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06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9—11题
【母题题文】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
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
9
.
B10
.
C11
.
C
【试题解析】
9
.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
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
自流水,
B
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A
错;该地纬度较
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C
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
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
D
错。故选
B
。
10
.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
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
C
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
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
A
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
B
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
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
2
直变大、变深,
D
错。故选
C
。
11
.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
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
C
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
A
错;河
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
B
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
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D
错。故选
C
。
【命题意图】
该本题组以霍林河流域山前平原地表形态为背景材料,通过霍林河流域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
化为切入点,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相关知识和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得分要点】
霍林河流域山前平原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
水及泥沙,河流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平原;断流期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使洼地变大增多;本区位
于位于半干旱区域且山前河段多年断流,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
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
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
(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
流水
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
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
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
(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
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
(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
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
地貌
滨海地带
堆
积
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3
作
用
堆积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
下游)
沉积,颗粒小、密度
小的后沉积(具有明
显的分选性)
(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
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
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
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
(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示意图,其沉积物一年
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据材料及图示完成1—3题。
1
.形成该湖泊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
A
.冰川作用、风化作用
B
.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C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D
.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2
.该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
.西北部
B
.东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3
.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
.冬季风力偏大
B
.夏季气温偏高
C
.夏季降水偏多
D
.冬季光照较强
【答案】
1
.
C2
.
D3
.
B
【解析】
1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夏季冰川融水多,河流水量较大,以流水堆积
为主;冬季该地气候干燥,风力强,冬季风将颗粒物吹到冰面堆积,春季冰面融化后,颗粒物沉入湖底形
成粗颗粒层,因此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故选
C
。
2
.结合图中等深线可看出,湖泊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且有河流注入,最容易形成大面积湿地,
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西南部。故选
D
。
4
3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湖底细颗粒为夏季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若湖底细颗粒
层较厚,说明流水沉积用强;青藏高原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可推测该年比往年气温高,冰川融
化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故选
B
。
(2019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练习)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
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
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4—6题。
4
.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A
.
500
米以下
B
.
1500—2000
米
C
.
2500—3000
米
D
.
3500—4000
米
5
.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冻融堆积
B
.冻融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6
.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A
.南坡沟谷
B
.北坡沟谷
C
.南坡高地
D
.北坡高地
【答案】
4
.
D5
.
A6
.
B
【解析】
4
.由材料可知石河多发育在
0℃
海拔附近,即雪线附近,吐鲁番的海拔为
34
米,夏季的日最低气
温为
23
—
25℃
。根据气温随海拔的递减规律,海拔每上升
1
千米,气温下降
6℃
,因此可以算出气温
0℃
处
的海拔为
3800
—
4100
米之间,只有
D
选项最接近。故选
D
。
5
.由材料可知高大的山地冻土层发育,山坡上崩塌的砾石顺着下垫面往地势较低的地方移动,遇到沟谷或
凹槽便沉积下来对其进行填充,这就是石河景观,因此它的形成是由于冻土层融化物堆积,;注意是砾石土
块进行移动,因此与河流无关。故选
A
。
6
.由材料可知,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进行移动;天山北坡
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相对南坡比较湿润,大量砾石在凹槽或沟谷进行沉积。故选
B
。
(2019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查)我国南方花岗岩区分布着许多“崩岗”地貌(下图),
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基础。下表示意福建省不同高程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与崩岗面积。据此完成7
—9题。
5
7
.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强劲
B
.气候暖湿
C
.太阳辐射强
D
.昼夜温差大
8
.形成崩岗的主要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断裂下陷
D
.地壳上升
9
.福建省最易发育形成崩岗地貌的高程范围是
A
.
100—250
米
B
.
250—500
米
C
.
500—800
米
D
.
800—1200
米
【答案】
7
.
B8
.
A9
.
A
【解析】
7
.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是因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水、光照以及生物
等因素,和风力关系不大。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暖湿,容易使花岗岩遭受风化,降
水多,相对来说太阳辐射较弱;南方地区昼夜温差并不如北方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大,南方多低山丘陵,风
力也并不强,它也不是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故选
B
。
8
.由材料可知,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基础,外力作用是影响深厚的风化壳形成的主要原因,南方地
区降水较多,高温多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以及流水侵蚀作用,因此容易形成崩岗,
A
正确;风力侵蚀主
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是湿润地区,
B
错误;外力作用是根本原因,跟内力作用如断裂下陷以及地壳运
动无关,花岗岩最典型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球状风化壳,
CD
错误。故选
A
。
9
.最易发育形成崩岗地貌的高程范围是单位土地面积所发育的崩岗面积,可以进行大体的估算。由材料可
知,
100—250
米单位土地面积所发育的崩岗面积是
54hm2,
250—500
米单位土地面积所发育的崩岗面积是
44hm2,
500—800
米单位土地面积所发育的崩岗面积是
11hm2,
800—1200
米单位土地面积所发育的崩岗面
积是
5hm2。故选
A
。
(2019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川西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地势起
伏和缓,高原面海拔4000米左右,多季节性冻土。高原面上河谷浅切,谷底宽阔平坦,河谷内阶地组成为
基本无分选的砂砾层,而高原面以下河谷深切,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如下图,川西北高原的地貌垂直地
带性明显。请完成10—12题。
6
10
.推测图中甲、乙、丙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
C
.流水堆积、冰川侵蚀、冻融侵蚀
D
.冻融侵蚀、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11
.川西北高原面上的植被类型是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混交林
C
.针叶林
D
.灌丛草甸
12
.岩石性质对川西北高原地貌的形成演化带来的影响是
A
.花岗岩强度高,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角峰
B
.砂板岩风化岩土含土量较高,易富水,强度高,形成冻融土流
C
.砂板岩构造破碎较强烈,抗寒冻风化能力强
D
.花岗岩风化岩土含土量低,透水性差,易被侵蚀
【答案】
10
.
B11
.
D12
.
A
【解析】
10
.甲、乙、丙分别位于流水地貌带、冰缘地貌带和冰川地貌带,且甲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
以流水侵蚀为主;乙处相对较平缓,应为冻融侵蚀;丙海拔较高,冰川侵蚀明显。故选
B
。
11
.川西北高原面海拔
4000
米左右,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川
西北高原面夏季最高温在
10℃
以内,不适合高大的乔木生长,应为灌丛草甸。故选
D
。
12
.由图可知,海拔较高处为冰川地貌带,是因花岗岩强度高,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角峰,
A
正
确、
D
错误;砂板岩构造破碎较强烈,强度低,抗寒冻风化能力弱,
BC
错误。故选
A
。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
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
13
—
15
题。
7
13
.土林一般形成于
A
.高原塬面
B
.石灰岩台地
C
.谷地或盆地
D
.山顶
14
.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物理风化作用
C
.重力崩塌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15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
.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
.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
.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
.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答案】
13
.
C14
.
A15
.
D
【解析】
13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厚厚的土层是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
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
C
对。高原塬面流水侵蚀弱,
A
错;石灰岩台地形
成的是石林,
B
错;山顶流水侵蚀作用弱,
D
错。故选
C
。
14
.结合上题分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个个土柱,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
用,
A
对。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不是主要外力,
B
、
D
错;重力崩塌作用影响小,
C
错。故选
A
。
15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D
对。
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
A
错;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
B
错;土状堆积物,不是
岩石裸露,
C
错。故选
D
。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2:4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60433221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土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土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