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
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
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
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
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
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
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
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
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
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
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
《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
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
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
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
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
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
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
么建议吗?
生:评价。
(1)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
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
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
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醉春烟儿童学
拂堤杨柳早春竟放纸莺
《村居》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
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
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
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
“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
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
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
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
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在辛弃疾生
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
队。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
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
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
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
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归纳朗读
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
快。)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
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
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
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
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
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
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
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
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
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
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______
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
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
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
(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
思维训练的过程。)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
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
出风景的美。(板书:二醉风景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
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
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
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
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
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1、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
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
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
插图还原为词。(背诵)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
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
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
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
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
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
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延伸诗人其他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
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
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
题或者新的任务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
式,这不仅仅是任务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也是学习的延
续。)
《村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
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
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
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
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
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
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
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
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4
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
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
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
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
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
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
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
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
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
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
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
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
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
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
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
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
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
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
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
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
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
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
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
意思吗?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
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
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三、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
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
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
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
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
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
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
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
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
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
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
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
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
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
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
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
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
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
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
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
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
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
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
真切而朴实。
《村居》教学设计5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
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教学设计6
清平乐作者:辛弃疾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
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
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茅檐低
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子,
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大儿锄豆
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
理解词语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
的意思
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
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
的意境描写出来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词”
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
不遇》,生齐读)
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
样吗?
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
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全词
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
“村居”之间注意停顿
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
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
顺
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
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
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
三、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
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预设
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
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
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
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④“锄豆”是怎么回事?
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
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
之情
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
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品味意境
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
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
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
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
(溪)
5.重点赏析“醉”字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
(醉)
②谁为什么而醉?
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
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
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
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
上一醉!
6.体会诗人的情感
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
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
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
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
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
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
静淡然的情感
六、课外作业
1.认真书写“翁、锄、莲”;
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
听;
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溪青青草美
人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醉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村居》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
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
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
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
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
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
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
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
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
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
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
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
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
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
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6:4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74614223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村居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村居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