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七年之痒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12 02:20:12 阅读: 评论:0

发烧了吃什么食物好-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览馆

七年之痒什么意思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王者荣耀点卷充值)

2016

1/4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

现代的婚姻中,流行“七年之痒”的说法。在这段时间里,人

在婚姻初始的激情挥洒殆尽后,往往会进入疲惫厌倦的瓶颈期,此时

的婚姻就会频频地亮起红灯。若无法成功穿越,走出危险地带,化解

情感危机,可能会危及婚姻和家庭。

七年,对夫妻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婚姻之“槛”。其实,许多

事情发展到第七、八个年头时,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槛”。企

业管理中就发现,一名管理者上任八年后便难以再有卓绩,我们权将

这一现象名之为“八年之痛”。“七年之痒”或“八年之痛”,难道是

人类无法逾越的界限?

比企业管理更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似乎也难以摆脱这一“魔咒”。

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先驱和政治先贤们,先是窥见了这个“魔咒”

的秘密,继而给这个“魔咒”解套,拿出了一揽子解决的方案。任期

制即是其中的方案之一,他们将政府首脑的任期,大多限定在两个任

期的八年之内。即便是再卓越政治家,也不能轻易地越过任期的雷池。

有限的任期制度及其它措施,让当政者始终处于饱满的政治激情与高

度的执政亢奋中,避免了懈政、怠政、憜政的执政疲劳。通过这样系

列的政治设计及后续的制度补丁,让“秘密”消解,让“魔咒”失灵。

有效地解决了“痒”与“痛”,从而永远地告别了“恨”。这样的制度

设计,正是人们基于自知,承认并正视人类自身的局限,而做出的明

智之举。[由整理]

2016

2/4

其实,历史上不明智的大有人在,因而“恨”声不绝如缕。在

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皇帝都是一种终身职业,不做到“驾崩”

不罢休。这是世袭政治的刚性要求,也是独裁政治必然选择。只要他

们还活着,皇帝便心安理得地做下去。人生路上顾盼自雄,感觉良好,

在踏过“七年之痒”与“八年之痛”后,“终身之恨”就像一位不速

之客,尾随而至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就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固一时英

雄也。但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更沉迷于佛法,终至

身死国灭。梁武帝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之久,一生的政治生涯,即历

经“痒”“痛”“恨”三阶段。他死前感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亦复何恨!”虽言“亦复何恨”,但“恨”在其中矣!多愁善感

隋炀帝是另一个典型。早年的文治武功,比梁武帝有过之而无

不及。后期因用兵无度,国力透支而叛乱纷起,在自知来日无多时,

于江都揽镜自照,曾以掌加颈调侃道:“好头颅,谁当斫之。”无奈之

中,透出悔不当初的“恨”来!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典型人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一统

天下,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可谓英雄一世!晚年却以下“罪己诏”

而黯然收场。英明果敢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成就了大唐的伟

业。其时天下归心,何其盛也!后期却宠爱贵妃,君王便“从此不早

朝”了。与前两人比,万历皇帝朱翊钧无论声名与才略,都稍逊一筹。

改“不早朝”为“不上朝”,“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创下三十年

2016

3/4

不上朝的历史记录,成为怠慢朝政的黑典型。皇帝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呀?真是天下奇闻!但一开始,他也并非如此,在亲政初期,勤于政

务,有过“万历中兴”的辉煌。后期不理朝政,晚期更甚,进入所谓

的“醉梦之期”……

皇帝之大位,位尊权重,历代多少人为之厮杀拼抢,直教人“人

生死相许”,算是世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了,但他们一个个好像

全都中了“魔咒”。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招迭出,在闪亮登场后,

甚至是在走过了九十步的“盛装舞步”,却无法再坚持走完剩下的那

步履艰难的十步。石种资源

这些人最终失败是必然的。烟花易冷,激情易散,即使是炙手

可热的权力,时间长了,它也一样会冷却。即使皇帝的职业所带来的

荣耀、尊崇与享乐再大,也难以抵御时光的销蚀,而产生“皇帝般”

的职业倦怠。他们需要身段柔软,内外周旋,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

地的同时,还要必须同自己以及作为人的局限作战。即使是长袖善舞

者,也难一路跳好“痒”“痛”“恨”这“三步曲”,这成为他们躲不

过的政治宿命。在人类的局限面前,无人功德圆满。

“痒”“痛”“恨”的“三步曲”,一道道无形的“魔咒”,一道

道无形的政治之“槛”,一直横亘在古今中外所有的政治人物面前。

作为一个“跳出三界外”的后来人,我们可以用历史的长镜头,清晰

地观察到这个“魔咒”及其秘密,窥视所谓的历史。而对于远去的、

身在庐山之中的梁武帝们,隋炀帝们……提出了这样“事后诸葛”般

的“非分”要求,是不是找错了对象,而苛求于古人了?但这样的政

2016

4/4

治之“槛”,无疑应该成为现代人的政治伦理而加以谨守。设立这样

的“槛”,应该是“事前预警”,而非“非分”之求耶!

作者:宋书林,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

席。音乐作品曾获奖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优秀作品奖,全军“战士文

艺奖”一等奖等。另有诗歌、散文、杂文、随笔、诗论词论散见于报

端。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2: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58812220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之痒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之痒什么意思.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