。这些“膏”用时加水溶开即可使用。

5.三绿:

先用乳钵将色研细,或用手蘸水捻细,然后加稀胶水,胶不可浓,浓则不娇艳。用时取表层

细膘,底下沉色可再研制。中国传统制色法只举以上5例可见一斑,现将合胶矾法记下,供

读者参考。

6.合胶矾法:

将白矾研成细粉,用开水冲成矾水,澄清去碴,将好胶入锅熬化,用水冲稀,倒人矾水中,

用舌试尝,如味太涩则是矾多胶少,如味淡则是矾少胶多,舔其味发酸则正好。夏天用要矾

多些,冬天则矾少些。若中国市场上可以买到化学染料以后,绘风筝就多用“品色”了。这是

一类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于水,没有不溶的颗粒,因此使用这些颜料可以不加胶,所以

在一些纸上涂刷以后,干燥时并不收缩,重量增加极少,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

色绘的风筝逆光时格外鲜艳明丽,是其他不溶性颜料所无法比拟的。常用的品色有品红(大

红)、品绿、槐黄、湖蓝、青莲、玫瑰精(紫红色)、酸性桃红、碱性橙黄等。“品色”的缺点

是有几种颜色(如黄、绿等)耐久力差,时间一长会褪色。

现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那就是给水彩色加色的“彩色墨水”,如北京制笔零件二厂生产的三

环牌彩色墨水,十二色一盒。它的鲜艳程度不亚于“品色”,但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强得多。但

价格也比品色高多了。此外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绘制风筝时都可使用,只是

最好不大面积使用。黑色除墨和锅烟外,还可用碳素墨水等。对于用尼龙绸,锦丝绸,无纺

布,塑料膜和其他新材料制作蒙面的风筝,美化时所用的色彩也有新的要求,例,。用丙烯

颜色和塑料油墨可以用在这些材料上。此外在尼龙绸和锦丝绸上还可以用印染的方法取得比

较好的效果。

三、底的处理

有很多风筝在绘画之前,要先上底色,这节就讲底色的处理。例如制作靖蜒或蝉风筝的翼在

绘制纹理之前,就必须先上底色。红靖蜒用红底色,绿靖蜒用绿底色,蝉一般用黄底色。

这种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积着色,要求均匀或渐变,往往先把纸

或矾绢铺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层水,使其湿润后,再用板刷均匀地涂上透明

色,等稍晾一会,还未完全干时再刷一次,直到适度为止。待完全干后用熨斗熨平。如果没

有渐变色的要求,则可用染色的办法处理底色。把溶好的色放入平盘中(如洗照片用的平盘)

把纸或绢裁成小于平盘的宽度,用手拿纸(或绢)一端的两角,使它浸入色水中,然后沿盘

边轻轻拉用,则纸被全部浸湿着色,等全张纸都拉出色水以后便轻轻地把纸挂在事先准备好

的绳子上,像晾晒被单一样,待干后熨平便可使用了。如能买到事先染好的彩纸、彩绢也可

直接使用,不用自己染了。

四、描线

准备好有底色或无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绘画了。画前先要在白纸上用墨线绘好

1/1的“大样”,各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备好的蒙面材料铺在“大样”上,

用毛笔勾出全部线条来,根据图案的要求,有黑边的全用墨线勾出,大黑面用墨染好,个别

图案是白边或色边的用白粉或颜色勾出。对于描线的要求是:准确,均匀,流畅,对称。

五、染色

指着色。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笔上

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凡较大面积地着色,尽量多选用透明水色,小面积着色可用不

透明的颜色。如在特殊情况下,要大面积地着不透明颜色时,一定不可上得太浓,太厚,否

则会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缩,使整个蒙面无法使用。

六、修饰

指染完色以后的修饰和勾勒方法与绘画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七、糊与绘的先后

最后要提及的是“糊”与“绘”的先后问题。绘制中国风筝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先糊后绘:

这是民间艺人的传统做法之一。他们先用白纸糊在风筝骨架上,然后用调过胶的锅

烟,直接往风筝上绘画黑色的部分。图谱都是在他们头脑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

色干后,再用色笔在适当的地方涂色。最后适当地修饰一下,风筝便绘好了。这种绘制像绘

制民间粗瓷上的花纹一样,要有熟练的技巧。绘制出来的纹样滞洒奔放,是中国民间风筝的

精品,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后填色:

为了便于大批生产,中国风筝艺人把风筝的绘制方法与民间木板年画的制作相结合,形成了

这种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条纹,再糊在风筝骨架上,最后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几条最见笔锋的线

条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大批生产的民间风筝上。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柏家埠的风筝

都是这样绘制的。

3.先绘后糊:

这是单件生产,制作精细的风筝可用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的风筝爱好者和国内生产风筝的

厂家,大都使用这种方法绘制风筝。绘制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风筝蒙面的展开图,并把设计好的纹祥用墨线画在上面。

(2)裁好蒙面纸(或绢等),放在展开图上,用铅笔把纹样勾描下来/

(3)根据纹样和颜色,分先后在蒙面纸上涂色,勾线和精绘。颜色干后,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纸仔细地蒙在风筝骨架上。这里要特别注意接口部分的纹样,要拼准、对齐。

(5)最后修饰。

八、外国风筝的美化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一些外国风筝的美化方法:

有很多外国风筝和中国风筝一样,是以彩绘为主的。如传统的日本风筝就是以彩绘为主,他

们把“武士绘”用在风筝上,使日本风筝独具一格。其绘制方法也与中国风筝绘法相似。但还

有很多国家的风筝美化方法与我们不同,有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大色地的整体处理:

如一只黑色的大鲨鱼,全是用黑布做的,只有几颗白牙和一对白色的眼睛,放在空中,远效

果很好。

2.拼色。

如一只大鸟,用大红、桔红、黄和黑色的布拼缝而成,放上天空,光彩夺目。

3.喷染:

如用白色的布制成风筝,用纸剪成花朵形放在白布上,再用紫色喷染,然后把纸片取掉喷染

后的紫色布上就呈现出白色的花来。再用同样方法,用其它颜色喷染花心。这种方法比用笔

绘省时间,大效果好。

4.扎染:

用布或纸,局部用线紧紧地绑扎起来,然后放进颜料里染。干后打开绑扎部分,形成自然的

浅白色图案。用这种方法糊制风筝,美丽而大方。

5.挖补:

在用单色纸制作的风筝上,挖去各种图案再用彩色纸补上去,便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日本静冈县的菱形风筝采用这种方法,美化效果很好。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2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84098224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制作风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制作风筝.pdf

标签:制作风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