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
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
茂的文学样式。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理的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
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
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
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
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
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
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
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
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
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
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赏析: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
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
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
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
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
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
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
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
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
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
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
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
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
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
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
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
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
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
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
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
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
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
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
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
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
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
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
“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
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
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
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
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
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
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
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
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
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
从培养青年积极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
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
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
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
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
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
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
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
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
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
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朱自清散文春感悟
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一般都在四月才出现。在这个草长莺
飞的季节,我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春》。于是,我找出这篇散
文,再次朗读起来,读出了一种极致的美,读得眼中几乎要涌出惬意
的泪水。
《春》里面的每一个字,像鱼儿似的跃出了春天的湖面,唤醒了
我沉寂的内心。这篇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情感更美,我深深地陶
醉其中,并从中感悟出以下几点:
首先,我悟到了朱自清散文的《春》,是人的春。每个人都能为
自己的美好希望播种和耕耘的春。处处美景,只是做着人的陪衬;处
处美景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萌发的催化剂。
如今的十三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
条条街道粉饰一新,一处处休闲广场鸟语花香……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脸上写满了笑意。在喷泉广场,群众艺术团体自发组织的演出,吸引
了很多人在一旁观看;广场的亭子里,附近的居民正悠闲的下着象棋;
步行街上,孩子们欢快地嬉戏……
我于2007年来十三师工作,虽不是土生土长,但我已经深深地爱
上了这里,爱这里的春,爱这里如春天般的每一天生活。在这里我总
看到,同事的脚步早早地跨入办公大楼,很多办公室的灯光总是很晚
才熄灭;许多同事为了工作主动放弃休息。
领导的带动,同事们的感染,时刻激励着我,使我对十三师的事
业更加忠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我的心灵不断受到洗礼,激发了
我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使我真正领会到责任带来的欣慰,成绩带来的
欢乐,奉献带来的幸福,忠诚带来的无悔!
其次,我悟到了朱自清散文的《春》,是跃动的春。经过漫长的
冬日,到了春天,人们挣脱了身上所有的束缚,找到了最佳释放方式,
那种快乐是尽情的。在朱自清的散文《春》里第三段中“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都在提醒我们:尽
情放松吧!再照应文章第七段的内容,便发现草地上欢快的我们,是
为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做好份内
的事,才是希望。这份内的事,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教授还是农民,无论
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创亮点、出业绩。
否则你就是一颗松动的螺丝钉。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可能导致车辆刹车
失灵,可能导致飞机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大家都努力地做
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最后,我悟到了朱自清散文的《春》,是希望的春。作者朱自清
生活在旧中国,能写出如此精美绝伦、雅俗共赏、天地人和谐的春天,
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只能“盼望
着,盼望着”。
现在,我们生活在这天地人和谐的春天里!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在
美好的时光,“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还要让草与树木长的更绿更
广,花开的更多更艳,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我
们全力以赴建设一个蓝天长驻、百花齐放的美丽十三师!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篇1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
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
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①诵读;
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
的技巧
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
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
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
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
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
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
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
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
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
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一提到春,我们眼前
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
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
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
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淮中
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
川风雨看潮生。"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
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
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
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
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
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
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
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
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
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
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
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
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
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
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
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听录音朗读。
1.学生听录音,体会感情,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
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
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
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
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初读:理清思路。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注意教师的点评来理清思路,一
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
简评,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了解绘春
这一重点部分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
三、再读:
体会感情-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
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
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读法:(带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
★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
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
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用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
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3.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
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
了,…
★第二部分: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
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
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
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
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
牌等等。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的样子,是词尾,表示状
态。
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
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
者强烈的情感。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
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
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
★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
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
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分别
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
绵绵,写姿态。
"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
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
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
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
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
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
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
融。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
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
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
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花的争春,花
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
特别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
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
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
艳,层次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获得启示--写文章
要围绕中心写,还要注意,想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
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
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
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
★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
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
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
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
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
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
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
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
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
色。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特点:细密,轻盈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
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
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修辞,排比,比喻。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
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
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
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
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
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
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部分: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比
喻、拟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
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
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
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
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
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
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四、熟读:领会写作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
⑴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⑵描写细腻,富
于情致。⑶作者细致地观察。⑷结构严谨精美。
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
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
六、结束语: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
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
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
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要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
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课后小结】
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
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
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
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
的主人。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
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
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0:0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50976220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绘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绘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