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钱塘湖春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1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
础。本节内容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
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
感。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突破难点。
关键:诵读和想象。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首先,采用范
读和反复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对诗歌内容的热烈讨论,
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最后,课堂提问和名句赏析的方式,进一步加深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
印象,使学生达到能够基本吃透诗歌的内容和韵味。已达到深刻感受诗歌意境美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朗读法、联想和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
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
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
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
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
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
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在学习
本首诗歌的时候,同时采用互动的方式使其回忆以前所学的是相关知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
碍,诗歌意蕴深刻,学生不易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完全了解诗歌中的意境美,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老师要努力带领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当中,使之能切身感受到是个所描绘的意境和感情。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
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感受和经历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
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
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
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用播放范读和学生朗读的方法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便于进行后面的内容讲解。也有利
于学生对诗歌产生初步的见解。
(3)分析诗歌内容。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要注重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老师仅仅起到引领的作用,
要使学生能够自我得出结论,熟悉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4)能力训练。学生反复的朗读和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的强调,才能加深学生对朗读古代诗歌的
节奏的把握。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教
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
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7)板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
早莺争暖树
颔联:春行所见(上)人静景动
新燕啄春泥
乱花迷人眼
颈联:春行所见(下)
景静人动
浅草没马蹄
尾联:春行所感(抒情)
(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教学程序:
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
受一下春天的温暖。(放映幻灯片)。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
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好,那么下面就
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
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春”字则
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
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时间充裕的话,
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其他同学思考下列
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析)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提示:
(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
动。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使人
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
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析。《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解析:这两句写近景,有地上的花草,也有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
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和诗人游戏。春草虽然茂盛,但却不高,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
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惬意。
五、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
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课堂结构: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四部分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
《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
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
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
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
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
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
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
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
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
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
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
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
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
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
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
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
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
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
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
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
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
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
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
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
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
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
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
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
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
状,争取做的更好。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23:3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48885219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钱塘湖春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钱塘湖春行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