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
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
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
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赏析】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
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
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
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
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
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
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
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
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
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王之涣简介
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
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中文名称鹳雀楼
地理位置山西省永济市
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08:00-18:00(夏季);08:00-17:30
(冬季)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60元
始建时间公元557年至580年(北周)
废毁时间元代初
复建时间1997年12月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沿革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
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
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
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
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
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
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
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
西楼”。《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
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
唐朝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
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
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
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
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
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
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
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
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旧志
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
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
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
鹳雀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
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
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
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约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
地蒲州,始建鹳雀楼。
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
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
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
“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鹳雀楼毁于战
火,仅存故基。
1272年冬元朝王恽游蒲州,登鹳雀楼旧址故
基,并写下《登鹳雀楼记》。
1992年7月永济县召开了鹳雀楼复建方案论
证会,初步选定楼址。
199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江泽民题写的
《登鹳雀楼》诗原件托山西省委转送永济县委。
199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
民到永济视察,现场询问鹳雀楼的重建情况,并
察看楼址。
1996年5月,“山西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指
导委员会”成立。8月,永济市召开鹳雀楼复建
方案修改审定会,从四种仿唐和三种仿明方案
中,选定仿唐第三种方案。
1997年12月31日,永济市在鹳雀楼复建工
地举行“奠基开工仪式”,副省长薛军等领导为
工程开工奠基、剪彩。
1998年3月鹳雀楼复建工作列入运城地区重
点建设项目。11月,“鹳雀楼主楼工程招投标”
在普救寺进行。
2001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
泽民在太原视察期间,应山西省委,省政府之请,
为鹳雀楼题写了楼名匾额。
2002年6月,“山西永济鹳雀楼旅游有限公
司”成立,注册资本5303万元。9月19日,鹳
雀楼试开放庆典活动与2002山西永济世界情侣
月活动同时举行。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国
内外游客试开放。
2地理气候
鹳雀楼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所处的
山西省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
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
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永济西滨黄河与陕西省大荔
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
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鹳雀楼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
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平均气温
-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3景点景观
鹳雀楼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
点”布局结构。
1、名楼浏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
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
2、黄河风情浏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
河风情馆和柳园。
3、山水浏览区。包括:苍山苍林自然景观区、
吉祥如意湖和鹳雀宛。
4、康乐浏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代马
球场和日潭戏水园。[3]
4建筑结构
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
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
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
现了唐代风格。
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
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
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
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宇文护戌
边筑楼”、“王之涣旗亭画壁诗名扬”、“毛泽
东主席手书登楼诗”、“江泽民总书记三题鹳雀
楼”等名人佳话,都为鹳雀楼增光添彩。鹳雀楼
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
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
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
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
艺术效果。
5文化底蕴
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
据柳林之秀,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
高胜地。鹳雀楼立晋望秦,独立于中州,前瞻中
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
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吸引了历代
名流登临作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
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
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
三首能壮其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
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
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畅
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6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08:00-18:00(夏季)08:00-17:30
(冬季)
门票价格60元
交通指南线路一:到永济乘三路公交车到
普救寺转车
线路二:到永济乘二路公交车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0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83150224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柳林康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柳林康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