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虞美人教案范文汇总7篇
虞美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
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
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
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
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
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
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
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
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
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
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
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字正音
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
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
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
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
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
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
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
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
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
况味?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
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
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
出无限怅恨之感。
4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
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
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
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
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
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
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
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五、朗读全词,体悟情感
1再次听读
2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
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
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
成人类悲情。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u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u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u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七、迁移训练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
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
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
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
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
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
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八、板书
虞美人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亡国之恨(自我悲情)
又东风不堪回首愁
应犹在朱颜改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虞美人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
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
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
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
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辨
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
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
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
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
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
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
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
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
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
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
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
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
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
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
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
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
“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
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
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
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
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
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
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
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
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
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
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
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
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
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
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
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
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虞美人教案篇3
教学目的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
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
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
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
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
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
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
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
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
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
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
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
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二、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
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
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
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
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
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学生齐读上片
1.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
它“何时了”?
明确:春花最美,秋月最亮,然而,如此美景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
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
意味着这种屈辱的生活无尽的延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思?
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
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
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
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
代情景散文。
学生齐读下片
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
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
意
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
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6.拓展: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
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
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
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
眼泪。”
七、课堂活动
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李煜,我想对你说。
虞美人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
2、理解__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习重点:
1、理解__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体会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
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
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
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
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
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导学、导思
诗歌鉴赏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为什么而愁?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
么?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
法?
7、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虚写: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
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将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
断,无穷无尽。
③三度对比,隔句相承
对比:
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
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④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
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一唱三叹,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
致。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①
②
导练
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
吗?
2背诵这首词。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虞美人》配餐作业(22)
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30日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
的愁具体化。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
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
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
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
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
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
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虞美人教案篇6
教学设想:
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
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词别是一家”
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
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
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
1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
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婉
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
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
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苏轼扩大了词的表
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
国;人称李后主。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
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
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赏析
(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愁,亡国
之愁。)
(2)这首词怎样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愁?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自己回答,
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词如何通过时空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写眼前之景,又写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
融,愁思贯穿始终。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
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对比衬托,铺垫积蓄。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的美景
与“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的悲情,作三次对比。极好地
为抒发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愁情作铺垫,推涌出结尾两句的千古绝唱。)
5、背诵
四、赏析第2首《蝶恋花》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
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
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
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
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
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
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
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
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
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
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看注解,解释每句的意思
槛菊愁烟兰泣露。
(栏杆旁菊花笼着一层轻烟薄雾似脉脉含愁,兰花上的露珠像泣出的眼泪。)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帘幕轻轻卷起,侵入一股寒意,梁上的燕子双双离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月亮啊,你不懂人离别的痛苦,斜照进来的光一夜到晓穿过窗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经过昨天一夜的西风,庭院里的绿树也显得凋零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自登上高楼,看到了所有的路,也没有发现心上人回来的踪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要把一封封信寄给他,可山长水阔,不知寄往何处。)
5、赏析
(1)沉浸在相思之苦的主人,觉得外在的景物也和自己同病相怜,请就此
谈谈该词的艺术手法。
(上阕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
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
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
反衬、对比的手法。)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
佳句,请赏析其意境;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说成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学习
境界,请指出比喻的含义。
(“独上”应是“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
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
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
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
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
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
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
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以此作比喻,对做学习、做成事业,必须要有象姑娘“望尽天涯路”那样
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追求的精神。)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
行、得三境界。)
6、背诵。
五、作业。
虞美人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
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品味鉴赏:
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二、联想比较:
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锦: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四、迁移运用: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
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附页:
一、关于李煜:
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
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
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
臼。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
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
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3、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
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
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
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
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
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
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
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
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
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
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连接:
1)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4:2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66238221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虞美人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虞美人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